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的连接和断开详解

目录

1.TCP基础知识

1.1.TCP 头格式

1.2.TCP协议介绍

1.3.UDP协议介绍

1.4.TCP 和 UDP 区别

1.5.TCP 和 UDP 应用场景

1.6.计算机网络相关术语(缩写)

2.TCP 连接建立:三次握手

2.1.TCP 三次握手过程

2.2.三次握手原理

2.3.异常分析

3.TCP 连接断开:四次挥手

3.1.TCP 四次挥手过程

3.2.四次挥手原理

3.3.TIME_WAIT 等待时间 2MSL

3.4.异常分析

4.Socket 编程


1.TCP基础知识

1.1.TCP 头格式

TCP首部包括20字节的固定首部部分及长度可变的其他选项,所以TCP首部长度可变。20个字节又分为5部分,每部分4个字节32位,如图中的前5行,每行表示32位。

TCP 头格式图如下所示:

1)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字段:各占 2 字节(16位)。端口是运输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运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都要通过端口才能实现。

2)序列号:在建立连接时由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作为其初始值,通过 SYN 包传给接收端主机,每发送一次数据,就「累加」一次该「数据字节数」的大小。用来解决网络包乱序问题。

3)确认应答号:指下一次「期望」收到的数据的序列号,发送端收到这个确认应答以后可以认为在这个序号以前的数据都已经被正常接收。用来解决丢包的问题。

4)控制位:

  • ACK:该位为 1 时,「确认应答」的字段变为有效,TCP 规定除了最初建立连接时的 SYN 包之外该位必须设置为 1 。

  • RST:该位为 1 时,表示 TCP 连接中出现异常必须强制断开连接。

  • SYN:该位为 1 时,表示希望建立连接,并在其「序列号」的字段进行序列号初始值的设定。

  • FIN:该位为 1 时,表示今后不会再有数据发送,希望断开连接。当通信结束希望断开连接时,通信双方的主机之间就可以相互交换 FIN 位为 1 的 TCP 段。

  • 紧急 URG —— 当 URG = 1 时,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它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尽快传送(相当于高优先级的数据)。 即URG=1的数据包不用排队直接优先传输。

5)数据偏移(即首部长度):占 4 位,它指出 TCP 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 TCP 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也就是TCP首部的长度。“数据偏移”的单位是 32 位字(以 4 字节为计算单位),最大1111表示15x4=60个字节,即表示TCP首部最大长度为60个字节,因此“选项”部分最多40个字节。

6)保留字段:占 6 位,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 0。

7)窗口字段 :占 2 字节,用来让对方设置发送窗口的依据,单位为字节。

8)检验和 :占 2 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TCP 报文段的前面加上 12 字节的伪首部。

9)紧急指针字段 : 占 16 位,指出在本报文段中紧急数据共有多少个字节(紧急数据放在本报文段数据的最前面)。

以上头部在TCP报文段的结构关系图如下所示:

1.2.TCP协议介绍

IP 层是「不可靠」的,它不保证网络包的交付、不保证网络包的按序交付、也不保证网络包中的数据的完整性。

如果需要保障网络数据包的可靠性,那么就需要由上层(传输层)的 TCP 协议来负责。

因为 TCP 是一个工作在传输层的可靠数据传输的服务,它能确保接收端接收的网络包是无损坏、无间隔、非冗余和按序的

什么是 TCP ?

TCP 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 面向连接:一定是「一对一」才能连接,不能像 UDP 协议可以一个主机同时向多个主机发送消息,也就是一对多是无法做到的;

  • 可靠的:无论的网络链路中出现了怎样的链路变化,TCP 都可以保证一个报文一定能够到达接收端;

  • 字节流:用户消息通过 TCP 协议传输时,消息可能会被操作系统「分组」成多个的 TCP 报文,如果接收方的程序如果不知道「消息的边界」,是无法读出一个有效的用户消息的。并且 TCP 报文是「有序的」,当「前一个」TCP 报文没有收到的时候,即使它先收到了后面的 TCP 报文,那么也不能扔给应用层去处理,同时对「重复」的 TCP 报文会自动丢弃。

什么是 TCP 连接?

简单来说就是,用于保证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维护的某些状态信息,这些信息的组合,包括Socket、序列号和窗口大小称为连接。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建立一个 TCP 连接是需要客户端与服务端端达成上述三个信息的共识。

  • Socket:由 IP 地址和端口号组成

  • 序列号:用来解决乱序问题等

  • 窗口大小:用来做流量控制

如何唯一确定一个 TCP 连接呢?

TCP 四元组可以唯一的确定一个连接,四元组包括如下:

  • 源地址

  • 源端口

  • 目的地址

  • 目的端口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字段(32位)是在 IP 头部中,作用是通过 IP 协议发送报文给对方主机。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的字段(16位)是在 TCP 头部中,作用是告诉 TCP 协议应该把报文发给哪个进程。

有一个 IP 的服务端监听了一个端口,它的 TCP 的最大连接数是多少?

服务端通常固定在某个本地端口上监听,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因此,客户端 IP 和 端口是可变的,其理论值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TCP连接数 = 客户端的IP数 × 客户端的端口数

对 IPv4,客户端的 IP 数最多为 2 的 32 次方,客户端的端口数最多为 2 的 16 次方,也就是服务端单机最大 TCP 连接数,约为 2 的 48 次方。

当然,服务端最大并发 TCP 连接数远不能达到理论上限,会受以下因素影响:

文件描述符限制

每个 TCP 连接都是一个文件,如果文件描述符被占满了,会发生 too many open files。Linux 对可打开的文件描述符的数量分别作了三个方面的限制:

  • 系统级:当前系统可打开的最大数量,通过 cat /proc/sys/fs/file-max 查看;

  • 用户级:指定用户可打开的最大数量,通过 cat /etc/security/limits.conf 查看;

  • 进程级:单个进程可打开的最大数量,通过 cat /proc/sys/fs/nr_open 查看;

内存限制,每个 TCP 连接都要占用一定内存,操作系统的内存是有限的,如果内存资源被占满后,会发生 OOM。

1.3.UDP协议介绍

UDP 不提供复杂的控制机制,利用 IP 提供面向「无连接」的通信服务。

UDP 协议真的非常简,头部只有 8 个字节( 64 位),UDP 的头部格式如下:

