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 32 代 37 王,享国共计 790 年。周朝分为“西周”(前 1046-前 771 年)与“东周”(前 770 年-前 256 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灭商所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周穆王又筑北杏都(今山西太原南),作为军事前哨和征赋的重要地区。公元前 771 年镐京陷落,周幽王被杀为止,西周灭亡,共传 11 代 12 王,大约历经 275 年。历史上称西周长治久安的局面为“成康之治”。
1、周武王·姬发
周武王姬发(?—前 1043 年),姬姓,名发,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被尊为“武王”,在位约 4 年,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
姬发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 1046 年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击败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
周武王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他分封诸侯,建立了周王朝的封建制度;推行井田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制定周礼,规范社会秩序。周武王还重视文化教育,推广礼乐制度,为周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武王的统治为周朝的繁荣和稳定奠定了基础,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事迹在《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详细的记载,同时也在民间传说和文化传统中被广泛传颂。周武王的形象常常被描绘为英明神武、仁德爱民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被视为周朝的黄金时代。
2、周成王·姬诵
周成王姬诵(?—前 1021 年),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 22 年。
周成王即位时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在摄政期间,平定了管叔、蔡叔、霍叔的三监叛乱,稳定了周王朝的统治。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乐制度,他还分封诸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周成王亲政后,继续推行周公旦的政策,加强了对诸侯的控制,平定了东夷的叛乱,扩大了周王朝的疆域。他还实行了分封制,将土地分给诸侯,还重视农业生产,推行井田制,使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他还遵循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
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周朝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发展。他与周公旦一起被后世尊为圣王,周公辅政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美谈。
3、周康王·姬钊
周康王姬钊(约公元前1036 —公元前996年),姬姓,名钊,史称周康王。他是周武王姬发的孙子,周成王姬诵的儿子,周朝第三任君主。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其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21年—公元前996年,共25年。
周成王临终前,担心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君位,于是命召公奭、毕公高率领诸侯辅佐太子姬钊登基。周康王即位后,在召公奭、毕公高辅佐之下,继续推行周成王的政策,进一步加强统治,同时,先后平定东夷大反,北征略地,并且西伐鬼方。周成王至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二十五年(公元前996年),周朝军队经历两次大规模军事作战,大获全胜,驱逐鬼方,为边境赢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定。同年,周康王在镐京去世,谥号康王,葬于毕原。
4、周昭王·姬瑕
周昭王姬瑕(?—公元前977年),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其在位时间19年(公元前996年—公元前977年)。
周昭王继位后,继承“成康之治”的事业,继续扩大疆域。他先东征攻打东夷部落,获胜后为了巩固已获得的中南方战略资源(铜),多次以中南方曾国、邓国和鄂国等诸侯国为先锋,南征平定虎方、荆楚和扬越等地区的叛乱,深入平定江汉以南的广大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
在他的统治下,周朝的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巩固。"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然而,周昭王十九年,他再次亲帅六师南攻伐楚,结果全军覆没。其率领的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掠夺,扰害百姓,引起百姓不满,后被船民设计所害,活活淹死于汉水之滨。谥号为昭。
周昭王南征的失败,是西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从此,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和戎狄部落不断入侵,周王朝陷入了长期的内乱和战争之中。
5、周穆王·姬满
周穆王姬满是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他在位时间长达 55 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也是中国古代史籍记载的首位旅行家。
周穆王位期间,致力于征讨四方,曾因喜好巡游而被称为“穆天子”。他曾命伯臩向淮夷进军,而后又率军征讨犬戎。尽管周穆王统治时期,周王朝的统治范围不断扩大,还通过制定礼乐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但同时也加剧了与周边各民族的矛盾。周穆王颁《吕刑》,形成了人类社会早期的制度文明。
周穆王还喜好四处巡游,其传说故事在《穆天子传》中有详细记载。据载,他曾乘坐八匹骏马拉的车西巡至昆仑山,与西王母相会。这一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也反映了当时各民族交流融合的情况。
6、周共王·姬繄扈
周共王姬繄扈(公元前?—公元前900年),姬姓,名繄扈(yī hù),一作伊扈,周穆王姬满之子,西周的第六位君主,谥号恭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龚王。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其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
在历史记载中,周共王继位后,据《国语·周语一》等文献记载,他统治时期有沉溺游玩之说,这导致了国家财政紧张,国库空虚。此外,还有一些与他相关的轶事流传,比如密康公跟随共王出游时遇到三女子献身之事。
