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BO,PO,DO,DTO
- 概念
- 易混点
- 一:VO和DTO
- -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阐释DTO和VO的概念及其应用差异:
- 小结:VO专注于展示,而DTO则用于数据的传输和业务逻辑的处理。
- 二:BO和PO
- 小结:单个 PO1、PO2、PO3、... 整合为 BO:{PO1、PO2、PO3、... }
- 三:BO和DTO
- 四:DO
- 一张图看的更直观
- 总结
- 在业务复杂且对团队协作有高要求的环境中,虽然不遵循规范的程序可能短期内仍能运行无误,但长期来看,遵循这些规范将显著提升代码的扩展性和可读性。这些规范是前辈们通过丰富经验积累的智慧结晶,我们应当珍视并应用它们,以促进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
- 对于Java开发者而言,经常需要处理诸如VO(视图对象)、BO(业务对象)、PO(持久化对象)、DO(领域对象)和DTO(数据传输对象)等概念。然而,许多开发人员对这些术语的理解并不清晰,导致在团队开发中出现使用上的混乱。
- 这些本应带来规范和清晰度的工具,反而因为不恰当的使用而增加了混乱。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在项目中建立明确的使用指南,以确保团队成员能够正确、一致地应用它们,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概念
-
VO(View Object)
:视图对象,用于展示层,它的作用是把某个指定页面(或组件)的所有数据封装起来。 -
DTO(Data Transfer Object)
:数据传输对象,这个概念来源于J2EE的设计模式,原来的目的是为了EJB的分布式应用提供粗粒度的数据实体,以减少分布式调用的次数,从而提高分布式调用的性能和降低网络负载,但在这里,更符合泛指用于展示层与服务层之间的数据传输对象。 -
BO(Business Object)
:业务对象,把业务逻辑封装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其它的对象。 -
PO(Persistent Object)
:持久化对象,它跟持久层(通常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形成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如果持久层是关系型数据库,那么,数据表中的每个字段(或若干个)就对应PO的一个(或若干个)属性。 -
DO(Domain Object)
:领域对象,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有形或无形的业务实体。
易混点
一:VO和DTO
在软件开发中,VO(通常理解为视图对象)是我们最常使用的组件之一。它负责封装展示层的数据,无论是在网页、桌面客户端还是移动应用中,只要数据需要被展示给用户,VO就是理想的选择。尽管网上对VO的定义(值对象或视图对象)存在不同声音,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视图对象,因为它的核心作用是作为用户界面的数据载体。
与VO
容易混淆的是DTO
。DTO主要用于在展示层和业务逻辑层之间传输数据。在许多情况下,DTO和VO的属性可能相同,且它们都是简单的POJO(Plain Old Java Objects)。这可能会让人疑惑:既然已经有了VO,为什么还需要DTO?
- 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阐释DTO和VO的概念及其应用差异:
假设一家公司的后台服务提供了一个getUser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包含sex(性别)和age(年龄)字段的系统用户对象。在服务层,DTO的设计仅从语义上进行定义,可能表现为:
{
"gender": "男",
"age": 35
}
此服务被多个客户端(如不同的门户网站)使用,而这些客户端对展示层的要求各有差异。例如,管理端需要展示用户的实际年龄,而应用端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可能只展示一个年龄范围。
针对这些需求,我们可以定义不同的VO:
管理端VO:
{
"gender": "男",
"age": 35
}
应用端VO:
{
"gender": "男",
"ageRange": "30~40"
}
这个例子清晰地展示了DTO的必要性。根据单一职责原则,服务层专注于业务逻辑,与具体的数据表现形式无关。DTO应保持与表现形式的解耦,它定义了业务逻辑的原始数据。然后,VO根据客户端的具体需求对DTO中的数据进行适当的转换和解释。通过这种方式,VO和DTO的用法和它们在系统架构中的角色变得更加明确。
小结:VO专注于展示,而DTO则用于数据的传输和业务逻辑的处理。
二:BO和PO
PO(持久对象)直接映射数据库表,通常用于基本的数据操作如增删改。BO(业务对象)则更为复杂,它代表具体的业务逻辑,可能包含多个PO。简而言之,BO是业务逻辑的集合,而PO是数据库记录的简单映射。
以个人网站行为为例,我们可以定义多个PO:PO-1代表交易记录,PO-2代表登录记录,依此类推,直至PO-5代表搜索记录。这些PO分别映射到数据库的不同表。BO,即业务对象,将这些PO整合为一个对象,代表用户的整个行为概览。通过BO,我们可以快速把握相关业务逻辑及其数据结构,简化代码维护。
小结:单个 PO1、PO2、PO3、… 整合为 BO:{PO1、PO2、PO3、… }
三:BO和DTO
虽然BO(业务对象)
和DTO(数据传输对象)
都能组合PO(持久对象)
的数据,它们的角色却截然不同。BO封装了业务逻辑,适用于系统内部;DTO则专为数据传输设计,适用于系统间或层级间的数据交换。BO可能包含敏感或冗余信息,不适合直接暴露,而DTO则精选必要数据,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和安全。
四:DO
领域对象(DO)是对现实世界业务实体的抽象,通常与数据库中的表结构一一对应。在实践中,DO往往等同于持久对象(PO),通过数据访问对象(DAO)层向上层业务逻辑提供数据。简而言之,DO/PO是数据库表的直接映射,确保数据模型与业务模型的一致性。
一张图看的更直观
其它地方借的图,侵权什么的联系马上删
总结
分层使用VO(视图对象)、BO(业务对象)、PO(持久对象)、DTO(数据传输对象)在大型团队中有助于清晰界定结构,减少因数据需求不一致而导致的代码冲突。然而,这种分层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业务的复杂性灵活调整。
对于简单业务,甚至可以省略VO,直接使用DTO向前端传输数据。
关键在于团队内部必须对这些概念有统一的理解。如果使用不当,反而可能导致代码混乱。
统一命名规范如下:
- 数据对象:xxxPO,其中xxx为数据表名(也可使用DO)。
- 数据传输对象:xxxDTO,其中xxx与业务领域相关。
- 展示对象:xxxVO,其中xxx通常为网页或视图名称。
- 业务对象:xxxBO,其中xxx代表具体的业务名称。
- 明确这些规范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