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以及外婆生活的童年经历。小说通过一个儿童天真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描绘了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该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塑造。
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蜚声世界的大文豪,无产阶级作家,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他来自底层,自学成才,是一位多才多艺和多产的作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海燕之歌》《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切尔卡什》,剧本《小市民》《在底层》《仇敌》,中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文艺论著和散文、特写作品。高尔基的著作贴近人民生活,思想性强,人物性格鲜明,极富时代精神,语言生动、准确。作为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不论在创作实践上还是理论建树上都对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人间”,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来自底层,自学成才,登上了文学圣坛;他投身革命洪流,成了革命者。一八九二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著名短篇小说有《切尔卡什》《鹰之歌》《伊则吉尔老婆子》《海燕之歌》等。剧本有《小市民》《在底层》和《仇敌》。一九○六年写成重要长篇小说《母亲》。随后写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晚年的代表作是四部史诗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高尔基是世界文学家当中的第一个最崇高的人,他为无产阶级革命清除了道路,把自己的全副精力、自己的荣誉的威望和丰富的人生经验,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罗曼·罗兰
高尔基……是“底层”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的作家。(鲁迅:《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全集》
高尔基作品所以能在中国受到广大读者的爱好,是因为它抨击了黑暗,指示了光明,它虽然是为俄国人民而呼喊,但在中国读者(不但是中国,全世界被压迫的人们亦同具此感)看来,觉得都是自己心里要说的话。而这实在也不足怪,因为真理只有一个。——茅盾:《高尔基和中国文坛》
《童年》作品背景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该小说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 三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童年》艺术特色
《童年》是高尔基积一生童年生活之素材而写成的一部小说,充满童趣。它用儿童纯真无邪的眼光,通过思考和感悟,抒发童年的欢乐和初涉人生的艰难苦楚。
《章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2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渐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童年》取材于作家的自身经历,然而它又不是作家早年生活的简单再现。它一方面真实描写了阿廖沙的成长过程和他的所见所闻,大量运用翔实材料:同时,又运用典型化的手法,努力挖掘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进行提炼加工,使之能够反映生活的本质。
《童年》作品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
《章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童年》人物
在《童年》中作者着力刻画了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三个人物形象(特别是前两者)。阿廖沙是全书的中心人物,高尔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突现他的性格特征: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富于正义感和同情心,敢于同恶势力抗争。外祖母在作品中则是一个颇富诗意的妇女形象:她善良、勇敢、乐观,从不向困难低头,坚强地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种磨难和打击,并且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内心生活,能歌善舞,脑子里有讲不完的美妙的童话故事。外祖母可以说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富艺术魅力的光辉形象之一。
我们可以看这一张人物关系图
《童年》章节简介
《童年》阿廖沙课文解析
《童年》在语言运用方面也极其严格和讲究,他强调“言简意赅”,要求文字准确而富于形象性。为此他大量运用寓意、讽刺、象征等语言手段,使作品的语言“具有强烈的个性形式,格言形式,以便长期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如“一家子蠢货”“铅样沉重的丑事”“畜生般的坏事”等就是很典型的例句。这些语句既形象又准确,并带有含蓄的批判意味。又如“真理比怜悯更高”“只要是知识就是蜜”“穷人不可怕,也没有危险”等,都是格言式的精辟用语,既意味深长,又富于哲理性。
《童年》的主题
《童年》的主题,高尔基在作品里通过边叙边议的方式,作了极其明确的交代:“我不是在讲自己,而是讲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回忆起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样沉重的丑事,我时时问自己:值得讲这些吗?每一次我都重新怀着信心回答自己:值得,因为这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丑恶的真实,它直到今天还没有消灭。”“促使我描写这些丑事的,还有一个更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事令人作呕,虽然它们窒息我们,把无数美好的灵魂压扁,而俄罗斯人的灵魂仍然那样健康、年轻,足以克服而且一定能克服它们。”全书的主旨是:一方面无情地揭露和批判落后、黑暗的丑恶现实,另一方面又充分展示出俄罗斯新一代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苦历程。揭露过去与展现未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阿廖沙正是在铅样沉重的重压下同无尽的苦难及黑暗势力的顽强斗争中成长起来的。《童年》不啻是一部表现俄罗斯一代新人成长过程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