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简介
经典内容摘录
简介
本书作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作者发起了“3000万词汇倡议”,“3000万词汇倡议”发现了一个秘密,即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为什么“输在起跑线”上。调查显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三岁前听到的单词数量远远少于高学历家庭的孩子。
作者和她的团队发现,在孩子三岁前,父母对他们说的话直接影响其大脑发育。换句话说: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人类的大脑是唯一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是什么呢?是语言,具体来说,是父母的语言。 其影响数学能力、影响儿童的空间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美国很多研究儿童发展的心理学家已经指出,社会所谓的学前教育期,在时间上实际已经晚了。真正的教育,从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学校并不是教育的起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种检验。研究还发现,孩子的数学能力、空间推理能力、毅力、自律性、道德感、同理心都和孩子早期听到的词汇有关系。所以,当孩子正式进入学校以后,他们的学习能力便会体现出显著差异。有些孩子并非不努力,但是他们成绩就是不好,理解知识就是比别的孩子慢,等等。
作者书中论证了家庭语言环境对于0-3岁孩子的重要性。
经典内容摘录
- 分享阅读
从宝宝出生那天起,父母就跟他交流的话,其实就为宝宝打下了良好的沟通基础。同理,如果宝宝出生时就听到父母的读书声,这不仅能提前培养他的读写能力,还能让他滋生对阅读的兴趣。
不得不提醒我们的父母,阅读和交流一样地重要。父母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给孩子阅读的量,都对他们日后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甚至人生方向有重大的影响。2014年,美国儿科协会宣称,孩子们一出生,父母们就该给他们读书了。
目前,有大量的科学依据支撑着此论断。科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一开始就给孩子读书,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相较于同龄人,他的词汇量会更大,数学能力也更出色。还有研究表明,本身就热爱阅读的父母会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孩子也因此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未来可能比他的父母还要热爱阅读。
家庭中的“故事”模式往往一成不变:父母负责阅读,孩子扮演安静的听众。然而在格罗弗博士看来,角色分配理应发生一点儿变化。格罗弗博士从事着一个语言项目的研究,该项目鼓励孩子在父母讲故事时,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比如多向父母提问、谈论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故事的看法。
孩子稍大一点,父母跟他“充分交流”的同时,还可以进行“轮流谈话”。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抛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像故事所引发的思考、对于故事的感受,等等。由于不能直接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孩子必须不断地反思和推敲,才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所谓分享阅读,并不是不让父母给孩子读故事。如果一个小宝宝爬上了爸爸(妈妈)的大腿,就想安安静静地听故事,那么家长没理由不去满足他的愿望。我们只是认为,在读书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还可以有更多的互动。
ps: 读的内容, 书籍、读新闻、儿童故事书、漫画
- 数学
换尿布的时候,数一数宝宝的脚趾头。数一数孩子餐盘上的奶酪,边数边用手指。再让一个学前儿童数一数他上楼梯的步子。孩子稍大一点,父母就可以开始数物品
描述空间的词汇其实就包括了形状的词汇。比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此外,还有一些描述形状的词,比如“弯曲的”“直的”“高的”“短的”和“之字形”,等等。这些词汇恰恰表明了语言的重要性。
根据苏珊·莱文的研究,如果孩子在两岁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掌握空间词汇,到他四岁半的时候,比起其他孩子,他的空间推理能力会强得多。
- 那些看到真人演示的宝宝能够轻而易举地模拟取下手指套的动作,而看DVD的宝宝们则不能复制这个动作。
结论:社会互动有利于开发孩子们的大脑。
- 指令:对自制力和大脑发育都毫无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