  • 目标和源端口:主要是告诉 UDP 协议应该把报文发给哪个进程。

  • 包长度:该字段保存了 UDP 首部的长度跟数据的长度之和。

  • 校验和:校验和是为了提供可靠的 UDP 首部和数据而设计,防止收到在网络传输中受损的 UDP包。

1.4.TCP 和 UDP 区别

1. 连接

  • TCP 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传输数据前先要建立连接。

  • UDP 是不需要连接,即刻传输数据。

2. 服务对象

  • TCP 是一对一的两点服务,即一条连接只有两个端点。

  • UDP 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3. 可靠性

  • TCP 是可靠交付数据的,数据可以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按序到达。

  • UDP 是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数据。但是我们可以基于 UDP 传输协议实现一个可靠的传输协议,比如 QUIC 协议

4. 拥塞控制、流量控制

  • TCP 有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UDP 则没有,即使网络非常拥堵了,也不会影响 UDP 的发送速率。

5. 首部开销

  • TCP 首部长度较长,会有一定的开销,首部在没有使用「选项」字段时是 20 个字节,如果使用了「选项」字段则会变长的。

  • UDP 首部只有 8 个字节,并且是固定不变的,开销较小。

6. 传输方式

  • TCP 是流式传输,没有边界,但保证顺序和可靠。

  • UDP 是一个包一个包的发送,是有边界的,但可能会丢包和乱序。

7. 分片不同

  • TCP 的数据大小如果大于 MSS 大小,则会在传输层进行分片,目标主机收到后,也同样在传输层组装 TCP 数据包,如果中途丢失了一个分片,只需要传输丢失的这个分片。

  • UDP 的数据大小如果大于 MTU 大小,则会在 IP 层进行分片,目标主机收到后,在 IP 层组装完数据,接着再传给传输层。

1.5.TCP 和 UDP 应用场景

由于 TCP 是面向连接,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交付,因此经常用于:

  • FTP 文件传输;

  • HTTP / HTTPS;

由于 UDP 面向无连接,它可以随时发送数据,再加上 UDP 本身的处理既简单又高效,因此经常用于:

  • 包总量较少的通信,如 DNS 、SNMP 等;

  • 视频、音频等多媒体通信;

  • 广播通信;

为什么 UDP 头部没有「首部长度」字段,而 TCP 头部有「首部长度」字段呢?

原因是 TCP 有可变长的「选项」字段,而 UDP 头部长度则是不会变化的,无需多一个字段去记录 UDP 的首部长度。

为什么 UDP 头部有「包长度」字段,而 TCP 头部则没有「包长度」字段呢?

先说说 TCP 是如何计算负载数据长度:

其中 IP 总长度 和 IP 首部长度,在 IP 首部格式是已知的。TCP 首部长度,则是在 TCP 首部格式已知的,所以就可以求得 TCP 数据的长度。

大家这时就奇怪了问:“ UDP 也是基于 IP 层的呀,那 UDP 的数据长度也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呀? 为何还要有「包长度」呢?”

这么一问,确实感觉 UDP 「包长度」是冗余的。

因为为了网络设备硬件设计和处理方便,首部长度需要是 4字节的整数倍。

如果去掉 UDP 「包长度」字段,那 UDP 首部长度就不是 4 字节的整数倍了,所以小林觉得这可能是为了补全 UDP 首部长度是 4 字节的整数倍,才补充了「包长度」字段。

TCP 和 UDP 可以使用同一个端口吗?

答案:是可以的。

在数据链路层中,通过 MAC 地址来寻找局域网中的主机。在网际层中,通过 IP 地址来寻找网络中互连的主机或路由器。在传输层中,需要通过端口进行寻址,来识别同一计算机中同时通信的不同应用程序。

所以,传输层的「端口号」的作用,是为了区分同一个主机上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包。

传输层有两个传输协议分别是 TCP 和 UDP,在内核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软件模块。

当主机收到数据包后,可以在 IP 包头的「协议号」字段知道该数据包是 TCP/UDP,所以可以根据这个信息确定送给哪个模块(TCP/UDP)处理,送给 TCP/UDP 模块的报文根据「端口号」确定送给哪个应用程序处理。

1.6.计算机网络相关术语(缩写)

  • 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 最大传输单元

链路层的帧(frame)中的数据部分的最大字节数

以太网中的一般为1500字节

  • MSS

Maximum Segment Size 最大报文段大小

TCP的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的最大字节数,MTU减去IPv4的Header和TCP的Header

IPv4的Header和TCP的Header一般都是20字节,则MSS=1500-20-20 = 1460字节

  • MSL

Maximum Segment Lifetime 报文最大生存时间

报文在网络上存在的最长时间,TCP四次挥手是主动断开连接的一方再发送完最后一个ACK后进入TIME_WAIT状态时,需要等待2MSL时间后才变成CLOSED状态

RFC 793建议为2分钟

  • RTT

Round-Trip Time

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TCP中保留了RTT的加权平均值RTTS(下标S表示Smoothed)

对于i=1,RTTS[i]=新RTT样本

对于i>1,RTTS[i]=(1-a) * RTTS[i-1] + a * 新RTT样本,RFC2988建议a=1/8

  • TTL

Time To Live

该字段指定IP包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网段数量。TTL是IPv4包头的一个8 bit字段。

  • RTO

Retransmission Timeout 超时重传时间

TCP中触发超时重传机制的时间,应略大于RTT

RFC2988中建议RTO = RTTS + 4 * RTTD

RTTD时RTT的偏差的加权平均值

对于i=1,RTTD[i] = 新RTT样本/2

对于i>1,RTTD[i] = (1 - b) * RTTD[i-1] + b * | 新RTT样本 - RTTD[i] |,建议b=1/4

2.TCP 连接建立:三次握手

2.1.TCP 三次握手过程

TCP 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所以使用 TCP 前必须先建立连接,而建立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来进行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图:

一开始,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处于 CLOSE 状态。先是服务端主动监听某个端口,处于 LISTEN 状态

