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y操作问题
-
位置:子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父物体的。如果你移动父物体,子物体会保持相对于父物体的相对位置,跟着一起移动。
-
旋转:子物体的旋转也是相对于父物体的。旋转父物体会导致子物体围绕父物体的原点旋转。
-
缩放:对父物体的缩放操作会按照相同的比例影响其所有子物体。这意味着如果父物体缩放2倍,所有子物体也会缩放2倍。
UI没有变化,因为是拉长宽,和位置,只变化这两个
Image的fill center是sole功能,就是要不要把中间的东西挖掉,是sliced 的image type独有的挖心
inertia(伊娜莎baby)
Mask
组件的 Show Mask Graphic
属性用于控制是否在屏幕上显示蒙版的图形。具体来说:
-
如果选中
Show Mask Graphic
:蒙版的图形(如 Mask 组件的图形)会被显示出来。这通常用于调试或可视化蒙版区域,帮助开发者理解蒙版如何影响子物体的显示。 -
如果未选中
Show Mask Graphic
:蒙版的图形不会被渲染出来,只会显示其影响下的子物体内容。这通常是希望用户只看到被蒙版内容的效果,而不想看到蒙版本身的边界。
Vertical Layout Group
Reverse Arrangement:
- 这个选项决定子物体排列的顺序。如果勾选,子物体的顺序会从最后一个元素到第一个元素进行排列,效果是垂直方向上的反转排列。
Child Force Expand (Width/Height):
这两个默认都勾了
为了就是个协调,这个开了之后Spacing上写的就是假的了,
关了height force expand之后,
Use Child Scale (Width/Height):
- 这两个选项控制是否在布局时考虑子物体的缩放比例(
Scale
) - 就是把不把子物体自己瞎调的Scale也照样拿过来
红色的单独改了缩放因子再拉进来的,如果想整齐划一,不想让各个图带着莫名其妙的缩放进来用,默认两个都不勾就很ok
这里只是调了width的缩放因子保持,和height是分开的
勾了width之后,会根据缩放因子进行计算,使得图片变得正常有序
height动了比较怪
反正也是进行某种算法,从而符合Layout Group对顺序的安排
当Vertical Layout Group
放在Scroll View
的Content
中时,动态创建图片或其他UI元素时,Content
的范围会根据子物体的数量自动扩展。Vertical Layout Group
会自动调整Content
的高度或宽度,以容纳所有的子物体。
但是没有怎么回事?
可能是其中之一的原因
Content Size Fitter:确保
Content
对象上有Content Size Fitter
组件,并且其Vertical Fit
设置为Preferred Size
(如果是垂直滚动),这样才能根据子物体的大小自动调整Content
的高度。Layout Element:检查每个动态创建的图片(或UI元素)上有没有不小心手贱加了
Layout Element然后乱改了布局属性
。Vertical Layout Group 设置:
确保Vertical Layout Group
的Child Force Expand
选项适当设置。Scroll View 的设置:检查
Scroll Rect
组件,确保其与Content
正确关联。如果Scroll Rect
未关联或设置错误,滚动功能和Content
的扩展可能会失效。
Content Size Fitter
的选项用于控制UI元素的尺寸调整方式,具体来说:
-
Unconstrained(无约束):表示该维度不会被
Content Size Fitter
修改,大小将保持不变,或者由其他组件(如Layout Element
)决定。 -
Min Size(最小大小):
Content Size Fitter
会将该维度的大小调整为所有子元素所需的最小值,确保它们能够完全容纳在这个大小中,但不会超过其最小需求。 -
Preferred Size(首选大小):
Content Size Fitter
会根据子元素的首选大小调整该维度。首选大小通常由子元素的内容决定,比如文本的长度或图片的尺寸。这是最常用的选项,用于动态扩展容器来适应内容。
Aspect Ratio Fitter
Aspect Ratio Fitter 是 Unity 中用于保持 UI 元素特定宽高比(Aspect Ratio)的组件。它主要用于确保某个 UI 元素(比如图片、视频或其他内容)的宽高比例在屏幕大小变化时保持一致。这样可以避免元素被拉伸、压缩或失真。
主要模式:
-
None:
- 不会根据宽高比进行任何调整,UI 元素的宽高由其 RectTransform 控制。
-
Width Controls Height:
- 宽度固定,高度根据宽高比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如果宽高比是 16:9,UI 元素的宽度为 160px,那么高度将自动调整为 90px。
-
Height Controls Width:
- 高度固定,宽度根据宽高比动态调整。例如,如果宽高比是 4:3,UI 元素的高度为 120px,那么宽度将自动调整为 160px。
