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二叉爆炸

【数据结构】二叉爆炸

按照惯例整点抽象的,贴上这篇博客的名字由来:

image-20240413233154850

言归正传,本篇博客介绍二叉树的构造方式、前中后序遍历、层序遍历以及代码随想录中二叉树章节的相关题目:

代码随想录 (programmercarl.com)

一、啥是二叉树

1.二叉树是什么?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这样的:

二叉树(Binary tree)是树形结构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数据结构往往是二叉树形式,即使是一般的树也能简单地转换为二叉树,而且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及其算法都较为简单,因此二叉树显得特别重要。二叉树特点是每个节点最多只能有两棵子树,且有左右之分。

二叉树是n个有限元素的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由一个称为根(root)的元素及两个不相交的、被分别称为左子树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是有序树。当集合为空时,称该二叉树为空二叉树。在二叉树中,一个元素也称作一个节点 。

太长不看,简单来说,二叉树就是这个:

image-20240414004106540

单亲爸爸带俩娃(划掉),一个根节点带着俩孩子。左边的孩子是“左子树”,右边的孩子是“右子树”。

下面是一些二叉树相关的定义,下面关于二叉树的算法题中可能会用到:

①节点:包含一个数据元素及若干指向子树分支的信息。

②节点的度:一个节点拥有子树的数目称为节点的度。

③叶子节点:也称为终端节点,没有子树的节点或者度为零的节点。

④分支节点:也称为非终端节点,度不为零的节点称为非终端节点。

⑤树的度:树中所有节点的度的最大值。

⑥节点的层次:从根节点开始,假设根节点为第1层,根节点的子节点为第2层,依此类推,如果某一个节点位于第L层,则其子节点位于第L+1层。

⑦树的深度:也称为树的高度,树中所有节点的层次最大值称为树的深度。

⑧有序树:如果树中各棵子树的次序是有先后次序,则称该树为有序树。

⑨无序树:如果树中各棵子树的次序没有先后次序,则称该树为无序树。

⑩森林:由m(m≥0)棵互不相交的树构成一片森林。如果把一棵非空的树的根节点删除,则该树就变成了一片森林,森林中的树由原来根节点的各棵子树构成。

2.二叉树有啥用?

  1. 数据存储和检索:二叉搜索树(BST)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在BST中,每个节点的左子树中的所有节点都小于该节点,右子树中的所有节点都大于该节点,这使得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log n),其中n是树中节点的数量。
  2. 数据库索引:许多数据库系统使用二叉树或其变种(如B树、B+树)来加速数据检索。这些树结构允许在大量数据中快速找到所需的记录。
  3. 文件系统:许多操作系统使用树状结构来组织文件和目录。文件系统中的每个目录都可以视为一个节点,其中包含文件和其他子目录。
  4. 图形用户界面(GUI):许多GUI工具包使用树形结构来组织用户界面元素。例如,菜单和文件资源管理器通常使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层级结构。

3.特殊的二叉树!

满二叉树

所有分支结点都存在左子树和右子树,并且所有叶子都在同一层上的二叉树。

这张图上的树就是一棵满二叉树。

image-20240414004106540

完全二叉树

在满二叉树中,从最后一个结点开始,连续去掉任意个结点得到的二叉树。即最后一层所有节点靠左的二叉树。

如图所示:

image-20240414005958254

二、咋遍历二叉树?

1. 深度优先搜索(前,中,后序遍历)

从根节点开始,沿着树的深度尽可能远的搜索树的分支。当达到树的最深处时,再回溯到上一级节点继续搜索,直到遍历完整棵树。

  1. 前序遍历(Preorder Traversal):以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的顺序遍历二叉树。
  2. 中序遍历(Inorder Traversal):以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的顺序遍历二叉树。
  3. 后序遍历(Postorder Traversal):以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的顺序遍历二叉树。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前中后序遍历的代码实现,此处均以leetcode上题目为模板。