客户端会随机初始化序号(client_isn),将此序号置于 TCP 首部的「序号」字段中,同时把 SYN 标志位置为 1 ,表示 SYN 报文。接着把第一个 SYN 报文发送给服务端,表示向服务端发起连接,该报文不包含应用层数据,之后客户端处于 SYN-SENT 状态。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SYN 报文后,首先服务端也随机初始化自己的序号(server_isn),将此序号填入 TCP 首部的「序号」字段中,其次把 TCP 首部的「确认应答号」字段填入 client_isn + 1, 接着把 SYN 和 ACK 标志位置为 1。最后把该报文发给客户端,该报文也不包含应用层数据,之后服务端处于 SYN-RCVD 状态。

  •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报文后,还要向服务端回应最后一个应答报文,首先该应答报文 TCP 首部 ACK 标志位置为 1 ,其次「确认应答号」字段填入 server_isn + 1 ,最后把报文发送给服务端,这次报文可以携带客户到服务端的数据,之后客户端处于 ESTABLISHED 状态。

  •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应答报文后,也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

一旦完成三次握手,双方都处于ESTABLISHED状态,此时连接就已建立完成,客户端和服务端就可以相互发送数据了。

2.2.三次握手原理

相信大家比较常回答的是:“因为三次握手才能保证双方具有接收和发送的能力。”

这回答是没问题,但这回答是片面的,并没有说出主要的原因。

在前面我们知道了什么是 TCP 连接:

用于保证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维护的某些状态信息,这些信息的组合,包括Socket、序列号和窗口大小称为连接。

所以,重要的是为什么三次握手才可以初始化Socket、序列号和窗口大小并建立 TCP 连接。

接下来,以三个方面分析三次握手的原因:

  • 三次握手才可以阻止重复历史连接的初始化(主要原因)

  • 三次握手才可以同步双方的初始序列号

  • 三次握手才可以避免资源浪费

原因一:避免历史连接

三次握手

简单来说,三次握手的首要原因是为了防止旧的重复连接初始化造成混乱。

我们考虑一个场景,客户端先发送了 SYN(seq = 90) 报文,然后客户端宕机了,而且这个 SYN 报文还被网络阻塞了,服务端并没有收到,接着客户端重启后,又重新向服务端建立连接,发送了 SYN(seq = 100) 报文(注意!不是重传 SYN,重传的 SYN 的序列号是一样的)。

看看三次握手是如何阻止历史连接的:

客户端连续发送多次 SYN (都是同一个四元组)建立连接的报文,在网络拥堵情况下:

  • 一个「旧 SYN 报文」比「最新的 SYN 」 报文早到达了服务端,那么此时服务端就会回一个 SYN + ACK 报文给客户端,此报文中的确认号是 81(80+1)。

  • 客户端收到后,发现自己期望收到的确认号应该是 200+1,而不是 80 + 1,于是就会回 RST 报文。

  • 服务端收到 RST 报文后,就会释放连接。

  • 后续最新的 SYN 抵达了服务端后,客户端与服务端就可以正常的完成三次握手了。

上述中的「旧 SYN 报文」称为历史连接,TCP 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防止「历史连接」初始化了连接。

两次握手

如果是两次握手连接,就无法阻止历史连接,那为什么 TCP 两次握手为什么无法阻止历史连接呢?

我先直接说结论,主要是因为在两次握手的情况下,服务端没有中间状态给客户端来阻止历史连接,导致服务端可能建立一个历史连接,造成资源浪费。

你想想,在两次握手的情况下,服务端在收到 SYN 报文后,就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意味着这时可以给对方发送数据,但是客户端此时还没有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假设这次是历史连接,客户端判断到此次连接为历史连接,那么就会回 RST 报文来断开连接,而服务端在第一次握手的时候就进入 ESTABLISHED 状态,所以它可以发送数据的,但是它并不知道这个是历史连接,它只有在收到 RST 报文后,才会断开连接。

可以看到,如果采用两次握手建立 TCP 连接的场景下,服务端在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前,并没有阻止掉历史连接,导致服务端建立了一个历史连接,又白白发送了数据,妥妥地浪费了服务端的资源。

因此,要解决这种现象,最好就是在服务端发送数据前,也就是建立连接之前,要阻止掉历史连接,这样就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而要实现这个功能,就需要三次握手。

所以,TCP 使用三次握手建立连接的最主要原因是防止「历史连接」初始化了连接。

原因二:同步双方初始序列号

TCP 协议的通信双方, 都必须维护一个「序列号」, 序列号是可靠传输的一个关键因素,它的作用:

  • 接收方可以去除重复的数据;

  • 接收方可以根据数据包的序列号按序接收;

  • 可以标识发送出去的数据包中, 哪些是已经被对方收到的(通过 ACK 报文中的序列号知道);

可见,序列号在 TCP 连接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客户端发送携带「初始序列号」的 SYN 报文的时候,需要服务端回一个 ACK 应答报文,表示客户端的 SYN 报文已被服务端成功接收,那当服务端发送「初始序列号」给客户端的时候,依然也要得到客户端的应答回应,这样一来一回,才能确保双方的初始序列号能被可靠的同步。

四次握手其实也能够可靠的同步双方的初始化序号,但由于第二步和第三步可以优化成一步,所以就成了「三次握手」。

而两次握手只保证了一方的初始序列号能被对方成功接收,没办法保证双方的初始序列号都能被确认接收。

原因三:避免资源浪费

如果只有「两次握手」,当客户端发生的 SYN 报文在网络中阻塞,客户端没有接收到 ACK 报文,就会重新发送 SYN ,由于没有第三次握手,服务端不清楚客户端是否收到了自己回复的 ACK 报文,所以服务端每收到一个 SYN 就只能先主动建立一个连接,这会造成什么情况呢?

