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软考方式的改革,如果不是机考,我可能也过不了,因为自己的笔迹实在太糟糕了。其实如果不是因为笔迹太差,我觉得我19年高项就过了,19年栽倒在论文上,只得了43分,我记忆深刻。
然后说一下这次的分数:47, 53, 50。(有一定的幸运成分在)。
进入正文:先说一下背景,我是19年第一次考高项,23年下半年是第三次考。从事的是IT行业,做过程序员,现在带项目,有一定的项目经验。
考试准备大概是七月底开始的,在发布新课本之前,新课本的发布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尤其是网上很多机构发布的关于课改的解读更加让我无从下手,这意味着之前的准备工作可能需要重新来过。从上午考试的结果来说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当然这对于以后的考生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我是不是自学的,想必很多人也很关心。答案是:不是自学。我在网上买了直播课程。
我是不是一直跟着课程进度学习。答案是:不是。总有各种原因占用时间,不能跟着直播学习。而且我觉得直播的速度慢,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我来说,我更喜欢看录播,1.5倍速或者2倍速快速地将更新过的课程看一遍。然后把最新的资料打印一份出来,有时间就看一看。所有的课程我是在考前不到5天的时候看完的。所以说,彻底的准备时间对我来说是很紧张的,在这里不建议大家采用我这种形式。
我是如何学习课本知识的呢?
首先,我会跟着录播2倍速,快速翻阅全书,在课本上画出重点内容。不需要完全记住,大概了解即可,就算看过就忘记了,也没关系。
其次,我会再次仔细阅读十大领域的内容,速度要稍慢,多读几遍每个过程的定义,输入、工具技术和输出。记不住也没关系,尽量往脑子里塞,完全记住也是不可能的。
然后,我会将每个领域及其包含的过程单独摘抄在一张纸上,按照过程组的形式分类,并尽量背下来。领域可以用简写记忆,例如:整,范进成质,资沟干风采。每个领域包含的几个过程可以用数字记下来,例如:3433456。这样有利于回忆加深记忆。
上午的选择题怎么过呢?
重点是十大领域,这部分内容懂了,剩下的章节找重点内容记一下就可以。达到45分完全没问题。
下午的案例题怎么过呢?
除了计算题,例如挣值分析、单代号网络图、时标网络图等,会画图、会计算就够了。找错题就是争论,敢争论就能得分。对于机考时间来说完全足够。对于填空题来说,可能得分不高,但我会在其他几个题上找回来。
下午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
我是最后一批考试的学生,考的是资源管理。如果考的是过程组,我觉得我可能过不了,因为我根本没记住。考前我把十大领域的范围都看了一遍,每个领域看了三篇,对它们的表现方法进行了一些分析。
首先,每个过程的名字不需要和课本完全一致,差不多就可以了,一致更好。每个过程的定义也不需要完全一样,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可以。每个过程中输入、工具技术、输出每一项能写出来一两个,不需要完全写出来,也不太现实那样,除了专业词汇剩下的内容用通俗语言就行。比如我在里面说,我带领团队成员出去吃饭,增加成员之间的感情;
其次,题目要求的子过程要重点写,篇幅长一些。不要求的可以简短一些。每个过程能有相同的元素最好;
再次,字数一定要凑够,不然想让你过也不可能。论文模板非常有必要。
最后,想说的是,老师讲的内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老师讲的方法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老师提供的资料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有一颗想过的心和行动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备考资料分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