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OceanBase 发布了4.3.0版本,该版本成功实现了行存与列存存储的一体化,并同时推出了基于列存的全新向量化引擎和代价评估模型。通过强化这些能力,OceanBase V4.3.0 显著提高了处理宽表的效率,增强了在AP(分析处理)场景下的查询性能,并依旧保持着对TP业务的良好支持。
这篇文章是基于列存功能进行的一次简单测试,并结合测试结果给出了一些面向用户的使用建议。
背景
首先需要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个背景知识点,就是OceanBase 存储层架构图中的 “基线数据” 和 “增量数据” 分别指什么?
存储层架构图如下:
OceanBase 数据库的存储引擎基于 LSM-Tree 架构,将数据分为静态的基线数据和动态的增量数据两部分。
数据库 DML 操作插入、更新、删除时,首先写入内存中的 MemTable,等内存中的 MemTable 达到一定大小时,转储到磁盘成为 SSTable,内存中的 MemTable 和转储之后的 SSTable 被统称为增量数据。当增量的数据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会触发增量数据和老版本基线数据的合并,合并成新版本的基线数据,也就是新版本的基线 SSTable。同时每天晚上的空闲时刻,系统也会自动每日合并。
在进行查询时,需要分别对增量数据和基线数据进行查询,并将查询结果进行归并,返回给 SQL 层归并后的查询结果。OceanBase 也数据读取过程中实现了 Block Cache 和 Row Cache 两层缓存,来避免对基线数据的随机读。
列存整体架构
对于 AP 分析类查询,列存可以极大地提升查询性能,也是 OceanBase 做好 HTAP 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功能。用于进行 AP 分析的数据通常都是静态的,很少被原地更新,而 OceanBase 的 LSM Tree 架构中基线数据也是静态的,天然就适合列存的实现。增量数据是动态的,即使在列存表中,存储层的增量数据仍然是行存,同步的日志也都是行存模式,对于事务处理、日志同步、备份恢复都不会造成影响。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顾 TP 类和 AP 类查询的性能。
在 OceanBase 4.3 版本中创建表时,可以选择把表创建成行存表、列存表、行列冗余存储的表。无论是什么模式的表,表的增量数据均保持行存格式,因此列存表的 DML、事务、上下游数据同步都不会受到影响。
列存表和行存表在存储层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基线数据的格式上,根据用户在建表时的设置,基线数据可以有行存,列存,行存列存冗余三种模式。
行存模式下,基线数据也是行存,如下图所示:
列存模式下,每列数据在基线数据中存储为一个独立的基线 SSTable,和行存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
行存列存冗余的模式下,在基线数据中会同时存储行存 SSTable 和列存 SSTable,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行存列存冗余的模式下,优化器会根据访问行存和访问列存的代价高低,自动选择扫描列存 SSTable 还是行存 SSTable。
例如我们创建一个行列冗余存储的表 t_column_row。建表语句中的 with column group (all columns, each column) 表示这张表是行列冗余存储,其中的 each column 表示列存,all columns 表示再增加一份儿行存。
create table tt_column_row(
c1 int primary key, c2 int , c3 int)
with column group (all columns, each column);
如果我们不加过滤条件,查询表中的一个列的全量数据,就会生成下面的执行计划,计划中的 COLUMN TABLE FULL SCAN 算子表示优化器根据代价模型,选择扫描列存的基线数据。因为相比选择扫描行存数据,扫描列存数据会在存储层减少 c2 和 c3 列数据的额外 I/O 开销。
explain select c1 from t_column_row;
+-----------------------------------------------------------------+
| Query Plan |
+-----------------------------------------------------------------+
| ============================================================== |
| |ID|OPERATOR |NAME |EST.ROWS|EST.TIME(us)| |
| -------------------------------------------------------------- |
| |0 |COLUMN TABLE FULL SCAN|t_column_row|1 |3 | |
| ============================================================== |
| Outputs & filters: |
| ------------------------------------- |
| 0 - output([t_column_row.c1]), filter(nil), rowset=16 |
| access([t_column_row.c1]), partitions(p0) |
| is_index_back=false, is_global_index=false, |
| range_key([t_column_row.c1]), range(MIN ; MAX)always true |
+-----------------------------------------------------------------+