如果客户端发送的 SYN 报文在网络中阻塞了,重复发送多次 SYN 报文,那么服务端在收到请求后就会建立多个冗余的无效链接,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即两次握手会造成消息滞留情况下,服务端重复接受无用的连接请求 SYN 报文,而造成重复分配资源。

2.3.异常分析

TCP 建立连接时,通过三次握手能防止历史连接的建立,能减少双方不必要的资源开销,能帮助双方同步初始化序列号。序列号能够保证数据包不重复、不丢弃和按序传输。

不使用「两次握手」和「四次握手」的原因:

  • 两次握手:无法防止历史连接的建立,会造成双方资源的浪费,也无法可靠的同步双方序列号;

  • 四次握手:三次握手就已经理论上最少可靠连接建立,所以不需要使用更多的通信次数。

为什么每次建立 TCP 连接时,初始化的序列号都要求不一样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 为了防止历史报文被下一个相同四元组的连接接收(主要方面);

  • 为了安全性,防止黑客伪造的相同序列号的 TCP 报文被对方接收;

接下来,详细说说第一点。

假设每次建立连接,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初始化序列号都是从 0 开始:

过程如下:

  • 客户端和服务端建立一个 TCP 连接,在客户端发送数据包被网络阻塞了,然后超时重传了这个数据包,而此时服务端设备断电重启了,之前与客户端建立的连接就消失了,于是在收到客户端的数据包的时候就会发送 RST 报文。

  • 紧接着,客户端又与服务端建立了与上一个连接相同四元组的连接;

  • 在新连接建立完成后,上一个连接中被网络阻塞的数据包正好抵达了服务端,刚好该数据包的序列号正好是在服务端的接收窗口内,所以该数据包会被服务端正常接收,就会造成数据错乱。

可以看到,如果每次建立连接,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初始化序列号都是一样的话,很容易出现历史报文被下一个相同四元组的连接接收的问题。

如果每次建立连接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初始化序列号都「不一样」,就有大概率因为历史报文的序列号「不在」对方接收窗口,从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历史报文,比如下图:

相反,如果每次建立连接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初始化序列号都「一样」,就有大概率遇到历史报文的序列号刚「好在」对方的接收窗口内,从而导致历史报文被新连接成功接收。

所以,每次初始化序列号不一样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历史报文被下一个相同四元组的连接接收。

第一次握手丢失了,会发生什么?

当客户端想和服务端建立 TCP 连接的时候,首先第一个发的就是 SYN 报文,然后进入到 SYN_SENT 状态。

在这之后,如果客户端迟迟收不到服务端的 SYN-ACK 报文(第二次握手),就会触发「超时重传」机制,重传 SYN 报文,而且重传的 SYN 报文的序列号都是一样的。

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可能超时时间不同,有的 1 秒的,也有 3 秒的,这个超时时间是写死在内核里的,如果想要更改则需要重新编译内核,比较麻烦。

这个超时重传时间叫 RTO:Retransmission Timeout ,TCP中触发超时重传机制的时间,应略大于RTT,不同操作系统设定不同,在当前案例中假设1s左右

当客户端在 1 秒后没收到服务端的 SYN-ACK 报文后,客户端就会重发 SYN 报文,那到底重发几次呢?

在 Linux 里,客户端的 SYN 报文最大重传次数由 tcp_syn_retries内核参数控制,这个参数是可以自定义的,默认值一般是 5。

# cat /proc/sys/net/ipv4/tcp_syn_retries
5

通常,第一次超时重传是在 1 秒后,第二次超时重传是在 2 秒,第三次超时重传是在 4 秒后,第四次超时重传是在 8 秒后,第五次是在超时重传 16 秒后。没错,每次超时的时间是上一次的 2 倍。

当第五次超时重传后,会继续等待 32 秒,如果服务端仍然没有回应 ACK,客户端就不再发送 SYN 包,然后断开 TCP 连接。

所以,总耗时是 1+2+4+8+16+32=63 秒,大约 1 分钟左右。

举个例子,假设 tcp_syn_retries 参数值为 3,那么当客户端的 SYN 报文一直在网络中丢失时,会发生下图的过程:

具体过程:

  • 当客户端超时重传 3 次 SYN 报文后,由于 tcp_syn_retries 为 3,已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于是再等待一段时间(时间为上一次超时时间的 2 倍),如果还是没能收到服务端的第二次握手(SYN-ACK 报文),那么客户端就会断开连接。

第二次握手丢失了,会发生什么?

当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第一次握手后,就会回 SYN-ACK 报文给客户端,这个就是第二次握手,此时服务端会进入 SYN_RCVD 状态。

第二次握手的 SYN-ACK 报文其实有两个目的 :

  • 第二次握手里的 ACK, 是对第一次握手的确认报文;

  • 第二次握手里的 SYN,是服务端发起建立 TCP 连接的报文;

所以,如果第二次握手丢了,就会发生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具体会怎么样呢?

因为第二次握手报文里是包含对客户端的第一次握手的 ACK 确认报文,所以,如果客户端迟迟没有收到第二次握手,那么客户端就觉得可能自己的 SYN 报文(第一次握手)丢失了,于是客户端就会触发超时重传机制,重传 SYN 报文。

然后,因为第二次握手中包含服务端的 SYN 报文,所以当客户端收到后,需要给服务端发送 ACK 确认报文(第三次握手),服务端才会认为该 SYN 报文被客户端收到了。

那么,如果第二次握手丢失了,服务端就收不到第三次握手,于是服务端这边会触发超时重传机制,重传 SYN-ACK 报文。

在 Linux 下,SYN-ACK 报文的最大重传次数由 tcp_synack_retries内核参数决定,默认值是 5。

# cat /proc/sys/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5

因此,当第二次握手丢失了,客户端和服务端都会重传:

  • 客户端会重传 SYN 报文,也就是第一次握手,最大重传次数由 tcp_syn_retries内核参数决定;

  • 服务端会重传 SYN-ACK 报文,也就是第二次握手,最大重传次数由 tcp_synack_retries 内核参数决定。

举个例子,假设 tcp_syn_retries 参数值为 1,tcp_synack_retries 参数值为 2,那么当第二次握手一直丢失时,发生的过程如下图:

具体过程:

  • 当客户端超时重传 1 次 SYN 报文后,由于 tcp_syn_retries 为 1,已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于是再等待一段时间(时间为上一次超时时间的 2 倍),如果还是没能收到服务端的第二次握手(SYN-ACK 报文),那么客户端就会断开连接。

