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我回学校的第一天。经历了长达8个月在家的昏暗时刻,我这10天的感觉和在家的感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学习状态的改变。
倒不是说在家学的不好,而是说在学校,我对学习的整体感觉,以及专注程度,都是和在家里比不了的。按理说也不应该呀,因为我在家里也并不是在家学的,而是在家附近的图书馆学的,都是在图书馆,难道还有区别?
区别是必然的。在家那会儿,我记得家附近那个图书馆很暗,虽然我也能看的清,但是总体的感觉来看,整个图书馆的灯光亮度是不足的,而且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很脏,很乱。其次,说白了那也不算一个图书馆,最多算个阅览室,而且基本没人,所以说那里没什么学习氛围,每天也就零零星星两三个人。环境差,学习氛围不好,那自然学习状态就差,效率低。状态差,就想着打开手机看一下,频繁的打开手机会很容易中断学习时的连贯的思路,导致对于一些非常逻辑的知识,我基本上是学不会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正在研究一个非常需要逻辑思维的知识点,而你又时不时的看一下手机,那基本上废了。所以当时那会儿学习状态很糟糕。我记得那会儿很紧张,很焦虑,因为我没法静下心来研究一个知识,我只能学一些不怎么需要脑子的浅显易懂的知识,基本上对于那种需要深入研究,需要用心找到知识点的内在本质的知识,我基本上是白给。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高三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同时也是我的物理老师跟我说的,我应该要像张佳怡学习,学习她的“定”。其实我当时一直没有搞懂班主任说的意思,“定”是指安定,学习的时候不发出声音?还是说专心?我当时不懂。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我好像多少悟到了一点,我现在所认为的“定”是可以静下心来长时间的专注研究一个知识点,探究知识点的内在本质,做一个真正的匠人,而不是学习的时候左顾右盼,只能学到知识的表象,知识的皮毛。我感觉这十几天下来我已经可以慢慢的做到这点了。
回到学校后,在图书馆学习明显和家里不一样了。从灯光的亮度到整体的学习氛围,基本上已经拉满了。我能感受到这几天下来最明显的改变是我能真正的专注了,而且我在图书馆极少玩手机,我特地的记录了我的每天的手机使用时长,我发现我在图书馆的时间里,我的手机使用时长不超过5分钟。这对于我而言是一个极大的进步,我认为这也是我能够长时间保持专注的最重要因素。在这之前,我基本上每学一会儿就拿起手机看一下,看看小红书,微博啥的。其实看一下这些软件本身来说倒没啥毛病,看的过程其实也挺放松的,对学习按理来讲没啥影响。问题就出在,当你看完之后,你需要一段恢复的时间重新进入你之前所保持的专注的状态。频繁的在知识和手机之间来回切换,会对我的专注力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我无法更好的吸收知识,因为我的整个学习的感觉被打断了,那股心流已经消失了,这个时候,你再想回到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学习状态已经是很难了。那个时候也忍不住,因为当时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但是现在还好,因为我已经把账号注销了,我之前卸载过软件,但是没多大用,因为下回来是分分钟的事,基本上相当于没卸载。直接注销最管用,注销相当于一了百了,直接把根拔了,你下载回来也没用了,你没账号了,进去的内容全都是陌生的,你不感兴趣的,那你瞬间对这些东西一点兴趣也没有了,慢慢的你就不会再看了。在图书馆时,所有人都在学习,如果我玩手机,我也会觉得很尴尬。同样的,如果坐在我对面的人一直在玩手机,那我的学习效率也会暴跌,因为学习氛围被打破了。
既然谈到这了,我也想反思一下,在图书馆我应该要怎么选座位。首先我不能选择那种面对面的,就是对面有人的,因为我不知道我的对面可能是谁,假如来了一个一直玩手机的人,那我就废了,同样的,我对面最好不要是女生,因为假如我对面是女生的话,我就要保持形象,你懂的。。。。。。所以说我应该要选择那种前面是白墙的座位,就像这种:
我今天因为去的晚,没位置了,刚好只能坐这里:
刚好我对面那个又是女生,所以我一整天的效率也一般,我废了。
