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这两年尽量都克制自己发这类对行业的看法的文章。在写 23 年总结的时候,我也是只写过往经历,让大家自己判断我的经历是不是有参考价值的,尽量少去劝说其他人按我的思路来。 我对自己说多发技术文章,少发容易引起争议的帖子,我也怕自己的偏见和眼光会误导他人。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经验,理论上每个人的经验都是无法 100% 复制的。
所以写这篇帖子其实是有点纠结的, 但是看到有帖子老生常谈起测试人员是否要学习代码,学习技术的事情了,所以又忍不住想说点什么。 那我就尽量不带特别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来阐述一下我想说的事情吧。
测试是不是一个好的行业。
在几年前很多人喷测试行业, 让大家不要来测试行业的时候。我曾经说过:我认为测试行业是一个好行业, 因为它能准许很多不同的人进入到这个行业中并且拿到不菲的工资。对技术/职位有要求的人可以通过对技术/业务/管理的学习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拿到远高于大部分行业的收入,而对这些没有那么高追求的人,只想拿一份可以养活家人的收入的,也可以放平心态,仅靠功能测试也能在行业中干相当长一段时间。 总结一句话就是 测试行业的兼容性很高,有技术没技术的人都能在这个行业里存活的比较好。 这跟软件行业中的其他职位不一样,比如不写代码是不可能去做开发人员的。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喜欢测试行业的,它有一定高度的上限,也能兼容非常下的下限,一个行业有这样宽容的兼容性,它就是个不可多得好行业了。 当然有很多人说测试的天花板比研发要低,测试最多就做个测试总监,但怎么说呢,总监这个职位放到哪里都是少数中的少数了,能做到总监还不够么。毕竟多数人没有一定要做到 CTO/CEO 这样的雄心壮志。如果从一开始就励志要创业要做到公司高管,那确实去选择其他岗位更靠谱。 但你我都是大多数的普通人么,所以测试人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够用了。
起码对于我来说,我想要靠其他行业来挣到现在这份工资,我觉得是没可能的,每天累死累活的连一半都到不了。当然不是去送外卖/快递/滴滴,而是比如当初我们上大学时比较火的土木,测绘这些专业(当时计算机还没火起来)。 想一想要在这些专业里拿到稍微体面一些的工资,是需要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的。 而入行软件测试,做纯的功能测试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的知识就可以入行,经历过 10 多年前软件大爆发的同学应该有体会, 那时候的入行门槛十分低,毕竟市场上有十分庞大的需求(欧美外包如日中天,国内互联网正处于崛起阶段)。我当时的同事里有北外柬埔寨语专业的, 有英语专业的,有法律专业的,甚至还有大学老师。 那时候真是各行各业的人都转来做软件测试,毕竟只要会用电脑就能在 10 年左右的时候在北京拿到上万块甚至过万的收入,这么高性价比的事情当然有大量的人要进来。
我记得 12 年的时候我还是纯的功能测试,当时在一家欧美外包公司就已经拿到了 1w4 的月薪。 要求很低,有基本的英文读写能力即可,跟拉外沟通有 leader 在,不需要普通干活的人掌握流利的口语,只要干好 leader 分的活就好了。老外也没有 996 文化,是一个十分具有性价比的工作岗位。 而再早一点我实习那会要是有人说自己懂一些现在烂大街的 IOS 和安卓技术,那都能直接开到 1w5~2w 的这个区间。 在那段时间抓住机会进入这一行并且很努力提升自己进入大厂的人,大多数都已经很发达了吧(不说财务自由,也起码一线城市都混上车房并且有存款了,总之就是有相当程度的资产了)。 有时候我也感叹要是上学的时候再努力一点,毕业的时候再努力一点,早一点进入顶级公司,也许现在会是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测试行业发生变化了