如果我们不指定过滤条件进行全表扫,就会生成下面的执行计划,计划中的 TABLE FULL SCAN 算子表示优化器选择扫描行存的基线数据。因为行存的增量数据和基线数据的格式都是行存,所以增量和基线归并起来速度会更快,这时候优化器会选择生产走行存的计划。
explain select * from t_column_row;
+-----------------------------------------------------------------------------------------------+
| Query Plan |
+-----------------------------------------------------------------------------------------------+
| ======================================================= |
| |ID|OPERATOR |NAME |EST.ROWS|EST.TIME(us)| |
| ------------------------------------------------------- |
| |0 |TABLE FULL SCAN|t_column_row|1 |3 | |
| ======================================================= |
| Outputs & filters: |
| ------------------------------------- |
| 0 - output([t_column_row.c1], [t_column_row.c2], [t_column_row.c3]), filter(nil), rowset=16 |
| access([t_column_row.c1], [t_column_row.c2], [t_column_row.c3]), partitions(p0) |
| is_index_back=false, is_global_index=false, |
| range_key([t_column_row.c1]), range(MIN ; MAX)always true |
+-----------------------------------------------------------------------------------------------+
列存的基础性能测试
我这里使用 TPCH 100G 的测试集,对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列存性能,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测试,包括列存和行存的存储压缩率对比,以及列存的查询性能测试。版本是社区版的 OceanBase_CE-v4.3.0.1。
存储压缩率测试
首先对 OceanBase 4.3.0 版本的列存表压缩率做一个测试,对比行存表。
分别把 TPCH 100G 的数据导入一批纯行存表和一批纯列存表中,选择最大的一张表 lineitem 计算存储开销,导入的 lineitem.tbl 大小大约是 76 GB,在行存表中占用了 22.5 GB 的存储空间,在列存表里占用了 15 GB 的存储空间。
-- 列存表 lineitem 定义
CREATE TABLE lineitem (
l_orderkey BIGINT NOT NULL,
l_partkey BIGINT NOT NULL,
l_suppkey INTEGER NOT NULL,
l_linenumber INTEGER NOT NULL,
l_quantity DECIMAL(15,2) NOT NULL,
l_extendedprice DECIMAL(15,2) NOT NULL,
l_discount DECIMAL(15,2) NOT NULL,
l_tax DECIMAL(15,2) NOT NULL,
l_returnflag char(1) DEFAULT NULL,
l_linestatus char(1) DEFAULT NULL,
l_shipdate date NOT NULL,
l_commitdate date DEFAULT NULL,
l_receiptdate date DEFAULT NULL,
l_shipinstruct char(25) DEFAULT NULL,
l_shipmode char(10) DEFAULT NULL,
l_comment varchar(44)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l_orderkey, l_linenumber))
row_format = condensed
partition by key (l_orderkey) partitions 4
with column group(each column);
对于 lineitem 这张表的表结构来说,列存表的存储空间大约是行存表的 2/3 左右。这一点大家也容易理解,相比行存表,列存表中同一列中的数据属于同一类型,如果能够集中存储同一类型的数据,就可以选择效率更高的方式进行压缩。
为什么列存的压缩效果对比行存,看上去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强?因为 OceanBase 的行存表,压缩能力已经非常好了。不过即使我们在行存表的存储压缩上做过诸多优化,列存的压缩效果也会比行存表稍好一些,并且表中的列越多,数据量越大,列存的压缩效果就会越明显。
查询性能测试
找了三台 6C 35G 的机器做测试(后续所有功能都在这几台机器上做的测试),简单对比行存表和列存表的一些查询性能。
我们创建了两张表,一张是纯行存表 lineitem_row,一张是纯列存表 lineitem_column,都导入了 TPCH 100G 的数据集。
走主键点查
先通过两条 SQL 测下列存表和行存表走主键时的点查性能:
-- 列存
select * from lineitem_column where l_orderkey = 7 and l_linenumber = 1;
1 row in set (0.035 sec)
select * from lineitem_column where l_orderkey = 7;