前序遍历

image-20240414140805767

递归遍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Integer>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List<Integer> result = new ArrayList<Integer>();
        preorder(root, result);
        return result;
    }

    public void preorder(TreeNode root, List<Integer> resul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result.add(root.val);
        preorder(root.left, result);
        preorder(root.right, result);
    }
}

迭代法遍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Integer> pre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List<Integer> result = new LinkedList<>();
        Stack<TreeNode> st = new Stack<>();
        if (root != null) st.push(root);
        while (!st.empty()) {
            TreeNode node = st.peek();
            if (node != null) {
                st.pop(); // 将该节点弹出,避免重复操作,下面再将右中左节点添加到栈中
                if (node.right!=null) st.push(node.right);  // 添加右节点(空节点不入栈)
                if (node.left!=null) st.push(node.left);    // 添加左节点(空节点不入栈)
                st.push(node);                          // 添加中节点
                st.push(null); // 中节点访问过,但是还没有处理,加入空节点做为标记。
                
            } else { // 只有遇到空节点的时候,才将下一个节点放进结果集
                st.pop();           // 将空节点弹出
                node = st.peek();    // 重新取出栈中元素
                st.pop();
                result.add(node.val); // 加入到结果集
            }
        }
        return result;
    }
}
中序遍历

image-20240414140825676

递归遍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Integer> in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inorder(root, res);
        return res;
    }

    void inorder(TreeNode root, List<Integer> lis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inorder(root.left, list);
        list.add(root.val);             // 注意这一句
        inorder(root.right, list);
    }
}

迭代法遍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Integer> in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List<Integer> result = new LinkedList<>();
    Stack<TreeNode> st = new Stack<>();
    if (root != null) st.push(root);
    while (!st.empty()) {
        TreeNode node = st.peek();
        if (node != null) {
            st.pop(); // 将该节点弹出,避免重复操作,下面再将右中左节点添加到栈中
            if (node.right!=null) st.push(node.right);  // 添加右节点(空节点不入栈)
            st.push(node);                          // 添加中节点
            st.push(null); // 中节点访问过,但是还没有处理,加入空节点做为标记。

            if (node.left!=null) st.push(node.left);    // 添加左节点(空节点不入栈)
        } else { // 只有遇到空节点的时候,才将下一个节点放进结果集
            st.pop();           // 将空节点弹出
            node = st.peek();    // 重新取出栈中元素
            st.pop();
            result.add(node.val); // 加入到结果集
        }
    }
    return result;
}
}
后序遍历

image-20240414140838854

递归遍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Integer> post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List<Integer> res = new ArrayList<>();
        postorder(root, res);
        return res;
    }

    void postorder(TreeNode root, List<Integer> list) {
        if (root == null) {
            return;
        }
        postorder(root.left, list);
        postorder(root.right, list);
        list.add(root.val);             // 注意这一句
    }
}

迭代法遍历: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Integer> post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List<Integer> result = new LinkedList<>();
        Stack<TreeNode> st = new Stack<>();
        if (root != null) st.push(root);
        while (!st.empty()) {
            TreeNode node = st.peek();
            if (node != null) {
                st.pop(); // 将该节点弹出,避免重复操作,下面再将右中左节点添加到栈中
                st.push(node);                          // 添加中节点
                st.push(null); // 中节点访问过,但是还没有处理,加入空节点做为标记。
                if (node.right!=null) st.push(node.right);  // 添加右节点(空节点不入栈)
                if (node.left!=null) st.push(node.left);    // 添加左节点(空节点不入栈)         
                               
            } else { // 只有遇到空节点的时候,才将下一个节点放进结果集
                st.pop();           // 将空节点弹出
                node = st.peek();    // 重新取出栈中元素
                st.pop();
                result.add(node.val); // 加入到结果集
            }
        }
        return result;
   }
}
如何从中序和后序倒推出二叉树

先别急着看层序遍历,既然二叉树可以用这几种方式遍历,那么一定可以从这几种方式中倒推出二叉树的构造!