现在很多同学都在吐槽目前行业内瞎卷技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 我觉得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软件越来越复杂了, 用户越来越多了,设计越来越庞大了,只靠功能测试无法满足现代软件对于质量的要求了。 测试这个角色的职责范围也发生变化了。企业开始设立特殊的测试岗位来应对更有挑战的场景。 比如增加效率减少成本的自动化测试。 比如招聘在某些领域有相当的专业知识的测试人员来测试这些困难的场景,比如大数据产品, 区块链产品, 人工智能产品,云计算产品,金融产品(我认识一个哥们为了要测试一个财务系统专门考了会计证书,另一个负责一个设计软件的哥们考取了一个好像是什么建筑的什么资格证)。 所以根据这些职位的招聘难度(或者说人才的稀缺程度),待遇上就出现了很大的区别。
在这个时候其实还是相对稳定的,因为企业需要高端测试人员的同时,仍然也需要大量的手工测试人员来满足大部分的业务需要。只是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对自动化测试或者说测试技术的质疑,因为自动化测试的落地问题一直饱受争议。这个需要承认,自动化测试的落地依赖业务形态和团队人员的技术水平,贸然开展自动化确实有可能会拿到一个不好的结果。 所以很多功能测试的同学会质疑写自动化代码的人凭什么拿这么高的工资, 我认为这是测试行业内第一次出现重大分歧的时候,也是测试技术无用论达到高峰期的时候。 只是当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测试技术不是只有自动化这一个东西,像我上面举例的一些技术型或者专业型产品里,这些产品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它不是给普通人用的,而是在某个领域中相当专业的工程师或者专家用的。 测试人员需要使用这些工程师和专家使用到的知识来操作这个产品,测试这个产品。我们有一段时间想向大家阐明这种产品的存在,但毕竟普通的 C 端业务测试还是大多数,所以解释工作以失败告终。这样的争论一直持续了很久很久,双方谁也不服谁, 直到现在也没有结束。 但总体还是我刚才说大家还是趋于平衡的,即便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要求测试人员的技术能力, 但还是有大量的功能测试工作存在,所以大家还都是有饭吃的。 最多就是在网络上互相吐槽,谁也不服谁而已。 不过这时候已经开始有很多公司把测试定义成为了技术岗位,所以趋势上,不懂技术的测试的生存空间确实在慢慢的被压缩,只不过不会很明显不会很快速。
测试行业现在怎么了
在软件行业大爆发的这些年里,各个职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不仅仅是测试, 就连技术含量最高的研发人员,入门的门槛也没有那么高了, 培训几个月就上岗拿 1W 多的例子数不胜数,那也是一个培训机构如日中天的时期。 但现在看这个时期没有持续特别长的时间,从几年前开始,尤其是疫情结束后开始行业急转直下。很多顶级公司都开始大规模的裁员降本增效,也就是躺着挣钱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时候行业内岗位和人选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企业是花重金也很难买到人才,而现在是一个岗位几十上百甚至几百个人抢。 当这种供需关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时,企业在面对从业人员时的态度就发生了 360 度的变化 - 以前是我求着你来, 现在是你求来我这,所以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有资格挑人了。有些同学会吐槽凭什么要求我会技术还给我开以前一样的工资,但这没办法,市场不受个人意志而转移。现在所有的企业都期望用更少的人来支撑更多的业务,所以他们期望即便在比较平庸的岗位上也去招聘比以前更优秀的人(当然工资可能是不变的甚至是降低的),期望用这样的人来提升效率,节省更多的成本。反正人选多的是, 你不来有的是人来。 可以说现在的定价权在企业这里。很多同学期望既然要求我会技术了那企业就应该给我比过去更多的钱,但显然这是不现实的,毕竟以前软件大爆发时期人才供不应求,定价权更多的在人才这里,而现在岗位供不应求,定价权在企业这里。 