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阅读《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原理及应用》后的读书笔记,记录目的是为了个人后续回顾复习使用。
前置内容:
开发工具 Borland C/C++ 3.1 精简版
文章目录
- 1 make 工具
- 2 makefile 的内容结构
- 3 程序段标号的作用
- 3.1 makefile 示例代码
- 3.2 代码说明
- 3.3 第一次运行
- 3.4 第二次运行
- 3.5 第三次运行
- 3.6 结论
- 4 makefile 实现编译、链接工作
- 4.1 示例代码
- 4.2 makefile 代码说明
- 4.3 makefile 的执行
- 5 程序段标号的目标作用
- 5.1 makefile 示例代码
- 5.2 伪目标
- 5.2.1 第一次运行
- 6 makefile 文件的命名
- 7 makefile 中的变量
1 make 工具
一个开发平台提供给我们,用于管理工程或项目的实用程序,它可以按照我们用户编写的makefile脚本文件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2 makefile 的内容结构
makefile是一个脚本文件,文件内容中有许多我们在命令行中常常用到的各种命令。
makefile程序段的格式如下:
程序段的标号(target): 关联程序段1的标号 关联程序段2的标号 ...
命令集
关联程序段1的标号:
命令集
关联程序段2的标号:
命令集
...
注意:命令集中的所有命令行必须缩进一个tab键。
一个makefile文件有若干个程序段,程序段的开头必须有一个target进行标注,区分各个程序段。不同的程序段之间可以进行关联,此时在target后面以空格为界罗列相关联程序段的target。每个程序段有一组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命令集。
3 程序段标号的作用
标号可以看作是对应程序段的名称,我们可以在make命令的后面使用标号来指定需要执行的程序段。
3.1 makefile 示例代码
按照makefile的内容格式编写一个makefile脚本文件,命名为makefile
(makefile的默认名称):
mkdir1:
md dir1
mkdir2:
md dir2
rmdir:
rd dir1
rd dir2
3.2 代码说明
上面编写的makefile文件中一共有3个程序段:mkdir1、mkdir2 和 rmdir。作用分别是:
- mkdir1——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dir1的文件夹
- mkdir2——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dir2的文件夹
- rmdir——删除前面两个步骤创建的两个文件夹dir1和dir2
3.3 第一次运行
在命令行窗口中使用 cd EXP2_3
进入此次示例makefile文件所在的目录中,输入 make
命令并且回车执行。可以看到,执行完成后在当前目录新建了一个名为dir1的文件夹,如下图所示:
根据执行结果,我们知道了make执行了makefile中的第一个程序段mkdir1
,其余两个程序段mkdir2
和rmdir
都没有被执行。
3.4 第二次运行
输入命令 make mkdir2
并且回车执行,可以看到,执行完毕后当前目录下又新建了一个名为dir2的文件夹,如下图所示:
3.5 第三次运行
输入命令 make rmdir
并且回车执行,可以看到,执行后dir1和dir2这两个文件夹都被删除了,如下图所示:
3.6 结论
当使用 make
命令时,makefile的第一个程序段会被执行,即makefile的首段程序段是make.exe的默认执行程序段,makefile的其他程序段需要执行时必须在make命令后面显式地指定标号。
4 makefile 实现编译、链接工作
由于makefile的程序段中的命令集中可以使用一切命令行命令,所以我们可以把源文件的编译和链接工作步骤编写到makefile中,然后通过执行makefile脚本文件“自动的”完成编译、链接工作。
4.1 示例代码
一个具有3个源文件应用程序的示例如下:
头文件 printA.h
#ifndef _PRINTA_H_
#define _PRINTA_H_
extern const char *msgA;
#endif
源文件 printA.c
#include "printA.h"
const char *msgA = "AAAAA";
头文件 printB.h
#ifndef _PRINTB_H_
#define _PRINTB_H_
extern const char *msgB;
#endif
源文件 printB.c
#include "printB.h"
const char *msgB = "BBBBB";
源文件 tes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rintA.h"
#include "printB.h"
int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i = 0;
for (i=0; i<5; i++)
{
printf("%s\n", msgA);
printf(" %s\n", msgB);
}
return 0;
}
链接文件 TESTLINK
C:\BC\LIB\C0L.OBJ +
PRINTA.OBJ +
PRINTB.OBJ +
TEST.OBJ
TEST
TEST
C:\BC\LIB\CL.LIB
