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强化学习(王树森)笔记02

深度强化学习(DRL)

本文是学习笔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在ChatGPT辅助下完成。

参考链接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官方链接:https://github.com/wangshusen/DRL

源代码链接:https://github.com/DeepRLChinese/DeepRL-Chinese

B站视频:【王树森】深度强化学习(DRL)

豆瓣: 深度强化学习

文章目录

  • 深度强化学习(DRL)
  • Value-based RL
    • DQN
    • 时间差分(TD)算法
      • 驾车时间预测的例子
      • TD算法
      • 用TD训练DQN
      • 注意
    • 后记

Value-based RL

DQN

在学习 DQN之前,首先复习一些基础知识。在一局游戏中,把从起始到结束的所有奖励记作:

R 1 , ⋯   , R t , ⋯   , R n . R_{1},\cdots,R_{t},\cdots,R_{n}. R1,,Rt,,Rn.

定义折扣率 γ ∈ [ 0 , 1 ] \gamma\in[0,1] γ[0,1]。折扣回报的定义是:

U t   =   R t + γ ⋅ R t + 1 + γ 2 ⋅ R t + 2 + ⋯ + γ n − t ⋅ R n . U_{t}\:=\:R_{t}+\gamma\cdot R_{t+1}+\gamma^{2}\cdot R_{t+2}+\cdots+\gamma^{n-t}\cdot R_{n}. Ut=Rt+γRt+1+γ2Rt+2++γntRn.

在游戏尚未结束的 t t t 时刻, U t U_t Ut 是一个未知的随机变量,其随机性来自于 t t t 时刻之后的所有状态与动作。动作价值函数的定义是:

Q π ( s t , a t )   =   E [ U t ∣   S t = s t , A t = a t ] , Q_{\pi}(s_{t},a_{t})\:=\:\mathbb{E}\Big[U_{t}\Big|\:S_{t}=s_{t},A_{t}=a_{t}\Big], Qπ(st,at)=E[Ut St=st,At=at],

公式中的期望消除了 t t t 时刻之后的所有状态 S t + 1 , ⋯   , S n S_{t+1},\cdots,S_n St+1,,Sn 与所有动作 A t + 1 , ⋯   , A n A_{t+1},\cdots,A_n At+1,,A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优动作价值函数用最大化消除策略 π : \pi: π:
Q ⋆ ( s t , a t )   =   max ⁡ π   Q π ( s t , a t ) , ∀   s t ∈ S , a t ∈ A . Q_{\star}\big(s_{t},a_{t}\big)\:=\:\max_{\pi}\:Q_{\pi}\big(s_{t},a_{t}\big),\quad\forall\:s_{t}\in\mathcal{S},\quad a_{t}\in\mathcal{A}. Q(st,at)=πmaxQπ(st,at),stS,atA.

可以这样理解 Q ⋆ : Q_\star : Q:已知 s t s_t st a t a_t at,不论未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π \pi π,回报 U t U_t Ut的期望不可能超过 Q ⋆ ∘ Q_{\star\circ} Q⋆∘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优动作价值函数的用途:假如我们知道 Q ⋆ Q_\star Q,我们就能用它做控制。举个例子,超级玛丽游戏中的动作空间是 A = { 左,右,上 } A= \{ 左,右,上\} A={左,右,上}。给定当前状态 s t s_t st,智能体该执行哪个动作呢?假设我们已知 Q ⋆ Q_{\star} Q函数,那么我们就让 Q ⋆ Q_{\star} Q给三个动作打分,比如:

Q ⋆ ( s t , 左 )   =   370 , Q ⋆ ( s t , 右 )   =   − 21 , Q ⋆ ( s t , 上 )   =   610. Q_{\star}(s_{t},\textit{左})\:=\:370,\quad Q_{\star}(s_{t},\textit{右})\:=\:-21,\quad Q_{\star}(s_{t},\text{上})\:=\:610. Q(st,)=370,Q(st,)=21,Q(st,)=610.

这三个值是什么意思呢? Q ⋆ ( s t , 左 ) = 370 Q_\star ( s_t, 左) = 370 Q(st,)=370 的意思是:如果现在智能体选择向左走,不论之后采取什么策略 π, 那么回报 U t U_t Ut 的期望最多不会超过 370。同理,其他两个最优动作价值也是回报的期望的上界。根据 Q ⋆ Q_{\star} Q的评分,智能体应该选择向上跳,因为这样可以最大化回报 U t U_t Ut 的期望。