-
Fit In Parent:
- UI 元素会根据父对象的大小调整,同时保持宽高比,使其尽可能适应父对象的大小而不失真。
-
Envelope Parent:
- UI 元素会完全覆盖父对象的大小,同时保持宽高比,但有可能某些部分超出父对象的边界。
使用场景:
- 当你有图片、视频、或其他带有固定比例的内容,且需要在不同分辨率、屏幕大小变化时保持正确比例时非常有用。例如,处理头像图片、视频播放器窗口时,使用 Aspect Ratio Fitter 可以避免内容失真。
加了 Layout Element就可以直接修改各个布局属性
还可以直接忽略layout,66
聊天室客户端服务端部分记录
老天,我脑子溢出
c++的数组赋值问题
c++里的数组所谓的“数组”,指的是传入一个连续的存了数的内存空间,然后通过[]来确定这一串内存空间的切分方式, 也就是说我的int arr[10];这个arr我完全可以赋值给int [][2],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对这一段不变的内存空间 进行切分
void printArray(int arr[][2], int rows) {
for (int i = 0; i < rows; ++i) {
for (int j = 0; j < 2; ++j) {
cout << arr[i][j] << " ";
}
cout << endl;
}
}
int main() {
int myArray[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int (*ptr)[2] = (int (*)[2]) myArray; // 将一维数组的指针转换为二维数组指针
printArray(ptr, 5); // 传入行数为 5
return 0;
}
int arr2[][2]=myArray;可以吗 NO
int arr2[][2]=(int (*)[2])myArray;
int arr2[][2]=(int [][2])myArray; 那这样呢
通通NO
都是想强转类型,c++没带这种强转
在 C++ 中,直接将一维数组赋值给二维数组的写法 int arr2[][2] = (int (*)[2])myArray;
或 int arr2[][2] = (int [][2])myArray;
是不合法的。这是因为数组的类型不匹配,编译器无法自动进行这样的转换。
如果你想将一维数组的内容视作一个二维数组,应该手动进行转换或使用指针。正确的方法是使用指针类型转换,且要确保内存布局的兼容性。
int myArray[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 将一维数组转换为指向二维数组的指针
int (*arr2)[2] = reinterpret_cast<int (*)[2]>(myArray);
int myArray[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int (*ptr)[2] = (int (*)[2]) myArray; // 将一维数组的指针转换为二维数组指针
在 C++ 中,以下的赋值方式是错误的:
int (*ptr)[2] = (int [][2]) myArray;
这种方式无法直接将myArray
转换为int[][2]
,因为myArray
是一维数组,它的类型是int[10]
。这会导致类型不匹配。
int arr2[][2] = (int (*)[2]) myArray;
这也是不合法的,因为arr2
需要在定义时指定大小,且类型不匹配。一开始声明的时候不带[]里的数,因为右边里全是赋值了的数据,左边自然硬气了,可以直接数据类型猜测得出,但这也只是懒人不写,正经写法就是在里面带上具体数字,把数组声明的明明白白的,
int arr2[5][2] = (int (*)[2]) myArray;
是非法的,因为你试图将一维数组的指针转换为二维数组指针,而它们的内存布局并不兼容。
数组维度:
myArray
是int[10]
,而arr2
是int[5][2]
。这两者的内存布局不同,因此不能直接互换。指针转换:虽然你可以将
myArray
的首地址视为指向int[2]
的指针,但这并不改变原始数组的结构,导致访问数据时的潜在错误。为什么不能直接赋值
虽然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在内存中都是连续存储的,但它们的类型是不同的:
myArray
是一个一维数组,类型是int[10]
。arr2
是一个二维数组,类型是int[5][2]
。当你尝试将一维数组的指针转换为二维数组指针时(如
int (*ptr)[2] = (int (*)[2]) myArray;
),在访问元素时会产生问题。具体来说,二维数组的每一行都被视为一个int[2]
类型的数组,而直接将一维数组的首地址强制转换成这样的指针是逻辑上的错误,因为编译器并不知道你在访问时如何切割这段连续的内存空间。意思就是,二维数组的确也是按照一整段连续的内存空间存的,这点和一维数组一样,
但是二维数组为二维,这一点,导致每个下标都有xy坐标了
那么到底[][]左边和右边哪个是x哪个是y?