7 rows in set (0.036 sec)
-- 行存
select * from lineitem_row where l_orderkey = 7 and l_linenumber = 1;
1 row in set (0.044 sec)
select * from lineitem_row where l_orderkey = 7;
7 rows in set (0.044 sec)
行存和列存走主键的点查性能都在 0.04 秒左右,基本是一致的(为避免篇幅过长,图中只展示 SQL 的执行时间,不再展示查询的结果数据)。
无索引全表扫
我们不走主键和索引,分别在列存表和行存表中执行以下 SQL:
-- 列存
select * from lineitem_column where l_extendedprice = 13059.24;
102 rows in set (0.467 sec)
-- 行存
select * from lineitem_row where l_extendedprice = 13059.24;
102 rows in set (2.306 sec)
返回的行数是 102 行,行存表执行时间在 2.31 秒左右,列存表的执行时间在 0.47 秒左右。对于 lineitem 这种有十几个列的小宽表,列存表的性能是行存表的五倍。
过滤条件不走宽表的主键和索引时,虽然列存需要拼各个列的结果,这一步会比行存表更耗时。但列存相比行存,可以省下大量的 I / O 开销,行存表在这里是做了一次真正的 “全表扫描”。
在过滤条件中只有单列,并且没能走主键和索引的前提下,表越宽(列数越多),相比行存表,列存表的查询性能就会越好。在这个例子中,行存表如果想通过省下 I / O 开销来提高性能,需要在 l_extendedprice 列上创建索引。所以在一些场景下,列存表相对于行存表,可以节省一些创建和维护索引的额外开销。
在不走主键和索引的前提下,我们把过滤条件变的更复杂一些,让过滤条件中包含多个列的计算:
-- 列存
select * from lineitem_column where l_partkey + l_suppkey = 20999999;
7 rows in set (5.091 sec)
-- 行存
select * from lineitem_row where l_partkey + l_suppkey = 20999999;
7 rows in set (6.254 sec)
这次列存性能还是强于行存,但是只是略强,优势没有上面这个测试好几倍的性能差距了。
我们继续让过滤条件中包含更多个列的计算:
-- 列存
select * from lineitem_column where l_partkey + l_suppkey +
l_extendedprice + l_discount + l_tax = 19173494.34;
1 row in set (15.675 sec)
-- 行存
select * from lineitem_row where l_partkey + l_suppkey +
l_extendedprice + l_discount + l_tax = 19173494.34;
1 row in set (15.837 sec)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当过滤条件的表达式中涉及的列数持续增加时,行存表的性能会逐渐逼近列存表。
简单来说,在列存表中,需要先根据主键值,把不同列的对应行拼在一起,然后才能做列与列之间的运算,拼列并在不同列间做计算的操作会为列存表带来额外的开销,当这个开销逐渐逼近在行存表中额外列的 I/O 开销时,行存表的性能就会逐渐逼近列存表。
聚合计算
对于简单聚合,列存表的性能比行存表更好一些。下图左边的 lineitem_column 为列存表,右边的 lineitem_row 为行存表。
对于复杂一些的聚合计算,例如 max(l_partkey + l_suppkey),列存和行存的性能如下:
-- 列存表
select max(l_partkey + l_suppkey) from lineitem_column;
+----------------------------+
| max(l_partkey + l_suppkey) |
+----------------------------+
| 20999999 |
+----------------------------+
1 row in set (19.302 sec)
-- 行存表
select max(l_partkey + l_suppkey) from lineitem_row;
+----------------------------+
| max(l_partkey + l_suppkey) |
+----------------------------+
| 20999999 |
+----------------------------+
1 row in set (4.833 sec)
在有表达式的聚合计算测试中,列存表的性能明显是不如行存表的。一个原因是刚刚提到过的,在列存表中,需要先把 l_partkey 和 l_suppkey 两列的对应行拼在一起,然后才能做加法运算,拼列并在不同列间做计算的操作会为列存表带来额外的开销。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前的 4.3.0.1 版本,在列存的表达式过滤这里做了比较深入的向量化执行优化,而列存的表达式聚合优化则被排期在了后续的版本中。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聚合函数中包含多列表达式运算的场景,不是当前列存版本的优势场景。不过 lineitem 这张表的表结构中列数并不多,如果测试的表是大宽表,例如有几百或者上千个列,在同样的场景下,因为列存表相比行存表节省的 I/O 开销会比 lineitem 表更多,上述测试结果可能会有所变化。
更新不同百分比的列存数据,对查询性能的影响
因为列存表的基线数据和增量数据格式不同,所以如果增量数据较多的场景下,在查询时进行增量数据和基线数据归并的过程中,需要对行、列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和整合,这里必然会比行存表增加一些额外的开销。