我们无法要求企业在任何行情下都保持相同的要求和薪资水平。 现在降薪是主流了,即便是那些本身技术就很好的人来说也是大幅度降薪的,大家都是一样的。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企业不应该用技术能力来筛选功能测试人员了(毕竟大多时候用不上技术)。但其实所有老板都期望即便现在测试团队没有用技术解决问题, 他也会希望能招一些懂技术的人来打破效率低下的现状(别管最终能不能打破吧,反正要招一些懂技术的来试试)。 而且在面对一个岗位几十上百个人竞争的现状下, 企业如果不用技术来过滤人选, 那用什么其他的方式呢? 我在另一篇帖子下面有这么一段回答,我这里引用一下:
当一个紧缺型资源的价格被压到大多数人都能承担的起的时候,那么购买这个资源的资格就会被提高到大多数人都无法承担的程度 。 比如超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一样, 如果这些核心地段的房价被压到了一个大多数普通人都能买的起的程度了(比如北京海淀区学区房 2000 块一平)。 那么请放心,最后买下这个房子的人绝对不是大多数普通人,因为它一定会在其他地方设定高的离谱的门槛,把大部分普通人拦在外面。又或者考进清华北大的分数线降低到了大多数学生都能进入的程度(比如 300,400 分),那么最后能进入清华北大的也肯定不是那些草根学生。因为当分数线没有办法过滤掉大部分人后, 就一定会在其他地方设置门槛,到时候户口,家世,资产,父母文化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等都会变成把更多的寒门子弟拦在外面的因素,届时会变成一种更加不公平的状态。
所以在当前的大环境下, 职位少,应聘者多是现状,不管互联网行业怎么衰落, 这个行业里的人,包括测试人员,拿到的薪资水平也是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其他有几个行业能一毕业就薪资过万的,大量的人都想用很低的门槛进入这个行业拿高薪)。 所以现在岗位就是那个紧缺资源,一个岗位有上百人在竞争。 所以市场一定要设置一个门槛来过滤掉大部分人。 大家觉得如果不用技术能力来设置这个门槛, 那用什么? 届时学历,年龄, 性别 这些容易产生歧视的因素会变的更加歧视。 本来 35 岁危机可能就变成了 27,8 岁就遇到了危机,女性一律不考虑,研究生以下学历一律不考虑,但凡 5 年内跳槽超过一次的一律不考虑,但凡背着仲裁的一律不考虑,但凡有超过 1 个月空窗期的不考虑。 这样大家就觉得合理了么?起码技术能力是能考自己努力去弥补的,这样起码还是相对最公平的一种过滤方式了。 这就好像张雪峰老师说的,高考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公平的一种机制了。 虽然不少人质疑唯分数轮的考核机制,我们也承认当前这种机制确实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你真的提不出比这个更加公平的考核方式了。
所以企业以技术能力来过滤候选人, 真的是对普通人非常友好的方式了。 起码这是可以靠努力来弥补的,如果是靠学历,年龄这些你没办法找补的因素。那才是更加让人绝望的。
我们应该怎么办
活下去, 熬过这段寒冬是最重要的。 我的目标就是尽量的去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 什么样的决策能让我在公司中干的更久,我就会去做什么样的事情。 毕竟我要养家,毕竟我除了搞技术也不会干别的。 如果现在行业中只有技术好的人才能稳定的吃这碗饭, 那就去磨炼技术吧。 如果做管理能让职业生涯更长久, 那就削尖脑袋挤进那少数的几个位置吧。如果普通 C 端的岗位就是容易替代的,那就请尽量转到那些有高门槛又相对成熟的领域去吧(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推荐大家有机会去一些技术型产品里做测试的原因)。 当然每个人擅长的事情不一样, 选择也不一样。 如果家里比较殷实,没必要让自己这么累的,也可以放平心态。 躺平也未必不是一个享受人生的好选择。
