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https://leetcode.cn/problems/lru-cache/solution/lru-ce-lue-xiang-jie-he-shi-xian-by-labuladong/
文章目录
- [146. LRU 缓存](https://leetcode.cn/problems/lru-cache/)
- 思路
- 从0开始实现
- 使用LinkedHashMap实现
- 拓展:[460. LFU 缓存](https://leetcode.cn/problems/lfu-cache/)
146. LRU 缓存
难度中等2596
请你设计并实现一个满足 LRU (最近最少使用) 缓存 约束的数据结构。
实现 LRUCache
类:
LRUCache(int capacity)
以 正整数 作为容量capacity
初始化 LRU 缓存int get(int key)
如果关键字key
存在于缓存中,则返回关键字的值,否则返回-1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如果关键字key
已经存在,则变更其数据值value
;如果不存在,则向缓存中插入该组key-value
。如果插入操作导致关键字数量超过capacity
,则应该 逐出 最久未使用的关键字。
函数 get
和 put
必须以 O(1)
的平均时间复杂度运行。
示例:
输入
["LRUCache", "put", "put", "get", "put", "get", "put", "get", "get", "get"]
[[2], [1, 1], [2, 2], [1], [3, 3], [2], [4, 4], [1], [3], [4]]
输出
[null, null, null, 1, null, -1, null, -1, 3, 4]
解释
LRUCache lRUCache = new LRUCache(2);
lRUCache.put(1, 1); // 缓存是 {1=1}
lRUCache.put(2, 2); // 缓存是 {1=1, 2=2}
lRUCache.get(1); // 返回 1
lRUCache.put(3, 3);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2 作废,缓存是 {1=1, 3=3}
lRUCache.get(2);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put(4, 4); // 该操作会使得关键字 1 作废,缓存是 {4=4, 3=3}
lRUCache.get(1); // 返回 -1 (未找到)
lRUCache.get(3); // 返回 3
lRUCache.get(4); // 返回 4
提示:
1 <= capacity <= 3000
0 <= key <= 10000
0 <= value <= 105
- 最多调用
2 * 105
次get
和put
思路
题解:https://leetcode.cn/problems/lru-cache/solution/lru-ce-lue-xiang-jie-he-shi-xian-by-labuladong/
要让 put
和 get
方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1),我们可以总结出 cache
这个数据结构必要的条件:
1、显然 cache
中的元素必须有时序,以区分最近使用的和久未使用的数据,当容量满了之后要删除最久未使用的那个元素腾位置。
2、我们要在 cache
中快速找某个 key
是否已存在并得到对应的 val
;
3、每次访问 cache
中的某个 key
,需要将这个元素变为最近使用的,也就是说 cache
要支持在任意位置快速插入和删除元素。
那么,什么数据结构同时符合上述条件呢?哈希表查找快,但是数据无固定顺序;链表有顺序之分,插入删除快,但是查找慢。所以结合一下,形成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哈希链表 LinkedHashMap
。
借助这个结构,我们来逐一分析上面的 3 个条件:
1、如果我们每次默认从链表尾部添加元素,那么显然越靠尾部的元素就是最近使用的,越靠头部的元素就是最久未使用的。
2、对于某一个 key
,我们可以通过哈希表快速定位到链表中的节点,从而取得对应 val
。
3、链表显然是支持在任意位置快速插入和删除的,改改指针就行。只不过传统的链表无法按照索引快速访问某一个位置的元素,而这里借助哈希表,可以通过 key
快速映射到任意一个链表节点,然后进行插入和删除。
也许读者会问,为什么要是双向链表,单链表行不行?另外,既然哈希表中已经存了 key
,为什么链表中还要存 key
和 val
呢,只存 val
不就行了?
