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手写数字的神经网络识别通常指的是通过训练有素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和分类手写数字图像的任务。这种类型的任务是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经常作为入门级的图像识别问题来展示和测试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手写数字识别可以用于处理和分析用户书写的数字信息,比如自动识别和输入手写数字文档中的数据,或者用于教育领域的练习评分系统,其中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学生书写的数学题答案并提供反馈。
MNIST数据集是手写数字识别中最常使用的数据集之一。它包含了大量不同书写风格的手写数字图片,以及与之对应的标签。这个数据集被广泛用于训练和测试各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深度学习模型。
在训练过程中,神经网络会学习如何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手写数字,这个过程涉及到从大量的样本中提取特征,并调整网络内部参数,以便在看到一个新的手写数字图片时,能够准确地预测它所代表的数字。
训练过程
1-数据处理
本次训练的数据集选自 MNIST 数据集,该数据集保存在torchvision
包中,因此我们只需要在训练开始前导入该包并进行数据处理即可:
# 导入训练集相关数据包
import torchvision
from torchvision.transforms import ToTensor
# 导入相关数据,并保存到本地,以便于下次训练
train_ds = torchvision.datasets.MNIST('data/',train=True,transform=ToTensor(),download=True)
test_ds = torchvision.datasets.MNIST('data/',train=False,transform=ToTensor(),download=True)
#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
train_dl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_ds,batch_size=64,shuffle=True)
test_dl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est_ds,batch_size=64)
在导入数据集合的时候,transform=Tensor()
做的事情是将图片和标签转换为PyTorch张量,这样为我们后续进行相关模型处理提供了方便。
其中DataLoader
函数对我们导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处理,其中进行了两个重要的步骤:
- 对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数据设置了
batch_size=64
,这是每个批量包含64个样本的意思是,在每一次训练迭代中,模型会同时处理64个样本。这些样本会一起通过模型的前向传播(forward pass)过程,然后计算损失(如何预测不准确)并更新模型的参数。 - 对训练集的数据设置了打乱,这样会增加了模型的泛化能力,模型能更好地从整体上学习数据的分布,而不是记住每个单独的数据点。
2-模型构建
在导入完数据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因为我们处理的是图像,因此输入维度是28*28
,又因为我们处理的是手写字体识别,这是一个十分类的问题,因此我们的输出层的维度是10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这个三层全连接的神经网络中间的隐藏层进行相关的设置,具体的代码如下:
class Model(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 第一层输入展平后长度为28X28,创建128个神经元
self.liner_1 = nn.Linear(28*28,128)
# 第二层是前一层的输出,创建84个神经元
self.liner_2 = nn.Linear(128,84)
# 输出层接收第二层的输入84,输出分类个数为10
self.liner_3 = nn.Linear(84,10)
在简单设置完这个三层的神经网络之后,我们需要设计这个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过程,具体代码如下:
def forward(self,input):
x = input.view(-1,28*28) #将输入展平为二维(1,28,28)->(28*28)
x = torch.relu(self.liner_1(x))
x = torch.relu(self.liner_2(x))
x = self.liner_3(x)
return x
这段代码实现的是将每个批量的多维张量的大小进行改变,以保证保持批次大小不变,但同时得到图像的像素总数,作为第一个线性层的输入,然后将输入通过第一个全连接层(self.liner_1),然后应用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激活函数。
输入完成后再进行传入到第二个全连接层,这是另一个非线性变换,进一步帮助网络提取和组合特征。x = self.liner_3(x)
这行代码将上一个层的输出通过输出层(self.liner_3)。这一层通常用于生成最终的预测结果。在这个例子中,self.liner_3是一个分类层,它将输出一个10维的向量,表示10个类别的得分。
最后,函数返回通过整个网络前向传播后的输出x。这个输出将用于后续的损失计算和梯度下降步骤,以训练网络的权重。
在设置完相关的神经网络模型后,我们还需要设置相关的损失函数和优化器,相关代码如下:
model = Model().to(device)
loss_fn = nn.CrossEntropyLoss()
optimizer = torch.optim.SGD(model.parameters(),lr=0.001)
这段代码创建了一个损失函数CrossEntropyLoss的实例。这是一个用于分类问题的损失函数,它计算预测的概率分布与真实标签之间的交叉熵。
然后创建了一个优化器SGD(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的实例。这个优化器用于更新模型的参数,以最小化损失函数。
通过将模型中模型中所有可训练参数的列表进行返回,并且设置学习率为0.001
进行优化器每次更新参数时所使用的步长的设定。
3-训练函数&测试函数
设计完模型后,我们需要通过对模型的使用,来设计我们的训练函数和测试函数,其中训练函数代码如下:
#编写训练循环
def train(dataloader,model,loss_fn,optimizer):
size = len(dataloader.dataset)
num_batchs = len(dataloader)
train_loss,correct = 0,0
for X,y in dataloader:
X,y =X.to(device),y.to(device)
pred = model(X)
loss = loss_fn(pred,y)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with torch.no_grad():
correct += (pred.argmax(1)==y).type(torch.float).sum().item()
train_loss += loss.item()
train_loss /= num_batchs
correct /= size
return train_loss,correct
