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1单片机引脚分类与功能笔记
1. 电源引脚
- VCC(第40脚):接入+5V电源,为单片机提供工作电压。
- GND(第20脚):接地端,确保电路的电位参考点。
2.时钟引脚
- XTAL1(第19脚):外接石英晶体的一端或外部时钟信号输入(此时应接地),用于内部振荡器。
- XTAL2(第18脚):外接石英晶体的另一端或外部时钟信号引入点。
3. I/O口引脚
- P0口(第32~39脚):双向8位三态I/O口,需外接上拉电阻作为输入使用。
- P1口(第1~8脚):准双向8位I/O口,有内部上拉电阻,写“1”作输入用。
- P2口(第21~28脚):同P1口,但常用于地址总线高8位。
- P3口(第10~17脚):准双向I/O口,具有第二功能如串行通信等。
4. 控制引脚
- RST(第9脚):复位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用于初始化单片机。
- ALE/PROG(第30脚):地址锁存允许信号,编程脉冲输入(EPROM型)。
- PSEN(第29脚):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用于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
- EA/VPP(第31脚):内外部程序存储器选择控制端。高电平时访问内部存储器,低电平时访问外部;在对EPROM编程时施加编程电压。
小贴士
- 三态门:除了高低电平状态,还有高阻态,适用于数据总线上的多设备管理,避免冲突。
总结
按照功能不同,8051单片机引脚可以分成四大类:电源引脚、时钟引脚、I/O口引脚和控制引脚,下面我们要分别对其进行介绍。1.电源引脚电源引脚用于接入单片机的工作电源,8051系列单片机的正常工作电压为5V。❑ VCC引脚(第40脚):接+5V电源。❑ GND引脚(第20脚):接地。2.时钟引脚两个时钟引脚XTAL1与XTAL2外接石英晶体,与片内的反向放大器构成振荡器,用于为单片机提供时钟信号。❑ XTAL1引脚(第19脚):连接外部晶体振荡器,如使用外部时钟信号,此引脚应接地。❑ XTAL2引脚(第18脚):连接外部晶体振荡器,如使用外部时钟信号,由此引脚引入。
3.I/O口引脚❑ P0口(第32~39脚):双向8位三态I/O口。具有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三种状态,内部是漏极开路结构,对端口写“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一般应用时须外接上拉电阻。❑ P1口(第1~8脚):8位准双向I/O口,具有高电平、低电平两种状态,有内部上拉电阻。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为输入口使用。❑ P2口(第21~28脚):8位准双向I/O口,具有高电平、低电平两种状态,有内部上拉电阻。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使用。❑ P3口(第10~17脚):8位准双向I/O口,具有高电平、低电平两种状态,有内部上拉电阻。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使用。P3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口使用外,还具有第二功能,具体详见表4-1。表4-1 P3口的第二功能
4.控制引脚控制引脚用于提供控制信号,有些控制引脚还有具体的控制功能。❑ RST引脚(第9脚):复位信号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单片机运行时,在此引脚施加24个时钟周期的高电平,单片机就会被复位。❑[插图]引脚(第30脚):ALE为地址锁存允许信号,当单片机访问外部存储器时,ALE输出信号的负跳沿用作低8位地址的锁存信号。正常工作时,该引脚有1/6晶体振荡频率的脉冲信号输出,也可依此判定单片机是否正常工作。[插图]为本引脚的第二功能。在对片内EPROM型单片机烧写程序时,此引脚用作编程脉冲的输入端。❑[插图]引脚(第29脚):程序存储器允许输出控制端。在单片机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此引脚输出负脉冲,作为读取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此引脚接外部程序存储器的[插图](输出允许)端。
❑[插图](第31脚):内部、外部程序存储器选择控制端。当[插图]端为高电平时,单片机访问内部程序存储器;当[插图]端为低电平时,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VPP为该引脚的第二功能,在对EPROM型单片机片内EPROM存储器编程时,需要在该引脚上施加编程电压。[插图] 小贴士:三态门三态门是指逻辑门电路的输出除了具有高、低电平两种状态外,还有第三种状态,即高阻态。高阻态相当于隔断状态,等效于该门与它连接的电路处于断开的状态。例如,在数据总线上接有多个器件,每个器件通过选通信号的控制与总线进行连接,如果器件没有选通时它与总线连接的引脚就处于高阻态,相当于没有连接到总线上,从而不会影响其他器件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