周共王在位期间,虽然没有像其父周穆王那样著名的远征事迹,但仍然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例如大臣裘卫与矩伯之间的土地交换等经济活动,这些活动通过青铜器铭文得以记录和传承下来。
7、周懿王·姬囏
周懿王姬囏(约前937—前892年),汉族,姓姬,名囏(jiān),周共王之子,是中国西周的第七位君主,谥号懿王。
周懿王约生于周穆王四十年(甲申,前937),周共王元年时(已亥,前922)立为太子。公元前900年,周共王姬翳扈去世,传位于儿子姬坚,号周懿王,以壬戌年(前899)为周懿王元年。
周懿王生性懦弱,继位后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周懿王二年(前898),北方的狄人严狁入侵西周的发祥地宗周(陕西岐山县东北),一直攻至岐山,距王都镐京不足200千米。周懿王三年(前897),出现了“天再旦”的天文现象,一天之内,接连出现两次天亮,即日全食。此后,周懿王有迁都的打算,将都城从镐京迁到犬丘(陕西兴平东南),也称为槐里。
周懿王在位期间,周朝开始走上衰微之路,京畿之地数次遭到戎狄侵略,以至于《史记》记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周懿王不思进取,采取退避的消极态度,以迁都作为挽救国运的手段,进一步打击了周王朝统治阶级,使其相关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损害,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懿王之世,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共其职,诸侯于是携德”,这也为他死后周孝王夺取王位准备了条件。周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死后由周孝王姬辟方即位。
8、周孝王·姬辟方
周孝王姬辟方,是西周王朝的第八位君主,姬姓,名辟方,号周孝王。周懿王姬囏的叔父。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周孝王在位的时间为公元前892年至公元前886年。
周孝王在历史上的记载以其篡夺侄子周懿王的继承权而著称,当时太子姬燮懦弱无能,姬辟方趁机夺取了王位。他在位期间积极寻求振兴周朝国力,特别是在汧水、渭水之间的草原上建立了大型牧场,并招募非子(秦非子)养马,由于非子管理有方,使马匹数量大增,于是他将秦地几十里封给非子作为奖励,这一举措为日后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此外,周孝王虽在位时间不长,只有六年,但他试图通过强化军力和其他改革措施来恢复和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地位,但壮志未酬,在位仅六年后即因病去世。其葬处至今不明。因其在位时的一些积极举措,谥号为“孝王”(《逨盘》铭文作考王),以表彰他在位期间对国家的贡献。
9、周夷王·姬燮
周夷王姬燮,是西周时期的第九代君主,姓姬名燮,继承了周孝王姬辟方的王位。根据《竹书纪年》及《夏商周年表》记载,他的在位时间大约是从公元前885年至公元前878年,不过不同资料中关于其具体在位年份略有差异。
作为西周中期的一位君主,姬燮统治时期,西周王室的权威和控制力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诸侯国开始不遵守朝贡制度,互相攻伐的情况增多,对周天子的尊重和从属关系逐渐松弛。周夷王为了维护王室尊严和领土稳定,曾采取过一些严厉措施,如因听信谗言而烹杀齐哀公,以及出兵讨伐太原之戎,并取得了攻打至俞泉、获得大量马匹的军事胜利。
另外,在外交礼节上,由于当时周王室威严的下降,有记载称姬燮改变了以往诸侯觐见时的礼仪,天子不再站在堂上接受诸侯礼拜,而是下堂与诸侯相见,这一变化反映了王权地位的削弱。
周夷王执政期间,西周进入了更为动荡不安的时代,为后来周厉王时期的进一步危机埋下了伏笔。他去世后由其子姬胡(即周厉王)继承王位。
10、周厉王·姬胡
周厉王姬胡是西周的第十位君主,他在位时间是公元前 878 年至公元前 841 年。
周厉王执政时期以残暴、贪婪和专制著称。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专利”措施,即国家垄断山林川泽的资源,不允许普通百姓自由利用这些自然资源谋生,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国人生计艰难,怨声载道。
此外,他还任用荣夷公等亲信实行苛政,并且设立了卫巫进行监视,严禁国人批评朝政,对有不满言论者施以严酷惩罚。这种高压统治引发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史书记载,“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描述了当时人们不敢公开表达意见,只能通过眼神交流的情况。
终于,在公元前841年(或根据其他史料记载为相近时间),愤怒的国人在首都镐京发起暴动,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迫逃离都城,流亡到彘(今山西霍州东北一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厉王出奔”。此后,由召穆公、周定公主持行政,称为“共和行政”,直到周宣王继位。
周厉王最终死于彘地,谥号“厉王”,意指他的统治严厉而苛刻。他的经历成为了中国早期历史中关于暴政与民变教训的重要篇章。
11、周宣王·姬静
周宣王(?—公元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公元前828年—公元前782年在位。
周宣王继位时,西周王朝在周厉王的统治下已是吏治败坏,百姓离散。姬静吸取他父亲周厉王的教训,决心效仿文王、武王、成王、康王,重用召公、周公、尹吉甫等贤臣,整顿朝政,振兴周朝,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宣王还陆续发动了对周边部族的战争,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四夷咸服,史称“宣王中兴”。
但周宣王在位后期,对外用兵接连遭受失败,尤其在千亩之战大败于姜戎,南国(今长江与汉江之间的地区)之师全军覆没。连年征战消耗国力,加上周宣王晚年独断专行、听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宣王中兴遂成昙花一现。
周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姬静去世,其子周幽王姬宫湦继位。
12、周幽王·姬宫涅
周幽王姬宫涅是周宣王的儿子,西周的第十二位君主。在公元前782年即位,直至公元前771年去世,在位期间约11年。他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周幽王在历史上以昏庸无道著称。他继位后贪婪腐败,沉迷酒色,不问政事,重用奸臣虢石父,剥削百姓,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此外,他还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多次点燃烽火戏弄诸侯,即滥用用于传递军事紧急信号的烽火台,欺骗诸侯前来勤王,导致诸侯们对他失去了信任。
在统治末期,周幽王废黜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这一举动引起了申后的父亲申侯的不满,他联合缯国和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最终在骊山脚下被犬戎杀死,西周也随之灭亡。
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和政治失误导致了西周的覆灭,开启了东周列国时期。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警示君主的典型案例,提醒人们统治者应珍视民心、秉持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