我们希望知道 Q ⋆ Q_{\star} Q,因为它就像是先知一般,可以预见未来,在 t t t 时刻就预见 t t t n n n 时刻之间的累计奖励的期望。假如我们有 Q ⋆ Q_{\star} Q这位先知,我们就遵照先知的指导,最大化未来的累计奖励。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不知道 Q ⋆ Q_{\star} Q的函数表达式。是否有可能近似出 Q ⋆ Q_{\star} Q这位先知呢?对于超级玛丽这样的游戏,学出来一个“先知”并不难。假如让我们重复玩超级玛丽一亿次,那我们就会像先知一样,看到当前状态,就能准确判断出当前最优的动作是什么。这说明只要有足够多的“经验”,就能训练出超级玛丽中的“先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优动作价值函数的近似:在实践中,近似学习“先知” Q ⋆ Q_{\star} Q 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度 Q网络(deep Q network, 缩写 DQN), 记作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其结构如图 4.1 所述。其中的 w w w 表示神经网络中的参数。首先随机初始化 w w w,随后用“经验”去学习 w w w。学习的目标是:对于所有的 s s s a a a, DQN 的预测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尽量接近 Q ⋆ ( s , a ) Q_\star(s,a) Q(s,a)。后面几节的内容都是如何学习 w w 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这样理解 DQN 的表达式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DQN 的输出是离散动作空间 A A A 上的每个动作的 Q 值,即给每个动作的评分,分数越高意味着动作越好。举个例子,动作空间是 A = { 左,右,上 } \mathcal{A} = \{ 左,右,上\} A={左,右,上},那么动作空间的大小等于 ∣ A ∣ = 3 |\mathcal{A}|=3 A=3,那么 DQN 的输出是 3 维的向量, 记作 q ^ \widehat{q} q , 向量每个元素对应一个动作。在图4.1 中,DQN 的输出是

q ^ 1   =   Q ( s ,   左 ;   w )   =   370 , q ^ 2   =   Q ( s ,   右 ;   w )   =   − 21 , q ^ 3   =   Q ( s ,   上 ;   w )   =   610. \begin{aligned}&\widehat q_1\:=\:Q\big(s,\:\text{左};\:\boldsymbol w\big)\:=\:370,\\[1ex]&\widehat q_2\:=\:Q\big(s,\:\text{右};\:\boldsymbol w\big)\:=\:-21,\\[1ex]&\widehat q_3\:=\:Q\big(s,\:\text{上};\:\boldsymbol w\big)\:=\:610.\end{aligned} q 1=Q(s,;w)=370,q 2=Q(s,;w)=21,q 3=Q(s,;w)=610.

总结一下,DQN 的输出是 |A| 维的向量 q ^ \widehat{q} q , 包含所有动作的价值。而我们常用的符号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是标量,是动作 a a a 对应的动作价值,是向量 q ^ \hat{q} q^ 中的一个元素。

用DQN玩游戏:agent每次采取的action是使得Q函数取最大的那个动作,一直玩下去。下图的顺序是从左往右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QN 的梯度:在训练 DQN 的时候,需要对 DQN 关于神经网络参数 w w w 求梯度。用

∇ w Q ( s , a ; w )   ≜   ∂   Q ( s , a ; w ) ∂ w \nabla_{\boldsymbol{w}}Q(s,a;\boldsymbol{w})\:\triangleq\:\frac{\partial\:Q(s,a;\boldsymbol{w})}{\partial\boldsymbol{w}} wQ(s,a;w)wQ(s,a;w)

表示函数值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关于参数 w w w 的梯度。因为函数值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是一个实数,所以梯度的形状与 w w w 完全相同。如果 w w w d × 1 d\times1 d×1 的向量,那么梯度也是 d × 1 d\times1 d×1 的向量。如果 w w w d 1 × d 2 d_1\times d_2 d1×d2的矩阵,那么梯度也是 d 1 × d 2 d_1\times d_2 d1×d2的矩阵。如果 w w w d 1 × d 2 × d 3 d_1\times d_2\times d_3 d1×d2×d3的张量,那么梯度也是 d 1 × d 2 × d 3 d_1\times d_2\times d_3 d1×d2×d3 的张量。

给定观测值 s s s a a a,比如 a = 左 a=\text{左} a=,可以用反向传播计算出梯度 ∇ w Q ( s , 左 ; w ) \nabla_{\boldsymbol{w}}Q( s, 左; \boldsymbol{w}) wQ(s,;w)。在编程实现的时候,TensorFlow 和PyTorch 可以对 DQN 输出向量的一个元素(比如 Q ( s , 左 ; w ) Q( s, 左; \boldsymbol w) Q(s,;w) 这个元素) 关于变量 w w w 自动求梯度,得到的梯度的形状与 w w w 完全相同。

时间差分(TD)算法

驾车时间预测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模型 Q ( s , d ; w ) Q(s,d;w) Q(s,d;w),其中 s s s 是起点, d d d 是终点, w w w 是参数。模型 Q Q Q 可以预测开车出行的时间开销。这个模型一开始不准确,甚至是纯随机的。但是随着很多人用这个模型,得到更多数据、更多训练,这个模型就会越来越准,会像谷歌地图一样准。
我们该如何训练这个模型呢?在用户出发前,用户告诉模型起点 s s s 和终点 d d d, 模型做一个预测 q ^ = Q ( s , d ; w ) \widehat{q}=Q(s,d;w) q =Q(s,d;w)。当用户结束行程的时候,把实际驾车时间 y y y 反馈给模型。两者之差 q ^ − y \widehat{q}-y q y 反映出模型是高估还是低估了驾驶时间,以此来修正模型,使得模型的估计更准确。

假设我是个用户,我要从北京驾车去上海。从北京出发之前,我让模型做预测,模型告诉我总车程是 14 小时:

q ^   ≜   Q ( “北京”,“上海”; w )   =   14. \widehat q\:\triangleq\:Q{({\text{“北京”,“上海”;}\boldsymbol{w})}\:=\:14.} q Q(北京”,“上海”;w)=14.

