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举电源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减小变压器尺寸,可以使用较小的磁芯骨架即可满足整机对电源的需求。不过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只能用于小功率设计(驱动器已验证到11KW50A模块的驱动设计),对输出响应高的场合不适用(存在几十毫秒充电时间),输出电流采样只能使用霍尔方案。
自举电路的构成主要有自举电容,自举二极管,自举电阻,主要由这三个主要元件构成。自举电容负责给高端驱动电路供电,即IGBT门极驱动电压VGE,自举二极管主要防止高侧驱动电压冲击前端电路,造成损坏,自举电阻主要为限制自举电容的充电电流,防止电流过大导致dv/dt过大而导致电容损坏,以及自举二极管的损坏等。原理图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 自举电路原理图
图二 驱动电路图
图三 模块内部电路图
自举电容的选取
计算自举电容公式:
QTOT是开通时间内消耗的电荷总量
ΔVbs为开通时间内电容的最大电压降,同时属于电容两端的纹波
自举电容仅当高端开关导通的时候放电。自举电容给高端电路提供电源。首先要考虑的参数是高端开关处于导通时,自举电容的最大电压降。
其中:
VDR=自举充电电压
VF=自举二极管正向管压降(1V)
VRboot=自举电阻两端压降(可忽略)
VGEMIN=最小栅-射极电压(7V)
VCESAT(S2)=下管S2的导通压降,数据手册给出的参考值,其值与输出的电流关系密切( IC=15A,VGE=15V时,1.5V)。
β为盈余因数,可取1至10;
QG=门极电荷(β取10,,数据手册QG=0.1uC)
ILKCAP=电容漏电流(250uA)CVK
ILKGE=IGBT栅极-发射极漏电流(0.1uA,可忽略)
IQBS=自举电路静态电流(200uA)
ILK=自举电路漏电流(250uA)
ILKDIODE=自举二极管漏电流(max100uA,取中值50uA)
TON=上桥最大开通时间(假设载频500Hz,占空比约100%,值为2ms)
QTOT≈2.5uC,ΔVbs=0.1V
CBOOTmin=25uf
电容充电公式:Vt = V0 + (Vu – V0) * [1 – exp( -t/RC)],
从0V充至14.85V(即99%充电电压),R=30Ω,C=100uf,电容两端充电电压Vu=15V,t=13.8ms。(预充电时间)
电容两端充电电压Vu=15V,R=30,C=100Uf,电容的初始电压为V0=14.075V,充至14.1V所需时间为83.4us。
由此可知,当上桥开通满占空比时,即2ms,下桥只需开通83.4微秒就可补偿其上桥最大开通时间的电压值。
假设电容值为1000uf,其消耗的电荷量会更加大,即QTOT增大,ΔVbs
会比理论值大,主要原因有其因电容制作工艺的影响,电容的容值越大,其漏电流越大,其次容值越大,也会影响整个自举电路的漏电流。
- 电容值太大将会导致较长的启动延长时间。
- 电容值太大会导致充放电不平衡问题,可能导致平衡电压低,或者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电容的自举电压会衰减至导通电压以下。
- 可以取计算值的的1倍至10倍范围,实际进行调试后进行确定该取值是否可行。
- 电容本身存在容值误差。
选择自举电阻
实际选择时我们可能考虑更多的是自举电阻太小限制:
基于对二极管最大正向电流考虑,为自举二极管最大正向电流,如使用的二极管为1A,即最小的阻值为15V/1A=15Ω。
1、充电电流过大在小功率输出应用触发采样电阻过流保护。
2、充电电流过大容易导致充电阶段VDR带载过大,造成过载保护。
3、容易造成自举二极管过流损坏。
4、造成过高的dv/dt,造成瞬时电压过高超过电容的耐压值,造成电容损坏。
I=Cdvdt
5、其值太大会导致充电不平衡问题。
自举二极管
一方面,自举二极管必须快,因为它的工作频率和IGBT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它必须有足够大的阻断电压,至少和IGBT的阻断电压一样大。自举二极管需要选择快恢复二极管,且其反向耐压值应为540V+15V以上,考虑到电网的波动,可以选择耐压余量多点的,如选择US1M,其耐压值为1000V,恢复时间为75ns。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