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讲绘画技巧的书,但仔细琢磨体现出不易察觉的东方哲学思想。中国画讲究意境与留白,留白不代表“空”,而是代表对“实”的延伸,留下瞎想空间,实现对“有限(实)”的超越。
总论
-
文艺是人们意识形态的产物,也就是说:文艺作品是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
-
同时在收集素材时,也应注意诗的境界,如“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一诗的意境甚高,这种景象在花园里是没有的。倘若对诗没有欣赏能力的人,对于这种诗句,情趣上毫不发生关联,怎能画出这句诗意来呢?
-
李晴江画梅花有“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的诗句,就是说画梅花可删去不必要的,选出两三枝入画的画本就是了
-
石涛说:“搜尽奇峰打草稿。”选集奇峰,凑配奇峰,使构成不落平常的作品。这是东方绘画常用的布局办法,与对景写生有所不同。
-
千万不要研究某家,就只有某家好,形成“入者主之,出者奴之”的习气。
虚实与疏密
-
当你心情舒畅时,所看到的花和月是柔和美丽的,当心中不惬意时看花和月是灰暗不明亮的。
-
中国人的作画就以视而不见作根据的。视而不见就无物可画。无物可画,就是空白。有了空白,也即是有了可不必注意的地方,那么主体就更注目和突出。这就是以虚显实的虚实问题。
-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
虚实”:即有画与无画的问题,凡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
“疏密”:即画材与画材的排比问题 -
现归纳以下几条:
虚实:言画材之有无也。
疏密:言画材排比之距离远近也。
有相似处而不相混也。 -
无虚不易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事乃成。
-
实,画材也,须实而不闷,乃见空灵;虚,空白也,须虚中有物,才不空洞,即是“实者虚之、虚者实之”之谓也。画事能知以实求虚,以虚求实,即得虚实变化之道矣。
-
所以,实中求虚即为实中求其空灵,并不是虚掉没有东西,而是白色之瀑布。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中,往往以白色之路来破实,求空灵的变化
-
虚实、疏密都是相对名词,无实不能成虚,无疏不能成密;虚以实来对比,疏以密来对比。如善恶二字相似,无恶就无所谓善,无善亦就无所谓恶了。
-
我们讲疏密的问题,不仅是远近的距离,而且还有交叉问题,不交叉易散,交叉了就密,平行线没有交叉点的是最呆板的线,故作画时,最须注意线与线不要平行,线与画边不要平行。
-
凡是画,必须要空中有物,而不是空中无物,但我们往往感到虚中求实(即是虚中有物)较难,实表现得不好,虚中也不能有东西,中国画自宋代以后,常用题款来帮助布实的,花卉尤然。
-
综上所述,疏密与虚实两个问题,是构图中的主要问题。以上讲的都是构图、布局的技巧,而布局是通过笔墨技巧表现出来的,即使构图再好,笔墨不好,不能成为成功的作品,构图好,笔墨也好,没有好的思想性,仍旧不是很成功的作品。毕竟绘画是意识形态的东西,艺术作品是作者自己思想的反映,什么样的作品,就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因此,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并重的,是缺一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