当我到达上海,我知道自己花的实际时间是16 小时,并将结果反馈给模型;见图 4.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用梯度下降对模型做一次更新,具体做法如下。把我的这次旅程作为一组训练数据:

s = “北京” , d = “上海” , q ^ = 14 , y = 16. s=\text{“北京”},\quad d=\text{“上海”},\quad\widehat{q}=14,\quad y=16. s=北京,d=上海,q =14,y=16.

我们希望估计值 q ^ = Q ( s , d ; w ) \widehat{q}=Q(s,d;\boldsymbol{w}) q =Q(s,d;w)尽量接近真实观测到的 y y y,所以用两者差的平方作为损失函数:

L ( w )   =   1 2 [ Q ( s , d ; w )   −   y ] 2 . L(\boldsymbol{w})\:=\:\frac{1}{2}\Big[Q(s,d;\boldsymbol{w})\:-\:y\Big]^{2}. L(w)=21[Q(s,d;w)y]2.

用链式法则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得到:

∇ w L ( w )   =   ( q ^ − y ) ⋅ ∇ w Q ( s , d ; w ) , \nabla_{\boldsymbol{w}}L(\boldsymbol{w})\:=\:(\widehat{q}-y)\cdot\nabla_{\boldsymbol{w}}Q(s,d;\boldsymbol{w}), wL(w)=(q y)wQ(s,d;w),

然后做一次梯度下降更新模型参数 w w w:

w   ←   w − α ⋅ ∇ w L ( w )   , w\:\leftarrow\:w-\alpha\cdot\nabla_{\boldsymbol{w}}L(\boldsymbol{w})\:, wwαwL(w),

此处的 α \alpha α 是学习率,需要手动调整。在完成一次梯度下降之后,如果再让模型做一次预测,那么模型的预测值

Q ( “北京”,“上海”;  w ) Q(\text{“北京”,“上海”; }w) Q(北京”,“上海”; w)

会比原先更接近 y = 16. y=16. y=16.

TD算法

接着上文驾车时间的例子。出发前模型估计全程时间为 q ^ = 14 \widehat{q}=14 q =14 小时;模型建议的路线会途径济南。我从北京出发,过了 r = 4.5 r=4.5 r=4.5 小时,我到达济南。此时我再让横型做一次预测,模型告诉我

q ^ ′   ≜   Q ( “济南”,“上海”;  w )   =   11. \widehat{q}^{\prime}\:\triangleq\:Q{({\text{“济南”,“上海”; }\boldsymbol{w}}})\:=\:11. q Q(济南”,“上海”; w)=11.

见图 4.3 的描述。假如此时我的车坏了,必须要在济南修理,我不得不取消此次行程。我没有完成旅途,那么我的这组数据是否能帮助训练模型呢?其实是可以的,用到的算法叫做时间差分 (temporal difference, 缩写 T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解释 TD 算法的原理。回顾一下我们已有的数据:模型估计从北京到上海一共需要 q ^ = 14 \widehat{q}=14 q =14 小时,我实际用了 r = 4.5 r=4.5 r=4.5 小时到达济南,模型估计还需要 q ~ ′ = 11 \widetilde{q}^{\prime}=11 q =11 小时从济南到上海。到达济南时,根据模型最新估计,整个旅程的总时间为:

y ^   ≜   r + q ^ ′   =   4.5 + 11   =   15.5. \widehat{y}\:\triangleq\:r+\widehat{q}^{\prime}\:=\:4.5+11\:=\:15.5. y r+q =4.5+11=15.5.

TD 算法将 y ^ = 15.5 \widehat{y}=15.5 y =15.5 称为 TD 目标 (TD target) , 它比最初的预测 q ^ = 14 \widehat{q}=14 q =14 更可靠。最初的预测 q ^ = 14 \widehat{q}=14 q =14 纯粹是估计的,没有任何事实的成分。TD 目标 y ^ = 15.5 \widehat{y}=15.5 y =15.5 也是个估计,但其中有事实的成分:其中的 r = 4.5 r=4.5 r=4.5 就是实际的观测。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认为 TD 目标 y ^ = 15.5 \widehat{y}=15.5 y =15.5 比模型最初的估计值

q ^   =   Q ( “北京”,“上海”;   w )   =   14 \widehat{q}\:=\:Q(\text{“北京”,“上海”;}\:\boldsymbol{w})\:=\:14 q =Q(北京”,“上海”;w)=14

更可靠,所以可以用 y ^ \hat{y} y^对模型做“修正”。我们希望估计值 q ^ \widehat{q} q 尽量接近 TD 目标 y ^ \widehat{y} y ,所以用两者差的平方作为损失函数:

L ( w ) = 1 2 [ Q ( “北京”,“上海”;  w ) − y ^ ] 2 . \begin{array}{rcl}L(\boldsymbol{w})&=&\frac{1}{2}\Big[Q(\text{“北京”,“上海”; }\boldsymbol{w})-\widehat{y}\Big]^2.\end{array} L(w)=21[Q(北京”,“上海”; w)y ]2.
此处把 y ^ \widehat{y} y 看做常数,尽管它依赖于 w w w。计算损失函数的梯度:

∇ w L ( w ) = ( q ^ − y ^ ) ⏟ 记作  δ ⋅ ∇ w Q ( “北京”,“上海”;  w ) , \begin{array}{rcl}\nabla_{w}L(\boldsymbol{w})&=&\underbrace{(\widehat{q}-\widehat{y})}_{\text{记作 }\delta}\cdot\nabla_{\boldsymbol{w}}Q(\text{“北京”,“上海”; }\boldsymbol{w}),\\\end{array} wL(w)=记作 δ (q y )wQ(北京”,“上海”; w),

此处的 δ = q ^ − y ^ = 14 − 15.5 = − 1.5 \delta=\widehat{q}-\widehat{y}=14-15.5=-1.5 δ=q y =1415.5=1.5 称作 TD 误差 (TD error)。做一次梯度下降更新模型参数 w : w: w:

w   ←   w   −   α   ⋅   δ   ⋅   ∇ w   Q ( “北京”,“上海” ; w ) . \boldsymbol{w}\:\leftarrow\:\boldsymbol{w}\:-\:\boldsymbol{\alpha}\:\cdot\:\boldsymbol{\delta}\:\cdot\:\nabla_{\boldsymbol{w}}\:Q(\text{“北京”,“上海”};\boldsymbol{w}). wwαδwQ(北京”,“上海;w).

如果你仍然不理解 TD 算法,那么请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模型估计从北京到上海全程需要 q ^ = 14 \widehat{q}=14 q =14 小时,模型还估计从济南到上海需要 q ⃗ ′ = 11 \vec{q}^{\prime}=11 q =11 小时。这就相当于模型做了这样的估计:从北京到济南需要的时间为

q ^ − q ^ ′   =   14 − 11   =   3. \widehat q-\widehat q^{\prime}\:=\:14-11\:=\:3. q q =1411=3.

而我真实花费 r = 4.5 r=4.5 r=4.5 小时从北京到济南。模型的估计与我的真实观测之差为

δ   =   3 − 4.5   =   − 1.5. \delta\:=\:3-4.5\:=\:-1.5. δ=34.5=1.5.

这就是 TD 误差!以上分析说明 TD 误差 δ \delta δ 就是模型估计与真实观测之差。TD 算法的目的是通过更新参数 w w w 使得损失 L ( w ) = 1 2 δ 2 L(w)=\frac12\delta^2 L(w)=21δ2 减小。

ChatGPT:

TD误差衡量了当前时刻估算的值函数与下一时刻的估算值函数的差异,即当前估算值和通过时间差分学习所得到的预期未来值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被用来更新值函数的参数,以使估算更为准确。

用TD训练DQN

TD算法是一种在线学习算法,可以逐步更新值函数,而不需要等到回合结束。

视频中用到的例子是从纽约到亚特兰大,途径华盛顿,但是道理都是一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把TD算法用到DQN?和驾车的例子很像,等式左边是t时刻的Q的估计,等式右边是一个实际观测值加一项关于t+1时刻的Q估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等式 U t   =   R t + γ ⋅ U t + 1   U_t\:=\:R_t+\gamma\cdot U_{t+1}\: Ut=Rt+γUt+1

这个等式反映了相邻两个折扣回报之间的关系:t时刻的折扣回报 U t U_t Ut等于t时刻的奖励 R t R_t Rt 加上折扣因子 γ \gamma γ乘以t+1时刻的折扣回报 U t + 1 U_{t+1} Ut+1

得来的过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Q ( s t , a t ; w ) ≈ E [ R t + γ ⋅ Q ( S t + 1 , A t + 1 ; w ) ] . Q(s_t,{a_t};\mathbf{w})\approx\mathbb{E}[\mathbb{R}_t+{\gamma}\cdot Q(\mathbb{S}_{t+1},{A_{t+1}};\mathbf{w})]. Q(st,at;w)E[Rt+γQ(St+1,At+1;w)].这个公式两边是两个估计(estimat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左边是prediction,右边是TD targe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TD算法训练DQN的过程如下图:下图中的t+1时刻的Q为什么可以写成max的形式?是因为t+1时刻的action a t + 1 a_{t+1} at+1就是选择t时刻使得Q最大的那个acti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是王树森书中具体的推导过程:

下面我们推导训练 DQN 的 TD 算法(严格地讲,此处推导的是“Q 学习算法”,它属于 TD 算法的一种。本节就称其为 TD 算法)。回忆一下回报的定义 : U t = ∑ k = t n γ k − t ⋅ R k :U_t=\sum_{k=t}^n\gamma^{k-t}\cdot R_k :Ut=k=tnγktRk, U t + 1 = ∑ k = t + 1 n γ k − t − 1 ⋅ R k U_{t+1}=\sum_{k=t+1}^{n}\gamma^{k-t-1}\cdot R_{k} Ut+1=k=t+1nγkt1Rk。由 U ι U_{\iota} Uι U t + 1 U_{t+1} Ut+1 的定义可得:
U t   =   R t + γ ⋅ ∑ k = t + 1 n γ k − t − 1 ⋅ R k ⏟ = U t + 1   . ( 4.1 ) U_t\:=\:R_t+\gamma\cdot\underbrace{\sum_{k=t+1}^n\gamma^{k-t-1}\cdot R_k}_{=U_{t+1}}\:.\quad{(4.1)} Ut=Rt+γ=Ut+1 k=t+1nγkt1Rk.(4.1)