我们通过更新不同百分比的连续列存数据来进行一个测试,因为 l_orderkey 列是均匀分布的,所以我们通过 l_orderkey 的不同范围来改不同比例的数据,例如:
-- l_orderkey 在 1 到 600000000 之间均匀分布
-- 通过 where l_orderkey <= 6000000 更新百分之一的数据
-- 因为 l_orderkey 是主键列,所以更改的数据也可以保证是连续的
update lineitem_column set
l_partkey = l_partkey + 1,
l_suppkey = l_suppkey - 1,
l_quantity = l_quantity + 1,
l_extendedprice = l_extendedprice + 1,
l_discount = l_discount + 0.01,
l_tax = l_tax + 0.01,
l_returnflag = lower(l_returnflag),
l_linestatus = lower(l_linestatus),
l_shipdate = date_add(l_shipdate, interval 1 day),
l_commitdate = date_add(l_commitdate, interval 1 day),
l_receiptdate = date_add(l_receiptdate, interval 1 day),
l_shipinstruct = lower(l_shipinstruct),
l_shipmode = lower(l_shipmode),
l_comment = upper(l_comment)
where l_orderkey <= 6000000;
Query OK, 6001215 rows affected (4 min 2.397 sec)
Rows matched: 6001215 Changed: 6001215 Warnings: 0
-- 多次执行走主键查询
select * from lineitem_column where l_orderkey = 7;
select * from lineitem_column where l_orderkey = 600000000;
(0.036 sec)
-- 多次执行不走主键查询
select * from lineitem_column where l_suppkey = 825656;
(31.722 sec)
以下是更改列存表不同数据百分比后,走主键查询时间,以及不走主键查询时间:
列存表更新数据百分比(%) | 走主键查询时间(秒) | 不走主键查询时间(秒) |
0 | 0.03 | 0.5 |
1 | 0.03 | 32 |
2 | 0.03 | 54 |
3 | 0.03 | 80 |
5 | 0.03 | 126 |
10 | 0.03 | 245 |
20 | 0.03 | 495 |
30 | 0.03 | 733 |
40 | 0.03 | 1075 |
50 | 0.04 | 1453 |
60 | 0.04 | 1636 |
70 | 0.04 | 1916 |
80 | 0.04 | 2195 |
90 | 0.04 | 2468 |
100 | 0.04 | 2793 |
由上面的表格可以整理出下面这张曲线图,横轴是增量数据占全表数据的百分比,纵轴是不走主键(和索引)的查询时间。列存场景,在增量数据中更新不同百分比的数据(测试过程中一直不进行合并),对查询性能的影响曲线几乎是一条纯线性的直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测试均是更新表中连续的数据。
如果是随机更新一定比例的非连续数据,性能会比更新连续数据更差。因为在 OceanBase 查询时,数据文件读 IO 的最小单位是 16KB 左右的变长数据块,我们称之为微块(Micro Block),如果修改的数据不连续,可能在修改表中少量的数据时,也能够改动到大量微块中的数据。所以即使我们只修改了 10% 的表数据,可能就已经修改了这张表所涉及到的 100% 的微块数据,这时候的查询性能和修改 100% 的表数据可能就不会有太大差别了。
完成这个测试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对于列存表来说,如果存在大量更新操作,并且没有及时合并,查询性能是不优的。推荐批量导入数据后发起一次合并,这样可以获得最优的查询性能。
列存适用场景
根据上面的测试结果,咱们可以简单总结出 OceanBase 列存表的两个适用场景:
- 宽表场景。
- 当查询只需要扫描宽表的单列或者少数列时,列存表可以省下大量的磁盘 I / O 开销。行存宽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再特定列上创建索引,让扫描主表的动作变为扫描列数更少的索引。所以列存表相比行存表,可以省下在特定列上创建索引的存储开销和索引的维护开销。
- 读多写少的 AP 数仓场景。
- 在数仓场景下,经常需要执行复杂的分析查询,但这些查询往往只关注表的某些特定列。列存表由于其数据按列存储,能够高效地支持这类 AP 查询,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数据 I / O 开销。
- OceanBase 为了支持列存表频繁的小事务写入,避免列存表在数据更新操作上性能收到较大影响,让列存表的增量数据保持了行存的格式。因为列存表的基线数据和增量数据格式不同,如果增量数据较多的场景下,在查询时进行增量数据和基线数据归并的过程中,需要对行、列数据的格式进行转换和整合。这一步会比行存表增加额外的开销,并且对列数据的扫描耗时会随着增量数据的增长而线性增长,所以列存表更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
列存基础语法
列存相关的语法在 OceanBase 官网上写的已经很清楚了,这里再 “冗余” 地介绍一遍。
租户级配置项
对于 OLAP 业务,我们推荐默认创建列存表,通过下面的配置项即可实现让租户创建出来的表默认就是列存表:
-- 修改配置项,对当前租户生效
alter system set default_table_store_format = "column"; // 默认创建列存表
alter system set default_table_store_format = "row"; // 默认创建行存表