想的时候都是问题,只有做的时候才有答案。这样设计的原因,必须等我们亲自实现 LRU 算法之后才能理解,所以我们开始看代码吧~
从0开始实现
注意我们实现的双链表 API 只能从尾部插入,也就是说靠尾部的数据是最近使用的,靠头部的数据是最久为使用的。
class LRUCache {
// key -> Node(key, val)
private HashMap<Integer, Node> map;
// Node(k1, v1) <-> Node(k2, v2)...
private DoubleList cache;
// 最大容量
private int cap;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 = capacity;
map = new HashMap<>();
cache = new DoubleList();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if (!map.containsKey(key)) {
return -1;
}
// 将该数据提升为最近使用的
makeRecently(key);
return map.get(key).val;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 {
if (map.containsKey(key)) {
// 删除旧的数据
deleteKey(key);
// 新插入的数据为最近使用的数据
addRecently(key, val);
return;
}
if (cap == cache.size()) {
// 删除最久未使用的元素
removeLeastRecently();
}
// 添加为最近使用的元素
addRecently(key, val);
}
// 删除某个 key 时,在 cache 中删除了对应的 Node,但是却忘记在 map 中删除 key。
// 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在这两种数据结构之上提供一层抽象 API。
// 尽量让 LRU 的主方法 get 和 put 避免直接操作 map 和 cache 的细节
/* 将某个 key 提升为最近使用的 */
private void makeRecently(int key) {
Node x = map.get(key);
// 先从链表中删除这个节点
cache.remove(x);
// 重新插到队尾
cache.addLast(x);
}
/* 添加最近使用的元素 */
private void addRecently(int key, int val) {
Node x = new Node(key, val);
// 链表尾部就是最近使用的元素
cache.addLast(x);
// 别忘了在 map 中添加 key 的映射
map.put(key, x);
}
/* 删除某一个 key */
private void deleteKey(int key) {
Node x = map.get(key);
// 从链表中删除
cache.remove(x);
// 从 map 中删除
map.remove(key);
}
/* 删除最久未使用的元素 */
private void removeLeastRecently() {
// 链表头部的第一个元素就是最久未使用的
Node deletedNode = cache.removeFirst();
// 同时别忘了从 map 中删除它的 key
int deletedKey = deletedNode.key;
map.remove(deletedKey);
}
}
class Node {
public int key, val;
public Node next, prev;
public Node(int k, int v) {
this.key = k;
this.val = v;
}
}
class DoubleList {
// 头尾虚节点
private Node head, tail;
// 链表元素数
private int size;
public DoubleList() {
// 初始化双向链表的数据
head = new Node(0, 0);
tail = new Node(0, 0);
head.next = tail;
tail.prev = head;
size = 0;
}
// 在链表尾部添加节点 x,时间 O(1)
public void addLast(Node x) {
x.prev = tail.prev;
x.next = tail;
tail.prev.next = x;
tail.prev = x;
size++;
}
// 删除链表中的 x 节点(x 一定存在)
// 由于是双链表且给的是目标 Node 节点,时间 O(1)
public void remove(Node x) {
x.prev.next = x.next;
x.next.prev = x.prev;
size--;
}
// 删除链表中第一个节点,并返回该节点,时间 O(1)
public Node removeFirst() {
if (head.next == tail)
return null;
Node first = head.next;
remove(first);
return first;
}
// 返回链表长度,时间 O(1)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size; }
}
使用LinkedHashMap实现
class LRUCache {
int cap;
LinkedHashMap<Integer,Integer> cache = new LinkedHashMap<>();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 = capacity;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if(!cache.containsKey(key)){
return -1;
}
// 将key变为最近使用的
makeRecently(key);
return cache.get(key);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if(cache.containsKey(key)){
// 修改 key 的值
cache.put(key, value);
// 将 key 变为最近使用
makeRecently(key);
return;
}
if(cache.size() >= this.cap){
// 链表头部就是最久未使用的 key
int oldestKey = cache.keySet().iterator().next();
cache.remove(oldestKey);
}
// 将新的 key 添加链表尾部
cache.put(key, value);
}
public void makeRecently(int key){
int val = cache.get(key);
cache.remove(key);
cache.put(key, v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