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物联网
- 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物联网,又称传感器
- 常见的传感器
• 温度传感器
• 压力传感器
• 声音传感器
• 02
• */08521
- 物联网概念
• 通过射频识别,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一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 当每个而不是每种物品能被唯一标识后,利用识别,通信和计算等技术,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的连接各种物品的网络,就是人们常说的物联网
• 物联网中的“物”的涵义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 要有相应的信息的接收器
• 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 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 要有CPU
• 要有操作系统
• 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 要有数据发送器
• 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 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 物联网的发展与形成
•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就已经提及类似与物联网的想法,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受到重视
•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研究中心的创建者之一的Kenin Ashton教授在他的一个报告中首次使用了“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语
• 事实上,Auto-ID中心的目标就是在Internet的基础上建造一个网络,实现计算机与物品之间的关联,这里的物品包括各种各样的硬件设备、软件、协议等
• 1990年至2003年,物联网方面的工作局限于实验室中,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物品身份的自动识别,如何减少识别错误和提高识别效率是关注重点
• 2003年,“EPC决策研讨会”在芝加哥召开。作为物联网方面第一个国际会议,该研讨会得到了全球90多个公司的大力支持,从此,物联网相关工作开始走出实验室
• 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品、任何人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日本正式进军物联网
• 2005年,经过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物联网终于大放异彩。这一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题为《ITU互联网络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物联网概念开始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 · 从此以后,物联网获得跨域式发展,美国、中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纷纷将发展物联网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战略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在美国,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构想,其中物联网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09年1月,美国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
•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时指出并强掉调,要尽快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此后,,我国官方对物联网的多次提议和众多规划表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 · 2010年,世界物联网大会在无锡召开
• · 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亿元
• · 2012年,中国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物联网标准通过国际组织审仪
• 物联网的发展与互联网是分不开的
•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依然是互联网,他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 物联网是比互联网更加庞大的网络,其网络连接延伸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这些物品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进行更为复杂的信息交换和通信
- 物联网的特征
• 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和采集物体信息。感知包括传感器的信息采集、协同处理,智能组网,甚至信息服务,以达到控制、指挥的目的
• 可靠传递,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的传递给用户。在这一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现有的电信运行网络,包括无线和有线网络。由于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局部的无线网,因而无线移动通信网、3G网络是作为承载物联网的一个有力的支撑
• 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