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秒思考: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深入探讨的著作是《零秒思考》。在领导提出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陷入沉思,却依然难以有所进展,仿佛原地踏步,但是身边的同事却能够立即给出清晰的回答。这种现象往往源于个体思考能力的差异。那么,如何提升我们的思考力呢?很多人可能认为思考力的提升难度较高,有些人的逻辑思维较为清晰,而另一些人可能在问题处理上稍显迟缓或混乱。但是该书作者赤羽熊二在麦肯锡工作长达14年后,认识到思考力是可以通过方法培养的。该书的副标题为“像麦肯锡精英一样思考”,这可谓作者赤羽熊二内心的真实写照。
自1986年进入麦肯锡以来,他于1990年创建了麦肯锡韩国分公司,并积极参与了LG集团从韩国向全球扩张的进程。在这14年中,他养成了一个工作习惯,每天花10分钟记录10个笔记,然后在晚间加以整理。他发现,通过这样的训练,思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终使他能够迅速应对问题,达到零秒思考的境界。
那么如何培养类似于赤羽熊二的零秒思考能力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零秒思考方法的操作步骤,其次是掌握零秒思考的关键要点,最后是零秒思考的有效性及其背后的原理。接下来我们逐一深入了解。在探讨零秒思考这一方法时,首要考虑的是该方法的本质。简而言之,零秒思考可概括为,将头脑中闪现的想法逐一记录下来,这便是该方法的基本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按照书中的指引,首先准备一张A4纸,将其摆放在桌面上,随后取出一支笔,在纸的左上角以想法为标题写下,紧随其后写上日期。接下来在标题下方画一横线作为分隔,下方填写对该问题的思考答案,整个过程需在1分钟内完成。这即是零秒思考的操作步骤。如果头脑中又冒出新的想法,可再次重复以上步骤,使用新的A4纸。
或许你会质疑是否非得使用A4纸,比如说能否用笔记本或电子设备记录。实际上并不可行。作者试过使用笔记本或电脑记录,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笔记本往往装订整理不便,而电脑需要开机,无法随时记录,即使使用手机仅能输入文字,无法手绘,这可能浪费时间、错失灵感。因此,与其采用这些方式,不如直接使用A4纸灵活便捷,这就是零秒思考的优势所在。
可是以上仅概述了零秒思考方法的轮廓,具体操作时需遵循三个方面的要求:标题内容、标题形式和时间。首先我们来看看标题应该符合哪些要求。撰写标题并不仅仅是将想法写下,而是要尽可能将问题化,最好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比如,若你的头脑中涌现出“今天开会不顺利”的想法,你可以将标题写成“怎样才能让开会顺利呢?”或者“为何今天开会不顺利,我该如何引导大家关注自己呢?”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为何今天女朋友不开心,我该如何提高工资呢?”“妈妈今天为何又不开心呢?”一旦将标题写成疑问句,就能激发我们的大脑主动思考、寻找答案,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这个方法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撰写标题时还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第一个要注意的是每页只写一个标题,不必担心浪费纸张。作者认为这样做有好处,一方面字数较少,看起来整洁清爽,令人心情愉悦;另一方面,你可以在空白处画草图或线条,帮助构思方案,将思考过程可视化。如果觉得浪费纸张,也可以使用纸张的背面。第二个关键点是持续记录,无论何时有想法都要记下来,不必担心重复。即使昨天的想法今天又出现在脑海中,也应该记录。关于昨天已经思考过的问题,是否需要重新写下来呢?作者建议是写下来,即使是完全相同的想法也要记录下来。为什么呢?作者指出,想法反复浮现是因为对问题尚未完全理解或存在疑虑,因此会一再出现在脑海中。这时继续使用零秒思考记笔记的方法来激励大脑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或许有人会想,既然已经有了昨天的笔记,为何不直接拿出来补充或继续完善呢?对此,作者建议最好还是直接拿一张新纸重新写。为什么呢?一方面寻找昨天的笔记会花费时间,可能导致灵感消失;另一方面继续写反而不容易理清思路。真正重要的是通过反复思考问题,逐步整理思绪,让自己理清,这样也就不会再去考虑它。因此最好还是拿出一张新纸重新记录,这就是撰写标题的方法。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撰写内容,内容的主要任务是对标题中的疑问提出回答。我们需要思考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如果我们的标题是“我怎样在会议上发言能够更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那么下面的内容可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我是否可以采用更优美的措辞?其次,我是否能够改进发音,使之更加标准?第三,我是否可以在下次发言时提高音量?等等,这些都是你可能想到的答案。但是与标题相同,撰写内容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要注意的事项是每条的字数不能太少。刚刚我们写下的答案“我下次说话声音高一点”,这显然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每条应该包含20-40个字,不能少于20个字。如果字数太少,大脑中模糊的想法被记录下来,而你未能深入组织思想,导致思绪不清,不利于提高思考力。因此,你应该努力确保每条字数都足够多。
举个例子,我们刚刚提到的“我下次把说话声音提高点”。这个答案不足20个字吗?你可以尝试扩充内容。例如,“下次当我发现其他人对我的发言不感兴趣时,我会提高音量,确保所有人都能听到我。”这样内容的增加会促使你更深入的思考。当然,作者在书中只是建议每条内容不少于20个字,但具体写什么内容、如何写,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针对不同的标题疑问答案差异很大,没有通用的写作模板可供参考。但我个人有一个小技巧可以分享给你,你可以尝试让每个答案包含一些要素,例如条件、行为和结果。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的标题是“我怎样在会议上发言能够更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你的答案可以采用这个模式:“条件是当我感到缺乏自信时,我会采取大声说出来的行为,结果是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给自己增加信心。”
