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Transformer绪论
- 2、Encoders和Decoder
- 2.1 Encoders
- 2.1.1 输入部分
- 2.1.2 多头注意力机制
- 2.1.3 残差
- 2.1.4 LayNorm(Layer Normalization)
- 2.1.5 前馈神经网路
- 2.2 Decoder
- 2.2.1 多头注意力机制
- 2.2.2 交互层
1、Transformer绪论
Transformer在做一个什么事情?Transformer可以用在机器翻译中,先不要管TRM(Transformer的缩写)具体做什么,输入是【我爱你】,输出是【I Love You】,
然后再细化TRM,我们把TRM分成2个部分,一个是Encoders(编码),Decoders(解码),
然后再对Encoders(编码),Decoders(解码)进行细化,如下图,需要注意Encoders之间的结构是相同的,Decoders之间的结构也是相同的,虽然Encoders和Decoders之间各自的结构是相同的,但是是单独训练的,Encoders和Decoders的数量是超参数,可以自己定义,
Transformer在原论文中的图示如下,左边是Encoders,右边是Decoders,N是相同结构的堆叠次数,
2、Encoders和Decoder
2.1 Encoders
把单个Encoders分成3个部分,分别是1、输入部分,2、注意力机制,3、前馈神经网络,
2.1.1 输入部分
输入部分分为Embedding和位置嵌入,什么是Embedding呢?
Embedding:
比如输入的词是【我爱你。。。】等12个字,分别将每个字输出为512维度的vector,vector可以使用word2vector,或者随机初始化,
位置编码:
为什么需要位置编码?如下图是RNN的结构图,RNN共享一套参数,如下图中的 U , W , V U,W,V U,W,V,依次对输入的【我爱你。。。】等字进行处理。transformer中的multi-head attention是同时对这些字进行处理,好处是加快了速度,缺点是忽略了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就引入了位置编码,
面试题:RNN的梯度消失有什么不同? RNN的梯度是整个梯度之和,它的梯度消失不是变为0,而是总梯度被近距离梯度主导,远距离可忽略不计,
位置编码的公式:
pos是位置,
2
i
2i
2i是偶数位置,
2
i
+
1
2i+1
2i+1是奇数位置,
比如对于【爱】而言,它是1号位,所以应该用cos,
对于【爱】这个词,将字向量的512个维度和位置编码的512个维度相加组成transformer的输入,
引申一下,为什么位置编码会有用?
由公式(2)得到公式(3),比如对于 P E ( p o s + k , 2 i ) PE(pos+k,2i) PE(pos+k,2i),pos这个位置表示【我】,k这个位置表示【爱】,pos+k表示【你】,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你】可以由pos【我】和k【爱】的线性组合,意味着绝对位置向量中蕴含着相对位置信息,但是这种相对位置信息会在注意力机制那里消失,
2.1.2 多头注意力机制
注意力机制
看下图婴儿在干嘛?我们可能会关注婴儿的脸,以及文字标题信息,颜色越深,关注度就越高,
transformer论文注意力机制公式:
Q
,
K
,
V
Q,K,V
Q,K,V是向量,分别代表Query,Key,Value,
- 下面来解释这个公式,还是拿上面婴儿的图片举例,首先Query代表的婴儿分别与Key1,Key2,Key3,Key4做点乘,点乘是一个向量在另一个向量投影的长度,它是一个标量,可以反映2个向量之间的相似度,相似度越高,则点乘结果越大,
- Query代表的婴儿分别与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做点乘,得到Value1,Value2,Value3,Value4,哪个Value最大说明Query和哪个区域相似度最高,距离最近,也就是越关注哪个区域,
- 回到上面的公式,假如 Q Q Q和 K T K^T KT的相乘的结果分别为0.7,0.1,0.1,0.1,做softmax之后,再分别乘以0.7,0.1,0.1,0.1,再相加得到Attention Value,
下面再举一个NLP的例子,Query代表【爱】,分别与Key1,Key2,Key3,Key4代表的【我】,【不】,【爱】,【你】做点乘,具体步骤如下2图,
想要得到Attention,需要知道 Q , K , V Q,K,V Q,K,V这3个向量,我们怎么获取这3个向量呢?
