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检查与命令多态
概述
redis中用于操作键的命令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命令可以对任何类型的键执行,比如说DEL命令、EXPIRE命令、RENAME命令、TYPE命令、OBJECT命令等.
而另一种命令只能对特定类型的键执行,比如说
- 1.SET、GET、APPEND、STRLEN等命令只能对字符串键执行;
- 2.HDEL、HSET、HGET、HLEN等命令只能对哈希键执行
- 3.RPUSH、LPOP、LINSERT、LLEN等命令只能对列表键执行
- 4.SADD、SPOP、SINTER、SCARD等命令只能对集合键执行
- 5.ZADD、ZCARD、ZRANK、ZSCORE等命令只能对有序集合键执行
例子
- 举个例子,以下代码就展示了使用DEL命令来删除三种不同类型的键:
// 字符串键
127.0.0.1:6379> SET msg "hello"
OK
// 列表键
127.0.0.1:6379> RPUSH numbers 1 2 3
(integer) 3
// 集合键
127.0.0.1:6379> SADD fruits apple banana cherry
(integer) 3
127.0.0.1:6379> DEL msg
(integer) 1
127.0.0.1:6379> DEL numbers
(integer) 1
127.0.0.1:6379> DEL fruits
(integer) 1
-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用SET命令创建一个字符串键,然后用GET命令和APPEND命令操作这个键,但如果我们试图对这个键执行只有列表键才能执行的LLEN命令,那么Redis将向我们返回一个类型错误
127.0.0.1:6379> SET msg "hello world"
OK
127.0.0.1:6379> GET msg
"hello world"
127.0.0.1:6379> APPEND msg " again!"
(integer) 18
127.0.0.1:6379> GET msg
"hello world again!"
127.0.0.1:6379> LLEN msg
(error) WRONGTYPE Operation against a key holding the wrong kind of value
类型检查的实现
Redis为了确保只有指定类型的键可以执行某些特定的命令,在执行一个类型特定的命令之前,Redis会先检查输入键的类型是否正确,然后再决定是否执行给定的命令。类型特定命令所进行的类型检查是通过redisObject结构的type属性来实现的:
- 1.在执行一个类型特定命令之前,服务器会先检查输入数据库键的值对象是否为执行命令所需的类型,如果是的话,服务器就对键执行指定的命令;
- 2.否则,服务器将拒绝执行命令,并向客户端返回一个类型错误
例子
- 举个例子,对于LLEN命令来说:
1.在执行LLEN命令之前,服务器会先检查输入数据库键的之对象是否为列表类型,也即是,检查值对象redisObject结构type属性的值是否为REDIS_LIST.如果是的话,服务器就对键执行LLEN命令
2.否则的话,服务器就拒绝执行命令并向客户端返回一个类型错误。
检查过程如图
多态命令的实现
Redis除了会根据值对象的类型来判断是否能够执行指定命令之外,还会根据值对象的编码方式,选择正确的命令实现代码来执行命令。
现在,考虑这样一个情况,如果对一个键执行LLEN命令,那么服务器除了要确保执行命令的是列表键之外,还需要根据键的值对象所使用的编码来选择正确的LLEN命令实现:
- 1.如果列表对象的编码为ziplist,那么说明列表对象的实现为压缩列表,程序将使用ziplistLen函数来返回列表的长度
- 2.如果列表对象的编码为linkedlist,那么说明列表对象的实现为双端链表,程序将使用listLength函数来返回双端链表的长度
用面向对象的术语来说,可以认为LLEN命令是多态的,只要执行LLEN命令的是列表键,那么无论值对象使用的是ziplist编码还是linkedlist编码,命令都可以正常执行
实际上,可以将DEL、EXPIRE、TYPE等命令也称多态命令,因为无论输入的键是什么类型,这些命令都可以正确地执行,。
DEL、EXPIRE等命令和LLEN等命令地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类型地多态——一个命令可以同时用于处理多种不同类型地键,而后者是基于编码的多态——一个命令可以同时用于处理多种不同编码
例子
- 举个例子,列表对象有ziplist和linkedlist两种编码可用,其中前者使用压缩列表API来实现列表命令,而后者则使用双端链表API来实现列表命令。
如图展示了LLEN命令从类型检查到根据编码选择实现函数的整个执行过程,其他类型特定命令的执行过程也是类似
内存回收
概述
因为C语言并不具备自动内存回收功能,所以Redis在自己的对象系统中构建了一个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技术实现的内存回收机制,通过这一机制,程序可以通过跟踪对象的引用计数信息,在适当的时候自动释放对象并进行内存回收。每个对象的引用计数信息由redisObject结构的refcount属性记录: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 ...
// 引用计数
int refcount;
// ...
} robj;
对象的引用计数信息会随着对象的使用状态而不断变化:
- 1.在创建一个新对象时,引用计数的值会被初始化为1
- 2.当对象被一个新程序使用时,它的引用计数值会被增一
- 3.当对象不再被一个程序使用时,它的引用计数值会被减一
- 4.当对象的引用计数值变为0时,对象所占用的内存会被释放
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创建对象、操作对象、释放对象三个阶段。
例子
- 举个例子,以下代码展示了一个字符串对象从创建到释放的整个过程
// 创建一个字符串对象s,对象的引用计数为1
robj *s = createStringObject(....);
// 对象s执行各种操作...
// 将对象s的引用计数减一,使得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0
// 导致对象s被释放
decrRefCount(s);
其他不同类型的对象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