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以前不屑读这种书。这种书就是那种走进书店放在门口展销位的成功学著作,一眼看上去没什么实在的内容,看上去很不靠谱,感觉就是骗一些社会底层又做着暴富梦的人来买的,但是由于自身原因或环境局限根本无法将书中建议带入自身。再者说了,聪明人是不会读这种没涵养的书的~书名还low的一笔!
有一段时间喜欢看B站的《老高与小茉》,有一集在讲这本书,说的神神忽忽的,而且是世界畅销书,所以买来看看到底有多么神奇。
开始读电子书了
个人是纸质书的忠实拥趸,喜欢那种看完一整本书,然后放在书架收藏的感觉——”这一书架都是我的知识“的feeling。本身是不太喜欢电子书的,一种看完就完了的感觉,重拾电子书有3个原因:
- 最近把常用的打发时间app都干掉了,需要一个不那么洗脑的app,拿出手机时能首先点开的app
- 电子书还是比纸质书方便,随时都能拿出来看
- 利用地铁的碎片时间。之前考研的时候给自己规划了细致的时间计划表,其中就包括地铁时间。因为已经养成了地铁学习的习惯,还是不想放弃。推荐一下我的考研总结精华:我是如何考上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的_liuzhilong_62的博客-CSDN博客
把我之前的实际计划稍微调整了一下,现在不用这么投入的去背单词了,所以可以替换成看电子书。我把地铁时间分成了2块:上班地铁时间和下班地铁时间 。
- 上班的时候脑子比较清晰,精神状态比较好,会看技术类的电子书。这种书看的时候非常慢,有时候还得停下来想问题。这种技术类的书是目标驱动看书。
- 下班的时候脑子混沌(其实也不是混沌了,很多时候是头痛),看点比较轻松的书。比如《富爸爸穷爸爸》这种的”课外“书籍。看这种书本身内容也不硬核,看的就很快,而且看的比较爽,有点多巴胺驱动看书的感觉。
穷爸爸和富爸爸
作者罗伯特清崎从小在夏威夷生活,他亲身父亲是一位高学位的教育官员,称之为穷爸爸,他一位好朋友的爸爸是一位高中没毕业但是及其有财商的人,称之为富爸爸。穷爸爸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每天都需要担心贷款和账单,而富爸爸每天都在指挥人为自己创造财富。书中有一句经典的话”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挣钱的思想:作者在小时候跟他好朋友一起想了很多挣钱的办法。小时候他们用牙膏皮伪造硬币,他们当时并不知道制造钱币是违法的,后来就被大人制止了。后来他们用商店里的免费书籍,找了个地方弄成小书店,利用给附近小孩出租书的方式来挣钱,后来因为引来了当地一些社会分子就没做了。富爸爸很欣赏他们的挣钱的行为,他认为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在于富人一直在思考怎么挣钱,而穷人只是在思考怎么找一份好工作。
关于缴税:穷人交的税要比富人多的多。富爸爸交的税要比穷爸爸多,但是富爸爸收入要高得多。当美国总统决定提高富人缴税额时,只是把美国领工资的中产阶级税提高了,真正的富人没有影响。富人有有很多合理避税的方法,只要懂得使用法律来合理避税。比如书中作者说在房地产行业,如果卖掉一个房子,所得的收入需要交非常多税,但是如果是换房子,那么没有税。富人可以通过这条法令来投资房产和合理避税。但是穷人的收入所得税是逃不过的,挣的越多,交的税也越多。
关于投资:投资需要培养会计、金融、法律方面的知识,总之需要你想挣钱需要培养自己的财商。当你挣打钱后应该开启下一段投资而不是买东西消费。比如我们家里里的桌子凳子、瓶瓶罐罐、各种衣服和生活用品,我们会花较高的价格买入,当一但买入,它们的价格会立即降至几乎不要钱。当然不是说不让你买东西,而是先考虑把钱投资,再考虑无回报率的消费。
最后
书中说,我们的教育体系都是在培养人们的工作能力,而不是培养挣钱能力。这句话非常赞同,但是我仍然相信教育的力量。作者也不是不让人们去读书接收教育,教育对于挣钱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基本运作原理和规则,这样也能帮助寻找适合自身的挣钱的办法。
从作者当时的家庭条件来看,可能对于富爸爸来说是比较贫穷,但是对于真正的穷人来说,已经完全不是穷人的家庭条件了。我感觉我的条件还没有达到全身心的投入投资和挣钱的道路中。如果有一天有点闲钱并且自身的管理、社交、决策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我也许会去寻找挣钱的办法。现在还想不了那么多,把代码敲好了,先把坑填上再说。
文中这个学习金字塔令人印象深刻,被动学习能记住的东西真的非常非常少。所以我坚持频繁的写文章,包括读书笔记这类的。几年的半夜维护数据库,遇到问题,现在还影响深刻,实战确实是记忆最深的。不过话说回来,实战是可遇不可求的,阅读和自我学习是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养成习惯,也是提升能力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它也没那么“被动”。学习金字塔的“被动”指的是知识被主体接收,“主动”指主体输出知识。这也增强了我记录和分享的动力,无论是技术的还是非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