这样的内容是否更丰富了?这样的写作方式是否使思路更加清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答案都适合这种写法,这也不是书中提供的方法,只是我个人分享的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在撰写内容时,有几个关键要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每行字数不宜过少,同时也不宜过多,这一要求相当严格。在标题下方的内容中不宜过于冗长,理想的长度是4-6行。作者强调,写作过少将无法起到思考的作用,而过多则可能意味着未能抓住重点,使得思路变得混乱。因此,一旦超过6行,就需要仔细检查,将多余的内容合并,确保最终呈现出4-6条清晰明了的内容。
若你熟悉麦肯锡的方法,你会发现其要求比这还要严格,要在3个要点内解决一个问题,而作者则相对宽松,只要求在4-6个要点内表达清楚即可。因此,这也是撰写内容时需要注意的一点。除了标题和内容外,还需关注时间,也就是要控制好时间,确保标题加内容的撰写时间不超过1分钟,这意味着你必须在1分钟内完成对这张A4纸的思考和记录。为何如此?作者通过实践发现,没有时间限制时,许多人可能会在桌前坐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或写了几行又反复修改。作者建议不应如此,而应培养迅速思考的能力,将时间控制在1分钟之内,这样反而能提高效率,养成1分钟内完成笔记的习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随时记录头脑中的想法,捕捉灵感。比如作者在飞机上打盹时,或者临睡前突然有了新想法,他会立即用这个方法在一分钟内记下来。不错过任何灵感的时机,刚开始这么做时可能会不习惯,一分钟内写不完4-6行。作者建议刚开始时可以使用计时器进行计时,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笔记。如果一分钟到了尚未写完,但仍想继续,可以最多再给自己15秒的宽限时间来完成剩余内容。在作者的培训经历中,他发现,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们会在15秒内完成任务,大脑会高速运转,思考和写作速度都会显著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人们会逐渐习惯于在一分钟内完成任务,不再需要额外的15秒备用时间。
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掌握了A4纸的思考笔记方法。当头脑中出现想法时,能够迅速想到描述这些想法的方法,并且能够在1分钟内记录下来,做到恰到好处。这就是零秒思考能力的基础。我们讲解了标题内容和时间,他们都是训练零秒思考的关键。首先在左上角写上标题,最好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在下方写下4-6行的答案,每行20-40个字之间,整个过程要控制在1分钟内。如果有新的想法涌现,只需重复这个步骤即可。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要想更好地利用它提升思考力,我们还需要注意掌握三个关键点,这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第二个话题。这三个关键点可以概括为“深挖洞”和“广积粮”。“深挖洞”意味着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你可以不断地深入思考,将一个想法从一页纸延伸至二页、三页、四页,将问题彻底搞清楚。比如我们可以先将今天的想法写成标题,如“为什么今天经理不和我说话?”然后你可以写下几条可能的答案,如第一,是否因为经理对我上次会议发言不满意?第二,是否因为我和小王发生争执让经理认为我不合适,因此他不喜欢我了?第三,是否因为他最近很忙,没有时间和我交流?第四,是否因为经理今天被老板批评了,所以心情不好?这样你就记录下了4条内容。
那么“深挖洞”究竟指的是什么?“深挖洞”就是将以写下的原因作为新的标题,继续思考内容。比如你可以将之前写下的第一个原因“领导不和我说话”作为下一页的标题,然后围绕这个新标题展开思考,答案可能有多种,如领导不和我说话可能是因为我上次发言唱反调了,或者是因为我的表达方式有问题,又或者是因为我的能力有限。这样你就能逐步深入分析,形成新的一页思考笔记。
在继续思考时,你可以以新的标题为基础继续往下写,比如你可以将第二个笔记中的第一个原因“上次发言和领导唱反调,让领导不满意”作为第三个思考笔记的标题,然后继续思考。你可以思考领导是否不喜欢别人公开跟他唱反调,或者唱反调其实没问题,但是当时大老板在场,我不能这样发言,等等。这样一来我们逐步深入思考,形成了更加深入的分析,这个过程就是“深挖洞”。需要注意的是,零秒思考的这个笔记方法并不是为了直接解决问题找答案,而是帮助你训练思考力。
而掌握领导思考的第二个关键是“广积粮”,也是很重要的。“广积粮”的意思对同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考虑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比如如果你关心的问题是“今天我会议发言又搞砸了”,那么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比如为什么我的发言会搞砸?什么时候我能够在会议上发言好?我发言不好的时候如何挽回?为了发言好,我可以做什么样的准备等等。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全方位的剖析问题,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关键是在回顾,也就是“再回顾”。作者每天都会使用这个方法写下实页笔记,但是每天晚上他都要回顾今天记下来的笔记,隔一段时间他还会翻阅一下这一段时间写下的笔记,看看自己在思考问题上是否有进步。作者提到,有时当他回顾过去的内容时,会感到惊讶,想着“这是我写的吗?为什么写得如此出色?”有时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写得如此出色。想象一下,每天写10页,一个月就是300页,那该如何回顾呢?回顾的频率又该如何安排呢?作者提出了“036回顾法”的建议。即3个月回顾和6个月回顾。“零回顾”意味着平时不需要专门回顾笔记,只要当天晚上看完所写的笔记后将其收起来即可。以后如果想到类似的事情,不需要再拿来复习,直接拿新纸写下来就可以了。那么什么是三个月回顾呢?就是等到三个月之后再来看这些资料,因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人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想法或者以前的观点可能已经忘记或发生了变化。这时需要再次翻阅过去的笔记来看一看,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自己当时还为这个问题担心过,当时是这么想这个事情的。
