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系统可以覆盖医院现有放射、CT、MR、核医学、超声、内镜、病理、心电等绝大部分DICOM和非DICOM检查设备,支持从科室级、全院机、集团医院级乃至到区域PACS的平滑扩展,能够与医院HIS、集成平台的有效集成和融合,帮助医院实现了全院医学影像和报告的信息共享,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亦通过数字签名等先进的数字认证技术保证了核心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PACS系统功能特点
1、严格遵守行业DICOM、IHE-C、HL7、ICD-10标准;
2、涵盖全影像科室的统一预约平台,有效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可自主定义的排队叫号系统令候诊大厅井然有序;
3、患者自助应用通过虚拟打印技术,提供基于报告、胶片的患者自助打印功能。减少胶片成本,提高用户体验;
4、全院PACS系统涵盖放射、超声、内镜、病理、核医学,以病人为中心的数据整合和统一视图,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5、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显示协议、预加载窗、人机交互加速、音视频技术、图像识别、操作同步技术、多层架构、采集驱动、加密、权限控制;
6、强大的阅片工具,不仅提供常规测量、调节功能,并且内置包括MPR、CMPR、VR等强大的三维处理功能,解决放射科日常重建需求;
7、提供医学影像的快速调阅响应服务支持能力。支持医学影像的大容量在线存储管理和自动离线备份管理,支持在线存储影像自动维护管理和在线存储规模动态扩展能力。
PACS系统工作流程
1、工作流程设计原则
注重原有工作特征
注重影像中心现有工作流程,结合不同影像检查特点,在遵循PACS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工作流程的设计尽量符合影像中心现有工作特点,同时进行优化设计。
保证影像质量
在影像获取、存储、显示及处理过程中,以保证诊断应用为质量为标准。
保证影像传输速度
考虑到诊断过程的实用性要求,满足快速调影像资料。
优化管理模式
结合网络系统优势特点,加强科室人员、物质、费用的管理功能。
2、检查过程工作流程
医院中以图像为主要诊断参考的检查过程主要包括了:检查申请、预约与安排、检查登记、检查、图像存储、书写报告、审核报告、报告发送、报告阅读等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可以用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软件或模块进行信息处理工作。
1)检查申请
此环节发生在病房或门诊等临床科室,是检查信息处理系统或PACS之外的系统。主要工作是向执行检查的医技科室提出正式的检查申请,说明病人的临床一般情况、检查的目的和要求。此环节生成检查申请清单,临床科室并可将病人的信息及一般情况提前发送至执行检查科室的工作站。
2)预约与安排
根据预约排队信息、检查申请清单,安排病人的检查日期、检查时间和检查地点。在预约和安排过程中完整记录病人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从上游流程获取,也可直接进行信息录入。可产生检查所必要的准备要求和书面文档及相应标签。此环节产生检查工作清单传送到下游流程,同时将预约状态传送回上游流程。
3)检查登记
在病人到达后执行,将检查清单中的状态修改为开始检查状态,正式启动检查过程。此产生检查设备所需要的工作单(Modality Worklist, MPPS等)。收费操作可在此环节进行。
4)检查
根据检查工作单将数据传送给检查设备,执行检查,产生检查图像,调整默认的图像窗口,选择输出图像,对图像进行质控处理,将图像传送给存储设备。此环节完成后将检查清单中的状态修改为完成检查状态。
5)图像存储
主要用于检查完后,质控医生对拍片技师所拍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定,标记废片,可以对图像进行处理,删除不必要的图像,使报告医生能更好的理解图像,提高诊断质量。只有通过质控后的图像才能让报告医生观看。
可查看病人的信息,核对图像的正确性(即部位、方法正确),图像与病人是否对应。可要求检查医生重拍或补拍,记录重拍、补拍原因。
6)书写报告
可通过模板、词汇等多种方式协助医生输入诊断报告。
7)报告审核
当报告完成后可打印报告,使审核医生能够及时的审核报告,并及时通知报告医生审核是否通过及提示报告医生观看审核意见。
8)报告发送
发布报告到医院网络中供其它科室查阅。
9)报告阅读
此环节发生在病房或门诊等临床科室,提出申请的医生通过系统提供的工具阅读检查报告和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