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取消预售制度,满减力度大于往年,京东直接将“又便宜又好”定为大促主题。今年的618,离不开两大关键词:拼低价 和 回归用户。
价格“内卷”,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商品,但对商家来说,意味着利润的再一步挤压,用户触达场景越来越复杂,营销成本居高不下,商家自然更不好过。
“赔本赚吆喝不可怕,我们怕的是这种方式不可持续,但你不做低价,客户就不来了”。
对于品牌商来说,除了“卷”低价,还有哪些方式能让客户愿意“留下”?
今年的618同样给出了答案。
一、回归用户,重塑品牌价值
资生堂、宝洁等国际美妆巨头都曾公开表示,要减少对折扣促销的依赖,注重日常运营,以重塑品牌价值。
而品牌的背后,正是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
根据腾讯的估算,品牌要想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平均要建立5.2个触点,包括微信、抖音、小红书、自有商城等等,否则消费者很容易“失联”。公域、私域多渠道占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品牌运营的常态,但背后的挑战一直存在。
对内,渠道越多、数据越庞杂,往往意味着数据孤岛越严重,企业各部门协同成本更高,运营低效问题更容易被隐藏;对外,想要保持一致的品牌调性、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难度变得更大。
因此,要想重塑品牌价值,做好长期的客户维系,就需要打破各渠道间的数据孤岛,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快速识别客户身份、洞察并满足客户需求、优化客户体验,不断提高客户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二、建立客户运营体系,以数据驱动精准营销
重塑品牌价值,是品牌商与客户之间的双向交流。
品牌商在与客户持续交流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建立客户运营体系,基于体系精细化运营客户,提升品牌认可度、忠诚度,建立价格之外的价值壁垒。
那么,如何构建客户运营体系,可以拆分为4个部分:
-
客户身份识别
借助CDP客户数据平台工具,将公域私域、线上线下的数据接入,构建全域One ID,为每位客户打造一张“身份证”。不论客户从哪个触点来,都能快速识别到他是谁。
-
客户标签管理
针对客户进行标签管理,也就是打标签,这些标签通常包括基础标签、行为标签、增值标签等。
比如行为标签,通常是基于用户行为及确定规则得来的,是经常发生变动的、不稳定的行为和特征。例如:7天内关注公众号的所有粉丝、15天内提交注册、30天活跃用户等。
-
客户分层
基于标签体系,根据客户消费能力、偏好、行为习惯等因素分组,以便在后续的活动中,展开更精细化的运营服务。
-
精准营销
根据不同特征、不同价值等级、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客户做精细化运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比如,以生命周期作为判断标准,可以参考以下5个阶段进行精准营销:
对引入期的潜在客户,主要采取人群定向投放和广告创意吸引的培育策略,重点进行渠道来源和路径分析。内容上可通过产品试用体验,方便客户了解产品,进行客户激活。
对成长期的发展客户,需要激励客户向下一步行动,进行首单转化。常见做法是发放新手礼包和新手任务。如果购买决策链路比较长,可以基于客户标签、行为分析,做线索评级,制定个性化营销、激励机制,甚至是个性化沟通以提升客户体验。
对于成熟期的成熟客户,可以基于已产生的购买和行为数据及标签,通过分层进行个性化推荐和交叉营销来提升复购,建立会员积分和权益体系,提高客户流失成本,从而延长客户生命周期。
对于衰退期的休眠客户或沉睡客户,可以发送匹配其兴趣的内容或关怀激励,将其唤醒。
最后是流失期客户,除了内容匹配,还要考虑触达方式。流失客户通常已离开私域触点,可以基于重定向广告进行召回。
在实现销售转化后,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售后服务和沟通,推荐相关产品,增加客户忠诚度和再购买率。同时,也能进一步收集客户反馈数据,不断优化产品和营销策略,持续提升品牌力。
写在最后:
大促只是品牌竞争的缩影,当人口和流量红利逐渐褪去,存量博弈才是真正的持久战,谁能率先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蜕变,谁就更有可能占据一席优势之地。品牌商如何在“价格”之外,找到让客户愿意“留下”并持续互动的竞争力,或许答案就在数字化这条必经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