来看看这道题目:

image-20240414133320316

首先复习一下中序遍历与后序遍历的遍历方式:

中序:左中右

后序:左右中

如果光看中序遍历数组,无法找到中间节点,光看后序遍历的数组,无法分割左右孩子,于是将两

种遍历方式结合起来,先从后序中找到中间节点的值,再将中序数组的左右孩子分开。

思路大概是:

第一步:如果数组大小为零的话,说明是空节点了。

第二步:如果不为空,那么取后序数组最后一个元素作为节点元素。

第三步:找到后序数组最后一个元素在中序数组的位置,作为切割点

第四步:切割中序数组,切成中序左数组和中序右数组 (顺序别搞反了,一定是先切中

序数组)

第五步:切割后序数组,切成后序左数组和后序右数组

第六步:递归处理左区间和右区间

接下来出场的是递归三部曲:

  1. 首先确定递归函数返回值和参数:返回treenode,参数为两个数组及其区间。

  2. 而后确定递归终止条件:当后序数组为空时,证明已经没有新的中间节点了,则返回空。

  3. 最后确定单层递归逻辑:

在本题的单层递归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稍显复杂:

  1. 首先,我们需要从后序数组中找到最后一个值,即当前子树的根节点。
  2. 而后,在中序数组中找到该节点,并保存其索引mid。
  3. 以mid分割中序数组,找到左子树和右子树。
  4. 分割后序数组,找到中序数组中左子树与右子树对应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区间。
  5. 将计算好的值传入下层递归中。
  6. 最后返回根节点。

A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buildTree(int[] inorder, int[] postorder) {
        if(postorder.length == 0 || inorder.length == 0)
            return null;
        return Build(inorder, 0, inorder.length, postorder, 0, postorder.length);
    }
    public TreeNode Build(int[] inorder, int inStart, int inEnd, int[] postorder, int posStart, int posEnd){
        if(posStart == posEnd){
            return null;
        }
        //后序遍历的最后一个值,即为当前子树的根节点
        int rootVal = postorder[posEnd - 1];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rootVal);
        int mid;
        //从中序遍历数组中找到root结点
        for (mid = inStart; mid < inEnd; mid++){
            if(inorder[mid] == rootVal){
                break;
            }
        }

        //分割中序数组
        int lInStart = inStart; 
        int lInEnd = mid;
        int rInStart = mid + 1;
        int rInEnd = inEnd;

        //分割后序数组
        int lPosStart = posStart;
        int lPosEnd = posStart + (mid - inStart);
        int rPosStart = lPosEnd;
        int rPosEnd = posEnd - 1;
        
        //传入下层递归
        root.left = Build(inorder, lInStart, lInEnd,  postorder, lPosStart, lPosEnd);
        root.right = Build(inorder, rInStart, rInEnd, postorder, rPosStart, rPosEnd);

        return root;
    }  
}

2. 广度优先搜索(层序遍历)

从根节点开始,沿着树的宽度遍历树的节点。首先访问根节点,然后依次访问与根节点相邻的节点,直到遍历完整层的节点后再继续向下一层移动。

借用队列Queue来实现层序遍历,将每一层的内容放入队列中,在下一次遍历时,对队列中从头到

尾的每个元素进行检查,如果存在左右子节点,则入队,依次进行下去即可完成层序遍历。

例:对于如下二叉树,某一次的出队入队过程如下:

image-20240414140709491

示例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List<Integer>> ans = new LinkedList<>();
    public List<List<Integer>> levelOrder(TreeNode root) {
        if(root == null){
            return ans;
        }
        Queue<TreeNode> que = new LinkedList<>();
        que.add(root);
        while(!que.isEmpty()){
            int len = que.size();
            List<Integer> ls = new LinkedList<>();
            
            while(len > 0){
                TreeNode temp = que.poll();
                ls.add(temp.val);
                if(temp.left != null){
                    que.add(temp.left);
                }
                if(temp.right != null){
                    que.add(temp.right);
                }
                len--;
            }
            ans.add(ls);
        }
        return ans;
    }
}

学完层序遍历可以一口气A完以下10题:

