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锗磷硫(LGPS)是代表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品之一 技术研究不断深入
锂锗磷硫,化学式为Li10GeP2S12,英文简称LGPS,是一种代表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外观为灰白色至深灰色固体粉末状。
全固态锂电池是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升级趋势,能够提高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等性能,并且体积小、重量轻,其电极材料、电解质材料全部采用固态材料。在锂电池中,电解质的作用是在正负极之间传导离子,全固态锂电池所使用的固态电解质需要具备离子传导性优、与负极材料不产生界面电化学反应等特点。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是全固态锂电池电解质的主流技术路线,而LGPS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锂锗磷硫(LGPS)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1年,LGPS被开发问世,其具备室温下高离子电导率特点,与现阶段常见的有机液体电解质(OLEs)接近,并且在低温条件下仍能够保持良好离子电导率,明显优于OLEs。LGPS还具有电子电导率低、电导活化能低的特点,可实现大容量输出,是一种优良的固态电解质产品。
但LGPS也存在缺点。为提高容量,全固态锂电池负极材料会采用金属锂,LGPS会与锂金属负极发生界面电化学反应,产生固体电解质界面非活性锂(SEI-Li),导致全固态锂电池性能下降。此外,LGPS还存在结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因此LGPS技术研究还在不断深入,例如可以通过掺杂其他元素的方式来提高结构稳定性,利用表面修饰工艺稳定金属锂负极避免发生反应等。
在海外,LGPS相关研究机构主要有德国吉森大学、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等;在我国,LGPS相关研究机构主要有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厦门大学等。
哈佛大学团队采用石墨层将固态电解质LGPS与金属锂负极进行分隔,有效避免了LGPS与金属锂之间直接接触发生界面电化学反应,并提高了临界电流密度,抑制了锂枝晶生长。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现阶段,全固态锂电池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主要是因为固态电极、固态电解质以及二者之间相容性依然存在问题,但研究正在不断深入。LGPS是目前已开发问世的室温下离子电导率最高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未来随着相关瓶颈问题逐步突破,将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在我国,已有企业实现LGPS生产,但主要用于科研领域,尚未实现大批量供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