网络模型
OSI 网络参考模型
,仅作为参考
,也就是说OSI网络实际中并不使用。我们只是把OSI网络模型作为参考,在网络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一个宏观的整体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搭建网络的时候也并不一定需要划分为7层
但是当今互联网广泛使用的是TCP/IP网络模型
,他原本是四层,实际上划分为五层更符合实
OSI模型的目的:解决主机之间的网络通讯
各层的作用
例子:华为电脑用浏览器访问苹果电脑搭建的网站。两个应用具体需要如何进行交互就是应用层
的事情了。应用层并不是说你需要使用什么应用程序,而是应用如何沟通。常用的应用层协议HTTP协议
,使得应用之间可以实现沟通。
应用层就是最接近用户的那一层。但是应用层只不过是逻辑上
把两个应用连通,实际物理上的连通是需要物理层
的。我们要发送出去的数据在计算机里只不过是无数的0和1,0或者1就叫做比特
。物理层就要把这些比特用不同的媒介传输出去。
可以用电,用光或者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来表示和传输信号。数据从网络接口出去以后会经过不同的网络拓扑。
并不是一条线走到底,因此需要中继器和集线器这样的设备。
但还是不够,信号要去到哪台设备是需要定向的。因此需要高级一点的网络模型,在数据链路层
这里,比特会被封装成帧
。
帧就是这一层表示数据的特殊名字而已。在封装的时候会加上MAC地址
,也就是传说中的物理地址
。网卡出厂的时候就有着全球唯一
的MAC地址。
为了可以通过MAC地址对不同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就出现了交换机
。这里说的是二层交换机。
比方说这里有一台交换机,连接多台主机。
发送端发送数据的时候,交换机就知道了发送端的MAC地址。如果此时交换机也知道接收端的MAC地址,就可以把数据直接发送过去了。物理地址就是这样一跳一跳地进行传递
另外因为物理层在传输0和1的时候,可能会0变成1,或者1变成0。会进行差错检测以及一定的差错纠正。
另外设备之间的传输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也是个问题,很可能这边“喷水”式传输,另一边“夹缝式”接受。因此需要流控制来避免这种不对称。
我们知道互联网是一张大网,如果用MAC物理地址来作为唯一的寻址方法是不科学的。
比如我和你买了同一个厂的网卡,我和你的网卡差别只有一个字母。
但是我和你距离十万八千里,物理地址此时就很难做出快速定位。
相当于我有你的名字,但不知道你住哪里,找不到你。因此需要IP地址
来进行寻址
和路由选择
。IP这样的逻辑地址就是实现端到端
的基础了,而不是物理地址那样的跳到跳
传输。
说到路由选择,也就是说路由器
也是网络层的核心。
包
就是网络层里数据的名字。在封装为二层的帧之前就是包。
路由器根据包里IP地址
进行路由转发。
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就是这一层的核心。虽然有MAC和IP地址可以抵达对方主机,但是对方主机可能运行着无数多个软件进程。假设我用谷歌和火狐浏览器同时登录网站,如何让数据去到指定的软件服务上,就需要用到端口号
作为地址来定位了。比如客户端这里生成不同的端口号。
即使同时访问HTTP端口80也是没问题的,根据不同的源端口号来作出响应就可以了。所以传输层
(运输层)在网络层的端到端基础上,实现了服务进程到服务进程的传输
。段
就是传输层里数据的名字。
传输层管理两个节点之间数据的传输,负责可靠传输
和不可靠传输
,既TCP
UDP
其中TCP允许应用把字节流变成多份段,而不是整个字节数据完整地发送出去。
传输层还有流量控制来确保传输速度,再加上错误控制来进行数据完整的接收。
接下来会话层
也比较好理解。比方说你现在登录了某个网站,网站服务可以保持你的登录状态,不用每次都输入账号和密码。当然网站服务会管理和控制登录状态。
另外会话层还负责同步服务。比方说你上次看到电影高潮的时刻突然停电了,再次登录账号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同步岛上次看到的时间段。
不同计算机内部的各自表达方式可能不太相同。表示层
就来负责这样的转换,也就是编码
和解码
。
数据往往还需要进行加密,比方说HTTPS( SSL/ TLS)就会对我们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另外我们可能还需要给文件瘦身,压缩也是这一层负责的。
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
的数据统称为应用数据
或者应用负载
也可以叫上层数据
。同时也是教科书上说的报文。
数据在各层的名字分别是:报文
,段
,包
,帧
和比特
就地址来说:有端口号
,IP逻辑地址
和MAC物理地址
就传输功能来讲:有服务进程到服务进程
,端到端
,跳到跳
数据流通过程
客户端要发送数据,也就是报文。报文来到传输层加上端口号,封装成段。段来到了网络层,加上IP地址,封住成包。注意这里的包是含有目标IP地址的,毕竟你要知道数据要发送到什么地方。
但因为目标IP地址不是同一个网络下的,要发送到其他的网络就需要经过默认网关。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客户端主机最初并不知道默认网关的MAC地址,没有办法封装成帧。这个时候就可以用ARP协议进行广播,找到网关IP对应的MAC地址把包封装成帧。
网关:计算机的网关(Gateway)就是到其他网段的出口,也就是路由器接口IP地址
ARP协议:即地址解析协议, 用于实现从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即询问目标IP对应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填自己的,目标MAC地址填广播地址。假设当前网络有个二层交换机,这个交换机只需要记录下不同的接口对应的MAC地址就好了,交换机收到广播后就帮忙发送出去“人手一份”。
所以默认网关收到消息后查看了帧,发现了发送端的MAC地址,再解封发现包里面的IP地址,就会把客户端MAC地址和IP地址关联为一台主机。同时默认网关会把自己的IP地址放入包里,再结合自己的MAC地址封装成帧,默认网关就这样做出响应。这样原路返回,发送端就知道默认网关的MAC地址了。
现在就可以封装成帧,并且发送数据。
比特流到了默认网关的时候,解封为帧发现是送给自己的,那解封为包查看到目标IP地址是在另一网络中的,就会进行路由转发,最终到达了目的网络。如果目标的网关知道目标IP地址和MAC地址是哪台主机,封装成帧就可以直接发送过去了。
如果不知道也还是可以用ARP喊下街就好。目标主机收到包确认是自己的IP地址以后,解封查看段可以发现源和目标端口号,用目标端口号给到指定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处理好以后,就可以按照源的信息做出响应。回去的原理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