这个三个月的思考过程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这就是三个月回顾。最后就是六个月的回顾,也就是说在一个笔记写完后,三个月回顾后,再过三个月再拿来看一遍。这时我们看到的是半年前思考的事情,而大部分现在已经有了结果,因此再次回顾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启发,同时也加强了我们对笔记内容的记忆。作者说,六个月回顾后,原则上就不再需要回顾了,因为笔记内容已经基本记住了,而且我们也已经从中获得了很多价值。这种方法的再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认知,加强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结一下,这就是零秒笔记执行中的三个关键。首先是“深挖洞”,即将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不断训练思考的深度。第二个关键点是“广积粮”,即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确保没有遗漏。第三步是“再回顾”,每隔3-6个月审视回顾自己思考问题的脉络。理解了这些,你或许就对零秒思考笔记方法的操作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要真正熟练掌握和应用一种方法,最好的方式不仅仅是知其所以然,还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第三部分的话题,为什么零秒思考的这个笔记方法会起作用?作者指出,这个零秒思考的方法实际上是对人们不能深入思考的问题进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他通过写了几万张笔记,实验了1000多个人,总结出来了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为何有效呢?作者解释道,深入思考,实际上就是进行归纳总结,但大多数人一想到要归纳总结就会感到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的方法是不刻意进行归纳总结,而是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原封不动地写下来。这样一来,思考力就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作者赤羽熊二的说法当然有其道理,但在我看来,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可能还涉及到三个因素。
首先,这个方法有效是因为它遵循了大脑思考问题的规律。我们常常会觉得大脑一团糟,不知道从何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大脑在记忆时最多只能同时记住4个组块的信息,一旦超过这个数量,大脑就会处理不过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办法就是将大脑中存储的想法放在外部,比如写在纸上。作者建议把头脑中浮现的内容一出现就写在A4纸上。实质上是在清空大脑,将模糊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减轻大脑的负担,提高思考效率。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遵循了科学方法来培养习惯,培养一个新习惯最好是启动起来非常容易。作者提到将一个一分钟的想法写下来,每行也就20-40个字,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没有任何压力的,所以很容易坚持下去。这种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是将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拆解成了笔记的形式,让思考问题变得规律化,便于总结和归纳。
第三,零秒思考这个方法能够起作用,还很可能是因为它调动了和促进了大脑记忆和思考的多方面因素。首先把想法转化成疑问是思考的第一步。明确问题、明确目标是清晰思考的前提。此外,在回答问题、写内容的过程中,又是一个将思考过程可视化的过程。通过将头脑中零碎的想法梳理成4-6条、20-40个字的内容,实现了手眼脑同步协调。综合起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零秒思考方法,也能帮助普通人提升思考能力。因此,每当遇到问题时,通过深入思考,从不同角度训练,时间久了就能够达到头脑浮现答案,进入零秒思考境界的效果。
好的,现在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零秒思考》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首先,零秒思考方法简单而言,即将头脑中涌现的想法记录下来。但在实施时需要特别注意标题内容和时间的规定,标题最好以疑问形式呈现,而内容则应该控制在每个问题4-6行20-40个字的范围内,确保整个过程在1分钟内完成。其次,关于时间,这个方法有三个关键点需要牢记,即“深挖洞”、“广积粮”和“再回顾”。“深挖洞”意味着对一个问题不断深入挖掘、逐步剖析,而“广积粮”则要求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以确保不会漏掉任何方面。“再回顾”则建议每隔3-6个月回顾一次,重新启发自己,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最后,零秒思考方法之所以有效,可能还借鉴了一些大脑记忆原理、微习惯、启动机制以及我们视觉和思维的协同作用,才使得这个方法变得简单而有效。读完这本书后,你可能会获得一些新的知识,谢谢大家,我们下期见。
————————————————
本文为[三余书屋]收集和整理,原文链接:https://www.3ysw.net/book/176973692394959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