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曾在2023年参加了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挑,在团队赛里面含金量应该是排在第一档的了,当初我们有幸作为学校唯一一支科技创新B类进入到线下答辩,线下答辩就是区分银奖和金奖和特等奖的,毫无意外,我们还是获得了银奖(QAQ),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开拓眼界,我不算一个i人,抱着学习的心态跟众多大佬交流,在展厅里面真的是琳琅满目,而且2023年是在中山大学举行,当了3天的中大学生,身为广东人应该是最幸福最开心的三天广东之旅了,最终是华工拿了特等奖学校,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感想吧,如果有目标想参加2025年大挑的可以看看。
下面附上一些图片:
感想:
挑战杯分为5个赛道,有社会调查,学术论文,科技发明等等,我是属于科技发明B类的,B类也称小发明,A类是大发明,是要有实体的,但是参加了2023年的大挑之后,我发现其实有实体(也就是俗称硬件)是占大部分的(几乎是9/10),我们团队是软件的,一个硬件都没有,所以能拿到这个成绩我们也心满意足了,因为我们作品是比较小众而且是一项鲜为人知的探究,我是负责答辩的,其实答辩的时候评委们真的超级喜欢我们这个项目,我们是做中药材有关的研究的,奈何硬实力不够,
评委问我们是否有属于自己的硬件,我们没有;
评委问我们自己建立的数据库大吗,我们只包含十几种药材;
评委还问了中药材相关的问题,具体我也记不清了
然后评委说我们这个方向很好,一直在鼓励我们,其实答辩完心里忐忑不安的,可能是抱有冲一下一等的想法吧
要求:
所以硬件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代表想法实现了
然后就是项目落地,光有硬件还不够,还要有专利,论文等等之类的,这几样东西在展厅里面跟草稿纸一样廉价,遍地都是。
所以项目打造一定不是短期内的,因为这个毕竟是第一档的团队赛
然后项目也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特点,在现场我看了太多那种小车子了,然后是通过检测捡垃圾等等之类的工作的,没留意别人拿了什么奖项,不过觉得这种数量太多了。要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来做项目,不过这里面大多数都是师兄师姐传承下来的项目。
然后结合人工智能这种应该就不用说了吧,这个是缺了都不知道能不能过校赛,而且算法上要有创新有论文证明这样才比较稳
ppt和文档这种重要工作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因为当时要交的文件巨多。
总的来说,总结和感想就是以上几点了,这个比赛真的不是什么水赛,前面筛选的条件很严苛的,估计每个学校里面的校赛也要打几轮筛很多遍,因为里面分了大概5个赛道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赛道去参加,很荣幸能参加线下答辩,如果你有想法或者需要询问建议,可以向我交流
到现在奖状还没下发qaq,没办法展示了,请谅解!!
码字总结不易,希望能得到你的认可,留下个赞鼓励一下我吧,后面有其他比赛经验会接着更新。
希望这篇博文对你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