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一、背景介绍
- 三、过程
- 1.0的历史发展?
- 2.如何将0讲给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孩子?
- 3.0的边界和意义?
- 4.那四年,到底在培养什么?和0有什么关系?
- 四、总结
一、背景介绍
最近在看一年级数学,其中介绍到了0,这个神奇的数字;0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如何给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讲明白0?
通过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老师曾经给介绍的跨界人才,体会0的边界,让我顿然,这不就是痕之一嘛?
2013年-2017年,四年的时间我到底是如何变过来的?通过2018年-2020年的参与以及2021年-2023年三年的深化有了一定的理解,于是开启《踏雪无痕的痕》系列文章;通过系列文章想要做到:
- 1.将教育最高境界中踏雪无痕的痕明示出来,寻找自己的归路
- 2.自己也可以做到踏雪无痕
- 3.可以通过踏雪无痕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大学毕业的时候,可以超过当初我计算机系阶段毕业的社会认可度
- 4.让中国万万家庭都可以做到成本很低的达到教育新阶梯
三、过程
1.0的历史发展?
数字0的由来和历史发展是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它的起源并不完全清楚,但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文明,如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和玛雅人,他们都有使用某种形式的零来表示缺少或没有的概念。
- 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巴比伦人就开始使用空位来表示零,例如在数字101中,他们可能会写为1、10(没有符号表示0)。同样,古埃及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也使用空位或特殊的符号来表示零。
- 玛雅人:玛雅文明可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零的文明之一。他们的数学体系非常先进,使用了一种称为“贝壳”的符号来表示零。这个符号在玛雅数字系统中被广泛使用。
- 古印度人:古印度人在公元5世纪左右开始使用零的概念。最初,他们使用一个小点来表示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点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数字0。这个数字系统后来传到了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
然而,尽管零的概念在古代文明中已经存在,但它在早期的欧洲数学中并不被广泛接受。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数学家们认为所有的数都是正数,而零被视为一个无意义的概念。直到16世纪,随着欧洲数学的发展,零才开始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2.如何将0讲给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孩子?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数字0的概念可能会有些困难,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以下是一些讲解0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你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
用物品来表示:你可以使用一些物品,如苹果、玩具等来代表数字。首先,你可以展示几个物品,让孩子们数一下有多少个。然后,逐渐拿走一些物品,每次拿走一个就让孩子们数一下还剩下多少个。当所有的物品都被拿走后,你可以问孩子们还剩下多少个物品。这时,你可以告诉他们,一个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说它是0。
-
用画图来表示:你可以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圆圈、方块等,让孩子们数一下有多少个。然后,逐渐擦去一些图形,每次擦去一个就让孩子们数一下还剩下多少个。当所有的图形都被擦去后,你可以问孩子们还剩下多少个图形。同样地,你可以告诉他们,一个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说它是0。
-
用生活实例来解释:你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下,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数字0呢?比如,当孩子们没有吃到糖果的时候,或者当他们的玩具被全部收走的时候,这些情况下我们都可以说数字是0。通过生活实例的解释,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0的概念。
总之,讲解0的概念需要耐心和生动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方法,相信孩子们能够逐渐理解0的含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它。
3.0的边界和意义?
数字0的边界和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 边界:
- 在数学中,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在数轴上,0左侧是负数,右侧是正数,它本身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在计算机科学中,0常常用来表示逻辑值“假”,与1(表示“真”)形成对比。
- 在日常生活中,0也常常被用作界限,例如在摄氏温度计上,0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
- 意义:
- 数学性质:0是最小的自然数,它的相反数、绝对值、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其本身。在数学运算中,0具有特殊的性质,如加法的零元素和乘法的零因子。此外,0还可以表示未知或空集。
- 科学应用:在物理学中,0常常表示零点温度或绝对零度,这是温度的最低点,也是热力学中的基准点。在工程学中,0在度量、测量和标准化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刻度上,0常用来标示某一物体的起点。
-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编程中,0和1构成了二进制的基础,是计算机处理和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
- 教育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0的概念是数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一环。0不仅代表没有或缺少,还可以用来表示界限、起点等概念,对于理解数学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4.那四年,到底在培养什么?和0有什么关系?
跨界人才的培养,对于计算机0基础最好;因为这四年时间是从0一步一步的培养的。
因为教育的不可重塑性;如果你的培养计划是有一定门槛的,而这个门槛又无从衡量,那对于那些没过门槛的人几年下来无异于害命。
然而四年的教育,却是一个单向选择的模式;有想法的人全都选择了自己其它的想法(考研、考公、干其他行业等),留下的都是想法比较少或者没想法的人。
制定模式的人,从最开始的任何一个模式中都透露了0的寓意;四年时间也许很久,加上各种活动形式造就了我们很多人四年过后,都没意识到自己学了什么,但是每年平均月工资却是当时合同价中的2倍。
那四年,0的边界我认为是一道极难跨域的屏障,专职学计算机的尚且如此,何况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可见模式设计之伟大绝妙;也正因如此才会配得上4年、200多门课、月薪XXX、等等这些大多数人不可理解的标签。
这三年,对于那四年的寻找;扩大了自己不知道的范围;也对那样一种模式产生了无限的敬畏。
三个数中找最大的,先假设自己是最大的,然后依次去比较;在学习中、人生中皆如此。
四、总结
道、法、术、器;你现在再那个层级?你想再那个层级发力?你能再那个层级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