c++认为这种数据排列方式在这个行列的逻辑问题上,如果转成一维的访问方式,可能存在数据错位的问题
干脆就舍弃了各个维之间的转换
// 目标数组
int copy[5][5];
// 复制数组
copyArray(grids, copy, 5, 5);
// 函数定义
void copyArray(int src[5][5], int dest[5][5], int rows, int cols) {
for (int i = 0; i < rows; i++) {
for (int j = 0; j < cols; j++) {
dest[i][j] = src[i][j];
}
}
}
// 函数定义
int** copyArray(int arr[5][5], int rows, int cols) {
// 动态分配内存
int** newArr = new int*[rows];
for (int i = 0; i < rows; i++) {
newArr[i] = new int[cols];
for (int j = 0; j < cols; j++) {
newArr[i][j] = arr[i][j];
}
}
return newArr;
}
在 C++ 中,二维数组的函数参数需要指定第二维的大小,但可以省略第一维的大小。这样做是因为编译器在编译时能够确定数组的内存布局。
void copyArray(int src[][5], int dest[][5], int rows, int cols) {
for (int i = 0; i < rows; i++) {
for (int j = 0; j < cols; j++) {
dest[i][j] = src[i][j];
}
}
}
在这个例子中,int src[][5]
表示第一维的大小可以省略,但第二维的大小必须指定。原因是:
- 数组在内存中是以行优先的方式存储的,编译器需要知道每行的元素数量,以正确计算元素的地址。
- 省略第一维:编译器可以根据传递的数组推断。
- 必须指定第二维:确保内存布局的正确性,编译器需要这个信息来正确访问元素。
-
数组参数的定义: 当你定义一个二维数组参数时,比如
void function(int arr[][5])
,这里的5
是必须的,因为编译器需要知道每一行有多少列来正确地计算元素的内存地址。 -
第一个维度的灵活性: 你可以不指定第一个维度,例如
void function(int arr[][5])
,因为编译器在处理时能够根据传入的数组大小进行推断。 -
传入的数组: 当你将数组传递给函数时,编译器会根据第二个维度(这里是
5
)来解析数据。例如,如果你传入一个大小为3x5
的数组,函数会处理这3
行、5
列的数组。 -
长度限制: 传入的数组的第一维(行数)是可以任意的,只要你的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的。你可以传入任意大小的数组,但要确保第二个维度(列数)与函数参数中定义的一致。
Java补充常用
StringBuilder
BigDecimal
SQL的多表查询
-
hire_date DATE
:- 这个字段用于存储员工的入职日期。
- 数据类型为
DATE
,表示它将只保存日期信息(年、月、日),不包含时间。
-
salary DECIMAL(10, 2)
:- 这个字段用于存储员工的薪水。
- 数据类型为
DECIMAL
,表示这个字段可以存储十进制数字。 (10, 2)
表示总共有10位数字,其中2位是小数位。这意味着薪水的最大值可以达到99999999.99(即8位整数部分加上2位小数部分)。
-
gender ENUM('M', 'F')
:- 这个字段用于表示员工的性别。
- 数据类型为
ENUM
,表示这个字段只能取预定义的特定值。 - 在这里,
ENUM('M', 'F')
表示性别可以是'M'
(男性)或'F'
(女性),其他值将被拒绝。
创建表的巴拉巴拉
customer_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customer_name VARCHAR(50)
auto_increment自动给加入值的数据行添加行,一个一个涨的呗
-- 创建订单主表
CREATE TABLE OrderMaster (
order_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customer_id INT,
order_date DATE,
total_amount DECIMAL(10, 2),
FOREIGN KEY (customer_id) REFERENCES Customer(customer_id)
);外键添加
foreign key(customer_id)references Customers(customer_id)
简简单单的,just like the plane finds a place to land,baby
查询顺序
在 SQL 查询中,执行的顺序与书写的顺序并不相同,主要的执行顺序如下:
