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高阶智驾赛道上的激进策略,全球激光雷达行业的走势,也无疑受到中国市场的影响。
本周,禾赛科技发布2023年度三季报,季度激光雷达交付量为47,440台,同比增长125.5%,其中ADAS激光雷达交付量为40,593台,占比超过85%。
图表来自禾赛科技三季度报
同时,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134,380台,同比增长307.9%,其中ADAS激光雷达交付量达114,482台。
不过,从季度环比数据来看,禾赛科技三季度的激光雷达交付量环比下滑8.95%;ADAS激光雷达季度交付量环比下滑更是达到了11.16%。
众所周知,在中国市场,目前激光雷达的前装上车的规模化,主要还是来自于少部分品牌车型的贡献。比如,理想、蔚来、小鹏、华为系(问界、阿维塔)。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以今年1-9月中国市场乘用车为例,来自上述四家品牌车型的激光雷达上车量贡献占比超过90%。其中,理想、蔚来两个品牌的上车量均超过10万台。
从实际搭载交付数据来看,今年1-9月,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超过30万颗。禾赛、图达通、速腾聚创排名前三位,合计占有超过85%的市场份额。
截止今年9月底,中国市场在售车型提供激光雷达配置(含选装)达到33款,占整体市场在售车型数量的比重,还不到5%。
从定点量来看,似乎又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以禾赛科技为例,该公司已与14家主流车企和Tier1达成前装量产合作,累计获得50余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同时,该公司在海外市场,已经与北美和欧洲的6家头部车企合作洽谈,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此外,(截止今年3月底)速腾聚创已取得21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52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预期订单。同时,该公司已被中国按2022年销量排名的前十家汽车整车厂中的九家选定。
但,定点,并不意味着量产交付的兑现。
比如,集度在概念车上采用的激光雷达是禾赛科技的AT128,到了量产车—集度ROBO-01亮相时,激光雷达配置为两颗。但最终实际量产的极越01,则直接取消了激光雷达。
在极越看来,“激光雷达可在短期内迅速提升系统表现,但存在上限;而长期来看,纯视觉在系统成本、迭代速度、数据闭环,甚至向端到端发展都具备优势。”
而在此之前,华为ADS2.0版本也拿起了「减配」激光雷达的大刀(从3颗改为1颗);此外,改款的小鹏P5(国内最早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之一)更是直接取消了激光雷达配置。
此外,最早实现在国内乘用车量产上车的Livox,也被兄弟公司大疆车载(卓驭)“抛弃”,后者目前主打低成本的纯视觉感知方案。
显然,从降本的角度,激光雷达成为了优先牺牲品。而在一年前,汽车行业还在比拼谁家的新车搭载的激光雷达数量多。
目前一些新车仍然会选用激光雷达来实现高阶智驾的落地,但由此推高的售价,似乎更多是为了「营销卖点」的需求。
比如,刚刚上市的合创V09,次顶配价格为37.38万元,而配置了1颗激光雷达的顶配车型则是大幅升至43.88万元。
而作为沃尔沃的激光雷达供应商,Luminar正在涉及一起集体诉讼,原因是投资者认为,该公司的董事会对公司的业务、运营和前景做出了重大虚假和误导性陈述。
由于到目前为止,仍未能实现规模化前装量产交付,Luminar公司的股价相比于历史最高点,更是缩水近9成。显然,激光雷达的前装进程,依然大幅低于投资者预期。
这背后有两个因素,一是高速NOA的现有应用场景,在基于视觉+毫米波雷达的高性价比方案支持下,已经“够用”;另一方面,激光雷达的成本,对于车企来说,压力依然巨大。
同时,对于供应商来说,降本增效,意味着持续的研发投入;比如,禾赛科技的今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1.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9.1%。
此前,Luminar公司CEO预计,公司的订单将在2022年底达到34亿美元,到2023年至少再增加10亿美元。但这些收入大部分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
同时,Luminar首席财务官表示,投资者不应期望Luminar在2025年底之前实现盈亏平衡。而即便是已经实现规模化交付的禾赛科技,财务状况也存在隐忧。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禾赛科技的净亏损为1.4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同期扩大100.6%;同时,随着ADAS产品交付量继续攀升,三季度毛利率降至30.6%(2022年同期为37.1%)。
图表来自禾赛科技三季度报
显然,在短期内,这个赛道依然是持续烧钱,越卖越亏的节奏。而对于大部分还没有上岸(前装规模化量产)的公司来说,风险更是加剧放大。
就在今年9月,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宣布,“考虑到技术的复杂性和上市时间,博世决定不再在激光雷达传感器的硬件开发上投入更多资源。”
目前,传统外资Tier1,仅剩下法雷奥仍在研发下一代激光雷达,包括大陆集团、采埃孚等同行,都是选择了外部合作的方式。
不过,从激光雷达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行业依然需要高性能的激光雷达;因为系统做得越稳定,但是如果很多长尾问题解决不了,实际上是更危险的。
在图达通CEO鲍君威看来,纯视觉方案分辨率可以足够高,但是很多场景由于训练数据集(有限性)的问题,再加上物理性能的局限,系统的安全冗余度还远远不够。
同时,从车企研发角度来看,目前对于激光雷达和4D成像雷达的选择,依然处于前期验证阶段。这一点,对于已经实现这两款传感器上车的理想汽车来说,更有发言权。
此前,在接受公开采访时,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表示,激光雷达目前主要两个作用:一是夜间的安全冗余;二是感知样本做真值标注。“什么时候这两个作用没有了,什么时候就可以拿掉了。”
在他看来,如果能拿掉激光雷达,车企都想把这个大的BOM减下来了。“不过,目前4D雷达还不太行,因为分辨率太低。我们也没有太对外宣传,仍然是当成一个正常的雷达来满足车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