在这十几天中,我能感受到的另一个改变是我的情绪变得稳定了。我每天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的学习,每天晚上都会花时间给明天的自己做学习计划,在完成任务之后我会给计划打一个“勾”,成就感十足,这些成就感会促使我继续完成下一项的任务。这里插一句,做学习计划千万不要用那种便利贴,我之前用便利贴的时候,因为便利贴小呀,所以你做的规划也只能尽可能的简洁。但是对于一天的学习的计划来说,简洁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等到你第二天的时候,你会突然间不知道你要做什么,可能几个字就概括你一上午的内容了,这是十分不好的,我现在做计划都是用本子做的,而且做的希望尽可能详细,像这样:
我这十几天已经感受不到焦虑了,即使我可能理解一道题,看一篇文章的时间要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但是我真的确保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是无比的认真和专注,我能够吸收一篇文章中绝大部分的知识。换做以前,我可能看一篇文章就看个10分钟,随便看看那种,因为我当时太浮躁了,总觉得不够时间不够时间了,赶紧看。我追求的是量,而不是追求质,所以我根本得不到提升,我无法真正的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点。而在内心平和之后,我发现即使我学的再慢,我反而不会焦虑,至少我是真的理解了。虽然说我学的很慢,但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或者说我现在站在了未来,我回看这十几天的进度,我发现我其实学的很快,就好像“慢吞吞的走了很远”这种感觉。追求深度理解和专注学习比匆忙地浏览大量内容更为重要,这就是“定”的一种表现。
这十几天里,我一直记录着我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率,观察着我做哪些事情会帮助我提升我懂得学习效率,而做哪些事情是不利于我的学习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感受着我的身体,感受一下身体最想要我做什么。当我规律作息,一日三餐有保证,一天喝1.5L水时,我发现我很少感冒了。以前我会经常流鼻涕,觉得自己很虚,风一吹就倒那种,晚上躺在床上,浑身乏力,有种大病将死的感觉,现在这种情况少了。这十几天让我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我好像真正的回到高三的时候,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
之前在家的八个月,整天对着父母,被他们念叨,感觉人都快没了。吃饭的时候,他们还会三言两语的说亲戚的坏话,我对于这些是十分的反感的,感觉听了之后心情都变得不好了,但是在饭桌上又避免不了。但是现在我终于可以不用听到这些东西了。当我摆脱了家庭环境的干扰和压力后,我感觉到我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习目标。而这种专注和自我关注的态度对于有效学习至关重要。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之前我在备忘录里记的一句话,这段话是一年前的:规律最重要,规律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时间意味着稳定的输入和稳定的可预计的计划和计划的调整,这样的一种状态才是确保你能一直高效学习的最重要的点。
虽然这十几天我效率很高,回到了正轨,但是我始终没有大喜,因为我知道这很有可能是我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一种新鲜感罢了。有可能过几天我的学习效率就会降下来,这完全说不准。
最后再来谈一件事情:考研失败。我爸妈,包括我自己都在问自己,选择考研这条路,你后悔吗?说实话,在这段时间之前,我一直都是挺后悔的,浪费了大半年时间,结果什么也得不到,错过了秋招,导致现在局面这么被动。但是从一个更高维度的角度来看,其实这算不上一次失败。在家备考的这段时间,我懂得了好多学习中错误的事情,比如学习时平凡的玩手机无法保持专注,学习的环境,氛围很重要,以及规律的作息对身体的重要性(之前在家作息不规律,晚上一两点才睡,早上十一点才起,还经常喝可乐,吃夜宵,还得了附睾炎,人都快废了)。但正是这次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于取得成功的影响。而我相信,我所总结的这些东西都会成为我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