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来源:[1]顾丹丹傅广宛.网络问政的价值增量与实现条件:基于数据资源挖掘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 2021, 000(004):76-82.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21.04.11.
一、技术赋能网络问政的机制生成
(一)技术赋能网络问政的流程?
根据互联网技术发展、政策情境以及政社互动 关系,网络问政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见表 1): 孕育阶段(1999-2001)、萌芽阶段(2002-2006)、创设阶段(2007-2009)、发展阶段(2010-2014)、深化阶段 (2015- 至今)。各阶段特性以及问政方式与互联网技 术阶段特征与突出属性存在时间线上的关联性,这说 明网络问政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发展交融相伴,网络问政的发展具备技术赋能的特征。从发展脉络看,网络问政经历了从非常态转向常态,从非制度性转向制 度性参与,从信息公开、社会监督逐渐转化为信息搜集 与分析的发展演变,治理方式逐渐显现为“以民众需求 为导向,以知识挖掘为支撑、以政策匹配为目标的政府 治理范式”。总的来说,网络问政的发展是技术推进 问政方式泛在化与制度促进问政常态化的过程,遵循 技术驱动下社会网络参与制度化以及制度驱动下的政 社互动常态化的发展规律。
(二)技术赋能的价值增量?
(1)利用网络问政数据可以节约政府 的社会关注成本,帮助政府加快了解和深入认知社会 状态以及民众诉求、态度等。当然,这需要借助信息技 术加以挖掘、提炼有价值的知识,从而发挥网络问政在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增量。
(2)政府可利用海量数据的交叉复 现促进决策信息更加接近或者逼近民意的“真相”,为立足民意的公共政策回应治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通过信息技术的挖掘分析可提炼有价值的决策信息,通过仿真等技术可探索可能的最优方案,生成决策知识与证据,促进 更多的诉求纳入决策与治理的视野,促进公共政策完善 与治理模式创新。
(三)网络问政的政策价值要素
(1)民众诉求:政策议程设置的核心要素
网络问政平台中涉及较多的是民众诉求,诉求信息 往往是自身利益诉求,包含客观问题、自身需求以及相 关问题的意见,内容往往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 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紧密相关,而这正是构建政策问题 的重要信息,是政府政策议程设置的重要前提与证据来源。
(2)民众态度:政策效果计算与监测的重要指标
网络问政汇集了政策过程中民众的态度、意见等 信息,利用网络问政的信息可以了解社会态势和需求, 追踪、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监测和评估政策。
(3)治理回应:基于数据逻辑的共识形成
大数据时代网络问政实际建构了基于数据逻辑形 成共识的回应治理框架。基于数据逻辑的共识形成是 指建立在网络问政数据深度挖掘分析的基础之上,不 是简单的诉求与意见加总集合,而是基于数据分析、结 果评估与应用的知识论断。治理回应的过程是决策过 程与知识分析过程融合的结果。
总之,网络问政存在于国家治理的基本结构中,是技术互动界面融合科层体系与社会关系的途径,其经由数据逻辑的共识形成调节多方利益关系,构建政府与社会间稳固、开放、整合的互动关系。对公共政策过程而言,基于网络问政数据的政策分析能够挖掘情境性的利益诉求,输出有关政策议程设置的决策知识,为公共政策吸纳利益诉求提供切实证据,为政策执行反馈提供实时信息,进而调适公共政策对差异化诉求以 及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政策系统动态循环提供保 证。因此,网络问政具备公共政策价值要素。
二、网络问政政策价值的实现条件
网络问政政策价值实现的本质是基于网络问政数 据挖掘分析融入政府决策过程的努力,关键在于链接 问政数据挖掘与决策知识应用。那么,实现网络问政政策价值的前提条件在于问政数据管理和问政数据质量,以及将问政数据转化为决策知识的能力。
(1)问政资源管理:问政数据挖掘与决策知识应用的基础
(2)公共理性培育:问政数据转化为有效知识的前提
(3)治理知识更新:网络问政数据转化为决策知识的原动力
三、网络问政政策价值实现的关键路径
网络问政的政策价值实现是数据驱动治理决策的过程,是基于数据逻辑的治理实现(如图 3)。网络问政数据成为启动政策决策的动力轴,通过机制设计促进网络问政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成为关键路径,进而推进数据知识融入政府决策流程的制度安排实现。
总的来说,网络问政的政策价值实现是在技术推进下实 现问题去模糊化与去经验化,关注民意诉求主体性与倾向性的重要路径,即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社会问题、诉求与治理的良性互动。网络问政的政策价值实现实际 遵从通过知识认知价值,促进价值、制度与行动融合的 基本实现逻辑,是治理现代化的必然,是提升公共政策 的精准性的重要路径,也是创新治理的重要路径。
补充文献:筑牢国家治理体系的社区基础: 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探索的成就与经验
一、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一)确立社区治理的功能定位
一是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定位社区治理,使社区治理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推进社区治理,使党的领导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
(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一是深化实践探索和思想认识,把共建共治共享上升为社会治理制度。二是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
一是以城乡社区为重要单元,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二是以居民需求为目标导向,不断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创新。
二、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的重要成就
(一)社区治理理念全面更新
1. 从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2. 从城市社区治理向城乡社区治理拓展;3. 从社区生活共同体向社区治理共同体迈进。
(二)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1. 健全的组织结构体系;2. 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3. 有效的科技支撑体系;4. 专业的人才队伍体系;
(三)社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1. 居民参与能力显著增强;2. 服务供给水平稳步提高;3. 应急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三、新时代我国社区治理的基本经验
(一)党的领导:社区治理的政治保证
一是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开 展系统的政策设计。三是实施有效的组织动员。
(二)人民至上:社区治理的价值追求
一是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二是以群众参与为动力。三是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三)多元共治:社区治理的行动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引领的多元共治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一方面 是建立多元共治的组织体系。另一方面是完善多元共治的运行机 制。
(四)问题导向:社区治理的方法指南
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方法指南。
(五)央地联动:社区治理的创新牵引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 方法论。“顶层设计”与 “基层探索”的结合,促进了社区治理的经验扩散和学习借鉴,实现了城乡社区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精细化治理是摆脱社区公共价值创造困境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