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概述
- 2. 大数据时代的模型
- 3. 为什么需要多模型
- 4. 智慧层次结构(Wisdom Hierarchy)
- 5. 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1. 概述
-
模型是用数学公式和图表展现的形式化结构
-
在拥有多个模型的情况下,我们能够避免每个模型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
-
多个模型方法能够消除单个模型的盲点
2. 大数据时代的模型
-
大数据时代,也可以成为多模型时代
-
有了模型我们的思考会更加有效
3. 为什么需要多模型
-
如果我们想要理解国际关系,就不能只将世界建模为一组具有明确目标的自利国家。也不能只将世界建模为跨国公司和政府间组织之间的联系枢纽,而应该把世界同时建模为这两者
-
模型和构建模型的传统方法
- 依赖一对一的逻辑:一个问题需要一个模型
- 目标:确定一个适当的模型并正确应用这个模型
-
多思维模型方法
- 尝试多个模型
-
基于单个模型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弊端表现
- 教育成功只取决于毅力
- 资本集中导致不平等
- 糖消耗导致民众健康状况不佳
- ···
-
单个模型中的每一个都可能是正确的,但没有一个是全面的
-
面对各种复杂的挑战,创造一个包容更广泛教育成就的世界,我们需要的不是单个模型,二是多个模型构成的格栅
-
逻辑本身就能解决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观察它是如何做到的
-
模型的三个特征
- 简化
- 剥离不必要的细节
- 抽象掉若干现实世界中的因素
- 形式化
- 要给出精确的定义
- 通常使用数学公式
- 所有模型都是错误的
- 所有的模型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成立
- 因为简化,所以忽略掉了细节
- 通过考虑多个模型,我们可以实现多个可能情况的交叉,从而克服单个模型因严格而导致的狭隘性
- 简化
-
我们需要同时利用多个模型才能理解复杂系统
4. 智慧层次结构(Wisdom Hierarchy)
-
数据
- 原始的、未编码的事件、经历和现象
- 出生、死亡、市场交易、投票、音乐下载、降水、足球比赛,以及各种各样的(物种)发生事件等
- 数据是缺乏意义、组织或结构的
-
信息
- 给数据命名并将数据归入相应的类别
-
知识
- 知识是对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理解
- 知识组织了信息,呈现为模型的形式
-
智慧
- 识别和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 需要多模型思维
- 包括选择正确的知识或模型
-
对于一个问题,要想得到正确的答案需要信息、知识和智慧
-
每种解释都包含了一个逻辑上的缺憾
-
从数据本身来说,没有任何一个解释是特别有根据的
-
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努力对同一组客观事实给出尽可能多的解释,并寄希望于时间,当时间成熟的时候,关于这场危机更细致和更一致的解释就会浮现出来
-
唯有通过收集多样化且往往相互矛盾的解释,我们才能最终实现对危机更完整的理解
-
多模型思维的成功取决于一定程度的可分离性
-
多模型思维并不要求不同的模型将系统分割为互不相关的部分
-
面对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可以部分地将主要的因果关系分离出来,然后探讨它们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
5. 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 在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变得更多、更深入的同时,这个世界也变得更加复杂了
- 我们应该将逻辑一致性置于比直觉更优先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