回忆一下,最优动作价值函数可以写成

Q ⋆ ( s t , a t )   =   max ⁡ π   E [ U t ∣   S t = s t , A t = a t ] . ( 4.2 ) Q_{\star}\big(s_{t},a_{t}\big)\:=\:\operatorname*{max}_{\pi}\:\mathbb{E}\Big[U_{t}\big|\:S_{t}=s_{t},A_{t}=a_{t}\Big]. \quad{(4.2)} Q(st,at)=πmaxE[Ut St=st,At=at].(4.2)
从公式 (4.1)和 (4.2)出发,经过一系列数学推导 , 可以得到下面的定理。这个定理是最优贝尔曼方程 (optimal Bellman equations) 的一种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优贝尔曼方程具体公式如下:

Q ⋆ ( s t , a t ) ⏟ U t 的期望 = E S t + 1 ∼ p ( ⋅ ∣ s t , a t ) [ R t +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 U t + 1 的期望 ∣ S t = s t , A t = a t ] . \underbrace{Q_{\star}(s_{t},a_{t})}_{U_{t}\text{的期望}} = \mathbb{E}_{S_{t+1}\sim p(\cdot|s_{t},a_{t})}\Big[R_{t}+\gamma\cdot\underbrace{\max_{A\in\mathcal{A}}Q_{\star}\big(S_{t+1},A\big)}_{U_{t+1}\text{的期望}} \big | S _ { t }=s_{t},A_{t}=a_{t}\Big]. Ut的期望 Q(st,at)=ESt+1p(st,at)[Rt+γUt+1的期望 AAmaxQ(St+1,A) St=st,At=at].

贝尔曼方程的右边是个期望,我们可以对期望做蒙特卡洛近似。当智能体执行动作 a t a_t at 之后,环境通过状态转移函数 p ( s t + 1 ∣ s t , a t ) p(s_{t+1}|s_t,a_t) p(st+1st,at) 计算出新状态 s t + 1 s_{t+1} st+1。奖励 R t R_t Rt 最多只依赖于 S t S_t St A t A_t At S t + 1 S_{t+1} St+1。那么当我们观测到 s t s_t st a t a_t at s t + 1 s_{t+1} st+1 时,则奖励 R t R_t Rt 也被观测到,记作 r t r_t rt。有了四元组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 \begin{pmatrix}s_t,\:a_t,\:r_t,\:s_{t+1}\end{pmatrix}, (st,at,rt,st+1),

我们可以计算出

r t +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 r_{t}+\gamma\cdot\max_{a\in\mathcal{A}}Q_{\star}\big(s_{t+1},a\big). rt+γaAmaxQ(st+1,a).

它可以看做是下面这项期望的蒙特卡洛近似:

E S t + 1 ∼ p ( ⋅ ∣ s t , a t ) [ R t   +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   S t = s t , A t = a t   ] . \mathbb{E}_{S_{t+1}\sim p(\cdot|s_{t},a_{t})}\Big[\left.R_{t}\:+\:\gamma\cdot\max_{A\in\mathcal{A}}Q_{\star}(S_{t+1},A)\:\Big|\:S_{t}=s_{t},A_{t}=a_{t}\:\Big].\right. ESt+1p(st,at)[Rt+γAAmaxQ(St+1,A) St=st,At=at].

由定理 4.1 和上述的蒙特卡洛近似可得:

Q ⋆ ( s t , a t )   ≈   r t +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 ( 4.3 ) Q_{\star}\big(s_{t},a_{t}\big)\:\approx\:r_{t}+\gamma\cdot\operatorname*{max}_{a\in\mathcal{A}}Q_{\star}\big(s_{t+1},a\big). \quad{(4.3)} Q(st,at)rt+γaAmaxQ(st+1,a).(4.3)

这是不是很像驾驶时间预测问题?左边的 Q ⋆ ( s t , a t ) Q_\star(s_t,a_t) Q(st,at) 就像是模型预测“北京到上海”的总时间, r t r_t rt 像是实际观测的“北京到济南”的时间, γ ⋅ max ⁡ a ∈ A Q ⋆ ( s t + 1 , a ) \gamma\cdot\max_{a\in\mathcal{A}}Q_\star(s_{t+1},a) γmaxaAQ(st+1,a) 相当于模型预测剩余路程“济南到上海”的时间。见图 4.4 中的类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把公式 (4.3) 中的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 s , a ) Q_\star(s,a) Q(s,a) 替换成神经网络 Q ( s , a ; w ) Q(s,a;\boldsymbol{w}) Q(s,a;w), 得到:

Q ( s t , a t ; w ) ⏟ 预测  q ^ t   ≈   r t + γ ⋅ max ⁡ a ∈ A Q ( s t + 1 , a ;   w ) ⏟ TD 目标  y t ^ \underbrace{Q\left(s_t,a_t;\boldsymbol{w}\right)}_{\text{预测 }\widehat{q}_t}\:\approx\:\underbrace{r_t+\gamma\cdot\max_{a\in\mathcal{A}}Q\left(s_{t+1},a;\:\boldsymbol{w}\right)}_{\text{TD 目标 }\widehat{y_t}} 预测 q t Q(st,at;w)TD 目标 yt rt+γaAmaxQ(st+1,a;w)