  • 当服务端超时重传 2 次 SYN-ACK 报文后,由于 tcp_synack_retries 为 2,已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于是再等待一段时间(时间为上一次超时时间的 2 倍),如果还是没能收到客户端的第三次握手(ACK 报文),那么服务端就会断开连接。

第三次握手丢失了,会发生什么?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SYN-ACK 报文后,就会给服务端回一个 ACK 报文,也就是第三次握手,此时客户端状态进入到 ESTABLISH 状态。

因为这个第三次握手的 ACK 是对第二次握手的 SYN 的确认报文,所以当第三次握手丢失了,如果服务端那一方迟迟收不到这个确认报文,就会触发超时重传机制,重传 SYN-ACK 报文,直到收到第三次握手,或者达到最大重传次数。

注意,ACK 报文是不会有重传的,当 ACK 丢失了,就由对方重传对应的报文。

举个例子,假设 tcp_synack_retries 参数值为 2,那么当第三次握手一直丢失时,发生的过程如下图:

3.TCP 连接断开:四次挥手

3.1.TCP 四次挥手过程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对于 TCP 连接也是这样, TCP 断开连接是通过四次挥手方式。

双方都可以主动断开连接,断开连接后主机中的「资源」将被释放,四次挥手的过程如下图:

  • 客户端打算关闭连接,此时会发送一个 TCP 首部 FIN 标志位被置为 1 的报文,也即 FIN 报文,之后客户端进入 FIN_WAIT_1 状态。

  • 服务端收到该报文后,就向客户端发送 ACK 应答报文,接着服务端进入 CLOSE_WAIT 状态。

  •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ACK 应答报文后,之后进入 FIN_WAIT_2 状态。

  • 等待服务端处理完数据后,也向客户端发送 FIN 报文,之后服务端进入 LAST_ACK 状态。

  •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 FIN 报文后,回一个 ACK 应答报文,之后进入 TIME_WAIT 状态

  • 服务端收到了 ACK 应答报文后,就进入了 CLOSE 状态,至此服务端已经完成连接的关闭。

  • 客户端在经过 2MSL 一段时间后,自动进入 CLOSE 状态,至此客户端也完成连接的关闭。

你可以看到,每个方向都需要一个 FIN 和一个 ACK,因此通常被称为四次挥手。

这里一点需要注意是:主动关闭连接的,才有 TIME_WAIT 状态。

3.2.四次挥手原理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TCP是全双工模式:

  • 这就意味着,关闭连接时,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 FIN 时,仅仅表示客户端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客户端还能接收服务端的数据。

  •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 FIN 报文时,先回一个 ACK 应答报文,但此时服务端可能还有数据需要处理和发送,等服务端不再发送数据时,才发送 FIN 报文给客户端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

从上面过程可知,服务端通常需要等待完成数据的发送和处理,所以服务端的 ACK 和 FIN 一般都会分开发送,因此是需要四次挥手。

简单地说,前 2 次挥手用于关闭一个方向的数据通道,后两次挥手用于关闭另外一个方向的数据通道。

注意:在特定情况下,四次挥手是可以变成三次挥手的

第一次挥手丢失了,会发生什么?

当客户端(主动关闭方)调用 close 函数后,就会向服务端发送 FIN 报文,试图与服务端断开连接,此时客户端的连接进入到 FIN_WAIT_1 状态。

正常情况下,如果能及时收到服务端(被动关闭方)的 ACK,则会很快变为 FIN_WAIT2状态。

如果第一次挥手丢失了,那么客户端迟迟收不到被动方的 ACK 的话,也就会触发超时重传机制,重传 FIN 报文,重发次数由 tcp_orphan_retries 参数控制。

当客户端重传 FIN 报文的次数超过 tcp_orphan_retries 后,就不再发送 FIN 报文,则会在等待一段时间(时间为上一次超时时间的 2 倍),如果还是没能收到第二次挥手,那么直接进入到 close 状态。

举个例子,假设 tcp_orphan_retries 参数值为 3,当第一次挥手一直丢失时,发生的过程如下图:

具体过程:

  • 当客户端超时重传 3 次 FIN 报文后,由于 tcp_orphan_retries 为 3,已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于是再等待一段时间(时间为上一次超时时间的 2 倍),如果还是没能收到服务端的第二次挥手(ACK报文),那么客户端就会断开连接。

第二次挥手丢失了,会发生什么?

当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第一次挥手后,就会先回一个 ACK 确认报文,此时服务端的连接进入到 CLOSE_WAIT 状态。

在前面我们也提了,ACK 报文是不会重传的,所以如果服务端的第二次挥手丢失了,客户端就会触发超时重传机制,重传 FIN 报文,直到收到服务端的第二次挥手,或者达到最大的重传次数。

举个例子,假设 tcp_orphan_retries 参数值为 2,当第二次挥手一直丢失时,发生的过程如下图:

具体过程:

  • 当客户端超时重传 2 次 FIN 报文后,由于 tcp_orphan_retries 为 2,已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于是再等待一段时间(时间为上一次超时时间的 2 倍),如果还是没能收到服务端的第二次挥手(ACK 报文),那么客户端就会断开连接。

这里提一下,当客户端收到第二次挥手,也就是收到服务端发送的 ACK 报文后,客户端就会处于 FIN_WAIT2 状态,在这个状态需要等服务端发送第三次挥手,也就是服务端的 FIN 报文。

对于 close 函数关闭的连接,由于无法再发送和接收数据,所以FIN_WAIT2 状态不可以持续太久,而 tcp_fin_timeout 控制了这个状态下连接的持续时长,默认值是 60 秒。

这意味着对于调用 close 关闭的连接,如果在 60 秒后还没有收到 FIN 报文,客户端(主动关闭方)的连接就会直接关闭,如下图:

但是注意,如果主动关闭方使用 shutdown 函数关闭连接,指定了只关闭发送方向,而接收方向并没有关闭,那么意味着主动关闭方还是可以接收数据的。

此时,如果主动关闭方一直没收到第三次挥手,那么主动关闭方的连接将会一直处于 FIN_WAIT2 状态(tcp_fin_timeout 无法控制 shutdown 关闭的连接)。如下图:

第三次挥手丢失了,会发生什么?