alter system set default_table_store_format = "compound"; // 默认创建行列冗余存储的表
-- 查看配置项的值(默认是 row)
show parameters like 'default_table_store_format';
创建列存表
创建纯列存表的新语法是 with column group,当用户建表时最后指定 with column group(each column) 即代表创建纯列存表:
-- 创建纯列存表
create table t1 (c1 int, c2 int) with column group (each column);
-- 创建纯列存分区表
create table t2(
pk int,
c1 int,
c2 int,
primary key (pk)
) partition by hash(pk) partitions 4
with column group (each column);
对于部分场景,用户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数据冗余,希望带来 AP / TP 业务场景的兼顾,此时可以增加行存数据的冗余,通过 with column group 语法增加 all columns 关键字即可:
-- 创建行列冗余存储表
create table t2 (c1 int, c2 int) with column group(all columns, each column);
上述语法中的 with column group 后不同选项表示的含义如下:
-
-
- all columns:把所有列聚合在一起成组,看成一个宽列,其实就是:按行进行存储。
- each column:表中的每一列分别使用列格式来存储。
- all columns, each column 一起出现,意味着默认创建列存表后同时冗余行存, 每个副本存储两份基线数据。
-
创建列存索引
和创建列存表类似,也是通过 with column group 指定索引属性。注意这里不要和 “对列存建索引” 混淆,列存索引的含义是:索引表的存储结构是列存格式,相比行存索引,也可以减少存储层的 I / O 开销。
-- 在 t1 表的的 c1, c2 列上创建纯列存的索引
create index idx1 on t1(c1, c2) with column group(each column);
-- 在 t1 表的的 c1 列上创建行列冗余存储的索引
create index idx2 on t1(c1) with column group(all columns, each column);
-- 在 t1 表的的 c2 列上创建纯列存的索引,额外地存储非索引列 c1 列数据到索引中
alter table t1 add index idx3 (c2) storing(c1) with column group(each column);
上述例子中,通过 storing(c1) 在索引中存储额外列的目的是:优化特定查询的性能,既能让查询避免回主表查询 c1 列的值,也可以减少为 c1 列进行索引排序的代价(idx3 中的 c1 列只是冗余存储在索引中,并不是索引列,索引只需要对 c2 列排序。如果 c1 列为索引列,则需要对 c2、c1 进行排序)。
explain select c1 from t1 order by c2;
+------------------------------------------------------------------------------------+
| Query Plan |
+------------------------------------------------------------------------------------+
| ========================================================== |
| |ID|OPERATOR |NAME |EST.ROWS|EST.TIME(us)| |
| ---------------------------------------------------------- |
| |0 |COLUMN TABLE FULL SCAN|t1(idx3)|1 |5 | |
| ========================================================== |
| Outputs & filters: |
| ------------------------------------- |
| 0 - output([t1.c1]), filter(nil), rowset=16 |
| access([t1.c1]), partitions(p0) |
| is_index_back=false, is_global_index=false, |
| range_key([t1.c2], [t1.__pk_increment]), range(MIN,MIN ; MAX,MAX)always true |
+------------------------------------------------------------------------------------+
例如上面这条 SQL 的计划,利用 idx3 索引,可以消除对 c2 列的排序(计划中不需要分配 sort 算子),而且因为索引中冗余存储了一个非索引列 c1,所以不需要进行索引回表(is_index_back=false)。
行存表和列存表的相互转化
这几个存储格式相互转化的语法,着实有点儿绕。
行存转列存:
create table t1(c1 int, c2 int);
-- 这个语法有点儿奇怪,add 这个关键字给人一种是行存表转行列冗余存储表的错觉……
alter table t1 add column group(each column);
列存转行存:
alter table t1 drop column group(each column);
行存转冗存(为了表达方便,“行列冗余存储” 在下面均被简称为“冗存”):
create table t1(c1 int, c2 int);
alter table t1 add column group(all columns, each column);
