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变量和函数提升
- JS变量提升
- 编译阶段
- 执行阶段
- 相同变量或函数
- 变量提升带来的问题
- 变量容易不被察觉的遭覆盖
- 本应销毁的变量未被销毁
- 如何解决变量提升带来的问题
JS变量提升
sayHi()
console.log(myname)
var myname = 'yy'
function sayHi() {
console.log('Hi')
}
// 执行结果:
// Hi
// undefined
相信学过 JavaScript 的都知道这个执行结果的原理:JS的变量提升特性
注意:这里必须使用
var
来定义变量,如果使用let
或者const
来定义的变量不会有变量提升,会报错未定义。只有用声明方式定义的函数才具有变量提升特性。
所谓的变量提升,是指在 JavaScript 代码执行过程中,JavaScript 引擎把变量的声明部分和函数的声明部分提升到代码开头的“行为”。变量被提升后,会给变量设置默认值,这个默认值就是我们熟悉的 undefined
上图是我们模拟的变量提升的效果,从概念的字面意义上看变量和函数声明都会被移动到代码的最前面,但,这并不准确。实际上变量和函数声明在代码里的位置是不会改变的,一段 JavaScript 代码在执行之前需要被 JavaScript 引擎编译,编译完成后才会进入执行阶段。执行流程细化图如下
编译阶段
一段 JavaScript 代码,经过编译后,会生成两部分:执行上下文(Execution context
)和可执行代码。
执行上下文是 JavaScript 执行一段代码时的运行环境,比如调用一个函数,就会进入这个函数的执行上下文,确定该函数在执行期间用到的诸如 this
、变量、对象以及函数等。
在执行上下文中存在一个变量环境的对象(Variable Environment
),该对象中保存了变量提升的内容。下面来分析这个变量环境对象是如何生成的:
- 第1行和第2行,由于这两行都不是声明操作,所以 JavaScript 引擎不做任何处理
- 第3行,由于是经过
var
声明的,因此 JavaScript 引擎将在环境对象中创建一个名为myname
的属性,并使用undefined
对其初始化 - 第4行,JavaScript 引擎发现了一个通过
function
定义的函数,所以它将函数定义存储到堆(HEAP
)中,并在环境对象中创建一个名为sayHi
的属性,然后将该属性值指向堆中函数的位置。
就这样生成了变量环境对象。接下来 JavaScript 引擎会把声明以外的代码编译为字节码(可以类比可执行代码内容)。现在有了执行上下文和可执行代码,接下来就到了执行阶段了。
执行阶段
JavaScript 引擎会按照顺序一行一行地执行“可执行代码”,下面是整个执行过程:
- 当执行到
sayHi
函数时,JavaScript 引擎便开始在变量环境对象中查找该函数,由于变量环境对象中存在该函数的引用,所以JavaScript 引擎便开始执行该函数,打印Hi
结果 - 接下来打印
myname
信息,JavaScript 引擎查找到该变量值在变量环境对象中的值为undefined
,打印undefined
结果 - 接下来执行赋值操作,将
yy
赋值给myname
变量,赋值后变量环境对象中的myname
属性值变为yy
相同变量或函数
那么如果代码中出现了重名的函数或者变量,JavaScript 引擎会如何处理呢?思考一下,如下代码输出的内容会是什么?
function sayHi() {
console.log('Hi')
}
sayHi()
function sayHi() {
console.log('Hello')
}
sayHi()
如果你理解了上面所说的 JavaScript 的执行机制:先编译,再执行。那么你一定能理解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
// Hello
// Hello
- 遇到第一个
sayHi
函数,会将函数定义存储到堆(HEAP
)中,并在环境对象中创建一个名为sayHi
的属性,然后将该属性值指向堆中函数的位置 - 遇到第二个
sayHi
函数,此时变量环境中已存在sayHi
属性,此时将sayHi
属性重新赋值指向堆中第二个函数的位置,这样变量环境中就只存在第二个函数了 - 执行第一次和执行第二次其实都是在执行最后的那个函数
再来看一个实例
sayHi() // Hello
var sayHi = function() {
console.log('Hi')
}
// sayHi() // Hi
function sayHi() {
console.log('Hello')
}
- 变量提升
sayHi
属性并初始化值为undefined
- 函数提升
sayHi
属性指向 “Hello函数” - 执行
sayHi()
函数等于执行 “Hello函数”,输出Hello
- 变量
sayHi
赋值为 “Hi函数”
如果在
sayHi
函数声明前执行sayHi()
函数,就会打印出Hi
,因为变量和函数提升后,就进行就是执行阶段,代码会一行一行往下执行,到这里时,sayHi
属性已经是 “Hi函数”了
模拟变量提升过程如下:
// 变量提升部分
var sayHi = undefined
function sayHi() {
console.log('Hello')
}
// 可执行代码部分
sayHi() // Hello
sayHi = function() {
console.log('Hi')
}
//sayHi() // Hi
变量提升带来的问题
变量容易不被察觉的遭覆盖
var myname = 'yy'
function sayHi() {
console.log(myname)
if(0) {
var myname = 'qq'
}
}
sayHi()
// 执行结果:
// undefined
undefined
结果有没有震惊到你!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代码的调用栈
关于JS的调用栈你可以去看看这篇JS调用栈
首先来看下在执行 sayHi
函数时的调用栈
sayHi
函数的执行上下文创建后,JavaScript 引擎便开始执行 sayHi
函数内部代码,由于 var
关键字具有变量提升特性,且 var
定义的变量没有块级作用域概念,可以跨块级作用域访问,也就是说他可以跨 if
的 {}
的块级作用域,所以在函数执行上下文中首先会将 myname
变量提升并初始化值为 undefined
,之后逐行执行可执行代码 console.log(myname)
,这行这段代码需要变量 myname
,结合调用栈状态图可以看到这里有两个 myname
变量,那在函数执行上下文中肯定首选自己变量环境中的同名变量。所以打印结果是 undefined
。
如果你对JS调用栈不了解可以先看看这篇JS调用栈
如果你对JS中块级作用域不了解可以看看这篇JS作用域:全局作用域,函数作用域,块级作用域
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对以上代码做如下改动呢?
var myname = 'yy'
function sayHi() {
console.log(myname)
if(1) {
var myname = 'qq'
}
console.log(myname)
}
sayHi()
如果你理解了上面的执行过程,相信你不难得出执行结果为
// undefined
// qq
本应销毁的变量未被销毁
function foo() {
for (var i = 0; i < 7; i++) {
}
console.log(i)
}
foo()
如果你使用 C 语言或者其他大部分语言实现类似代码,在 for
循环结束之后,i
就会被销毁了,但是在 JavaScript 代码中,同样因为 var
的变量提升和可以跨块级作用域,在创建函数执行上下文阶段,变量 i
就已经被提升了,所以即使 for
循环结束,它还存在函数作用域中,所以最后打印出来的是 7
。
如何解决变量提升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章JS作用域:全局作用域、函数作用域、块级作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