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evels of automation
5.Basic axioms for DL-based ultrasonic NDE
在回顾了最新技术和每个自动化级别的贡献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数字语言方法论在不同论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有些作者提出了同时处理不同步骤的模型[121],而另一些作者则使用独立的模型[122]。明确的模型限制(如超处理和预处理参数的范围和灵敏度)通常没有写入论文,因此只能提供有关 DL 模型的使用和实用性的部分信息。这些不一致和信息的缺乏会导致自动化道路上的进展缓慢,因为行业和监管机构可能需要看到一种更加统一的方法。下文提出了一系列公理,以规范为无损检测开发和应用新 DL 模型的过程,并弥合当前多种 DL 贡献与工业领域之间的差距,在工业领域,法规和检测资格至关重要。值得强调的是,这些公理已与航空航天、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多个行业的多个工业联系人进行了讨论,并符合欧洲航空安全局 [6,7] 的报告和欧洲无损检测资格认证方法 [129] 的当前期望。此外,这些公理(总结于表 3)建立在文献中的技术证据和每个自动化级别中确定的未来挑战之上。
6.Conclus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本文回顾了基于 DL 的无损检测的研究现状。DL 已成功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计算机视觉或自然语言处理。对于无损检测,DL 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 执行数据处理任务,而传统方法要么速度太慢,要么无法完成这些任务;(2) 创建更独立于操作员经验的检测程序(因此不易出错)--例如用于损伤特征描述;以及 (3) 自动执行重复性无损检测任务,例如从复杂数据和结构中检测缺陷。然而,这些工作表明,在开发 DL 模型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可能会对其在实际(工业)环境中的适用性造成实际限制。
已经提出了一个无损检测自动化路线图,其中提出了一系列自动化级别,从完全由操作员驱动的无损检测到完全自动化的无损检测和 SI。这些级别以航空业等其他行业的级别为基础,划分了人类操作员和自主系统在不同阶段的预期义务。研究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 1 级和第 2 级,即操作员辅助和部分自动化。此外,还确定并描述了与每个级别相关的一系列公开挑战。请注意,本路线图的目的是为研究人员和无损检测行业设定一个视野,以便更容易地设定提升到更高自动化水平的目标;从而使自动化历程标准化。
在此背景下,确定了与研究界仍面临的挑战有关的最直接的未来机遇:
集中数据去噪。目前,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原始超声波信号的去噪上,但对感兴趣元素的集中识别(如缺陷回波的 ToF 或重叠回波的分离)仍只是模糊的探索。这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可以大幅提高 PoD 值,同时减少误报。使用清洁数据的另一个潜在优势是无损检测操作员可以更轻松、更准确地进行缺陷表征。DL 可以通过自动分离回波、提供 ToF 信息的方法来提供帮助,即使在存在严重噪声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图像解读。虽然科学文献中已有许多创建和解读超声波图像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在准确描述微小缺陷方面可能存在局限性。目前正在探索 DL 超分辨率算法,结果非常准确。针对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材料(如复合材料)进一步开发这些方法,肯定会改变游戏规则,为无损检测操作人员提供更易于解读的精确图像。
不确定性量化。在实际检测场景中使用 DL 时,必须对所用模型的置信区间进行评估。为此,一个关键步骤是量化 DL 模型的不确定性,具体测量与以下两方面有关的误差:(1) 实验测量的不确定性;(2) 与模型本身有关的不可还原不确定性。这些信息对于模型的改进至关重要,直到模型既准确又可靠(即避免较大的输出变化)。尽管不确定性量化非常重要,但文献中仍很少涉及,因此预计它将成为未来基于 DL 的无损检测领域研究最多的问题之一。
自动系统的自我意识。基于 DL 的自主系统旨在自动执行任务,也必须能够识别超出其预定操作领域的情景。一旦识别出异常情况,系统就应发出警告,要么让操作人员接管,要么让设计人员重新培训或设计 DL 模型。为此,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系统可以据此告诉自己,它对最近的预测不够自信。我们还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为基于 DL 的无损检测模型开发自我认知方法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最后,为了使基于 DL 的检测方法的开发同质化,本文还首次确定了 DL 方法完全适用于无损检测所应满足的公理。所提出的基本属性不仅侧重于 DL 模型的定义和评估(如可量化的性能或不确定性量化),还包括可追溯性等实施方面。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公理是通过文献综述和来自不同行业的意见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