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最近看了微信公众号,jimmy谈到生信与基础之间,个人觉得生信与基础技术是无高低之分的,本质上都是科研中为了证实结果的一个工具。生信的实质是用计算机分析数据,接触基础比较好,感觉是实验操作。分析上游为实验(数据来源),实验下游为分析,二者并无高低之分。要做好科研,技术是必备的,但科研思路更为重要。没有思路,没有立意,没有生物学故事,光有技术只是个各个PI的工具人。
如何培养科研思路?无他,从文献中学,从文献中总结。综述是你了解一个领域的快速方法,帮你塑造框架。具体的研究文章,则往里添加血肉。最近刚好对孟德尔随机化感兴趣,也看看痛风的相关文章吧。
痛风综述
看的文献是这篇: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798500/,杂志柳叶刀的,反正都要看综述了,就看高分文章。我个人是会使用翻译软件的,我是可以英文阅读的,但对于这种新领域,阅读速度会偏慢。
摘要部分: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非关节结构中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血清尿酸盐浓度升高(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最重要风险因素。血清尿酸盐受肾脏和肠道中尿酸盐转运体的调节,特别是 GLUT9(SLC2A9)、URAT1(SLC22A12)和 ABCG2。单钠尿酸盐结晶激活 NLRP3 炎症小体并释放 IL-1β 在痛风发作的起始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聚集的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物在缓解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痛风虽然表现为间歇性发作,但却是一种慢性疾病。
长期的降尿酸治疗(如别嘌呤醇)可使单钠尿酸盐结晶溶解,最终预防痛风发作和痛风石,改善生活质量。护士指导护理等策略可有效提供高质量的痛风护理,并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临床表现
阈值:血液尿酸浓度等于或大于 0.42 mmol/L (7 mg/dL).
发作特征:1.刺痛 2.时间短(12小时内)3.无药物治疗也能于7-14天自行缓解
4.常发生于下肢及单关节,若发展到上肢及多关节,则说明更为严重。
5.随着病情发展,发作间隔时间短,发作持续时间长
诱因:高嘌呤饮食、饮酒、关节损失、急性炎症
流行病学
不同地区不同人种区别大,大洋洲发生率高(养殖牛?高嘌呤)?男性比女性高,女性绝经前更少发生痛风(雌激素是个保护因素?)。随着年龄增加,男女发作率风险会降低。
风险因子 : 嘌呤 、海鲜 、红肉 、高糖 、遗传位点但仅能解释7.7%左右的尿酸浓度差异
疑点?没有痛风的普通人其饮食对尿酸浓度无差异影响。
2021年的文章,对痛风的机制依旧是没有很深的了解,可能确实也是因为现在这个病症有很好的疗效,且发生率不是很高吧。
病理学
病理不细学,与摘要部分类似。只看感兴趣的
ABCG2 也与肠道尿酸盐排泄密切相关,ABCG2 的遗传变异会导致肾外尿酸盐排泄不足和高尿酸血症。
在全球多个人群中,SLC2A9(编码 GLUT9)、ABCG2 和 SLC22A12(编码 URAT1)的变异与血清尿酸盐和痛风的关系最为密切。
高尿酸不一定会痛风,只有15%的概率会痛风,主要看有没有结晶体。
从免疫细胞中学到痛风大致原因为免疫细胞将结晶体当做外来入侵物产生炎症反应,而药物也是起抗炎作用。这里文献讲的内容是类似的。
治疗
抗炎治疗
额外知识
心血管疾病是痛风患者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
额外阅读文献
饮酒与痛风之间的孟德尔分析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Gout: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IF:2.8中科院分区:3区 生物学WOS分区:Q2
结论是饮酒不造成痛风,但痛风会饮更多酒。感觉还是跟印象中的不大一样,但该篇作者的方法部分看上去没啥问题,也招募了自己的人员。受试者组如下:非酒精性高尿酸血症(n = 10)、酒精性高尿酸血症(n = 10)、非酒精性痛风(n = 10)和酒精性痛风(n = 10);此外,还招募了一组 10 名健康、匹配的对照组。结果发现痛风组尿酸高于非痛风组,饮酒不影响尿酸水平。
该文只做了3个结果,算是比较少。也没有写具体用了哪些数据,只是说用了ebi数据。补充信息未找到。
这倒是给了一个方向,研究人们通常认为某因素与某结果强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