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节涉及很多重要图表的制作,如ER图、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数据字典的书写等,对初学者来说比较生僻,本贴只介绍基础的轮廓,后面会有单独的帖子详解各图表如何绘制。
一.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结构化的分析、设计、实现
二.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1.开发软件系统最困难的部分就是准确说明开发什么,最困难的概念性工作是编写出详细需求,包括所有面向用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此工作一旦做错,将会给系统带来极大损害,并且以后对它修改也极为困难。
2.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又被称为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三.核心思想
- 分解化简问题
- 将物理与逻辑表示分开 (先考虑逻辑问题,最后再考虑加上物理的实现细节)
- 进行数据与逻辑抽象
四.分析步骤
1.发现需求
发现需求方法(试图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软件系统大部分的需求):
- 与用户交谈,向用户提问题;
- 参观用户的工作流程,观察用户的操作;
- 向用户群体发调查问卷——向更多的用户群体获取需求;
- 与同行、专家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
- 分析已经存在的同类软件产品,提取需求;
- 从行业标准、规则中提取需求;
- 从Internet上搜查相关资料等。
2.求精 :对初步需求反复求精多次细化。
3.建模 :建立模型,用图形符号和组织规则书面描述事物。(避免文字表达的二义性)
结构化软件开发方法所要求的3种开发模型。
- 数据模型:实体关系图and数据对象描述
- 功能模型:数据流图and处理规格说明
- 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and控制规格说明
数据字典:系统的相关数据,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核心, 描述软件使用和产生的所有数据对象。
数据模型:
E-R图(实体联系图)表达 描述数据对象间关系 图中数据对象属性用“数据对象描述”表达。
功能模型(描述功能):
DFD(数据流图)表达 描绘数据在软件中移动、变换及相应功能 图中功能用“处理规格说明”表达。
行为模型(系统中有哪些状态):
状态转换图 :描绘系统状态和在不同状态间转换方式。 图中软件控制附加信息用“控制规格说明”表达。
4.规格说明 :书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作为分析阶段最终成果。(非常重要的文档!)
5.复审
五.数据模型
1.组成:数据对象、数据对象间关系、属性
- 数据对象:软件必须理解的复合信息表示,复合信息是具有一系列不同性质或属性的事物。(可以理解为一种包含多种属性的结构体变量),例如:事务(报表)、地点(仓库)、角色(教师、学生)单位(会计科)、行为(打电话)等
- 属性: 定义数据对象性质。 例如,数据对象学生的属性可为学号、姓名、班级等。(结构体变量所包含的多种属性)
- 关系: 对象彼此间相互连接方式,也称联系。例如,教师和学生间存在“教”的联系。
关系分三类,1:1 、 1:N 、 M:N。
2.表达方式:实体-关系图
E-R图用简单符号表达分析员对问题域理解,作为用户与分析员有效交流工具。
(注意:属性同样可以属于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比如上图中的“成绩”。)
E-R图如果建设良好,可以直接转化为数据库中的表结构~(在搭建数据库时,实体和关系各需要对应一张表)
六.功能模型
1.数据流图仅仅用来描述系统中的功能模型——只考虑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
2.数据流图(DFD)描绘系统逻辑模型,图中没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处理情况,是非常好通信工具和软件设计出发点。
3.符号:
- 正方形(或立方体):表示数据的源点或终点(数据最开始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员、部门、计算机外部设备或传感器装置)
- 圆角矩形(圆形):代表变换数据的处理。(一系列程序、单个程序或程序一个模块;人工处理过程。)
- 开口矩形(两条平行横线):代表数据存储(文件、文件一部分、数据库元素或记录一部分,可存在磁盘、磁带、磁鼓、主存、微缩胶片任何介质上。)
- 箭头:表示数据流,即特定数据的流动方向。(在处理之间有向流动的数据项或数据集合。)
相关附加符号:
4.绘制方法:
- 从问题描述提取数据流图四种成分:先考虑源点和终点,再考虑处理,最后考虑数据流和数据存储
- 着手画数据流图的基本系统模型。(通常不会绘制较为完整的数据流图)
- 把基本系统模型细化,描绘系统主要功能。
- 主要功能进一步细化。
- 结束、进一步分解涉及如何具体实现功能时,不应再分解。(当内容细化到How而不是what时,就立刻停止进一步细化)
5.分层数据流图:为表达数据加工情况,需采用层次结构数据流图。
- 顶层数据流图包含一个加工项;
- 底层流图指加工项不再分解的数据流图;
- 中间层流图只在顶层和底层之间,对其上层父图的细化。
6.注意事项:
A. 编号的设置 :子图的编号是父图相应的处理逻辑的编号。 子图中处理逻辑编号由子图号、小数点与局部号组成。
B. 父图与子图的平衡 :子图详细地描述父图中处理逻辑 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应同父图处理逻辑的输入、输出数据流相一致。(无论怎么细化都要和父图输入输出保持一致)。
C. 局部数据存贮:在子图中出现的数据存贮,可以不出现在父图中,画父图时只需画出处理逻辑之间的联系,不必画出各个处理逻辑内部的细节。
7.命名规则:
数据流(数据存储)命名 :
(1)用名词,区别于控制流。
(2)代表整个数据流(数据存储)内容,不仅仅反映某些成分。
(3)不用缺乏具体含义名字,如“数据”、“信息”。
处理命名:
(1)用动宾词组,避免使用“加工”、“处理”等笼统动词。
(2)应反映整个处理的功能,不是一部分功能。
(3)通常仅包括一个动词,否则分解。
数据源点/终点命名:
不属于数据流图的核心内容,可能是人员、计算机外部设备或传感器装置。采用它们在问题域中习惯使用的名字(如“采购员”、“仓库管理员’等)。
8.用途(用户和系统分析员进行交流的良好工具):
- 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
- 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工具
用数据流图辅助物理系统设计时,可在数据流图上画出许多组自动化边界,每组自动化边界可能意味着不同的物理系统。
(数据流图的绘制对初学者很困难,后期会出总结各种图形的绘制,此处先不作为重点展开讲解)
七.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
软件的行为模型:状态、事件,行为。
- 状态:被观察到的系统行为模式。
- 事件:引起状态转换的外界事件抽象。
箭头表示,箭头上标事件名。后跟〔条件〕,表状态转换条件。
- 行为:进入某状态所作动作。
状态框内do:行为名。
八.数据字典:对系统使用的所有数据元素定义的集合,半形式化方法表达。
数据字典对四类元素定义:数据流,数据元素,数据存储,处理
1.数据流的描述:
- 数据流名
- 说明:简要介绍作用即它产生的原因和结果。
- 数据流来源:即该数据流来自何方。
- 数据流去向:去向何处。
- 数据流组成:数据结构。
- 每个数据量流通量:数据量、流通量。
2.数据元素的描述:
- 数据元素名
- 类型:数字(离散值、连续值),文字(编码类型)
- 长度
- 取值范围
- 相关的数据元素及数据结构
3.数据存储的描述:
- 数据存储名
- 简述:存放的是什么数据。
- 输入数据
- 输出数据
- 数据文件组成:数据结构。
- 存储方式:顺序,直接,关键码。
- 存取频率
4.数据处理:
- 处理名:
- 处理编号:反映该处理的层次
- 简要描述:加工逻辑及功能简述
- 输入数据流:
- 输出数据流:
- 加工逻辑: 简述加工程序、加工顺序 … …
5.定义数据的方法:对数据自顶向下分解,由数据元素组成数据的方式来定义。
- 顺序: 以确定次序连接两个或多个数据元素;
- 选择: 从两个或多个可能元素中选一个;
- 重复: 把指定数据元素重复零次或多次;
- 可选: 一个数据元素可有可无的。
如下是一个例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