有很多同学说现在是测试人员自己在瞎卷, 卷来卷去的就让大家都更难受。 嗯, 怎么说呢, 其实我一直是想解释一下有些东西是行业就这个要求,而不是卷出来的,要求高不一定是坏事, 要求高代表行业有深度,不会被轻易的被其他角色蚕食掉。但现在我是不想再杠这些事了。 但有一点应该是明确的,我们其实不是在跟公司博弈, 而是在跟同行博弈。 就好像相亲市场里最大的误区是我们以为是在跟相亲对象博弈, 而实时上我们是在跟其他同性竞争。 有些时候优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优秀是跟其他人对比出来的结果。 在软件大爆发时期,稍微会写点自动化测试的就会被疯抢,而现在把自动化测试写进简历的已经烂大街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之前都在呼吁测试人员要往外走,要往深了走, 要把测试的蛋糕做大, 让测试这个角色负责的工作范围更广,让以前不是测试人员负责的东西开始让测试人员来负责。 这也是在增加测试这个岗位的数量, 岗位数量多了, 自然大家活的就更好了。 比如以前大数据啊,算法啊,其实都是研发人员自测的,行业默认测试人员没这个能力插手这些领域的测试。 但现在已经有很成熟的测试人员在这些领域发光发热了。 创造了很多测试岗位。 所以有些时候,即便是在测试行业内, 换一个竞争对手没那么多的赛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是我为什么很尊敬测试前辈们, 因为很多工作岗位真的是他们一路摸黑趟出来的,造福了后人。
===================我是分割线===================
这里补充一个例子,在之前公司那会我们有个同事曾经是链家(现在重组叫贝壳了)的架构师。 跟我们聊天的时候说以前链家有个规矩是所有产品经理需要在门店工作 3 个月来体验实际的业务,他们认为这样深入了解一线中介员工的工作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但是后来很搞笑的是去实习的产品经理有一半都不愿意回来了,因为他们发现做房屋中介挣的钱可比当产品经理多太多了(在 08 年到 17 年这段时间房屋中介的收入很高,毕竟那段时间是房产大爆发的时代,利润比互联网还高)。 我是在 15 年买的房子, 我记得当时我们找的那个中介是个小姑娘, 还是研究生毕业的。 跟她聊天的时候她说她发现自己的专业挣钱太少,跟做中介差距的实在太大了,所以就直接跑来做中介了, 做中介也不要求学历不要求专业, 情商也不用很高, 那段时间北京的房子被抢疯了,房子很好卖。 她就是看准了趋势早早的转行做中介了,然后在这波浪潮了狠狠的赚了一把。 大家可知道在 12 年左右的时候一个中介销售冠军的年收入能恐怖到什么程度么?
而房屋中介的收入在 19 年开始就有比较明显的下滑了,在最近这 1,2 年下跌到了极致(连北京的房子都很难卖出去了, 房价跌了很多)。 我儿子幼儿园毕业之前跟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组织了一次旅游。 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就是我们小区的中介。 我们吃饭的时候他就说现在干中介太难了, 不像之前那么好挣钱。 所以他只能让孩子回老家去上学, 北京这边已经负担不起了。
所以很多行业都有高速发展,躺着挣钱的时期, 也有衰退时大家都艰难生存的时期。这时候环境很差,不能再指望像以前那样轻轻松松的挣钱了。 我自己也好, 我身边的人也好,都已经在调整预期了。 大家现在讨论的都是希望别降薪的太严重,能苟住就苟住,别轻易跳槽。 也建议大家调整心态, 钱不像以前那么好挣了。 现在的职位要求比之前高,薪资比之前少是现状了,对所有人都一样。 还抱着以前躺着挣钱的时候的心态来面对现在的行情, 会很痛苦的。 可能有些同学会抱怨自己没经历过 10 多年前那种躺着挣钱的时期, 现在对于行业新人来说就是 hard 模式。 确实我当初入行的时候门槛低,从外包开始做起的, 没有好的院校背景也一步步的走到了现在。现在如果还是外包入行,确实比我们当年的难度要高。 但这也没办法,有些时候生不逢时,也由不得我们选择。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祝大家都能度过这波寒冬。
最后再无耻的宣传一波自己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