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8S整体架构
1.1、概述
Kubernetes是一个可移植、可扩展的开源平台,用于管理容器化的工作负载和服务,简称 K8S。K8S的本质是一组服务器集群,可以在对应服务器集群的每个节点上运行程序,来对节点中的容器进行管理。类似Master-Work方式,每个服务器上安装特定的k8s组件,就可以形成集群,然后部署对应的应用即可。
(1)K8S常见功能
①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
- Kubernetes 可以使用 DNS 名称或自己的 IP 地址来暴露容器。
- 如果进入容器的流量很大, Kubernetes 能够自动实现请求的负载均衡分配网络流量,从而使部署稳定
②存储编排
- Kubernetes 允许自动挂载选择的存储系统,例如本地存储、云提供商存储等。
③自动部署和回滚
- 可以用k8s自动化部署创建新容器, 删除现有容器并将它们的所有资源用于新容器。
- 当版本发布错误,可以立刻回退到之前的版本
④自我修复
- 如果某个容器宕机了,K8S 可以快速重新启动新的的容器,替换旧的容器
⑤密钥与配置管理
- K8S允许存储和管理敏感信息,例如密码、OAuth 令牌和 ssh 密钥
(2)K8S整体架构
K8S整体架构为Client-Server模型:
(1)控制节点【Master-Node】:负责集群管管理
(2)工作节点【Worker-Node】:负责为集群提供运行环境
1.2、K8S控制节点
控制节点Master-Node,负责集群的管理,控制节点包含如下组件
(1)apiserver【资源入口】
提供操作【k8s集群资源】的唯一入口,RESTful方式请求,并提供认证、授权、访问控制、API注册和发现等
(2)scheduler【计算】
负责资源的调度,按照预定的调度策略,【计算】将Pod调度到相应的Node节点进行应用部署
(3)controller-manager【管理】
控制器管理中心负责维护集群的状态,比如故障检测、滚动更新等,根据调度器的安排通知对应的节点创建pod。
(4)etcd【存储】
存储中心,是兼具一致性和高可用性的键值数据库,可以作为保存 Kubernetes 所有集群数据的后台数据库
1.3、K8S工作节点
工作节点Worker-Node,负责为集群提供运行环境。Node是Pod真正运行的主机,可以是物理机也可以是虚拟机, Node本质上不是K8S来创建的, K8S只是管理Node上的资源,为了管理Pod,每个Node节点上至少需要运行container runtime(Docker)、kubelet和kube-proxy服务,具体如下:
(1)kubelet
相当于主节点派到工作节点的一个代表,用于管理本机容器(相当于master节点的化身),负责维护容器的生命周期也负责Volume(CVI)和网络(CNI)的管理
- 主要职责
①控制Pod生命周期
②控制CSI生命周期
③负责CNI创建和访问规则
(2)kube-proxy
负责为Service提供cluster内部的服务发现/网络代理/负载均衡等操作,为部署的应用程序提供访问入口,和apiserver是不一样的,后者用于操作k8s集群内部。
- 核心职责:节点运行的负责创建Pod网络访问规则工具。
(3)kude-dns
作为服务发现机制的基本功能,在集群内需要能够通过服务名对服务进行访问,因此需要一个集群范围内的DNS服务来完成从服务名到ClusterIP的解析。
(4)Ingress Controller
①Ingress概述
Ingress 简单的理解就是你原来需要改 Nginx 配置,然后配置各种域名对应哪个 Service,现在把这个动作抽象出来,变成一个 Ingress 对象,你可以用 yaml 创建,每次不要去改 Nginx 了,直接改 yaml 然后创建/更新就行了。
②Ingress Controller
Ingress Controoler 通过与 Kubernetes API 交互,动态的去感知集群中 Ingress 规则变化,然后读取他,按照他自己模板生成一段 Nginx 配置,再写到 Nginx Pod 里,最后 reload 一下,工作流程如下图:
2、K8S基本概念
2.1、Master
Master指的是集群控制节点(相当于整个集群的指挥中心),在每个Kubernetes集群里都需要有一个Master来负责整个集群的管理和控制。
2.2、Node
除了master,k8s集群中的其他机器被称为Node节点,Node节点才是kubernetes集群中的工作负载节点。每个Node节点都会被master分配一些工作负载(docker容器),node节点上的docker负责容器的运行。
2.3、Pod
Pod是一组容器, 在K8S中,最小的单位是Pod, 一个Pod可以包含多个容器,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每个Pod中仅使用一个容器。