FROM
: 首先确定查询的数据源,决定从哪个表中提取数据。JOIN
: 如果查询涉及多个表,会在此步骤中进行表的连接(如 INNER JOIN、LEFT JOIN 等)。WHERE
: 对数据进行过滤,只保留满足条件的行。GROUP BY
: 对结果进行分组,通常与聚合函数(如 COUNT、SUM、AVG 等)一起使用。HAVING
: 对分组后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保留满足条件的组。SELECT
: 从结果中选择要显示的列和计算的字段。ORDER BY
: 对结果集进行排序。LIMIT
: 限制返回的行数。
GROUP_CONCAT
SELECT GROUP_CONCAT(employee_name) AS employees, hire_date
FROM Employee
GROUP BY hire_date
HAVING COUNT(*) > 1;
GROUP_CONCAT(employee_name)
是 MySQL 中的一个聚合函数,用于将同一组中的多个值连接成一个字符串。具体来说,它将同一组内的所有employee_name
字段的值合并为一个用逗号(或指定分隔符)分隔的字符串。
GROUP_CONCAT
的结果长度有限制,最大为 1024 字符,可以通过设置group_concat_max_len
参数来调整。- 如果组内有 NULL 值,
GROUP_CONCAT
会忽略这些 NULL 值。
表的左接,不是左边的主表就是爹中之爹,如果右边接过来的表有很多条订单数据,左边的顾客表也会老老实实有多少条重复多少条,接来接去本质还是为了结合尽量多的信息
这里有四个客户,如果只有三个人一起买了10件东西,
这里客户表右接了订单表,那么因为客户表为主表,打死都有显示全里面的信息,
所以里面那个没有下单的家伙最后也可以在接起来的表里找到
而因为三个人买了10件东西,这三个人的客户表行就会在大表里反复出现,十次,每行自然是带上了各自行的订单信息
union
外部连接的回顾
在 SQL 中,外部连接用于返回符合条件的行,以及左表或右表中没有匹配的行。根据连接的不同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 左外连接 (LEFT JOIN):返回左表中的所有行,即使右表中没有匹配的行。
- 右外连接 (RIGHT JOIN):返回右表中的所有行,即使左表中没有匹配的行。
- 完整外部连接 (FULL OUTER JOIN):返回左表和右表中的所有行,匹配的行会显示在一起,不匹配的行用
NULL
填充。
MySQL 对外部连接的支持
在 MySQL 中,完整外部连接并不直接支持。因此,我们使用 UNION
来模拟它。
UNION
的基本用法
UNION
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查询的结果集。合并的结果集去掉重复的行(如果想保留重复的行,可以使用 UNION ALL
)。
使用 UNION
模拟完整外部连接
当我们想要获取两个表(在这个例子中是 Product
和 OrderDetail
)的完整外部连接时,可以分别进行左外连接和右外连接,然后使用 UNION
将两个结果合并在一起。这样,即使某个表没有匹配的行,我们也会在结果中看到它。
很明显union更加无脑,是纯1+1
group by接两个参
在 SQL 中,GROUP BY
子句用于将结果集中的行分组,从而对每个组应用聚合函数(如 SUM
, COUNT
, AVG
等)。当你使用 GROUP BY
时,选择的列必须是以下之一:
- 聚合函数:如
SUM()
,COUNT()
,AVG()
,MAX()
,MIN()
等,表示对分组后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 - 未被聚合的列:这些列必须出现在
GROUP BY
子句中,因为 SQL 需要知道如何将数据分组。
在这个例子中:
p.product_id
和p.product_name
是未被聚合的列,因此它们需要在GROUP BY
中列出。SUM(d.quantity)
和SUM(d.amount)
是聚合函数,它们用于计算每个产品的总数量和总金额。
排序行为
- 在SQL中,
GROUP BY
并不会隐式地对结果集进行排序。也就是说,虽然结果会按照p.product_id
和p.product_name
进行分组,但不一定会按照这些列的值自动排序。 - 如果你希望结果按照特定顺序返回,需要使用
ORDER BY
子句明确指定排序规则。
cross join
MySQL 支持交叉连接(CROSS JOIN)。在 MySQL 中,交叉连接返回两个表的笛卡尔积,也就是说,结果集中会包含第一个表的每一行与第二个表的每一行的所有组合。交叉连接的语法相对简单,你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使用 CROSS JOIN
语法
SELECT * FROM TableA CROSS JOIN TableB;