左边的 q ^ t ≜ Q ( s t , a t ; w ) \widehat{q}_t\triangleq Q(s_t,a_t;w) q tQ(st,at;w)是神经网络在 t t t 时刻做出的预测,其中没有任何事实成分。右边的 TD 目标 y ^ t \widehat{y}_t y t 是神经网络在 t + 1 t+1 t+1 时刻做出的预测,它部分基于真实观测到的奖励 r t r_t rt q ^ t \widehat{q}_t q t y ^ t \widehat{y}_t y t 两者都是对最优动作价值 Q ⋆ ( s t , a t ) Q_\star(s_t,a_t) Q(st,at) 的估计,但是 y ^ t \widehat{y}_t y t 部分基于事实,因此比 q ^ t \widehat{q}_t q t 更可信。应当鼓励 q ^ t ≜ Q ( s t , a t ; w ) \widehat{q}_t\triangleq Q(s_t,a_t;\boldsymbol{w}) q tQ(st,at;w)接近 y ^ t \hat{y}_t y^t。定义损失函数:

L ( w )   =   1 2 [ Q ( s t , a t ;   w )   −   y ^ t ] 2 . L(\boldsymbol{w})\:=\:\frac{1}{2}\Big[Q(s_{t},a_{t};\:\boldsymbol{w})\:-\:\widehat{y}_{t}\Big]^{2}. L(w)=21[Q(st,at;w)y t]2.

假装 y ^ \widehat{y} y 是常数3(实际上 y ^ t \widehat{y}_t y t 依赖于 w w w, 但是我们假装 y ^ \widehat{y} y 是常数),计算 L L L 关于 w w w 的梯度:

∇ w L ( w ) = ( q ^ t − y ^ t ) ⏟ TD 误差   δ t   ⋅   ∇ w   Q ( s t , a t ;   w ) . \begin{array}{rcl}\nabla_{\boldsymbol{w}}L(\boldsymbol{w})&=&\underbrace{\left(\widehat{q}_{t}-\widehat{y}_{t}\right)}_{\text{TD 误差}\:\delta_{t}}\:\cdot\:\nabla_{\boldsymbol{w}}\:Q\big(s_{t},a_{t};\:\boldsymbol{w}\big).\end{array} wL(w)=TD 误差δt (q ty t)wQ(st,at;w).

做一步梯度下降,可以让 q ^ t \widehat{q}_t q t 更接近 y ^ t : \widehat{y}_t: y t:

w ← w − α ⋅ δ t ⋅ ∇ w Q ( s t , a t ; w ) . \boldsymbol{w}\leftarrow\boldsymbol{w}-\alpha\cdot\delta_{t}\cdot\nabla_{\boldsymbol{w}}Q\big(s_{t},a_{t};\boldsymbol{w}\big). wwαδtwQ(st,at;w).

这个公式就是训练 DQN 的 TD 算法。

总结一下:最优行动价值函数是未知的,DQN算法就是用神经网络近似这个最优行动价值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D算法具体流程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书中介绍的训练流程

首先总结上面的结论。给定一个四元组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s_t,a_t,r_t,s_{t+1}) (st,at,rt,st+1), 我们可以计算出 DQN 的预测值

q ^ t   =   Q ( s t , a t ;   w ) , \widehat q_{t}\:=\:Q(s_{t},a_{t};\:\boldsymbol w), q t=Q(st,at;w),
以及 TD 目标和 TD 误差:

y ^ t   =   r t + γ ⋅ max ⁡ a ∈ A Q ( s t + 1 , a ;   w ) 和 δ t   =   q ^ t − y ^ t . \widehat{y}_{t}\:=\:r_{t}+\gamma\cdot\operatorname*{max}_{a\in\mathcal{A}}Q\big(s_{t+1},a;\:\boldsymbol{w}\big)\quad\text{和}\quad\delta_{t}\:=\:\widehat{q}_{t}-\widehat{y}_{t}. y t=rt+γaAmaxQ(st+1,a;w)δt=q ty t.

TD 算法用这个公式更新 DQN 的参数:

w   ←   w − α ⋅ δ t ⋅ ∇ w   Q ( s t , a t ;   w ) . \boldsymbol{w}\:\leftarrow\:\boldsymbol{w}-\alpha\cdot\delta_{t}\cdot\nabla_{\boldsymbol{w}}\:Q\big(s_{t},a_{t};\:\boldsymbol{w}\big). wwαδtwQ(st,at;w).

注意,算法所需数据为四元组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s_t,a_t,r_t,s_{t+1}) (st,at,rt,st+1), 与控制智能体运动的策略 π 无关。这就意味着可以用任何策略控制智能体与环境交互,同时记录下算法运动轨迹,作为训练数据。因此,DQN 的训练可以分割成两个独立的部分:收集训练数据、更新参数 w w w

收集训练数据

我们可以用任何策略函数 π \pi π 去控制智能体与环境交互,这个 π 就叫做行为策略 (behavior policy)。比较常用的是 ϵ \epsilon ϵ-greedy 策略:
a t   =   { argmax ⁡ a Q ( s t , a ; w ) , 以概率  ( 1 − ϵ ) ; 均匀抽取  A  中的一个动作 , 以概率  ϵ . \left.a_t\:=\:\left\{\begin{array}{ll}\operatorname{argmax}_aQ(s_t,a;\boldsymbol{w}),&\text{以概率 }(1-\epsilon);\\\text{均匀抽取 }\mathcal{A}\text{ 中的一个动作},&\text{以概率 }\epsilon.\end{array}\right.\right. at={argmaxaQ(st,a;w),均匀抽取 A 中的一个动作,以概率 (1ϵ);以概率 ϵ.

