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平台究竟应该给谁用?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业务侧、技术侧和管理侧三个关键维度,每个维度都有不同的角色和需求。
业务侧:赋能一线,驱动增长
在业务侧,指标平台是前线员工的“作战地图”和“导航仪”。业务人员,包括销售、市场、产品、运营等角色,他们直接面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对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有着极高的要求。Aloudata CAN 自动化指标平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业务人员创造价值:
1.实时监控业务表现: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平台直观看到关键业绩指标的实时数据,如销售额、用户增长率、转化率等,快速响应市场波动,调整策略。
2.多维度下钻分析:多维度、多层次下钻分析功能,业务人员可以基于虚拟的明细大宽表自由选择维度进行组合分析,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细节和关联。比如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找出转化漏斗中的瓶颈,或通过 A/B 测试评估不同营销策略的效果。
3.实时监控与预警归因:Aloudata 自动化指标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关键业务指标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波动或潜在风险,立即触发预警机制,提醒业务人员及时关注并采取措施。
技术侧:提升效能,加速资产沉淀
在传统的数仓环境中,技术人员往往面临着繁琐的 ETL 开发工作,这些工作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错,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Aloudata CAN 自动化指标平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
1.配置化指标定义:技术人员无需编写复杂的代码,只需通过简单的配置界面,即可定义出各种复杂度的业务指标。无论是基础的聚合指标,还是复杂的二次聚合类指标,甚至是标签化定义指标,都可以通过平台轻松实现。
2.自动化指标生产:通过自动化的指标生产,实现“定义即开发”。这意味着,指标定义不再依赖人工 ETL 作业,也无需通过创建复杂的宽表和汇总表来保障查询性能。同时,平台应支持“一处变更,全局生效”,确保指标定义的任何修改都能实时同步到所有相关的报告和分析工具中。
3.促进数据资产沉淀:从技术侧的视角来看,Aloudata 自动化指标平台不仅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还促进了数据资产的高效沉淀。它使得技术人员能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工作中,如数据分析和挖掘、数据治理和规划等,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管理侧:洞察全局,优化决策
在管理层,指标平台是战略决策的“仪表盘”,帮助高管团队把握公司整体运营状况,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组织变革。
1.战略目标追踪:管理层可以设定的公司级 KPIs ,如年度营收目标、市场份额增长等,跟踪战略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战略方向。通过 Aloudata CAN 自动化指标平台,这些战略目标可以被层层拆解,细化到各个业务部门、团队乃至个人,确保每个层级都能清晰理解自身的目标和责任。
2.跨部门协同优化:Aloudata CAN 自动化指标平台打破了部门壁垒,让管理层能够全面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成效和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促进跨部门合作,优化流程。
3.绩效管理与激励:基于客观数据评估员工和团队的绩效,实现公平透明的激励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高潜力人才,为人才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4.风险预警与管理:平台能够整合财务、市场、运营等多维度数据,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帮助管理层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确保公司稳健发展。
“136”的指标建设与协作模式
“136”模式是一种强调指标定义的灵活性、协作性以及用户自主性的高效方法。在这种模式下,不同角色根据自身的专长和需求,参与到指标的建设和协作中来,共同推动数据资产的沉淀和利用。以下是对“136”模式的具体阐述:
1.10% 的原子指标由科技人员定义:原子指标是最基础的、不可拆分的度量指标,如销售额、用户数等。这部分指标通常由科技人员或数据专家定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30% 的派生指标由业务分析师定义:派生指标是基于原子指标通过一定的业务逻辑计算得到的。业务分析师根据业务需求,将原子指标进行组合和计算,生成对业务有价值的派生指标。他们熟悉业务流程和关键绩效指标,能够设计出贴近业务实际的派生指标。
3.60% 的其他指标由终端用户灵活组装:终端用户,如业务部门的员工或管理层,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组装原子指标和派生指标,以及选择不同的维度进行数据分析。这种高度的自主性使得用户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变化,做出基于数据的决策。
指标平台应该给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层共同使用。它不仅能够满足各角色在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方面的需求,还能促进不同角色之间的协作和数据流通,从而推动企业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和精细化管理。而“136”的指标建设与协作模式是 Aloudata CAN 在多个企业内部实践得出的最佳协作模式。这种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指标平台的高效运用,充分体现了指标平台的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