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处理方法
1、辐射校正:
目的:消除或减少传感器本身、大气条件以及太阳光照等因素对多光谱图像辐射亮度值的影响,使得图像的辐射值能够真实反映地物的反射或发射特性。
方法:包括传感器校正和大气校正。传感器校正主要是根据传感器的辐射定标参数,将图像的数字量化值(DN 值)转换为辐射亮度值。大气校正则是去除大气散射和吸收对辐射传输的影响。例如,基于物理模型的大气校正方法,如 MODTRAN(Moderate - resolution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模型,通过输入大气参数(如气溶胶类型、水汽含量等)来计算大气透过率和大气程辐射,从而校正图像的辐射值。
2、几何校正:
目的:纠正多光谱图像由于传感器姿态、地形起伏等因素导致的几何变形,使图像能够与地理空间坐标系统准确匹配。
方法:一般通过选取地面控制点(GCPs)来实现。这些控制点是在图像和实际地理空间中都能准确识别的特征点,如道路交叉点、建筑物角点等。利用这些控制点建立图像坐标与地理坐标之间的变换关系,通常采用多项式变换模型(如二次多项式)来校正图像的几何变形。
3、噪声去除:
目的:多光谱图像在获取和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如热噪声、椒盐噪声等,需要通过噪声去除方法来提高图像质量。
方法:空间域滤波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包括均值滤波、中值滤波等。均值滤波是用邻域内像素的平均值来代替中心像素的值,对于去除高斯噪声等比较有效;中值滤波则是将邻域内像素值排序后取中间值作为中心像素的值,对椒盐噪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可以采用频率域滤波,如傅里叶变换将图像转换到频率域,通过设置滤波器去除高频噪声成分后再反变换回空间域。
二、图像增强方法
1、对比度增强:
目的:提高多光谱图像的对比度,使图像中的地物特征更加明显,便于目视解译和后续的计算机自动识别。
方法:线性拉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它通过重新定义图像的灰度范围来增强对比度。例如,将原始图像中较窄的灰度范围线性拉伸到整个可用的灰度范围(0 - 255)。直方图均衡化也是常用的方法,它通过调整图像的直方图分布,使图像的灰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增加图像的对比度。
2、色彩增强:
目的:对于多光谱合成的假彩色图像,通过色彩增强可以突出不同地物之间的色彩差异,提高地物的可区分性。
方法:假彩色合成是一种重要的色彩增强方法。根据不同地物在各个光谱波段的反射特性,选择合适的波段组合进行合成,赋予每个波段以红、绿、蓝(RGB)颜色通道,从而生成具有不同色彩的图像。例如,在植被遥感中,通常采用近红外、红、绿波段进行合成,植被在这种假彩色图像中呈现红色,能够很好地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还可以进行色彩变换,如 HSI(色调、饱和度、亮度)变换,通过调整色调、饱和度等参数来增强图像的色彩效果。
三、特征提取方法
1、光谱特征提取:
目的:从多光谱图像中提取能够反映地物光谱特性的特征参数,用于地物分类和识别。
方法:包括计算光谱反射率、光谱斜率、光谱吸收深度等。例如,植被的 “红边” 特征是指植被在红光波段到近红外波段之间反射率急剧上升的区域,通过提取红边位置、红边斜率等特征可以有效识别植被的种类、生长状况等。还可以计算各种光谱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其中 NIR 为近红外波段反射率,R 为红光波段反射率,NDVI 是衡量植被覆盖度和生长活力的重要指标。
2、纹理特征提取:
目的:获取多光谱图像中地物的纹理信息,纹理特征能够反映地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表面粗糙度等性质,对于地物分类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方法:灰度共生矩阵(GLCM)是常用的纹理分析工具。通过计算图像中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像素对之间的灰度联合概率分布来构建 GLCM,然后从 GLCM 中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如对比度、相关性、能量、熵等。例如,在遥感图像中,森林植被的纹理比农田植被的纹理要复杂,通过提取纹理特征可以区分这两种地物类型。
3、形状特征提取:
目的:对于一些具有明显形状特征的地物,如建筑物、湖泊等,提取其形状特征可以辅助地物识别和分类。
方法:可以提取的形状特征包括面积、周长、长宽比、圆形度等。例如,通过边缘检测算法(如 Canny 边缘检测)获取地物的边界,然后计算边界所包围的面积和周长等参数,根据这些形状参数来识别地物的类型。
四、分类方法
1、监督分类:
目的:根据已知类别的训练样本数据来建立分类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整个多光谱图像,对未知类别的像素进行分类。
方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法、决策树分类法等。最大似然分类法是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假设每个类别中的像素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通过计算每个像素属于各个类别的概率,将像素归为概率最大的类别。决策树分类法是通过构建一棵决策树,根据训练样本的特征属性(如光谱特征、纹理特征等)进行层层划分,直到将像素分类到具体的类别。例如,在土地利用分类中,利用已知土地类型(如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的训练样本,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对多光谱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确定每个像素所属的土地利用类型。
2、非监督分类:
目的: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根据多光谱图像中像素的光谱特征相似性将像素自动聚类成不同的类别。
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K - 均值聚类法和 ISODATA(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聚类法。K - 均值聚类法首先随机选择 K 个聚类中心,然后将每个像素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类别,接着重新计算每个类别的聚类中心,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变化。ISODATA 聚类法是在 K - 均值聚类法的基础上,能够自动调整聚类的类别数 K,根据聚类的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合并或分裂某些类别。例如,在海洋遥感中,对海洋浮游生物的多光谱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将浮游生物的光谱特征相似的像素聚类成不同的群落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