当服务端(被动关闭方)收到客户端(主动关闭方)的 FIN 报文后,内核会自动回复 ACK,同时连接处于 CLOSE_WAIT 状态,顾名思义,它表示等待应用进程调用 close 函数关闭连接。

此时,内核是没有权利替代进程关闭连接,必须由进程主动调用 close 函数来触发服务端发送 FIN 报文。

服务端处于 CLOSE_WAIT 状态时,调用了 close 函数,内核就会发出 FIN 报文,同时连接进入 LAST_ACK 状态,等待客户端返回 ACK 来确认连接关闭。

如果迟迟收不到这个 ACK,服务端就会重发 FIN 报文,重发次数仍然由 tcp_orphan_retries 参数控制,这与客户端重发 FIN 报文的重传次数控制方式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假设 tcp_orphan_retries = 3,当第三次挥手一直丢失时,发生的过程如下图:

具体过程:

  • 当服务端重传第三次挥手报文的次数达到了 3 次后,由于 tcp_orphan_retries 为 3,达到了重传最大次数,于是再等待一段时间(时间为上一次超时时间的 2 倍),如果还是没能收到客户端的第四次挥手(ACK报文),那么服务端就会断开连接。

  • 客户端因为是通过 close 函数关闭连接的,处于 FIN_WAIT_2 状态是有时长限制的,如果 tcp_fin_timeout 时间内还是没能收到服务端的第三次挥手(FIN 报文),那么客户端就会断开连接。

第四次挥手丢失了,会发生什么?

当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第三次挥手的 FIN 报文后,就会回 ACK 报文,也就是第四次挥手,此时客户端连接进入 TIME_WAIT 状态。

在 Linux 系统,TIME_WAIT 状态会持续 2MSL 后才会进入关闭状态。

然后,服务端(被动关闭方)没有收到 ACK 报文前,还是处于 LAST_ACK 状态。

如果第四次挥手的 ACK 报文没有到达服务端,服务端就会重发 FIN 报文,重发次数仍然由前面介绍过的 tcp_orphan_retries 参数控制。

举个例子,假设 tcp_orphan_retries 为 2,当第四次挥手一直丢失时,发生的过程如下:

具体过程:

  • 当服务端重传第三次挥手报文达到 2 时,由于 tcp_orphan_retries 为 2, 达到了最大重传次数,于是再等待一段时间(时间为上一次超时时间的 2 倍),如果还是没能收到客户端的第四次挥手(ACK 报文),那么服务端就会断开连接。

  • 客户端在收到第三次挥手后,就会进入 TIME_WAIT 状态,开启时长为 2MSL 的定时器,如果途中再次收到第三次挥手(FIN 报文)后,就会重置定时器,当等待 2MSL 时长后,客户端就会断开连接。

3.3.TIME_WAIT 等待时间 2MSL

为什么 TIME_WAIT 等待的时间是 2MSL?

MSL 是 Maximum Segment Lifetime,报文最大生存时间,它是任何报文在网络上存在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报文将被丢弃。因为 TCP 报文基于是 IP 协议的,而 IP 头中有一个 TTL 字段,是 IP 数据报可以经过的最大路由数,每经过一个处理他的路由器此值就减 1,当此值为 0 则数据报将被丢弃,同时发送 ICMP 报文通知源主机。

MSL 与 TTL 的区别: MSL 的单位是时间,而 TTL 是经过路由跳数。所以 MSL 应该要大于等于 TTL 消耗为 0 的时间,以确保报文已被自然消亡。

TTL 的值一般是 64,Linux 将 MSL 设置为 30 秒,意味着 Linux 认为数据报文经过 64 个路由器的时间不会超过 30 秒,如果超过了,就认为报文已经消失在网络中了。

TIME_WAIT 等待 2 倍的 MSL,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网络中可能存在来自发送方的数据包,当这些发送方的数据包被接收方处理后又会向对方发送响应,所以一来一回需要等待 2 倍的时间。

比如,如果被动关闭方没有收到断开连接的最后的 ACK 报文,就会触发超时重发 FIN 报文,另一方接收到 FIN 后,会重发 ACK 给被动关闭方, 一来一去正好 2 个 MSL。

可以看到 2MSL时长 这其实是相当于至少允许报文丢失一次。比如,若 ACK 在一个 MSL 内丢失,这样被动方重发的 FIN 会在第 2 个 MSL 内到达,TIME_WAIT 状态的连接可以应对。

为什么不是 4 或者 8 MSL 的时长呢?你可以想象一个丢包率达到百分之一的糟糕网络,连续两次丢包的概率只有万分之一,这个概率实在是太小了,忽略它比解决它更具性价比。

2MSL 的时间是从客户端接收到 FIN 后发送 ACK 开始计时的。如果在 TIME-WAIT 时间内,因为客户端的 ACK 没有传输到服务端,客户端又接收到了服务端重发的 FIN 报文,那么 2MSL 时间将重新计时。

在 Linux 系统里 2MSL 默认是 60 秒,那么一个 MSL 也就是 30 秒。Linux 系统停留在 TIME_WAIT 的时间为固定的 60 秒。

其定义在 Linux 内核代码里的名称为 TCP_TIMEWAIT_LEN:

#define TCP_TIMEWAIT_LEN (60*HZ) /* how long to wait to destroy TIME-WAIT 
                                    state, about 60 seconds  */

如果要修改 TIME_WAIT 的时间长度,只能修改 Linux 内核代码里 TCP_TIMEWAIT_LEN 的值,并重新编译 Linux 内核。

为什么需要 TIME_WAIT 状态?

