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V 哥。在 Java 中,我们有动态数组ArrayList,当插入新元素空间不足时,会进行扩容,好奇 Redis 中的 String 类型,C 语言又是怎样的实现策略,带着疑问,咱们来了解一下。
最适合Java 新手入门的教程:http://t.csdnimg.cn/3auFZ
在Redis中,String类型数据的扩容主要涉及到SDS(Simple Dynamic String)的内存分配机制。SDS是Redis用来存储字符串的数据结构,它在C语言的字符数组基础上进行了封装,以支持动态扩展长度的功能。
当对一个String类型的值进行修改操作(如增加内容)时,如果现有的空间不足以容纳新的数据,Redis就会进行扩容。
在Redis中,sdsMakeRoomFor
函数是用来扩展SDS字符串的缓冲区的。这个函数的目的是确保SDS字符串有足够的空间来追加新的数据。以下是sdsMakeRoomFor
函数的实现逻辑:
-
检查现有空间:首先,函数会检查SDS字符串的现有空闲空间(由
sdshdr
结构的free
属性记录)是否足够容纳额外的数据。如果足够,函数直接返回,不需要进行扩容。 -
计算新长度:如果现有空间不足,函数会计算出需要的新长度。这通常是现有长度加上要添加的数据的长度。
-
确定扩容策略:Redis采用一种预分配策略来优化内存使用和提高性能。如果新长度小于
SDS_MAX_PREALLOC
(通常为1MB),那么Redis会将新长度扩大两倍,以减少频繁的内存分配操作。如果新长度大于或等于SDS_MAX_PREALLOC
,则会一次性分配足够的空间,避免每次扩容都只增加少量空间,导致性能下降。 -
内存分配:根据新的扩容策略,Redis会使用
s_realloc_usable
(如果类型未变)或s_malloc_usable
(如果类型变化,需要移动数据)来分配新的内存空间。 -
更新SDS头部:在新的内存空间分配完成后,Redis会更新SDS的头部信息,包括长度、空闲空间等,并复制原有数据到新的内存位置。
-
处理类型变化:如果扩容导致SDS的类型发生变化(例如,从
SDS_TYPE_8
变为SDS_TYPE_16
),Redis还需要更新SDS的编码类型,并可能需要移动数据到新的内存位置。
在Redis 7.0版本中,SDS的内存布局有所变化,不再使用free
属性,而是使用alloc
属性来记录分配的空间总长度,len
属性记录已使用的字符串长度。因此,alloc
和len
的差值就代表了空闲空间的大小。这种设计使得SDS在内存布局上更加紧凑,取消了编译器的对齐,以节省内存空间。
sdsMakeRoomFor
函数的具体实现如下:
sds _sdsMakeRoomFor(sds s, size_t addlen, int greedy) {
void *sh, *newsh;
size_t avail = sdsavail(s);
size_t len, newlen, reqlen;
char type, oldtype = s[-1] & SDS_TYPE_MASK;
int hdrlen;
size_t usable;
/* 如果有足够的剩余空间,直接返回 */
if (avail >= addlen) return s;
len = sdslen(s);
sh = (char*)s-sdsHdrSize(oldtype);
reqlen = newlen = (len+addlen);
assert(newlen > len); /* Catch size_t overflow */
//判断是否为greedy模式(为1表示greedy模式)
//是将新长度翻倍还是额外增加`SDS_MAX_PREALLOC`
if (greedy == 1) {
if (newlen < SDS_MAX_PREALLOC)
newlen *= 2;
else
newlen += SDS_MAX_PREALLOC;
}
type = sdsReqType(newlen);
/* 如果类型是SDS_TYPE_5,但是用户正在追加字符串,那么使用SDS_TYPE_8 */
if (type == SDS_TYPE_5) type = SDS_TYPE_8;
hdrlen = sdsHdrSize(type);
assert(hdrlen + newlen + 1 > reqlen); /* Catch size_t overflow */
if (oldtype == type) {
newsh = s_realloc_usable(sh, hdrlen+newlen+1, &usable);
if (newsh == NULL) return NULL;
s = (char*)newsh+hdrlen;
} else {
newsh = s_malloc(hdrlen+newlen+1);
if (newsh == NULL) return NULL;
memcpy((char*)newsh+hdrlen, s, len+1);
s_free(sh);
s = (char*)newsh+hdrlen;
s[-1] = type;
sdssetlen(s, len);
}
usable = usable-hdrlen-1;
if (usable > sdsTypeMaxSize(type))
usable = sdsTypeMaxSize(type);
sdssetalloc(s, usable);
return s;
}
这个函数首先检查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追加数据,如果没有,则根据当前的字符串长度和需要追加的数据长度来计算新的总长度。如果启用了greedy
模式,它会根据是否超过SDS_MAX_PREALLOC
来决定是将新长度翻倍还是额外增加SDS_MAX_PREALLOC
。然后,它会根据新的总长度来确定新的SDS类型,并分配新的内存空间。如果SDS的类型没有变化,它会使用s_realloc_usable
来扩展现有的内存空间;如果类型变化了,它会使用s_malloc
来分配新的内存空间,并将旧数据复制到新位置。最后,它会更新SDS头部信息,包括长度和分配的空间大小。
注意一下哈,在Redis 7.0版本之前的SDS实现和7.0版本之后的实现有哪些变化呢?
在Redis 7.0版本之前,SDS(Simple Dynamic String)的实现主要包括一个头部结构struct sdshdr
,其中包含了记录已使用空间的len
字段,记录未使用空间的free
字段,以及一个字符数组buf
用于存储字符串。这种设计允许SDS在O(1)时间复杂度内获取字符串长度,并且通过维护free
字段来减少内存重分配的次数,提高性能。
然而,在Redis 7.0版本中,SDS的实现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引入了一个新的字段flags
,它是一个单字节的字段,用于存储SDS的类型信息。这使得SDS的结构更加紧凑,取消了编译器的对齐,节省了内存空间。其次,free
字段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alloc
字段,它表示SDS的总分配空间。因此,alloc
和len
的差值就代表了空闲空间的大小。这种设计使得SDS在内存布局上更加紧凑,同时保持了动态扩展长度的功能。
在Redis 7.0版本中,SDS的类型被定义为以下几种:
SDS_TYPE_5
:长度小于32的字符串,使用flags
的5个最高位存储长度。SDS_TYPE_8
:长度在1到255之间的字符串,使用1个字节存储长度。SDS_TYPE_16
:长度在256到65535之间的字符串,使用2个字节存储长度。SDS_TYPE_32
:长度在65536到4294967295之间的字符串,使用4个字节存储长度。SDS_TYPE_64
:长度大于4294967295的字符串,使用8个字节存储长度。
这种设计允许SDS根据字符串的实际长度选择最合适的头部类型,从而节省内存。例如,对于短字符串,可以使用SDS_TYPE_5
类型的头部,它不包含单独的长度和分配字段,而是将这些信息存储在flags
字段中。
此外,Redis 7.0版本中的SDS实现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的优化,例如,使用__attribute__ ((__packed__))
来确保结构体在内存中紧凑排列,以及通过s_malloc
和s_realloc
等函数来管理内存分配,确保内存对齐的同时,也提供了灵活的内存管理。
咱们很显然可以看出,Redis 7.0版本对SDS的实现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加紧凑和高效,同时也保持了SDS的动态扩展和二进制安全的特性。这些改进有助于提高Redis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关注威哥爱编程,学习代码乐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