在只有单词向量的情况下,如何获取 Q K V QKV QKV,如下图输入【Thinking】,【Machines】,把输入Embedding为4维向量,然后分别与 W Q W^Q WQ, W K W^K WK, W V W^V WV相乘,就得到相应的 Q K V QKV QKV,
如何计算Attention的值呢?由公式可知, q q q和 k k k相乘,然后再除以 d k \sqrt{d_k} dk,载经过softmax计算,再乘以 v v v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z z z,
实际代码使用矩阵,方便并行,
- 多头注意力机制,上图是乘以一套参数,下图是乘以多套参数。
- 作者通过做实验,发现多头比单头的效果要好,因为可以把输入映射到不同的空间,使transformer捕捉到不同空间的子信息,
输入信息通过不同的头输出不同的 z z z,如下图,把8个不同的 z z z合在一起输出,
2.1.3 残差
如下图,将【Thinking】和【Machine】分别转为词向量 X 1 X_1 X1和 X 2 X_2 X2,然后分别与各自的位置编码对位相加,得到新的 X 1 X_1 X1和 X 2 X_2 X2,然后经过自注意机制得到 Z 1 Z_1 Z1和 Z 2 Z_2 Z2, Z 1 Z_1 Z1和 Z 2 Z_2 Z2变成一个矩阵 Z Z Z,新的 X 1 X_1 X1和 X 2 X_2 X2变成一个矩阵 X X X, X X X和 Z Z Z对位相加,
残差结构:
如下图是常见的残差结构,
这里是另一个残差结构,结构和上图类似,A相当于上图中的 X X X,B和C相当于上图中的2个weight layer,D相当于上图中的 F ( X ) + X F(X)+X F(X)+X,
为什么残差结构有用呢?如下公式推导,使用残差结构可以避免梯度消失,因为一般情况下连乘可以使梯度消失,所以NLP模型可以做的更深,
2.1.4 LayNorm(Layer Normalization)
- 为什么BN的效果不如LayNorm?
- 答:BN的效果差,所以不用,
- 什么是BN,以及使用场景,BN是针对整个batch样本在同一维度特征中做处理,
- 什么是Feature Scaling?消除量纲的影响,使模型收敛的更快,
每一个列是一个样本,每一行是同一个特征,
BN的优点:
- 第一个就是可以解决内部协变量偏移,
- 第二个优点就是缓解了梯度饱和问题 (如果使用sigmoid激活函数的话),加快收敛。
BN的缺点:
- 第一个,batch_size较小的时候,效果差,因为BN的假设是使用一个batch的均值和方差模拟整个全部数据的均值和方差,
- 第二个缺点就是 BN在RNN中效果比较差。这一点和第一点原因很类似,还有一点解释请看下一点,
- 如下图,batchsize为10,9个样本单词数为5,1个样本单词数为20,前5个单词的均值和方差可以用batchsize算出来,而第6-20个单词的均值和方差只能用第10个样本的均值和方差表示,所以BN在RNN的效果不好,
为什么使用LayNorm?
- 理解:为什么LayerNorm单独对一个样本的所有单词做缩放可以起到效果?
- 如下图,LN是对第10个样本的20个单词做均值和方差,而BN是对每一个样本的同一位次的单词做均值和方差,
- 把BN引申到RNN,BN是对【我】和【今】做均值和方差,【爱】和【天】做均值和方差,但是各个位次的单词没有相似的语义信息,所以在不能把BN引申到RNN,
- 而LN是对每一个样本的所有单词做均值和方差,每一个样本之间有相同的语义信息,
2.1.5 前馈神经网路
Z 1 Z_1 Z1和 Z 2 Z_2 Z2经过Feed Forward之后,经过残差和Normalize就是前馈神经网络,
2.2 Decoder
Decoder结构图如下:
2.2.1 多头注意力机制
需要对当前单词和之后的单词做mask。
- 为什么需要做mask?
- S代表输入的开始,start,如果Decoder没有mask,则会出现如下图的情形,即【you】的输出是由全部的单词决定,这样训练出来的模型在预测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因为【you】的预测也由you和now决定,所以需要把you和now mask掉,
预测【you】的时候需要把you和now mask掉,
2.2.2 交互层
如下图红框处即为交互层,也是一个多头注意力机制,
ENCODER的所有输出和所有的DECODER做交互,
具体的交互过程如下,ENCODER生成K,V矩阵,DECODER生成Q矩阵,交互的时候是由Q,K,V矩阵完成的,
下图由ENCODER发出的虚线代表K,V矩阵的输出,然后K,V矩阵与DECODER生成的Q做交互,也能看到ENCODER的所有输出和所有的DECODER做交互,
参考:
1、哔站视频