主动发起关闭连接的一方,才会有 TIME-WAIT 状态。

需要 TIME-WAIT 状态,主要是两个原因:

  • 防止历史连接中的数据,被后面相同四元组的连接错误的接收;

  • 保证「被动关闭连接」的一方,能被正确的关闭;

原因一:防止历史连接中的数据,被后面相同四元组的连接错误的接收

为了防止历史连接中的数据,被后面相同四元组的连接错误的接收,因此 TCP 设计了 TIME_WAIT 状态,状态会持续 2MSL 时长,这个时间足以让两个方向上的数据包都被丢弃,使得原来连接的数据包在网络中都自然消失,再出现的数据包一定都是新建立连接所产生的。

原因二:保证「被动关闭连接」的一方,能被正确的关闭

也就是说,TIME-WAIT 作用是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最后的 ACK 能让被动关闭方接收,从而帮助其正常关闭。

如果客户端(主动关闭方)最后一次 ACK 报文(第四次挥手)在网络中丢失了,那么按照 TCP 可靠性原则,服务端(被动关闭方)会重发 FIN 报文。

假设客户端没有 TIME_WAIT 状态,而是在发完最后一次回 ACK 报文就直接进入 CLOSE 状态,如果该 ACK 报文丢失了,服务端则重传的 FIN 报文,而这时客户端已经进入到关闭状态了,在收到服务端重传的 FIN 报文后,就会回 RST 报文。

服务端收到这个 RST 并将其解释为一个错误(Connection reset by peer),这对于一个可靠的协议来说不是一个优雅的终止方式。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客户端必须等待足够长的时间,确保服务端能够收到 ACK,如果服务端没有收到 ACK,那么就会触发 TCP 重传机制,服务端会重新发送一个 FIN,这样一去一来刚好两个 MSL 的时间。

客户端在收到服务端重传的 FIN 报文时,TIME_WAIT 状态的等待时间,会重置回 2MSL。

TIME_WAIT 过多有什么危害?

过多的 TIME-WAIT 状态主要的危害有两种:

  • 第一是占用系统资源,比如文件描述符、内存资源、CPU 资源、线程资源等;

  • 第二是占用端口资源,端口资源也是有限的,一般可以开启的端口为 32768~61000,也可以通过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参数指定范围。

客户端和服务端 TIME_WAIT 过多,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如果客户端(主动发起关闭连接方)的 TIME_WAIT 状态过多,占满了所有端口资源,那么就无法对「目的 IP+ 目的 PORT」都一样的服务端发起连接了,但是被使用的端口,还是可以继续对另外一个服务端发起连接的。

因此,客户端(发起连接方)都是和「目的 IP+ 目的 PORT 」都一样的服务端建立连接的话,当客户端的 TIME_WAIT 状态连接过多的话,就会受端口资源限制,如果占满了所有端口资源,那么就无法再跟「目的 IP+ 目的 PORT」都一样的服务端建立连接了。

不过,即使是在这种场景下,只要连接的是不同的服务端,端口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所以客户端还是可以向其他服务端发起连接的,这是因为内核在定位一个连接的时候,是通过四元组(源IP、源端口、目的IP、目的端口)信息来定位的,并不会因为客户端的端口一样,而导致连接冲突。

如果服务端(主动发起关闭连接方)的 TIME_WAIT 状态过多,并不会导致端口资源受限,因为服务端只监听一个端口,而且由于一个四元组唯一确定一个 TCP 连接,因此理论上服务端可以建立很多连接,但是 TCP 连接过多,会占用系统资源,比如文件描述符、内存资源、CPU 资源、线程资源等。

3.4.异常分析

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 有一个机制是保活机制。这个机制的原理是这样的:

定义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没有任何连接相关的活动,TCP 保活机制会开始作用,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发送一个探测报文,该探测报文包含的数据非常少,如果连续几个探测报文都没有得到响应,则认为当前的 TCP 连接已经死亡,系统内核将错误信息通知给上层应用程序。

如果开启了 TCP 保活,需要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 第一种,对端程序是正常工作的。当 TCP 保活的探测报文发送给对端, 对端会正常响应,这样 TCP 保活时间会被重置,等待下一个 TCP 保活时间的到来。

  • 第二种,对端程序崩溃并重启。当 TCP 保活的探测报文发送给对端后,对端是可以响应的,但由于没有该连接的有效信息,会产生一个 RST 报文,这样很快就会发现 TCP 连接已经被重置。

  • 第三种,是对端程序崩溃,或对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报文不可达。当 TCP 保活的探测报文发送给对端后,石沉大海,没有响应,连续几次,达到保活探测次数后,TCP 会报告该 TCP 连接已经死亡。

TCP 保活的这个机制检测的时间是有点长,我们可以自己在应用层实现一个心跳机制。

比如,web 服务软件一般都会提供 keepalive_timeout 参数,用来指定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如果设置了 HTTP 长连接的超时时间是 50 秒,web 服务软件就会启动一个定时器,如果客户端在完成一个 HTTP 请求后,在 50 秒内都没有再发起新的请求,定时器的时间一到,就会触发回调函数来释放该连接。

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服务端的进程崩溃会发生什么?

TCP 的连接信息是由内核维护的,所以当服务端的进程崩溃后,内核需要回收该进程的所有 TCP 连接资源,于是内核会发送第一次挥手 FIN 报文,后续的挥手过程也都是在内核完成,并不需要进程的参与,所以即使服务端的进程退出了,还是能与客户端完成 TCP 四次挥手的过程。

4.Socket 编程

针对 TCP 应该如何 Socket 编程?

Socket过程如下:

  • 服务端和客户端初始化 socket,得到文件描述符;

  • 服务端调用 bind,将 socket 绑定在指定的 IP 地址和端口;

  • 服务端调用 listen,进行监听;

  • 服务端调用 accept,等待客户端连接;

  • 客户端调用 connect,向服务端端的地址和端口发起连接请求;

  • 服务端 accept 返回用于传输的 socket 的文件描述符;

  • 客户端调用 write 写入数据;服务端调用 read 读取数据;

  • 客户端断开连接时,会调用 close,那么服务端 read 读取数据的时候,就会读取到了 EOF,待处理完数据后,服务端调用 close,表示连接关闭。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服务端调用 accept 时,连接成功了会返回一个已完成连接的 socket,后续用来传输数据

所以,监听的 socket 和真正用来传送数据的 socket,是「两个」 socket,一个叫作监听 socket,一个叫作已完成连接 socket。

成功连接建立之后,双方开始通过 read 和 write 函数来读写数据,就像往一个文件流里面写东西一样。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a/378577.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浏览器F12调试

