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不会魔法的兔子,持续分享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及预防问题。
今天来说一说与客户对需求产生理解误差的问题,因为前些天看到小伙伴的吐槽,说明明是已经和客户就某个需求及解决方案说好了,结果东西做出来,客户一顿不满意,然后说是他没有理解客户想要的是什么......由于行业的差别,导致客户与技术人员产生理解误差的情况会很多,所以我们看看这种问题怎样解决。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一般法律实务中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这样会产生怎样的风险。
这类问题的核心矛盾点在于双方对具体需求的内容观点不一致。所以就要针对双方已经达成的这个需求具体意思做一个确定,确定的依据一般就是基于双方所提交的证据。但是一来项目上很多时候的沟通都是口头的,很难留下证据,二来就是这些来来回回的商讨过程本身就具有口头的性质,很难句句都像签合同一样措辞完整,表达清晰,本身就很容易产生歧义,很难完全去还原双方当时的语境和语义。
那么如何解决呢?
这一类事情来源于误差,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消灭误差。而误差是对对方的真实意思做了其他的意思理解。那么在沟通中首先就要注意尽量去理解对方话语的原意,不做扩大性或缩小性解释,其次是对方的意思可能也并不明确,例如我想做一件漂亮的衣服,但具体什么样的衣服是漂亮的就不清楚了......那这时候小伙伴们要注意不可轻易结束,因为内容过于不明确,没有可衡量或判断的统一标准,那么即使衣服做的再漂亮,可能都不是对方想要的。
当然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要注意尽量削减对方错误理解自己意思的可能性,这个首先就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完整,尽量不要出现意思前后矛盾,或是容易出现歧义的语言。另外在定制类行业中,很容易出现买家秀和卖家秀的问题,仅仅通过描述,双方对于最终成果的理解可能会存在误差,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那么可以考虑是否可以根据行业特点使用一些类似成果的演示等更加直观性的操作来帮助对方来理解,同时这也有助于工作具体完成标准的确定。
从法律上做一些小提示
除此之外,兔子也针对这类问题从法律上做一些小提示,目的是为了防止真的发生纠纷以后,莫口难辨,如果和客户就项目需求的修改、增加或是修改方案等等达成了一致,兔子建议制作一些需求清单或是补充合同类似的文档,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是双方在对正式性文件时会再慎重的考虑,减少后续反复的可能,二来是将已经达成的内容做正式性的文字保存,当矛盾发生时,也能有据可依。
以上就是兔子今天的分享内容,我是不会魔法的兔子,从法律的角度分享技术类项目风险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