这段代码首先获取数据加载器中整个数据集的大小和批量,将其赋值给size
和num_batchs
,同时将train_loss
和correct
置空。
然后遍历数据加载器中的每个批次,将其数据和标签赋值给X
和y
,并将其移动到GPU
中。
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的训练,首先通过将X
传入模型,得到前向传播的结果pred
,然后计算预测pred
和真实标签y
之间的损失。
其中以下三行代码极其关键: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这三段代码实现的功能是:首先清除优化器中先前计算的梯度,为新的梯度更新做准备。然后计算损失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最后使用计算出的梯度更新模型的参数。
最后通过以下代码更新损失和准确度,并将其返回:
with torch.no_grad():
correct += (pred.argmax(1)==y).type(torch.float).sum().item()
train_loss += loss.item()
train_loss /= num_batchs
correct /= size
return train_loss,correct
测试函数与训练函数大体相似,不同的是没有使用相关的传播代码,因为它只需要测试,不需要训练:
def test(dataloader,model):
size = len(dataloader.dataset)
num_batches =len(dataloader)
test_loss,correct = 0,0
with torch.no_grad():
for X,y in dataloader:
X,y =X.to(device),y.to(device)
pred = model(X)
test_loss += loss_fn(pred,y).item()
correct +=(pred.argmax(1)==y).type(torch.float).sum().item()
test_loss /= num_batches
correct /= size
return test_loss,correct
4-模型训练
模型训练的过程就是通过持续调用模型的训练函数和测试函数,进行多轮训练,此时我们设置训练轮数为 50 轮,相关代码如下:
epochs = 50
train_loss = []
train_acc = []
test_loss = []
test_acc = []
for epoch in range(epochs):
epoch_loss,epoch_acc=train(train_dl,model,loss_fn,optimizer)
epoch_test_loss,epoch_test_acc=test(test_dl,model)
train_loss.append(epoch_loss)
train_acc.append(epoch_acc)
test_loss.append(epoch_test_loss)
test_acc.append(epoch_test_loss)
template=("epoch:{:2d},train_loss:{:.5f},train_acc:{:.1f}%,""test_loss:{:.5f},test_acc:{:.1f}%")
print(template.format(epoch,epoch_loss,epoch_acc*100,epoch_test_loss,epoch_test_acc*100))
print("Done!")
5-模型使用
在训练完模型后,我们需要对模型进行保存,以便后续将模型赋值给相关函数和功能,保存模型的代码如下,该代码会将训练的模型以model_complete_pth
方式进行保存:
torch.save(model,'model_complete.pth')
接下来我们调用该模型,对传入的图形数据进行预测,整体代码如下: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
from torchvision.transforms import ToTensor
# 对训练数据进行处理
from random import shuffl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torch import nn
class Model(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 第一层输入展平后长度为28X28,创建128个神经元
self.liner_1 = nn.Linear(28*28,128)
# 第二层是前一层的输出,创建84个神经元
self.liner_2 = nn.Linear(128,84)
# 输出层接收第二层的输入84,输出分类个数为10
self.liner_3 = nn.Linear(84,10)
def forward(self,input):
x = input.view(-1,28*28) #将输入展平为二维(1,28,28)->(28*28)
x = torch.relu(self.liner_1(x))
x = torch.relu(self.liner_2(x))
x = self.liner_3(x)
return x
device = '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model = Model().to(device)
train_ds = torchvision.datasets.MNIST('data/',train=True,transform=ToTensor(),download=True)
test_ds = torchvision.datasets.MNIST('data/',train=False,transform=ToTensor(),download=True)
train_dl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_ds,batch_size=64,shuffle=True)
test_dl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est_ds,batch_size=64)
def process_image(image):
image = image.unsqueeze(0) # 在第一维增加一个维度,因为模型期望的输入形状是 (batch_size, channels, height, width)
image = image.to(device)
return image
def predict(image):
image = process_image(image)
with torch.no_grad():
prediction = model(image)
_,predicted_digit = torch.max(prediction, 1)
return predicted_digit.item()
device = '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model = torch.load('model_complete.pth')
for i in range(5):
test_image, _ = test_ds[i]
plt.imshow(test_image.squeeze(), cmap='gray')
plt.show()
predicted_digit = predict(test_image)
print(f"The predicted digit is: {predicted_digit}")
程序运行后,会根据输入的图片进行相关的分类,准确度较高:
总结
本篇文章我们记录了对手写字体识别的训练任务,包括了数据处理、模型构建、训练函数构建、测试函数构建、模型训练及使用五个部分,作为初级的深度学习训练任务,这是一个十分类的任务,通过这个任务,我们可以具体的去感知神经网络任务的设计、使用、损失函数的使用、优化器的使用,这背后涉及到很多的数学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