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以各种形态存在,从个人电脑到智能手机,再到庞大的数据中心,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然而,无论计算机的形态如何变化,它们的核心——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始终遵循着相同的原理。这就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一门揭示计算机内部工作机制的学科。
聊计算机组成原理,其实就是在聊计算机的硬件部分,从1946年的冯诺依曼使用电子管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之后,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让我们来看看计算机的发展都经历了几代。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发展阶段 | 时间 | 逻辑元件 | 速度 | 内存 | 外存 |
第一代 | 1946-1957 | 电子管 | 几千-几万 | 汞延迟线,磁鼓 | 穿孔卡片,纸带 |
第二代 | 1958-1964 | 晶体管 | 几万-几十万 | 磁芯存储器 | 磁带 |
第三代 | 1964-1971 |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 几十万-几百万 | 半导体存储器 | 磁带,磁盘 |
第四代 | 1972-现在 |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 上千万-万亿 | 半导体存储器 | 磁盘,磁带,光盘,半导体存储器 |
什么是汞(水银)延迟线?
水银延迟线做内存的这种装置在网上照片都很难找,但根据有限的资料,我还是能简单的理解水银延迟线是如何实现存储数据的能力的。
水银延迟线存储装置其实就是把数据以声波的形式在水银管中传播,声波从水银管的一端到另一端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抽象的认为我们在这段时间内存储到了这个数据
电子管:
晶体管:
集成电路:
而相信如果大家对数码圈感兴趣的话,一定会经常听到一个定理:“摩尔定理”
摩尔定理的主要观念分别是:
-
晶体管数量翻倍:随着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上可以集成的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这意味着芯片的性能也会随之提高。
-
性能提升:晶体管数量的增加通常意味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因此,摩尔定律也暗示了计算设备性能的指数级增长。
-
成本降低:随着晶体管尺寸的缩小,单个晶体管的成本也随之降低,这使得更高性能的计算设备更加经济实惠。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
早期计算机时代(1940s-1950s):
- 早期的计算机需要通过物理方式(如插线板或打孔卡片)来编程。
-
汇编语言时代(1950s-1960s):
- 出现了汇编语言,它是一种低级语言,通过助记符来表示机器指令。
-
高级编程语言的诞生(1960s):
- 出现了第一批高级编程语言,如FORTRAN、COBOL和BASIC,它们允许程序员使用更接近自然语言的语法来编程。
-
操作系统的发展(1960s-1970s):
- 操作系统开始出现,如UNIX和MS-DOS,它们为软件提供了一个管理和抽象硬件的平台。
-
个人计算机的兴起(1970s-1980s):
- 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软件开始面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
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引入(1980s):
- 苹果的Macintosh和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引入了图形用户界面,使得计算机操作更加直观和用户友好。
总结:
计算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创新的过程,从硬件的逻辑元件到软件的编程语言和用户界面,都经历了显著的变革。这些变革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也极大地扩展了它们的应用范围,使计算机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
如果我的内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评论,收藏。创作不易,大家的支持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