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相机参数
1、分辨率
相机每次采集图像的像素点数,也是指这个相机总共有多少个感光晶片。在采集图像时,相机的分辨率对检测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在对同样打的视场成像时,分辨率越高,对细节的展示越明显。
相机像素 = 水平分辨率 * 垂直分辨率
芯片尺寸 = 水平像素尺寸 * 水平分辨率
感光芯片尺寸=分辨率∗像元尺寸
分辨率( Pixel ) = 相机视野( mm ) / 像素精度( mm / Pixel )
2、精度
精度指一个像素表示实际物体的大小,用(um*um)/pixel表示。注意,像元尺寸并不等于精度,像元尺寸是相机机械构造时固定的,而精度与相机视野有关,是变化的。精度值越小,精度越高。
单个像素对应的大小 = 视野宽 / 宽度分辨率 = 视野高 / 高度分辨率
镜头倍率 = 芯片尺寸 / 实际所需视野
像素精度 = 像素尺寸 / 镜头倍率
像素精度 = 相机视野 / 相机分辨率
像素尺寸 = 产品短边尺寸/所选相机短边像素数
3、帧率/行频
帧率:fps帧率,对应面阵相机,表示每秒能够拍摄的图片张数。
行频:16kHz行频,对应线阵相机,表示每秒能够扫描的行数。最大图像分辨率为分辨率*行频(例2048x16k);
帧率和行频体现相机的最大工作效率,与曝光共同决定成像图片的明暗,帧率和行频很高且曝光低,则图片很暗;帧率和行频很低且曝光高,则图片很亮。
4、像元尺寸
像元尺寸指芯片像元阵列上每个像元的实际物理尺寸,例如3.75umx3.75um 等。像元尺寸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芯片的对光的响应能力,像元尺寸越大,能够接收到的光子数量越多,在同样的光照条件和曝光时间内产生的电荷数量越多。对于弱光成像而言,像元尺寸是芯片灵敏度的一种表征。像元尺寸和像元数(分辨率)共同决定了相机靶面的大小,通常工业相机像元尺寸为2μm~14μm。
像元尺寸(宽) = 传感器尺寸(宽) / 分辨率(宽)
像元尺寸(高) = 传感器尺寸(高) / 分辨率(高)
5、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时为了将光投射到照相感光材料的感光面上,快门所要打开的时间。曝光时间和实际的帧率成反比,也就是曝光时间越长,实际的采集帧率会越低,一般为3um-10ms。
曝光时间 = 像元尺寸 / 像的运动速度 = 像素精度 / 物体的运动速度
放大倍率 = CCD感光尺寸 / 视场FOV = 焦距 / 工作距离
相机的飞拍曝光数值计算
案例1:物体的运动速度是150mm/s,沿着芯片的水平方向运动,相机是1/2芯片(6.4mm*4.8mm),视场水平方向长度是20mm,像元尺寸是4.65um,计算成像时不产生拖影的曝光时间。
首先计算出像的运动速度
放大倍数 = CCD感光尺寸 / 视场FOV = 6.4mm / 20mm = 0.32,
像的运动速度 = 放大倍率 * 物体的运动速度 = 0.32 * 150mm/s = 48mm/s,
曝光时间 = 像元尺寸 / 像的运动速度 = 4.65um / 48mm/s = 0.000097s = 97us,
最后曝光时间设置为100us即可。
案例2:玻璃转盘设备,使用的相机是GMAX3265(6500万相机,相机的像元尺寸是3.2μm*3.2μm),0.52倍率的圆心镜头,转盘3600脉冲转一圈,软件设定的运行速度180脉冲/s,玻璃转盘的盘子直径500mm
计算公式1:
转盘转一圈的时间 = 一圈的脉冲 / 运行速度 = 3600 / 180 = 20秒;
物体的运动速度 = 转盘的盘子直径 * 3.14 / 转盘转一圈的时间 = 500 * 3.14 / 20 = 78.5mm/s
像的运动速度 = 放大倍率 * 物体的运动速度 = 78.5 * 0.52 = 40.82mm/s
曝光时间 = 像元尺寸 / 像的运动速度 = 3.2 / 40.82 = 78.39us
最后曝光时间设置为80us
计算公式2:
转盘转一圈的时间 = 一圈的脉冲 / 运行速度 = 3600 / 180 = 20秒;
物体的运动速度 = 转盘的盘子直径 * 3.14 / 转盘转一圈的时间 = 500 * 3.14 / 20 = 78.5mm/s
像素精度 = 像元尺寸 / 镜头的倍率 = 3.2 / 0.52 = 6.153846um
曝光时间 = 像素精度 / 物体的运动速度 = 6.153846 / 78.5 = 78.39us
6、靶面尺寸(传感器尺寸)
图像传感器的感光部分的大小,通常指的是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在同样镜头情况下,靶面越大,视场越大,靶面越小,视场越小。传感器(CCD/CMOS)尺寸的表示方法大惑不解,因为像1/1.8英寸、2/3英寸之类的尺寸,既不是任何一条边的尺寸,也不是其对角线尺寸,看着这样的尺寸,往往难以形成具体尺寸大小的概念。
传感器类型 | 宽度(mm) | 高度(mm) | 对角线(mm) |