  • 102.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 107.二叉树的层次遍历II
  • 199.二叉树的右视图
  • 637.二叉树的层平均值
  • 429.N叉树的层序遍历
  • 515.在每个树行中找最大值
  • 116.填充每个节点的下一个右侧节点指针
  • 117.填充每个节点的下一个右侧节点指针II
  • 104.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 111.二叉树的最小深度

我们选取一道典型的题目来看看:

image-20240414141141829

这个题和116. 填充每个节点的下一个右侧节点指针两道题,用同一套代码直接解决了…

层序遍历真好用(喜)

用队列来进行层序遍历,再用一个list维护每一层的代码,在遍历完某一层后链接该层的next指针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链接时用的while代码块,单独掏出来看看:

while(ls.size() > 1){
    Node pf = ls.removeLast();
    Node pb = ls.getLast();
    pb.next = pf;
}

首先把最后的节点保存,然后在get到倒数第二个节点,因为下一次遍历仍然会用到倒数第二个节

点,故而不能remove掉,再进行连接,结束条件是list中只剩下一个节点。

A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Node connect(Node root) {
        if(root == null){
            return root;
        }
        Queue<Node> que = new LinkedList<>();
        List<Node> ls = new LinkedList<>();
        que.add(root);
        while(!que.isEmpty()){
            int len = que.size();
            ls.clear();
            while(len > 0){
                Node tmp = que.poll();
                ls.add(tmp);
                if(tmp.left != null) que.add(tmp.left);
                if(tmp.right != null) que.add(tmp.right);
                len--;
            }
            while(ls.size() > 1){
                Node pf = ls.removeLast();
                Node pb = ls.getLast();
                pb.next = pf;
            }
        }
        return root;
    }
}

这个代码使用了List进行辅助,导致时间和空间都变得复杂了,唯一的好处是好理解,接下来登场的是优化代码~

public Node connect(Node root) {
    if(root == null){
        return root;
    }
    Queue<Node> que = new LinkedList<>();
    que.add(root);
    while (!que.isEmpty()) {
        int len = que.size();
        //前一个节点
        Node pre = null;
        while(len > 0){
            //出队
            Node node = que.poll();
            //如果pre为空就表示node节点是这一行的第一个,
            //没有前一个节点指向他,否则就让前一个节点指向他
            if (pre != null) {
                pre.next = node;
            }
            //然后再让当前节点成为前一个节点
            pre = node;
            //左右子节点如果不为空就入队
            if (node.left != null) que.add(node.left);
            if (node.right != null) que.add(node.right);
            len--;
        }
    }
    return root;
}

将内层的循环拿出来看:

定义一个pre节点,用于保存每次的节点,依次向后遍历,将每次出队的节点保存为node,若首次

插入,则将第一个node定义为pre,然后再进行后面的操作。

int len = que.size();
//前一个节点
Node pre = null;
while(len > 0){
    //出队
    Node node = que.poll();
    //如果pre为空就表示node节点是这一行的第一个,
    //没有前一个节点指向他,否则就让前一个节点指向他
    if (pre != null) {
        pre.next = node;
    }
    //再让当前节点成为前一个节点
    pre = node;
    if (node.left != null) que.add(node.left);
    if (node.right != null) que.add(node.right);
    len--;
}

三、结语

本篇博客介绍了树的基础知识以及树的各种遍历方式的应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可能会接触到较为复杂的树,如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等。

本篇博客代码以及部分解析参考:

,则将第一个node定义为pre,然后再进行后面的操作。

int len = que.size();
//前一个节点
Node pre = null;
while(len > 0){
    //出队
    Node node = que.poll();
    //如果pre为空就表示node节点是这一行的第一个,
    //没有前一个节点指向他,否则就让前一个节点指向他
    if (pre != null) {
        pre.next = node;
    }
    //再让当前节点成为前一个节点
    pre = node;
    if (node.left != null) que.add(node.left);
    if (node.right != null) que.add(node.right);
    len--;
}

三、结语

本篇博客介绍了树的基础知识以及树的各种遍历方式的应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还可能会接触到较为复杂的树,如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等。

本篇博客代码以及部分解析参考:

