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助老之情,践行为老初心。为学习和发扬助老为老精神,我参与了康乐忆享实践队开展的以“仰暮计划”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老人的人生经历,传播尊老爱老思想。我与老人谭爷爷在谈论家常时,他拿出年轻时的老照片,同我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分享他年轻时的经历。在讲话时,我注意到谭爷爷的眼睛亮起来了,仿佛又回到了风华正茂的时候。在漫长的人生中,每个人都有过辉煌的时刻,可我们所了解的大多是伟人的一生,普通人的经历只能随着他们的记忆慢慢淡去,直至消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平凡人的一生同样值得称赞。谭爷爷出生于1955年河南商丘的一个小家庭中,谭爷爷的一生也折射出新中国农村的发展。回忆起早年间的经历,谭爷爷说他最早时候的记忆是大家一起挖野菜烧野菜汤、吃树皮,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吃不上一顿饭。根据我的所学,对应了那段时期为三年困难时期。
谭爷爷还说,在那个时期,不仅面临吃不上东西的困难,他见过很多人为了一口食物做出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甚至他同村的玩伴因为抢不到食物忍受不了饥饿而跳井而死,过多心酸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历史过于厚重,从前我只在史书中窥见一角,文字也总是比不过现实的触目惊心,直至此次社会实践我才发觉,原来史书上的只言片语照应现实是如此残酷的事实。为了响应国家的义务教育号召,谭爷爷也读过书,上到了高中,他们那个时代是带足一个星期的干粮,一般是玉米馒头和家里自制的咸菜。
谭爷爷讲述这段时光时,眼角还泛起了泪光,想来是回忆起了自己青春时的幸福时光了吧。后来的谭爷爷就像无数个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找工作。据谭爷爷所说,他在青壮年时期干过老师、应聘过铁路工人,当过警卫。后来都觉得不安稳,最后用他二三十年来攒下来的资金盘下来个店铺,干了个餐厅,才算扎了根,卖蒸面条、米线、馄饨、鸡蛋面条、肉丝面条等家常饭,标价五块钱一碗,引得许多青壮年来这里吃饭。
这其中还有一件趣事,有个客人吃了份肉丝面说碗里的肉太少了,不够吃,谭爷爷就说下次您来付十元钱专门给您做一份带半斤肉的面条,那个客人连连应好,然后第二天果真来了,谭爷爷也是专门找来了称,当着父老乡亲的面称了半斤肉,全部下了进去。自此以后,谭爷爷的餐馆名声便响了起来,都说谭爷爷老实本分,人也有趣。餐馆最忙的时候雇四五个人都忙不过来嘞!只可惜后来年纪大了,身体受不了如此繁重的工作,无奈把店铺转让给了他人。
当聊起来谭爷爷家里人的时候,谭爷爷说起来他的拿手好戏:猜谜,说他知道好多谜语呢,这也是他哄孩子的一贯方法,从他的儿子女儿,到他的孙子孙女,都是听他的谜语长大的,说到这我立马燃起了兴趣,也让谭爷爷问了我几个谜语。(谜语一:天下只有一美人,十五六岁正青春,二十八九得了病,不到三十命归西;谜语二:有根没有茎,有叶无花果,要说它是菜,菜园里找不着;谜语三:四面不透风,十字在当中,若当田字猜,不算文才通),等等这些都是我深入了解了谭爷爷才知道的事情 。
最初让我决定选择谭爷爷做我这次“仰暮计划”主人公的原因是我每天都能看到谭爷爷和他的老伴推着推车去家里的十字路口卖油条卖糖糕,风雨无阻,甚为辛苦。而我第一个问题也是问出了我的疑惑,为什么谭爷爷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天天卖油条呢?他却很骄傲的告诉我说,他家里供出了两个大学生,还都在发达省市上学,加上他们儿女前年新盖的房子,还有贷款没还上,最小的孙子在寄宿学校上初中,儿子儿媳都出去外出打工去了,留他们两个老人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趁着还能干活的时候多帮衬帮衬着。
谭爷爷很骄傲地告诉我说,两个孙女上大学的时候他一个孩子拿出来了一万呢,而我问了谭爷爷,他卖的油条一个一块,一个糖糕五毛。原来这两万块都是谭爷爷和他老伴一块一块攒下来的。我问谭爷爷说这那么大岁数了,还天天摆摊不会累吗,爷爷脸上露出了很淳朴的笑容,他说累是肯定累的,不过心里面高兴,这是我们乡第一次出大学生,是我们家的,还一下子出了俩。
听着谭爷爷幸福的谈论着他们家,我的心里五味杂陈,经济当然是发展的,但时代的洪流携着大多数人滚滚向前,为钱而奔波,这个社会上必定还有很多像谭爷爷一样的老人,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里为生计而奔波着,而我所能做的又实在是有限,只能用我这匮乏的知识来记录事件,以期待更多的老人能够得到关注,在此我衷心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够无病无灾,辛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