把智能体在一局游戏中的轨迹记作:

s 1 , a 1 , r 1 ,   s 2 , a 2 , r 2 ,   ⋯   ,   s n , a n , r n . s_{1},a_{1},r_{1},\:s_{2},a_{2},r_{2},\:\cdots,\:s_{n},a_{n},r_{n}. s1,a1,r1,s2,a2,r2,,sn,an,rn.

把一条轨迹划分成 n n n ( s t , a t , r t , s t + 1 ) (s_t,a_t,r_t,s_{t+1}) (st,at,rt,st+1) 这种四元组,存入数组,这个数组叫做经验回放数组 (replay buffer) 。

更新 DQN 参数 w : w: w:

随机从经验回放数组中取出一个四元组,记作 ( s j , a j , r j , s j + 1 ) (s_j,a_j,r_j,s_{j+1}) (sj,aj,rj,sj+1)
设 DQN 当前的参数为 w n o w w_\mathrm{now} wnow, 执行下面的步骤对参数做一次更新,得到新的参数 w n e w w_\mathrm{new} wnew
1.对 DQN 做正向传播,得到 Q 值:
q ^ j   =   Q ( s j , a j ;   w n o w ) 和 q ^ j + 1   =   max ⁡ a ∈ A Q ( s j + 1 , a ;   w n o w ) . \widehat q_{j}\:=\:Q\big(s_{j},a_{j};\:w_{\mathrm{now}}\big)\quad\text{和}\quad\widehat q_{j+1}\:=\:\max_{a\in\mathcal{A}}Q\big(s_{j+1},a;\:w_{\mathrm{now}}\big). q j=Q(sj,aj;wnow)q j+1=aAmaxQ(sj+1,a;wnow).

2.计算 TD 目标和 TD 误差:
y ^ j   =   r j + γ ⋅ q ^ j + 1 和 δ j   =   q ^ j − y ^ j . \widehat y_{j}\:=\:r_{j}+\gamma\cdot\widehat q_{j+1}\quad\text{和}\quad\delta_{j}\:=\:\widehat q_{j}-\widehat y_{j}. y j=rj+γq j+1δj=q jy j.

3.对 DQN 做反向传播,得到梯度:
g j   =   ∇ w   Q ( s j , a j ;   w n o w )   . g_{j}\:=\:\nabla_{\boldsymbol{w}}\:Q(s_{j},a_{j};\:\boldsymbol{w_{\mathrm{now}}})\:. gj=wQ(sj,aj;wnow).

4.做梯度下降更新 DQN 的参数:
w n e w   ←   w n o w − α ⋅ δ j ⋅ g j . w_\mathrm{new}\:\leftarrow\:w_\mathrm{now}-\alpha\cdot\delta_j\cdot\boldsymbol{g}_j. wnewwnowαδjgj.

智能体收集数据、更新 DQN 参数这两者可以同时进行。可以在智能体每执行一个动作之后,对 w w w做几次更新。也可以在每完成一局游戏之后,对 w w w 做几次更新。

注意

上面介绍用 TD 算法训练 DQN, 更准确地说,我们用的 TD 算法叫做 Q 学习算法 (Q-learning)。TD 算法是一大类算法,常见的有 Q 学习和 SARSA。Q 学习的目的是学到最优动作价值函数 Q ⋆ Q_{\star} Q,而 SARSA 的目的是学习动作价值函数 Q π Q_\pi Qπ。后面会介绍 SARSA 算法。

后记

截至2024年1月26日20点28分,学习完深度强化学习的第二个视频,并且结合原书做了详细的笔记。不知道放假回家之前能学习到哪里。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a/35187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我们进行投诉反馈qq邮箱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苹果手机突然无服务了,这是怎么回事?

苹果手机无疑是一款备受青睐的智能设备,但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令人困扰的情况——苹果手机突然无服务。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发生,无论是在使用手机时,刚刚升级系统,或者是突然发现在本应有信号的区域却无法连接到运营商…

Linux——常用命令

1、命令的基本格式 对服务器来讲,图形界面会占用更多的系统资源,而且会安装更多的服务、开放更多的端口,这对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有负面影响。其实,服务器是一个连显示器都没有的家伙,要图形界面干什么&#xff…

Nodejs基础4之fs模块的批量重命名练习、path模块、HTTP协议

Nodejs基础 fs模块fs练习-批量重命名fs练习-批量排序重命名 path模块resolve 解决sep 分隔符parse 方法其他的几个方法 HTTP协议http报文安装fiddler软件配置fiddler使用fiddler 请求报文结构整体请求行请求方法URLHTTP版本号 请求头请求体 响应报文结构整体响应行响应状态码响…

用甘特图有效管理多个项目进度

当公司或组织同时承担多个项目时,合理规划各项目的时间节点与资源分配对确保高效完成至关重要。采用甘特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多个项目的时间进程、关键里程碑以及资源分配情况,便于从宏观层面全面把控各项目的动态。 在线甘特图软件 zz-plan.com 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时间轴规划功能,支…