系列文章目录 提示:这里可以添加系列文章的所有文章的目录,目录需要自己手动添加 例如:第一章 Python 机器学习入门之pandas的使用 提示:写完文章后,目录可以自动生成,如何生成可参考右边的帮助文档 文章目…

java实现栈功能

1.使用数组方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BufferedReader br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int operateNum Integer.parseInt(br.readLine());//操作次数String inputInfo;//输入信息StringBuilder outputSb new…

湿度计算方法

湿度计算方法 (1)绝对湿度: 绝对湿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一般其单位是克/立方米。 其中的符号分别是: e–蒸汽压,单位是帕斯卡(Pa) Rw–水的气体常数461.52J/&#xff…

1899_野火FreeRTOS教程阅读笔记_任务创建

1899_野火FreeRTOS教程阅读笔记_任务创建 全部学习汇总: g_FreeRTOS: FreeRTOS学习笔记 (gitee.com) 关于这部分,从一般前后台程序到RTOS的任务描述了很多。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的这部分描述没有描述到关键的信息点。其实,RTOS存在的一个主要的目…

UML 2.5图形库

UML 2.5图形库 drawio是一款强大的图表绘制软件,支持在线云端版本以及windows, macOS, linux安装版。 如果想在线直接使用,则直接输入网址drawon.cn或者使用drawon(桌案), drawon.cn内部完整的集成了drawio的所有功能,并实现了云端存储&#…

一文读懂:MybatisPlus从入门到进阶

快速入门 简介 在项目开发中,Mybatis已经为我们简化了代码编写。 但是我们仍需要编写很多单表CURD语句,MybatisPlus可以进一步简化Mybatis。 MybatisPlus官方文档:https://www.baomidou.com/,感谢苞米豆和黑马程序员。 Mybat…

Spring Boot的打包方式:JAR vs. WAR 打包方式

Spring Boot的打包方式:JAR vs. WAR 打包方式 Spring Boot是一个流行的Java开发框架,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应用程序开发和部署方式。本文将介绍Spring Boot的两种常见打包方式:JAR和WAR。我们将深入探讨它们的特点、适用场景和部署方式&#xf…

使用命令修复windows 7/8引导,解决GHO映像恢复后不能进入系统的问题

背景: 最近使用ghost恢复windows7的GHO系统映像,重启后找不到引导系统。原因是没有激活系统分区。而之前安装在系统上的PE系统已经被删除。此时手里只有一个windows 10的启动u盘。可谓是绝望。 解决办法: 启动windows10系统u盘,点…

【python】绘制春节烟花

一、Pygame库春节烟花示例 下面是一个使用Pygame实现的简单春节烟花效果的示例代码。请注意,运行下面的代码之前,请确保计算机上已经安装了Pygame库。 import pygame import random import math from pygame.locals import *# 初始化pygame pygame.ini…

4.4 特效优化注意点

一、特效模型制作标准和注意事项 1.特效模型面数最大500(面数可以加到1000,但是要分Lod等级) (模型对打面熟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做好规范,例如Lod0 1000Tris, Lod1...Lod3 100Tris,最好以引擎内的三…

Sklearn、TensorFlow 与 Keras 机器学习实用指南第三版(八)

原文:Hands-On Machine Learning with Scikit-Learn, Keras, and TensorFlow 译者:飞龙 协议:CC BY-NC-SA 4.0 第十八章:强化学习 强化学习(RL)是当今最激动人心的机器学习领域之一,也是最古老…

VMwawre配置静态ip

1、查看当前虚拟机网关(记住这个网关,后面使用) 2、进入目录命令: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3、编辑网卡配置文件命令:vim ifcfg-ens33 4、配置静态IP,修改和增加如下信息: 修改的内…

编码技巧——在项目中使用Alibaba Cloud Toolkit远程部署

背景 在新公司项目开发,当前项目为自建项目,意思是从开发到运维都需要自己负责,远程的服务器也是自己搭建的win操作系统; 之前在大厂工作时,一般提交代码之后,CICD流水线会自动的执行最新代码的拉取、构建打…

神经网络 | 常见的激活函数

Hi,大家好,我是半亩花海。本文主要介绍神经网络中必要的激活函数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常见的激活函数的功能。 目录 一、激活函数定义 二、激活函数分类 三、常见的几种激活函数 1. Sigmoid 函数 (1)公式 (2&a…

Linux笔记之expect和bash脚本监听输出并在匹配到指定字符串时发送中断信号

Linux笔记之expect和bash脚本监听输出并在匹配到指定字符串时发送中断信号 code review! 文章目录 Linux笔记之expect和bash脚本监听输出并在匹配到指定字符串时发送中断信号1.expect2.bash 1.expect 在Expect脚本中,你可以使用expect来监听程序输出,…

Redis——高级主题

介绍Redis的高级主题,包括服务器配置、Redis事务、Redis发布和订阅、Pipeline批量发送请求、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1、服务器配置 在Windows和Linux的Redis服务器里面,都有一个配置文件。Redis配置文件位于Redis安装目录下,在不同操作系统下&…

VMWare下载安装(包含Window是和Mac)

VMWare下载安装(包含Window是和Mac) 文章目录 VMWare下载安装(包含Window是和Mac)一、windows下载VMWare①:下载01:网盘下载02:官方下载 ②:安装③:密钥 二、Mac下载VMWa…

vue3:26—新的内置组件

目录 Teleport Suspense Teleport 什么是Teleport? Teleport 是一种能够将我们的组件html结构移动到指定位置的技术 当在元素中的css使用了filter滤镜属性的时候,会导致内部 fixed 元素定位发生错误,即不再相对 viewport 进行定位,而是相对…

使用 WMI 查询安全软件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WMI) API 来查询当前计算机上安装的安全软件的基本信息。我们将分析代码的各个部分,并解释每个步骤所涉及的技术和原理。 一、什么是 WMI? WMI 是 Windows Manag…

BlueLotus 下载安装使用

说明 蓝莲花平台BlueLotus,是清华大学曾经的蓝莲花战队搭建的平台,该平台用于接收xss返回数据。 正常执行反射型xss和存储型xss: 反射型在执行poc时,会直接在页面弹出执行注入的poc代码;存储型则是在将poc代码注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