使用 JOIN
语法(不带条件)
你也可以使用 INNER JOIN
或 LEFT JOIN
语法,但不提供连接条件,结果将与 CROSS JOIN
相同:
SELECT * FROM TableA JOIN TableB; -- 省略 ON 条件,结果将是笛卡尔积
示例
假设有两个表 Students
和 Courses
:
表: Students
student_id | student_name |
---|---|
1 | Alice |
2 | Bob |
表: Courses
course_id | course_name |
---|---|
101 | Math |
102 | Science |
如果你执行以下交叉连接:
SELECT * FROM Students CROSS JOIN Courses;
结果将是:
student_id | student_name | course_id | course_name |
---|---|---|---|
1 | Alice | 101 | Math |
1 | Alice | 102 | Science |
2 | Bob | 101 | Math |
2 | Bob | 102 | Science |
现实应用
交叉连接通常用于生成组合数据,尤其在以下情况下:
-
组合选择: 例如,如果你有多个产品和多个顾客,你可能想知道每个顾客对每个产品的反馈,交叉连接可以帮助你生成所有可能的组合。
-
报表生成: 在生成需要所有组合的报表时,交叉连接可以有效提供所需的数据视图。
不过,使用交叉连接时要小心,因为如果表很大,结果集可能会迅速增大,从而导致性能问题。因此,在使用交叉连接时,最好确保你真的需要所有的组合数据。
TC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互联网通信中非常重要的协议,它负责保证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可靠且有序的。TCP与IP(互联网协议)一起,构成了大家常说的“TCP/IP协议栈”。在这个协议栈中,IP负责寻址和路由,而TCP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TCP的基础概念:
-
连接建立与关闭:
- 建立连接(握手):TCP在通信前会先通过一个三步的过程,叫做“三次握手”,来确保双方已经准备好进行数据传输。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一个连接请求(SYN)。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请求,回应(SYN + ACK)。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回应后,确认并完成连接(ACK)。
- 关闭连接(挥手):通信结束时,通过“四次挥手”来安全关闭连接,确保所有数据都已经传输完毕。
- 建立连接(握手):TCP在通信前会先通过一个三步的过程,叫做“三次握手”,来确保双方已经准备好进行数据传输。
-
数据可靠传输:
- 分片与重组:TCP会将大数据拆分成多个小数据包(称为数据段)进行传输,并且接收方在收到这些数据包后,会重新按照顺序组合起来。
- 确认机制:每个数据包发送后,接收方会发送一个确认信息(ACK),告知发送方该数据已经成功接收。如果发送方没有收到确认信息,就会重新发送这个数据包,确保数据不会丢失。
- 超时重传:如果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得到确认,TCP会重新发送数据包。
-
有序传输:
- 顺序控制:TCP为每个数据包分配一个序列号,接收方可以根据序列号把数据包按正确的顺序拼接起来,即使数据包到达的顺序乱了,也能还原成正确的顺序。
-
流量控制:
- 滑动窗口:TCP会根据接收方的处理能力,动态调整发送数据的速度。通过滑动窗口机制,确保不会发送太多数据让接收方处理不过来,避免网络拥塞。
-
拥塞控制:
- 网络拥塞:如果网络过于拥堵,TCP会自动减少数据发送速度,防止加剧拥堵,保持网络稳定。
TCP的主要特点:
- 可靠性:确保数据能够完整、准确地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 有序性:即使数据包的顺序在传输过程中乱了,TCP仍能确保接收方能按照正确的顺序组装数据。
- 双向通信:TCP是一种全双工协议,允许双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能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数据发送速率,避免网络拥堵。
CS和BS
两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
1. CS架构(Client-Server架构)
