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波动是一种周期性的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循环变化过程,在这种变动中,不同经济指标的变动并非总与宏观经济运行步调一致。按统计指标变动轨迹与宏观经济变动轨迹的时间关系,可以将其划分为先行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
一、概念和作用
先行指标总是比宏观经济更早地发生转折,提前于经济周期到达高峰或低谷,利用先行指标可以预判短期经济总体景气状况,从而进行预警、监测并制定应对措施。同步指标与经济周期到达高峰或低谷的时间大致相同,主要用于反映国民经济正在发生的情况。滞后指标比总体经济更晚发生转折,落后于经济周期到达高峰或低谷,主要用于检验对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判断是否准确。宏观经济分析常用的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如下表所示。
二、示例
通过研判各类指标的变动情况,可以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进行分析。例如,图1和图2反映某经济体2017—2019年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和失业率变化。
首先,通过分析先行指标(PMI)可以对同步指标(GDP增长率)反映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预测。从图1可以看到,PMI指数变化先于GDP增速变化,由于2019年二季度以后PMI呈持续上升趋势,据此可以预判2020年一季度该国经济增速可能延续回升态势。
其次,通过观察滞后指标可以检验同步指标对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指示是否准确。观察图2可以发现,失业率的波峰和波谷分别对应GDP增速的波谷和波峰(经济增长会带动就业,因此GDP增速与失业率呈反向变动),但出现的时间滞后于GDP增速。这种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对经济运行状况的判断,如图2显示,2018年下半年GDP增速开始放缓,而失业率在2018年四季度也开始上升,表明宏观经济状况有所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