冗存转行存:
alter table t1 drop column group(all columns, each column);
说明:这里的 drop column group(all columns, each column); 执行后,不用担心没有任何 group 来承载数据,所有列会被放到一个叫做 DEFAUTL COLUMN GROUP 的默认 group 中。DEFAUTL COLUMN GROUP 中的存储格式,由租户级配置项 default_table_store_format 的取值决定,当没有修改过默认值(row)时,执行完成后 t1 就会变成纯行存表。
列存转冗存:
create table t1(c1 int, c2 int) with column group(each column);
alter table t1 add column group(all columns);
冗存转列存:
alter table t1 drop column group(all columns);
列存相关 Hint
对于列存行存冗余表,优化器会根据代价选择走行存或者列存扫描。如果用户还是希望手动调优,走列存扫描,可以通过指定 USE_COLUMN_TABLE 这个 Hint 来强制走列存扫描。类似地,通过 NO_USE_COLUMN_TABLE 可以强制表走行存扫描:
explain select /*+ USE_COLUMN_TABLE(tt_column_row) */ * from tt_column_row;
+--------------------------------------------------------------------------------------------------+
| Query Plan |
+--------------------------------------------------------------------------------------------------+
| =============================================================== |
| |ID|OPERATOR |NAME |EST.ROWS|EST.TIME(us)| |
| --------------------------------------------------------------- |
| |0 |COLUMN TABLE FULL SCAN|tt_column_row|1 |7 | |
| =============================================================== |
| Outputs & filters: |
| ------------------------------------- |
| 0 - output([tt_column_row.c1], [tt_column_row.c2], [tt_column_row.c3]), filter(nil), rowset=16 |
| access([tt_column_row.c1], [tt_column_row.c2], [tt_column_row.c3]), partitions(p0) |
| is_index_back=false, is_global_index=false, |
| range_key([tt_column_row.c1]), range(MIN ; MAX)always true |
+--------------------------------------------------------------------------------------------------+
explain select /*+ NO_USE_COLUMN_TABLE(tt_column_row) */ c2 from tt_column_row;
+------------------------------------------------------------------+
| Query Plan |
+------------------------------------------------------------------+
| ======================================================== |
| |ID|OPERATOR |NAME |EST.ROWS|EST.TIME(us)| |
| -------------------------------------------------------- |
| |0 |TABLE FULL SCAN|tt_column_row|1 |3 | |
| ======================================================== |
| Outputs & filters: |
| ------------------------------------- |
| 0 - output([tt_column_row.c2]), filter(nil), rowset=16 |
| access([tt_column_row.c2]), partitions(p0) |
| is_index_back=false, is_global_index=false, |
| range_key([tt_column_row.c1]), range(MIN ; MAX)always true |
+------------------------------------------------------------------+
如何通过计划判断是否走了列存?如上面的计划所示,扫描走行存时,explain 中显示的是 TABLE FULL SCAN,走到列存时,显示的是 COLUMN TABLE FULL SCAN。
列存使用建议
我们对列存进行了一些测试,并了解了列存的基础语法,最后简单总结下对 OceanBase 列存功能的使用建议。
- 对于新创建的 OceanBase 4.3.0 及以上版本的集群,并且应用场景是 OLAP 数据仓库。建议通过修改组户级配置项 default_table_store_format,让创建表时的默认存储格式为列存,该配置项的默认值是 row。