要求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Server)各自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
客户端与服务器直接通信,共同完成任务。
应用场景:
- 传统的桌面应用程序:像早期的聊天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等。
- 游戏客户端:如很多在线游戏都采用了这种架构,客户端负责显示游戏画面、处理用户输入,而服务器负责管理游戏状态、同步多个玩家的操作。
优点:
- 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分别优化性能:客户端侧更注重用户交互体验,服务器端则关注数据处理和存储的效率。
- 可以处理复杂的任务和大数据量的请求,因为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有各自的处理能力。
缺点:
- 客户端程序需要安装,维护和更新较为复杂。
- 客户端与服务器紧密耦合,需要定期更新或修改客户端软件,以适应服务器端的变化。
2. BS架构(Browser-Server架构)
概念:
架构的特点是浏览器(Browser)作为客户端,与服务器进行交互,通常依赖网页技术(HTML、CSS、JavaScript)来实现用户界面和功能。
结构:
- 浏览器(Browser):充当客户端,负责呈现界面、获取输入并与服务器交互。用户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只要有浏览器即可使用。
- 服务器(Server):负责处理数据、执行业务逻辑,并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网络返回给浏览器。通常使用Web服务器,如Apache、Nginx等,数据库、业务逻辑也通常在服务器端执行。
工作方式:
- 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网站,浏览器发送请求到服务器,服务器处理请求后返回页面或数据,浏览器再将结果展示给用户。
应用场景:
- 网页应用程序:像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在线购物网站等。
- 轻量级应用:不需要复杂的用户界面或客户端功能,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访问即可。
优点:
- 简化客户端的安装与维护:用户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即可使用应用,不需要安装复杂的客户端程序。
- 跨平台性强:Windows、Mac、Linux,还是手机、平板,都能使用相同的服务。
- 易于更新与维护:服务器端一旦更新,所有用户都会即时获取最新的服务,无需对客户端进行频繁更新。
缺点:
- 由于依赖浏览器,无法处理非常复杂的用户交互或计算任务,性能可能不如CS架构。
- 网络依赖性较强,离线使用受限。
3. CS与BS的对比
特点 | CS架构 | BS架构 |
---|---|---|
客户端程序 | 需要安装专门的客户端应用程序 | 通过浏览器访问,通常不需要安装软件 |
平台依赖性 | 通常与操作系统或硬件紧密结合 | 跨平台性强,只需有浏览器即可使用 |
维护成本 | 客户端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 | 服务器更新后,用户自动获得最新功能 |
用户体验 | 可提供复杂的界面和本地功能支持 | 受限于浏览器功能,复杂交互有限 |
数据处理 | 一部分逻辑在客户端执行 | 所有逻辑主要在服务器端处理 |
适用场景 | 大型应用、桌面软件、在线游戏 | 轻量级应用、跨平台应用、网页服务 |
4. BS和CS架构的选择
- 选择BS架构:当你希望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你的应用程序时,比如开发一个网页应用、内容管理系统(CMS)、或是需要支持多平台时,BS架构更为适合。
- 选择CS架构:如果你开发的应用对性能、交互有更高的要求,比如一个桌面软件、高性能游戏客户端,或者需要更强的本地功能(如文件操作、设备访问),那么CS架构会更合适。
未来趋势:
随着浏览器技术和云服务的进步,很多传统的CS架构应用逐渐被转移到BS架构上,比如在线办公软件、云游戏等。这使得用户体验和平台支持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减少了客户端维护的负担。
总结来说,CS架构更加适合复杂任务和深度交互,而BS架构则更适合轻量、跨平台的应用。选择合适的架构取决于应用的需求、用户的使用环境和开发者的目标。
TCP,C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