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软件领域的精英们,今天小编邀请你继续深入学习《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
《软件测试架构实践与精准测试》是作者李龙(安畅检测首席技术专家)基于软件测试“川模型”的著作。本书结合作者首次提出的软件测试新的模型“川模型”测试架构,并与精准测试理念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测试的流程和测试团队的搭建过程,包括如何制定部门规划、流程规范,如何制定测试框架,如何提升人员测试效率,如何提高项目的测试执行力等内容。语言诙谐幽默,引人入胜。
本期连载《第一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之<川模型的价值>,往期内容可见文末链接。
作者简介-李龙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灾备联盟信创工委会主任:
山东省人工智能协会信创测评专委会副主任;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协会职业认证专委会主任;
安畅检测(齐鲁物联网测试中心)首席技术专家;
软件测试"川模型”创始人、全国首发《信创产品测评 通用要求》标准首席编制人,至今拥有20余项专利、出版8部图书。
前节回顾
川模型的验收测试实施流程、需求级测试实施流程、业务级测试实施流程及川模型的工作组织规程。
第一章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04川模型的价值
4.1 体现测试的使命与重要地位
在川模型上,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测试工作对软件质量的保证意义与实施方法。区别于其他模型,该模型更加清晰、系统的说明了测试的使命,并且该模型真正站到了测试的角色,以测试保证最终用户质量的认可下指导研发的工作,作为研发工作的标尺。
4.2 体现测试先行的重要意义
从产品/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开始,测试活动就一直伴随整个生命周期,真正体现了“尽早地、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的原则。
4.3 文档化的重要性与可追溯性的提出
在现今越来越快的产品/项目的交互进程中,人们对文档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文档化不仅可以使研发、测试过程更加有理、有据、科学,也为以后的可追溯性提供了基础。同时,产品/项目前期就对测试案例化的要求,对研发的指导意义更大,研发完全可以“依据测试案例设计软件,案例通过即研发完成”的标准进行开发活动,避免了由于需求不一致的情况下导致研发冗余或功能缺失,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提出三种测试技术相结合的规程
川模型第一次提出了三条执行线的工作模式。验收实施流程作为整个产品/项目的指导流程执行,它与用户最紧密相关,最能体现用户的实际需求,同时避免、减少了在工作过程中的随意变更;需求级实施流程则最有效的保证了测试覆盖率,并且与研发的交互也更加顺畅,提高了测试与研发迭代的敏捷度;业务级实施流程则通过有经验的测试人员,把最重要需求做了风险、场景、探索等地设计验证,可以这样说,经过最后一条执行线的梳理后,用户的实际并且经常使用的功能都被覆盖到。
除了需求级实施流程与研发的交互紧密而充分外,另两个流程相对独立,降低了研发过程干扰,为保证软件质量提供了有利基础。
4.5 等时线为质量保证提供了基础
该模型首次提出等时线的概念,在时序上,避免了工作重复甚至没有必要的交叉。正如该模型的约束,我们必须先进行测试需求分析,输出测试需求说明书后,才可进行验收测试设计;在验收测试设计快完成时,才可以进行需求级测试设计,保证了测试设计与验收标准的高度统一;业务级实施流程通过后,才可进行验收执行工作。从另一层面,也对测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研发提交代码之前,测试的准备工作必须完成,可随时切入工作;有需求变更时,测试人员需要先后更新测试需求说明书、验收方案、测试方案等内容,审核通过后,实时共享给要害人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章节就把川模型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可以基本理解,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就要围绕着这个章节,进行更细粒度的分析和探讨。
下期预告:
第二章 组建测试团队的几点思考
之<成为测试L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