- 形象化:可以把Pod理解成豌豆荚, Pod内的每个容器是一颗颗豌豆。
- 分类如下:
- 自主创建:直接创建出来的Pod,这种pod删除后就没有了,也不会自动重建
- 控制器创建:通过控制器创建的pod,这类Pod删除了之后还会自动重建
2.4、Pod Controller
Pod Controller控制器是管理pod的中间层,只需要告诉Pod控制器,想要创建多少个什么样的Pod,它会创建出满足条件的Pod并确保每一个Pod资源处于用户期望的目标状态。如果Pod在运行中出现故障,它会基于指定策略重新编排Pod
-
作用:通过它来实现对pod的管理,比如启动pod、停止pod、扩展pod的数量等等
-
类型:ReplicaSet、Deployment、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DaemonSet等
2.5、Service
在k8s里面,每个Pod都会被分配一个单独的IP地址,但这个IP地址会随着Pod的销毁而消失,Service (服务)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提供对外服务的统一入口,用于为一组提供服务的Pod 抽象一个稳定的网络访问地址。
- 注意事项:一个Service可以看作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Pod的对外访问接口,作用于哪些Pod是通过标签选择器来定义的
2.6、Label
K8S提供了Label【标签】机制来为Pod进行分类,同一类pod会拥有相同的标签,Label的具体形式是key-value的标记对,可以在创建资源的时候设置,也可以在后期添加和修改。
- 注意事项:给某个资源对象定义一个Label,就相当于给它打了一个标签,可以通过Label Selector(标签选择器)查询和筛选拥有某些Label的资源对象,K8S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类似SQL的对象查询机制
2.7、LabelSelector
对应的资源打上标签后,可以使用标签选择器过滤指定的标签。
- 标签选择器目前有两个
- 基于等值关系(等于、不等于)
- 基于集合关系(属于、不属于、存在)
- 范例:通过添加这两个标签,基本上已经将Pod组织成两个维度(按应用程序横向组织,按Release纵向组织)
2.8、NameSpace
命名空间是在多个用户之间划分集群资源的一种方法(通过资源配额),**通过命名空间可以在一个物理集群上运行多个虚拟集群,用来隔离pod的运行环境,**同一个名字空间中的资源名称必须唯一,而不同名字空间之间则没有这个要求,NameSpace是不能嵌套的,每一个 Kubernetes 的资源都只能在一个NameSpace内。
- Kubernetes 会创建四个初始NameSpace名称空间:
- default 没有指明使用其它名字空间的对象所使用的默认名字空间
- kube-system Kubernetes 系统创建对象所使用的名字空间
- kube-public
- kube-node-lease
.3、设计理念
Kubernetes 设计理念和功能其实就是一个类似 Linux 的分层架构,具体如下图所示:
(1)核心层:Kubernetes 最核心的功能,对外提供 API 构建高层的应用,对内提供插件式应用执行环境
(2)应用层:部署(无状态应用、有状态应用、批处理任务、集群应用等)和路由(服务发现、DNS 解析等)
(3)管理层:系统度量(如基础设施、容器和网络的度量),自动化(如自动扩展、动态 Provision 等)以及策略管理(RBAC、Quota、PSP、NetworkPolicy 等)
(4)接口层:kubectl 命令行工具、客户端 SDK 以及集群联邦
(5)生态系统:在接口层之上的庞大容器集群管理调度的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范畴
- Kubernetes 外部:日志、监控、配置管理、CI、CD、Workflow、FaaS、OTS 应用、ChatOps 等
- Kubernetes 内部:CRI、CNI、CVI、镜像仓库、Cloud Provider、集群自身的配置和管理等
4、组件选型
组件作用 | 组件选型 | 备注 |
---|---|---|
一致性和服务发现 | CoreDNS | |
远程调用服务 | gRPC | |
南北流量 | OpenRety | 七层反向代理 |
服务网格 | Istio | |
API网关 | trafik | |
存储 | Ceph | |
云原生网络 | flannel | |
容器运行时 | docker | |
容器注册 | dockerhub【公网】、HARBOR【私网】 | |
权限管理 | RBAC | |
监控 | prometheus + Grafana | |
日志 | bea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