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构建含风电、光伏的多能互补系统是解决新能源并网灵活性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280号)明确提出了多能互补的实施路径,要充分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站和具有较强调节性能水电站的调节能力,确保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十四五”期间也将重点发展九大清洁能源基地,其中5个与流域梯级水电互补相关。最新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显示,已建库容在10万m3以上的水库有98002座,其中大型水库756座,中型水库3938座,如此庞大的“储能”系统,为实现风光新能源的多能互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标函数
考虑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以梯级水光互补系统的可消纳电量期望最大为目标,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S=∏j=Sj为光伏场站出力的组合场景数;Prob(s)=∏j=p(rs,j)为第s种出力组合场景的出现概率;rs,j和p(rs,j)分别为第s种组合场景下光伏场j对应所属的场景以及该场景概率,且满足1≤rs,j≤Sj;Phydroi,t为水电站i在时段t的出力;Ppvj,t(rs,j)为光伏场j在rs,j场景下时段t的出力;Pwg,t(s)为第s种组合场景下第g个约束断面在时段t的弃电量;I、J、G、T分别为水电站总数、光伏场总数、约束断面数、调度期总时段数;Δt为单一时段小时数。
约束条件
1)水量平衡约束;2)水库水位约束;3)初始水位和末水位控制;4)出库流量约束;5)电站出力约束;6)水位-库容关系;7)尾水位-泄流量关系;
线性化处理
1)机组振动区约束线性化
大型机组可能存在多个振动区,将出力在最大最小出力范围内划分为多个非连续的安全运行区间。程序假设机组振动区不随机组水头变化而改变,即固定的振动区,假设机组有K个振动区,则有K+1个安全运行区间,即
引入0-1变量θi,n,t,k表示出力所在的安全区间,线性化处理方式为:
式中:θi,n,t,k为振动区指示变量,取1表示电站i的第n台机组在时段t处于第k个安全运行区间。
2)水电机组出力波动限制约束线性化
水电机组出力的频繁波动表现为相邻时段出力的向上或向下调节。区别于已有文献中采用的关联搜索和负荷重构等方法,文中创新性地通过引入调节指标变量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求解效率。
式中:αi,n,t∈{0,1}和βi,n,t∈{0,1}为电站i的第n台机组在时段t的功率调节指标变量,αi,n,t=1表示时段t+1功率向下调节,βi,n,t=1表示时段t+1功率向上调节,当功率不发生变化时,αi,n,t=0且βi,n,t=0;Mαβ为功率调整(向上和向下)时段数上限。
此外,为了保证机组在每次出力调整之后至少能够保持稳定出力一定时段te,引入以下约束:
如图所示机组状态变化示意图,当机组稳定出力时间达到te后,机组具有上调、下调和平稳出力3种有效状态,假设此时为t0时刻,若t1时刻上调或下调出力,调整之后则仅有平稳出力状态有效,上调和下调的状态暂时无效,直到稳定出力时间再次达到te后,机组上调和下调的状态重新有效,如此逐时段约束保证机组出力的稳定性。
光伏出力场景构建
受天气变化、预测方法等因素影响,光伏预测出力与实际出力之间的偏差客观存在。文中以历史偏差数据为样本,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构建光伏出力场景,具体方法流程如下。
1)出力偏差处理
式中:ΔPjp,vt、Pjp,vt、Pjp,vt*分别为光伏场j在时段t的预测偏差、预测出力、实际出力;Njpv为光伏场j的装机容量。
2)模糊聚类分析
以光伏场站历史日内96点预测出力与实际出力偏差曲线为样本,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采用聚类综合质量确定最佳聚类数,最后以各类别的模糊聚类中心构建预测出力偏差场景。
3)光伏出力场景
根据偏差处理中得到场景rs,j下光伏场j的预测出力偏差,记作:
则场景rs,j下的出力曲线为:
对应的概率可通过属于场景rs,j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得到。
求解流程
本文所述的互补系统最大化可消纳电量期望模型的求解步骤如下:
步骤1:读取基础数据并设置计算条件。包括区间流量、梯级发电计划、光伏预测出力、光伏历史预测与实际出力、分区断面约束、爬坡能力等。
步骤2:模型转换处理。采用上述模型转换方法,对非线性约束进行线性化处理。
步骤3:光伏出力场景构建。根据计划日光伏预测出力以及上述方法构建光伏出力场景。
步骤4:模型求解。将目标函数与转化后的约束结合构成的MILP模型,在Matalb中,编码调用CPLEX求解类,实现模型求解。
步骤5:结果输出。输出互补系统整体可消纳电量期望值,不同组合场景下的电站出力、机组出力、机组开停机、出库流量、水库水位等结果信息。
程序介绍
程序以机组为最小调度单位,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构建出力场景描述光伏不确定性,精细化考虑互补系统面临的电站约束、机组约束和电网约束,构建了梯级水光互补系统最大化可消纳电量期望短期优化调度模型。通过梯级负荷在电站和时段间的合理调配,挖掘梯级水电在电网供电支撑和光伏互补调节中的双重作用,提升互补系统的整体电量消纳水平。所提模型是一个高维的多变量、多约束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问题,采用分段线性逼近、引入0-1整数变量、发电水头离散等线性化方法和建模技巧,将原MINLP问题转化为MILP问题,采用CPLEX求解。程序中算例丰富,注释清晰,干货满满,创新性和可扩展性很高,足以撑起一篇高水平论文!下面对程序做简要介绍!
程序适用平台:Matlab+Yalmip+Cplex
程序结果
部分程序
N = sum(Ni); % 该区域机组总数
P_in_max = % 第n台机组的出力上限
P_in_min = % 第n台机组的出力下限
Q_p_int_max = % 电站i的发电流量上限
Q_p_int_min = 0; % 电站i的发电流量下限
P_1_3nk_max = % 电站1-3的机组第k个振动区的出力上限
P_1_3nk_min = % 电站1-3的机组第k个振动区的出力下限
P_4nk_max = % 电站4的机组第k个振动区的出力上限
P_4nk_min = % 电站4的机组第k个振动区的出力下限
T_on_in = 8; % 电站 i 的第 n 台机组的最小开机持续时段数
T_off_in = 8; % 电站 i 的第 n 台机组的最小停机持续时段数
M_on_in = 8; % 电站 i 的第 n 台机组的最大开机次数
dP_in = 60; % 电站 i的第 n 台机组的爬坡能力为60MW/15 min
te = 4; % 机组在一轮出力升降过程中需持续的最少时段数
ai = % 电站 i 的水头损失系数
bi = % 电站 i 的水头损失常数
P_plan = % 梯级水电发电计划
e = 0.02; % 允许偏差
L_gt = [900 2000 800 600]; % 第g个约束断面的负荷容量上限
C_gt = [900 1500 750 500]; % 第g个约束断面的输电容量上限
M_ab = 12; % 功率调整(向上和向下)时段数上限
N_pv = [550 1200]; % 光伏场 j 的装机容量
P_pv0 = % 光伏场j的预测出力
P_pv = % 光伏场j的实际出力
dP_pv = abs(P_pv - P_pv0); % 光伏预测偏差
tau_int = 0.005; % 出力曲线的系数
部分内容源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关注并私信获取完整版代码,小编会不定期更新高质量的学习资料、文章和程序代码,为您的科研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