接下来就编写一个具有4个程序段的makefile脚本文件,实现源文件的编译、中间目标文件的链接,最终生成可执行文件TEST.EXE。
make脚本文件 makefile
##############################################
# 创建可执行文件(exe)
TEST.EXE:
TLINK @TESTLINK
##############################################
# 创建各个目标文件(obj)
PRINTA.OBJ:
BCC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PRINTA.C
PRINTB.OBJ:
BCC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PRINTB.C
TEST.OBJ:
BCC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TEST.C
4.2 makefile 代码说明
为了增强可读性,此次示例的makefile代码中使用了文件名称作为程序段的标号,而且该文件正是对应程序段的命令集中的命令所要实现的目标结果。
第2~4个程序段分别完成对3个源文件printA.c、printB.c和test.c的编译,然后得到3个中间目标文件printA.obj、printB.obj和test.obj。第1个程序段即首段程序段完成各个中间目标文件的链接,最终得到可执行文件TEST.EXE。
4.3 makefile 的执行
分别依次使用 make PRINTA.OBJ
、make PRINTB.OBJ
、make TEST.OBJ
和 make
完成示例应用程序的编译、链接,如下图所示:
运行可执行程序 TEST.EXE,可以看到屏幕上重复5次打印了字符串,如下图所示:
5 程序段标号的目标作用
前面的示例makefile文件中,我们使用了文件名:PRINTA.OBJ
、PRINTB.OBJ
和 TEST.OBJ
作为它们各自程序段的标号,而该文件名对应的文件正是它的程序段命令集所要生成的文件,因此我们把满足这种关系的程序段标号又称作程序段的目标,例如:PRINTA.OBJ
是它对应程序段的目标,PRINTB.OBJ
是它对应程序段的目标,TEST.OBJ
是它对应程序段的目标等等。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makefile允许关联程序段](#makefile 的内容结构),即makefile允许我们把程序段编写成如下形式:
目标(标号): 生成目标所需的文件名(依赖文件,简称“依赖”)
命令集
为了强调程序段目标与其所需文件之间的关系,我们把生成目标所需的文件称作依赖文件,简称依赖。
因此,我们可以把一个工程的编译、链接工作所需的多个程序段关联起来,从而仅需要执行一次 make
命令即可完成所有的编译和链接工作。
对于上述示例的makefile来说,如果要把生成TEST.EXE文件的程序段和生成其依赖文件的程序段关联起来,那么按照上述格式,makefile的第一个程序段就为:
TEST.EXE: PRINTA.OBJ PRINTB.OBJ TEST.OBJ
TLINK @TESTLINK
该程序段的含义是:本程序段的目标(标号)为 TEST.EXE
,该目标(标号)需要由 PRINTA.OBJ
、PRINTB.OBJ
和 TEST.OBJ
三个文件来生成,其命令则为 TLINK @TESTLINK
。
如果目标所依赖的文件都存在,满足生成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则连接命令 TLINK
被执行,否则程序会以 PRINTA.OBJ
、PRINTB.OBJ
和 TEST.OBJ
为转移目标转向以它们为标号的程序段。也就是说,目标:依赖文件名
的这种格式是一种多分支条件转移语句。当生成目标的条件不满足(依赖文件不存在)时,程序的执行将要发生转移,其转移目标就是以依赖文件名为标号或目标的程序段。
实际上,make工具在执行makefile的各个程序段时,首先会检查目标(target)文件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则会进一步检查该目标所依赖文件的时间戳(文件属性中的“创建时间”、“修改时间”等时间信息),只有当依赖文件比现有目标新时,其命令集才会被执行。其目的就是:尽量不做不必要的重复编译工作。
5.1 makefile 示例代码
为了格式上的整齐,凡是以目标为标号的程序段都要写上目标的依赖。
make 文件 makefile
##############################################
# 创建可执行文件(exe)
TEST.EXE: PRINTA.OBJ PRINTB.OBJ TEST.OBJ
TLINK @TESTLINK
##############################################
# 创建各个目标文件(obj)
PRINTA.OBJ: PRINTA.C PRINTA.H
BCC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PRINTA.C
PRINTB.OBJ: PRINTB.C PRINTB.H
BCC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PRINTB.C
TEST.OBJ: TEST.C PRINTA.H PRINTB.H
BCC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TEST.C
5.2 伪目标
