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简介
上午题:6分——6道选择题
下午题:15分——一道分析题
E-R图、关系模式:下午考试必考!!!(编制也要考!)
二、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数据模型的分类:
1、概念数据模型——E-R模型
从信息世界中抽象的数据模型。
下午题常考,上午题不怎么考
2、基本数据模型——关系模型
从计算机世界中抽象出的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2-1、概念数据模型(信息模型)
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更接近与人的思维,与计算机无关,主要用于数据库的设计。
这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是:实体-联系模型,即,E-R模型。
2-1-1、E-R模型中的基本术语
1、实体
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如:单位、职工、部门、项目。
2、属性
实体的特性,一个实体可以有若干属性。属性的具体取值:属性值
如:学生实体的若干属性(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号)
3、码:
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如:学号是学生实体的码。
4、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如:性别域(男,女)
5、联系
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有3种类型:
(1)、1对1的联系(1:1)。如:班和班长之间的联系。
(2)、一对多的联系(1:n)。如:班和学生之间的联系。
(3)、多对多的联系(m:n)。如:课程和学生之间的联系。
如果,一个联系也具有属性,该属性也要用无向边与该联系连接起来。
E-R图示例:
2-2、结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任何一个DBMS都以某个结构数据模型为基础。
常见的结构数据模型:
- 层次模型
- 网状模型
- 关系模型
- 面向对象模型
2-2-1、层次模型
树形结构,有向树!!!
示例:
2-2-2、网状模型
图结构
示例:
2-2-3、关系模型
用二维表格结构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数据模型。关系模型是关系的描述。
示例:
2-2-4、真题
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的产品很多,他们支持不同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实用不同的数据库语言,建立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上。数据的存储结构也各不相同,但体系结构基本上都有相同的特征,采用: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
3-1、三级模式
1、概念模式
也称为:模式
对应的是:基本表(DBMS中的基本表)
是数据的逻辑结构
2、外模式
也称为:用户模式、子模式
对应的是:视图
3、内模式
也称为:存储模式
对应的是:存储文件
是数据的物理结构
数据按外模式的描述,提供给用户;按内模式的描述存储在磁盘上。
概念模式提供了连接这两级模式的相对稳定的中间层,并使得两级中任意一级的改变都不受另一级影响。
真题
真题1:
真题2:
3-2、二级映像
数据库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级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两级映像保证了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
1、模式/内模式映像(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像)
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实现了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2、外模式/模式映像(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像)
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实现了外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3、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和程序独立。
数据的独立性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
-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3-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内模式(存储文件)变化时,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
应用程序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
所以,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保证: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但是,为了保证应用程序能够正确执行,需要修改: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映像。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3-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的逻辑结构变化后,用户程序也可以不用修改。
但是,为了保证应用程序能够正确执行,需要修改:外模式和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像。
真题
真题1:
真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