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学习的概述
1 学习的概念及其内涵
(1)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人类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 人类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 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 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
(2)学习的内涵
- 学习不仅指学习后所表现的结果如用筷子吃饭,会骑自行车等,而且还包括从不会用筷子到会用筷子、从不会骑自行车到会骑自行车的行为变化的过程;
- 所说的“行为”,既包括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如读书、写字,也包括像思想、观点的获得这样不能直接观察的内潜行为;
-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所说的“经验”是个体在后天活动中获得的,那些由遗传、成熟或机体损伤等导致的行为变化,比如吞咽、身体发育、残疾行为等,不能称之为学习;
-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由适应、疲劳、药物等亦能引起行为变化,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成绩暂时提高,但这样的行为变化是比较短暂的,不能称之为学习;
- 所说的“行为变化”,既包括由坏向好的变化,也包括由好向坏的变化,养成好习惯与养成坏习惯,同样都是学习。但是,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产生的,如生理成熟、疲劳、药物等因素亦可引起行为的变化,但它们不属于学习。
学习的内涵的其他理解︰
-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 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也有观点直接强调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引起的。
- 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 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 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 学习的“五非原则”,即非本能、非成熟、非疲劳、非药物、非疾病。
2 学习的分类
(1)加涅关于学习的划分
1.学习水平(高低)分类
1)信号学习
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其过程为∶刺激——强化——反应。
例如:巴甫洛夫的(狗)经典性条件反射是一种信号学习。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其先决条件主要取决于有机体先天的神经组织。
2)刺激——反应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是指学会对某一情境中的刺激做出某种反应以获得某种结果。
例如︰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反射不同,其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即先有情境,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其中强化在该类学习中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3)连锁学习
连锁学习是指学习联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 —— 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的动作的联结。个体首先要习得每个刺激——反应联结,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反复练习,同时还应接受必要的及时强化。
4) 言语联想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是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其实质是连锁学习,只不过它是语言单位的连接,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5)辨别学习:找不同
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
辨别学习实质上一种知觉学习,即做出知觉的分化。它既包括简单辨别,如对不同形状、颜色的物体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也包括复杂的多重辨别,如对相似的、易混淆的单词分别作出正确的反应。
6)概念学习:找相同(本质属性)
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及应。
这种反应是基于事物的某些抽象特征而作出的,如圆的概念和质量的概念的学习。
7)规则的学习(原理学习)
亦称原理学习,指了解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自然科学中的各种定律、定理的学习是规则学习。
例——规与规——例法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
①例——规法:指在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
②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8)解决问题的学习
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指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
上述八类学习是分层排列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同时又具有累积性,每类学习都以前一层的低级学习为前提,较高级,较复杂的学习是建立在较低及较简单的学习基础上的,加涅后来又对这八类学习进行了修正。将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将概念学习分为具体概念与定义概念的学习。因此,原来的八类学习变成了六类学习: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
2.按学习结果划分
加涅认为,根据人类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人的学习结果可分以下五种∶
1)言语信息
言语信息指能用言语(或语言)表达的知识。其中又分三个小类:
①符号记忆:包括人名、地名、外语单词、数学符号等的记忆,如知道上海又名“沪”,苹果在英文中叫“apple”等。
②事实的知识: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在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会”等。
③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如影响稻谷生长的原因知识。
2)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指运用符号或概念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其中分为5种子技能,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每一级智力技能的学习要以低一级智力技能的获得为前提,最复杂的智力技能则是把许多简单的技能组合起来而形成的。这一观点就是加涅的
“学习层次说”。
①辨别: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如区分两张不同的面孔的能力,说出两个物体(如生物标本)的异同。
②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如从大量餐具中识别“碗”和“杯子”,从大量动物中识别“马”。具体概念一般不能下定义,其本质特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发现并归纳出来的。
③定义性概念:指运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如圆周率(其符号为П)。这类概念不能直接通过观察习得,必须通过下定义即门=c/d,圆周率(П)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而且不论圆的大小,这个比值都是固定不变的。学生如果按该定义办事,则他习得了定义性概念。
④规则:当原理或定律指导人的行为,而人又按原理或定律办事时,原理或定律变成了规则。如圆的面积(S)等于圆的半径( r)的平方乘以(П)。即S=nr2。当学生运用这个定律(公式)做事时,则该定律变成了指导人行为的规则.