- 对于从低版本升级到 OceanBase 4.3.0 及以上版本的集群,并且希望利用新版本提供的列存能力来优化旧的行存表,OceanBase 提供两种方式:
- 创建列存索引。
- 优:在部分列上创建列存索引,适用于宽表场景。并且建列存索引是 Online DDL,不影响业务。
- 劣:增量数据需要在原表和索引表中写两份,写入增量数据时会占用更多内存和磁盘空间。
- 通过 alter table 修改原表的存储格式。
- 优:对写友好,增量数据只用在原表中写一份(增量数据都是行存格式)。
- 劣:属于 Offline DDL,执行 DDL 期间会锁表,无法更新数据。
- 创建列存索引。
- 行列冗余模式仅适用于 HTAP 场景,优化器会根据代价估算,自动选择对列数据的访问使用行存还是列存。纯 AP 场景,建议使用纯列存。
- 对于列存表来说,如果存在大量更新操作,并且没有及时合并,那么查询性能是不优的。推荐批量导入数据后发起一次合并,以获得最优的查询性能(列存表合并速度会比行存表慢一些)。合并操作需要在租户内执行 alter system major freeze; 然后在系统租户执行 select STATUS from CDB_OB_MAJOR_COMPACTION where TENANT_ID = 租户ID; 判断合并是否完成,当 STATUS 变为 IDLE 即表示合并完成。当然,也可以通过 OCP 白屏化工具完成合并操作。
- 合并后,推荐做一次统计信息收集。收集统计信息方法如下:
- 在业务租户一键对所有表收集统计信息,启动16个线程并发收集
CALL DBMS_STATS.GATHER_SCHEMA_STATS ('db', granularity=>'auto', degree=>16);
-
- 观测统计信息进度可以通过视图 GV$OB_OPT_STAT_GATHER_MONITOR。
6. 可以通过旁路导入来进行批量数据的导入,使用这种方式导入数据的表无需做合并,就能达到最优列存扫描性能。支持全量旁路导入的工具包括 obloader、原生 load data 命令。
7. 对于数据量较大的表,Cold Run 的性能一般会弱于 Hot Run。
8. 对于非大宽表场景,不使用列存也可能达到和列存相当的性能。这得益于 OceanBase 行存版本中微块级别的行列混合存储架构。
9. 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提升列存表 AP 性能的方法?在实践中的经验分享:
-
- 如果用户或者业务可以接受的话,建表时候字符集不要使用 utf8mb4,而是使用 binary,可以提升性能。例如:
create table t1(c1 int, c2 int) CHARSET=binary with column group (each column);
-
- 当 charset 需要是 utf8mb4 时,如果用户或者业务可以接受的话,在创建 mysql 租户时可以把 collation 指定为 utf8mb4_bin,如:locality = 'F@z1', collate = utf8mb4_bin。或者在建表时指定 utf8mb4_bin 字符集,建表时带上:CHARSET = utf8mb4 collate=utf8mb4_bin。
- 列存 PoC 推荐配置:
-- 设置 collation 为 utf8mb4_bin
set global collation_connection = utf8mb4_bin;
set global collation_server = utf8mb4_bin;
set global ob_query_timeout=10000000000;
set global ob_trx_timeout=100000000000;
alter system set_tp tp_no = 2100, error_code = 4001, frequency = 1;
alter system set _trace_control_info=''
alter system set _rowsets_enabled=true;
alter system set _bloom_filter_enabled=1;
alter system set _px_message_compression=1;
set global _nlj_batching_enabled=true;
set global ob_sql_work_area_percentage=70;
set global max_allowed_packet=67108864;
set global parallel_servers_target=1000; -- 建议是 cpu 的 10 倍
set global parallel_degree_policy = auto;
set global parallel_min_scan_time_threshold = 10;
set global parallel_degree_limit = 0;
alter system set _pushdown_storage_level = 4;
alter system set _enable_skip_index=true;
alter system set _enable_column_store=true;
alter system set compaction_low_thread_score = cpu_count;
alter system set compaction_mid_thread_score = cpu_count;
未来展望
在 V4.3.x 后续版本,还会支持列存副本的形态,以减少 TP、AP 混合负载情况下,行存列存冗余带来的存储开销。
如下图:只读列存副本可以部署在独立的 Zone 里,不仅可以做到 TP 业务和 AP 业务的物理资源隔离,列存合并和行存合并也可以做到互不影响,适合读写并发都高的 HTAP 混合负载场景。
这篇博客到此为止,都是偏用户向的内容,对于大多数 OceanBase 列存版本的使用者来说,了解完这些内容,可以有很多参考了。
参考
- OceanBase 官网文档《列存》
- OceanBase 官网文档《创建索引》
- OceanBase 官网文档《更改表》
- 列存研发同学寒晖的博客《OceanBase v4.3 特性解读:查询性能提升之利器列存储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