代码随想录 (programmercarl.com)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a/56209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HDMI to TYPE-C芯片|HDMI2.0转TYPE-C转接器方案|CS5802设计方案|ASL CS5802

CS5802输入端可以是1080P、4K30、4K60HZ这三种规格,输出的接口可以是TYPE-C信号接口,或者是TYPE-C信号接口,输入端HDMI由4路信号组成&#xff0c;支持1.62Gbps、2.7Gbps、5.4Gbps链路速率。内置可选SSC功能可降低EMI的干扰状况。 ASL CS5802芯片概述&#xff1a; 符合HDMI规范…

04节-51单片机-数码管模块

1.静态数码管显示 LED数码管&#xff1a;数码管是一种简单、廉价的显示器&#xff0c;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组成“8”字型的器件 下图展示了数码管的线路连接 数码管的连接方式分为&#xff0c;公共端&#xff0c;共阴极和共阳极连接&#xff1a; 多个数码管共用引…

IMUGNSS 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器(ESKF)的离散时间的ESKF 运动方程与运动过程

IMU&GNSS 误差状态卡尔曼滤波器&#xff08;ESKF&#xff09;的离散时间的ESKF 运动方程与运动过程 离散时间的ESKF 运动方程ESKF的运动过程 离散时间的ESKF 运动方程 名义状态变量的离散时间运动方程可以写为&#xff1a;&#xff08;不用考虑噪声&#xff0c;噪声在误差…

701强连通分量(python)

看见题目知道时间复杂度不超过&#xff08;mlogm&#xff09;。 这题用强连通分量 Tarjan 算法&#xff0c;强联通&#xff1a;对于任意两个点u和v&#xff0c;u可以到达v&#xff0c;v也可以到达u。这题需要考虑有重边&#xff0c;自环&#xff0c;同样别忘记可能会有两个点u…

[阅读笔记20][BTX]Branch-Train-MiX: Mixing Expert LLMs into a Mixture-of-Experts LLM

这篇论文是meta在24年3月发表的&#xff0c;它提出的BTX结构融合了BTM和MoE的优点&#xff0c;既能保证各专家模型训练时的高度并行&#xff0c;又是一个统一的单个模型&#xff0c;可以进一步微调。 这篇论文研究了以高效方法训练LLM使其获得各领域专家的能力&#xff0c;例如…

idea项目启动异常:Command line is too long.

项目场景&#xff1a; 提示&#xff1a;这里简述项目相关背景&#xff1a; idea中启动项目报错&#xff1a; 解决方案 在idea 的运行配置中&#xff0c;修改enviroment下的shorten command line 为jar manifest 注&#xff1a; 有时shorten command line 可能不是默认存在的…

Linux实验一:NAT、桥接方式的验证

实验名称&#xff1a;在虚拟机中安装RHEL7&#xff0c;验证NAT、桥接上网方式 实验结果&#xff1a; 创建虚拟机 NAT模式 自动获取IP 手动配置IP 桥接模式 自动获取IP 手动配置IP 总结和分析&#xff1a;

我与C++的爱恋:类和对象(四)

​ ​ &#x1f525;个人主页&#xff1a;guoguoqiang. &#x1f525;专栏&#xff1a;我与C的爱恋 ​ 朋友们大家好&#xff01;本篇是类和对象的最后一个部分。 一、static成员 声明为static的类成员称为类的静态成员&#xff0c;用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xff0c;称之…

[阅读笔记29][AgentStudio]A Toolkit for Building General Virtual Agents

这篇论文是24年3月提交的&#xff0c;提出了一个用于agent开发的全流程工具包。 作者提到目前agent开发主要有两个阻碍&#xff0c;一个是缺乏软件基础&#xff0c;另一个是缺乏在真实世界场景中进行评估。针对这两个阻碍&#xff0c;作者涉及了一个开发工具包&#xff0c;包括…