14、Kafka ------ kafka 核心API 之 流API(就是把一个主题的消息 导流 到另一个主题里面去)

目录 kafka 核心API 之 流APIKafka流API的作用:流API的核心API:使用流API编程的大致步骤如下:代码演示 流API 用法MessageStream 流API 代码演示消息从 test1主题 导流到 test2主题演示使用匿名内部类对消息进行处理Topology 拓扑结构 讲解 代…

程序员该懂的一些测试(二)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才是目的 单元测试只是对每个小模块进行的测试,可以理解成每次提交的一个小功能。 最终系统的良好运行依赖于这些小模块之间良好协作。所以需要有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回滚数据,保证测试的可重复性 我们可以把 ApplicationContext 理解成 DI 容器…

Transformer and Pretrain Language Models3-6

Pretrain Language Models预训练语言模型 content: language modeling(语言模型知识) pre-trained langue models(PLMs)(预训练的模型整体的一个分类) fine-tuning approaches GPT and BERT(…

【探索科技 感知未来】文心一言大模型

【探索科技 感知未来】文心大模型 🚩本文介绍 文心一言大模型是由中国科技巨头百度公司研发的一款大规模语言模型,其基于先进的深度学习技术和海量数据训练而成。这款大模型具备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可以理解并生成自然语言,为…

JVM-字节码应用

一、字节码的应用远超你的想象 二、ASM介绍与读取字节码实战 用CoreAPI解析和TreeAPI都能做字节码解析,区别,TreeAPI必须读取完整字节码信息,才能做解析。 下面代码,使用CoreAPI做解析: package asm;public class MyM…

leetcode.2846. 边权重均等查询【lca+树形dp】

原题链接:2846. 边权重均等查询 题目描述: 现有一棵由 n 个节点组成的无向树,节点按从 0 到 n - 1 编号。给你一个整数 n 和一个长度为 n - 1 的二维整数数组 edges ,其中 edges[i] [ui, vi, wi] 表示树中存在一条位于节点 ui …

微服务-微服务Alibaba-Nacos注册中心实现

1. 系统架构的演变 俗话说, 没有最好的架构,只有最合适的架构。 微服务架构也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最有普 遍适用性的一套架构模式。通常来说,我们认为架构发展历史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单体架构——> 垂直架构 ——&g…

leetcode 42.接雨水

问题1:怎么算接水量 总的接水量第一列接水量第二列接水量第三列接水量…最后一列接水量 问题2:当前列的接水量怎么计算 当前的接水量min(当前列左边最高的墙x1,当前列右边最高的墙x3)- 当前列x2的高度 问题2图解: …

蓝桥杯-sort排序(上)

sort排序 🎈1.算法说明🎈2.例题🔭2.1例题一🔭2.2例题二🔭2.3例题三🔭2.4例题四🔭2.5例题五🔭2.6例题六 🎈1.算法说明 🔎对于一个数组,通过对数组中…

新版UI界面影视小程序亲测无问题带详细搭建教程

新版UI界面影视小程序亲测无问题带详细搭建教程 环境php7.0 — fileinfo–redis–sg11 mysql5.5 apache2.4 添加站点php7.0—-创建ftp—-上传后端文件《后端文件修改,/maccms/wxapi/config/dbs.php–修改当前数据库》—-设置ssl—-打开数据库安装cms 安装好后管…

如何写出有效的单元测试?

什么是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的艺术》中对单元测试的定义: 一个单元测试是一段自动化的代码,这段代码调用被测试的工作单元,之后对这个单元的单个最终结果的某些假设进行校验。 单元测试几乎都是用单元测试框架编写的;只要产品代码…

免费数据恢复软件,帮你轻松恢复丢失数据!

“由于我经常会丢失各种文件,因此非常需要一款实用又有效的数据恢复软件,大家有什么推荐的吗?希望能给我出出主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恢复软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我们的硬盘或其他存…

Bluetooth Device Address(BD_ADDR) - 2

蓝牙核心规范:Core v5.3中关于蓝牙地址的其他说明 Vol 3: Host, Part C: Generic Access Profile 3 User interface aspects 3.2 Representation of Bluetooth parameters 3.2.1 Bluetooth Device Address (BD_ADDR) BD_ADDR 是蓝牙设备使用的地址。在设备发现过…

nav02 学习03 机器人传感器

机器人传感器 移动机器人配备了大量传感器,使它们能够看到和感知周围的环境。这些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可用于构建和维护环境地图、在地图上定位机器人以及查看环境中的障碍物。这些任务对于能够安全有效地在动态环境中导航机器人至关重要。 机器人的传感器类似人的感官…

单片机学习笔记---独立按键控制LED状态

上一节学习的是独立按键控制LED亮灭 这一节我们先来讲一下按键的抖动: 对于机械开关,当机械触点断开、闭合时,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开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在断开时也不会一下子断开,所以…

Leetcode刷题笔记题解(C++):1971. 寻找图中是否存在路径

思路: 1.建立图集,二维数组,path[0]里面存放的就是与0相连的节点集合 2.用布尔数组来记录当前节点是否被访问过,深度优先会使用到 3.遍历从起点开始能直接到达的点(即与起点相邻的点),判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