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1
“时问桫椤”是一个致力于为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阶段提供帮助的不太正式的公众号。我们旨在在大家感到困惑、痛苦或面临困难时伸出援手。通过总结广大研究生的经验,帮助大家尽早适应研究生生活,尽快了解科研的本质。祝一切顺利!——时问桫椤
非常感谢各位的点赞关注和转发,你们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
《读博:一场精神赌博?——国外关于博士生抑郁风险的研究述评》
程猛,吴慧敏,马啸
《比较教育研究》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3版)复合影响因子:2.703
博士生的抑郁体验绝不仅是个体性的心理体验抑或是源于个体的“脆弱”,而是与所处的社会文化、制度情境以及周遭的人际关系网络息息相关。
博士学习阶段与其他学业阶段不同,更多地强调创新,迫切需要博士生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自主探索并作出突破,即便是导师也无法替代博士生在一片漆黑中挑灯夜行。
博士生与导师之间的经济依附关系很容易造成一种过度工作的文化,并给博士生的精神健康带来伤害。
对女博士生来说,如果她们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为母亲,问题将更复杂。通常年轻的女博士生不仅要平衡她们的学术和私人生活,还要平衡她们的研究和生育。
为数不少的博士生难以自如地谈论起自己遭遇的精神痛苦,主动寻求人际关系网络的帮助更是困难重重,独自强撑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一项对81位博士候选人(PhD candidates)的研究证实,“每天修习正念(mindfulness practice)能够增加心理资本,降低博士生抑郁的可能性”。
[摘要]全球范围内的博士生正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一场精神健康危机。已有研究表明,博士生抑郁风险远高于一般人群。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造成博士生抑郁风险的因素有:学业压力、学术指导关系、生活与学业的平衡、职业前景以及开口求助的困难。
博士生高抑郁风险对博士培养制度的变革具有重要的预警意义,建设健康的学术文化、突破学术成就的量化评价体制迫在眉睫。高校对博士生抑郁的预防和干预需深刻理解精神健康的社会性与公共性,注重人际支持的关键价值,可应用博士生论文互助小组、博士生情绪工作坊等多种团体性的预防与干预方式。同时,应向所有师生普及精神健康相关知识,减少对抑郁的污名化和歧视,提升全体师生的精神健康意识和互助意识。
[关键词]精神健康危机;抑郁;博士生;学术文化;互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