⑤高级规则:由若干简单规则组合而成的新规则。
3)认知策略(内存)
认知策略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
例如︰阅读心理学家提出阅读中可采用SQ3R方法。如果学生用这套方法(或规则)进行阅读,改进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并提高了阅读效果,就可以认为,学生掌握了这种阅读策略并提高了阅读学习能力。
4)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
例如︰背越式跳高能力就是以动作技能为主的运动能力。
5)态度
态度指习得的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态度分为三类:
①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②对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喜爱的情感。
③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爱国家、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等。
例如∶若父母给幼儿讲大灰狼假装兔妈妈,闯进小白兔家里,想吃小白兔的故事。故事多次重复以后,幼儿一听到大灰狼这一名称就感到憎恶,一提到小白兔,幼儿就表现出愉快。
3.五种学习结果之间相互的支持关系
①智慧技能的支持性前提条件是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态度
②认知策略的支持性前提条件是智慧技能、言语信息、态度
③言语信息的支持性前提条件是语言技能、认知策略、态度
④态度的支持性前提条件是其他态度、言语信息;
⑤动作技能的支持性前提条件是态度。
(2)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异同
相同点:
①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将学习结果分类归纳可分为:认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三 方面。而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学习领域、动作技能学习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而。这两个分类理论的三个主类领域是一致的, 只是言辞表
达上的不同;
②两种理论在分类的细化都存在层级关系,布鲁姆这个目标体系的划分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结构,加涅在认知结果的智力技能分类也是由简单到复杂构成的层级关系;
③与此同时,两个理论在教学设计、媒体选择等方面对教育过程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布卢姆注重知识的积累,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在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加涅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巨大的页献。这两种目标分类方法是教育过程的两个维度,在不同维度上发挥其特定的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性,从这方面来说两种目标分类是具有相似性的。
不同点
①分类的依据与理论不同:布卢姆分类法基于生物分类学,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分类的基点,加涅分类法则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 从他的“联结一认知” 学习理论出发,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点;
②结构体系不同:布鲁姆的分类是一个累积学习的模式,目标由简单到复杂。加涅的分类理论从整体上是不具备有连续性、层次性和累积性的, 仅在“智慧技能”这一主类下各子类之间具备连续性、层次性和相关性。
(3)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划分
根据学习形式划分:
(1)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2)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研究、综合、概括、抽象等等而获得结论的过程。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性质)划分:
(1)机械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没有与已有知识建立某种有意义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是指当前的学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可以分为有意义接受学和有意义活动学习:
有意义活动学习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等作为工具” 去解决新
问题、实施新任务的过程, 学生亲自参与自行完成从“工具”到任务的策略性整合,从中获得知识与体验。有意义活动学习有别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特征是:①强调实践.操作及探索行为 ;②注重对策略性知识的默会理解;③重视人际交往,突出情感的体验。
(4)我国学者冯忠良按照学习内容划分
我国学者冯忠良认为, 根据教育系统所传递经验的内容不同, 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与社会规范学习三类。
(1)知识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收和占有知识, 在头脑中构建其相应的认知结构过程。
(2)技能学习:即通过学习和练习, 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过程, 包括心智徒能尝习与操作技能学习两种。
(3)社会规范学习)又称行为规范学习,是把外在对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5)我国学者潘菽学习分类
我国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学生的学 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知识的学习:掌握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知识主要来自对反映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2)技能的学习:主要为了获得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
(3)道德品质的学习:道德品质的简称为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定的社会道德行 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行为规范的学习:主要学习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调控、维持社会秩序的方法和规则。
(6)阿慧.雷伯按照学习意识水平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阿慧.雷伯将学习根据学习意识水平划分
(1)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
(2)外显学习类似于有意识的解决问题, 是有意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要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包括个试图形成任务的心理表象 ,搜寻同功能系统的知识的记忆 ,以及试图建立和检验任务操作的心理模型。
(7)维持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1)维持性学习或适应性学习,其功能在于掌握已有的知识、 经验,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的问题的能力,即学会
(2)创新性学习或自主创新学习的,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迎接和处理未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即"会学"这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存在互为补充、互为基础的“互动关系"
(8)其它分类方式
有些学者根据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策略的学习、道德品质的学习等。
3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风格性, 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3)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
(4)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
(5)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具有一 定程度的被动性。
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定义
行为主义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由于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故而属于联结派学习理论。
2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说:狗唾液
(1)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获得律与消退律:
(1)获得律: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也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浆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未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消退律: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但这种消退现象只是暂时的,休息一段时间以后,当条件刺激再次单独出现时,条件反应仍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恢复)这种未经强化而条件反射自动重现的现象被称为恢复。当然,随着进一步的消退训练,这种自发恢复的条件反应又会迅速变弱。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对巴甫洛夫理论的评价
巴甫洛夫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他的研究公布以后不久,一些心理学家,如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就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作用为基础。虽然在美国这一极端的看法后来并不普遍,但在俄国,以经典性条件作用为基础的理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心理学界占据统治地位。无论如何,人们一致认为,相当一部分的行为,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观点来看,可以做出很好的解释。
3 桑代克的联结 —— 试误学习理论:饿猫出笼
(1)概述
桑代克(1849年一193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美国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他把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过程。桑代克的这一理论观点是建立在其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在猫的迷笼学习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后来还用狗、小鸡、猴子等做过实验,结果都很似。初次进入迷笼时,它们的活动都不是根据对笼子性质的理解,而是依照某种一般的冲动行事。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正确反应的逐渐巩固,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因此,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
学习曲线:桑代克通过饿猫开笼取食实验,对猫开笼取食时间进行统计,得出学习曲线。桑代克用该曲线图来表现学习的过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做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最终建立起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这叫做学习曲线。
(2)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及规律
1.联结——试误说的主要内容
桑代克依据其学习实验所得材料,创立了学习的联结——试误说,具体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研究,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所谓联结,指的都是某情境仅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他也常用S和R作为情境和反应的符号,并用“→”作为“引起”或“导致”的符号。用这种符号来表示,则他的联结公式就是S→R。桑代克的“情境”一词有时也叫“刺激”,不过同行为主义的刺激概念的含义不完全一致。
(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
桑代克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按一定的规律养成的。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一书中提出,试误过程主要受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的支配,并把它们称为“学习的公律”(主律)。
(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在谈到试误学习的性质时,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和人的学习不同,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无需以观念为媒介。桑代克的主要依据是∶
①动物的学习曲线是缓慢波动的,并不是直线下降的;
②动物有时完成某个动作数次之后,仍不能免于失败。由此,他认为动物的学习全是盲目的。
至于人的学习,他说:“假使读者也被人引到迷路里或笼子里,或远离家庭,则对于这些境况的反应差不多一定要包含许多(关于这些境况的)观念、判断、思想;其举动大致由这样一串一串的观念所引起,在那烦恼的境况与摆脱烦恼的反应之间,读者竟有一小时的心理的考虑、思考、计划等等。”简言之,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无意识的,人的学习则是有意识的。
(4)教育意义
1.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
2.准备律:教师不搞“突然袭击”;
3.练习律:加强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
4.效果律: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后得到的消极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