由上可知,makefile的target有目标和标号两种作用:当它是文件名时,它既是标号也是目标;而当它只是一个标识时,它就是标号。听起来很混乱,所以为了明确起见,人们把makefile中的target全部叫做目标,把那种仅起标号作用的目标则叫做“伪目标”。
在makefile中,伪目标所对应的程序段是一个不与其他程序段相关联的程序段,所以在需要执行它们时,必须在make命令中显式地使用其标号,除非它是makefile的第一个程序段(几乎没人这样做)。它们通常被用来完成一些创建目录、删除目录、复制文件、移动文件及删除文件等项目管理任务。
例如,可以为示例makefile添加一个标号为 CLEAN
的伪目标代码段,该段的任务就是为了用户目录的整洁,在已生成了最终可执行文件后,删除那些中间目标文件 PRINTA.OBJ
、PRINTB.OBJ
和 TEST.OBJ
。
修改后的makefile如下:
##############################################
# 创建可执行文件(exe)
TEST.EXE: PRINTA.OBJ PRINTB.OBJ TEST.OBJ
TLINK @TESTLINK
##############################################
# 创建各个目标文件(obj)
PRINTA.OBJ: PRINTA.C PRINTA.H
BCC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PRINTA.C
PRINTB.OBJ: PRINTB.C PRINTB.H
BCC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PRINTB.C
TEST.OBJ: TEST.C PRINTA.H PRINTB.H
BCC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TEST.C
CLEAN:
DEL PRINTA.OBJ
DEL PRINTB.OBJ
DEL TEST.OBJ
5.2.1 第一次运行
使用 make
命令执行 makefile 的第一个程序段,生成最终可执行文件 TEST.EXE,如下图所示:
执行 make clean
表示显示地使用 CLEAN
参数执行 makefile 文件中的 CLEAN
程序段,将中间目标文件删除,如下图所示:
6 makefile 文件的命名
makefile是make文件的默认名称,如果用户不喜欢该名称,则完全可以自行对其进行命名(包括扩展名),但在make命令中要使用参数f,即:
make -f 文件名
7 makefile 中的变量
通常,在一个makefile中会有很多经常要重复使用的元素,例如示例makefile中的编译命令 BCC
、编译命令中的参数 -c -ml -IC:\BC\INCLUDE -LC:\BC\LIB
等等。显然,用一些比较简洁且语义清楚的符号变量来表示它们更好,因此makefile允许人们定义变量。
变量格式:
变量名 = 变量的值
引用变量格式:
$(变量名)
使用变量改写示例makefile后,代码如下:
其中,前面带有符号“#”的为注释行;如果依赖文件表示行过长,也可以反斜杠“\”为换行符分行书写。
##############################################
# makefile
##############################################
# 用变量来表示所使用的开发工具
BORLAND = C:\BC
CC = $(BORLAND)\BIN\BCC
LINK = $(BORLAND)\BIN\TLINK
##############################################
# 编译选项说明
#
# -l 生成80286实模式代码
# -c 编译为.obj文件
# -I 指示包含头文件所在路径
# -k 采用标准栈帧
# -L 指示库文件所在路径
# -ml Large memory内存模式
# -n 指示生成目标文件的位置
##############################################
# C编译选项变量
C_FLAGS = -c -ml -l -n.\ -k -I$(BORLAND)\INCLUDE -L$(BORLAND)\LIB
##############################################
# 链接选项变量
LINK_FLAGS =
##############################################
# 创建可执行文件(exe)
TEST.EXE: \
PRINTA.OBJ \
PRINTB.OBJ \
TEST.OBJ
$(LINK) $(LINK_FLAGS) @TESTLINK
##############################################
# 创建各个目标文件(obj)
PRINTA.OBJ: \
PRINTA.c \
PRINTA.h
$(CC) $(C_FLAGS) PRINTA.c
PRINTB.OBJ: \
PRINTB.C \
PRINTB.H
$(CC) $(C_FLAGS) PRINTB.C
TEST.OBJ: \
TEST.C \
PRINTA.H \
PRINTB.H
$(CC) $(C_FLAGS) TEST.C
# 以下为伪目标代码段
CLEAN:
DEL PRINTA.OBJ
DEL PRINTB.OBJ
DEL TEST.OBJ
运行结果如下图:
make
make clean
可以看到,使用变量后,make执行时会自动将makefile中引用的变量替换成变量的值。
参考资料: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原理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