使用立创EDA打开JSON格式的PCB及原理图

一、将PCB和原理图放同一文件夹 并打包成.zip文件 二、打开嘉立创EDA并导入.zip文件 文件 -> 导入 -> 嘉立创EDA标准版/专业版 三、选择.zip文件并选择 “导入文件并提取库” 四、自定义工程路径 完成导入并转换为.eprj文件 五、视频教学 bilibili_使用立创EDA打开JSO…

NLP预训练模型-GPT-3

ChatGPT GPT-3是OpenAI开发的一个自然语言处理&#xff08;NLP&#xff09;预训练模型。GPT代表“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xff08;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xff09;。GPT-3是GPT系列的第三代模型&#xff0c;是一种采用了深度学习技术的强大语言模型&#xff…

驱动开发-windows驱动设计目标

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不一样的&#xff0c;由于其直接运行于windows r0级&#xff0c;故对于开发有更多和更严格的标准&#xff0c;一般会有以下一些常见的设计目标: 安全性、可移植性、可配置性、 可被中断、多处理器安全、可重用 IRP、 支持异步 I/O这些是基本目标。 1. 安全…

【Numpy】对于 Numpy 中 Axis 的理解

文章目录 前言理解轴的两个角度在维度变化方向上计算降维 示例剖析写在最后 前言 Numpy 是 Python 中一个常用科学计算库&#xff0c;常用来表示向量、矩阵以及多维度数组。在 Numpy 中多对某一个维度&#xff08;轴&#xff09;进行相应的操作&#xff0c;这一点经常出错。今…

再论图像变化和频率的关系。

我之前是做了一些探讨&#xff0c;但是没说清楚&#xff0c;现在再看这个问题。 我先提出这个问题。 以以为点列为例&#xff0c;先写成傅里叶级数的形式&#xff0c;不过这里不是三角函数形式&#xff0c;而是指数形式&#xff0c;是一样的。 对f(n)求导&#xff0c;就可以观…

【大语言模型LLM】-使用大语言模型搭建点餐机器人

关于作者 行业&#xff1a;人工智能训练师/LLM 学者/LLM微调乙方PM发展&#xff1a;大模型微调/增强检索RAG分享国内大模型前沿动态&#xff0c;共同成长&#xff0c;欢迎关注交流… 大语言模型LLM基础-系列文章 【大语言模型LLM】-大语言模型如何编写Prompt?【大语言模型LL…

C语言—字符指针,指针数组和数组指针详解

字符指针 在指针的类型中我们知道有一种指针类型为字符指针 char* ; int main() {char ch w;char *pc &ch;*pc w;return 0; }还有一种使用方式如下&#xff1a; int main() {const char* pstr "hello world.";//这里是把一个字符串放到pstr指针变量里了吗…

chrome浏览器查看css样式

样式的查看 1.匹配器为灰色文本&#xff1a; 表示非当前选择器 2.样式有划线标识&#xff1a;CSS属性无效或未知 / 属性值无效 / 被其他属性覆盖的属性 3.属性以浅色文本显示且有感叹号提示&#xff1a;属性虽然有效&#xff0c;但由于CSS逻辑而没有任何影响 转自&#xff1a;…

笔试狂刷系列--Day1

大家好,我是LvZi,今天开启新的章节笔试狂刷系列 一.两个数组的交集 1. 题⽬链接: 两个数组的交集 思路分析: 查找两个数组的公共元素,一开始可能想到使用Set,先遍历第一个数组,存储nums1中所有的元素,接着遍历nums2中的所有元素,判断是否在Set之中,但是发现在遍历第二个数组…

神经网络中的神经元和激活函数介绍

文章目录 1、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 2、什么是神经元 3、什么是激活函数 线性激活函数 Sigmoid激活函数 双曲正切激活函数 修正线性单元&#xff08;ReLU&#xff09;激活函数 Leaky ReLU激活函数 Softmax激活函数 1、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能够利用多层神经元学习复杂的模…

使用docker打包当前服务器的neo4j环境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它允许开发者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打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这样应用程序就可以在任何支持Docker的平台上运行,而无需担心环境差异。 当运行一个Docker容器时,它会加载一个镜像并运行它。Docker在容器内部创建一个隔离的环境,这个环境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