1/3'' | 4.800 | 3.600 | 6.000 |
1/2.5'' | 5.760 | 4.290 | 7.182 |
1' | 12.700 | 9.600 | 16.000 |
2/3'' | 8.800 | 6.600 | 11.000 |
1/2'' | 6.400 | 4.800 | 8.000 |
4/3'' | 18.800 | 13.500 | 22.500 |
1/1.8'' | 7.200 | 5.400 | 9.000 |
1.1'' | 12.000 | 12.000 | 17.000 |
1/4'' | 3.200 | 2.400 | 4.000 |
CCD尺寸一般用英寸来表示,靶面尺寸就是CCD尺寸
靶面尺寸 = 对角线尺寸
靶面面积 = 传感器宽度 * 传感器高度
二、镜头参数
1、焦距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点叫做焦点。对于单个透镜来说,焦距是指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如图一;对于多个透镜组成的镜头组来说,焦距是指像方主平面到焦点的距离,如图二。一般情况下,焦距越大, 工作距离越大,视角越小;焦距越小,工作距离越小,视角越大。
焦距 = (工作距离 * 相机传感器短边尺寸)/ 物体宽度
或 焦距 = 工作距离 * 放大倍率
焦距、像距、物距之间的关系:
(1 / 物距)+ (1 / 像距)= (1 / 焦距)
2、光圈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光量的装置,在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由于曝光时间短,需要使用大光圈。
光圈大小一般用F表示,以镜头焦距f和通光孔径直径D的比值来衡量,当光圈物理孔径不变时,镜头中心与感光器件距离越远,F值越大,光圈越小;反之,F值越小,光圈越大。
一般通过调整通光孔径大小来调节光圈,完整的光圈数值系列如下: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光圈系数F = 焦距f / 通光孔径D
3、分辨率
图像系统可以测到的受检验物体上的最小可分辨特征尺寸,多数情况下,视野越小,分辨率越好
4、工作距离
工作距离指的是镜头的最下端到景物之间的距离。一般的镜头是可以看到无限远的,也就是说是没有上限的。镜头上有两个刻度的调节圈分别是调节光圈和调焦圈,在调节圈上标有的刻度表示此时镜头的工作距离。
5、视场(FOV)
视场也叫视野范围,视野指的是镜头能看到的最大范围,也就是镜头所能覆盖的有效工作区域。
6、景深(DOF)
在最小工作距离到最大工作距离之间的范围称为景深(纵向的范围),景深内的物体都可以清晰成像。景深一般可以通过光圈调节,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能清晰成像的最近物平面称为近景平面,它与对准平面的距离称为前景深L1。
能清晰成像的最远物平面称为远景平面,它与对准平面的距离称为后景深L2。
景深=前景深+后景深:
其中: :容许弥散圆直径,f:镜头焦距,F:镜头的拍摄光圈值,L:对焦距离
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
1)、镜头光圈: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距离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7、视角
视角即视线的角度,也就是镜头能看多"宽"。焦距越小,视角越大,最小工作距离越短,视野越大。
镜头选型实例:
已知客户观察范围为30mm*30mm,工作距离为100mm,CCD尺寸为1/3',那么需要多少焦距的镜头
计算方法:
1/3'=3.6mm(垂直) 芯片垂直方向的大小
f=(100*3.6)/30
8、镜头各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1)、焦距大小的影响情况:焦距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小,畸变越大;焦距越小,渐晕现象越严重,使像差边缘的照度降低
(2)、光圈大小的影响情况:光圈越大,图像亮度越高;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大,分辨率越高
(3)、像场中央与边缘:一般像场中心较边缘分辨率高;一般像场中心较边缘光场照度高
(4)、光波长度的影响:在相同的摄像头及镜头参数条件下,照明光源的光波波长越短,得到的图像的分辨力越高,所以在需要精密尺寸及位置测量的视觉系统中,尽量采用短波长的单色光作为照明光源,对提高系统精密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工业相机与镜头选型方法(含实例)_工业相机选型-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